上海k11艺术购物中心案例分析(48页)
- 格式:pdf
- 大小:5.81 MB
- 文档页数:48
继2009年位于香港的首栋K11购物艺术中心大获成功以后,K11集团特邀Kokaistudios事务所为中国内地首家K11购物艺术中心设计建筑改造方案,并为超过3.5万m 2
的商业空间提供室内设计。
Kokaistudios
Kokaistudios由意大利建筑师Filippo Gabbiani 和Andrea Destefanis 2000年联合创立于威尼斯。
基于全球发展的基础上,公司在威尼斯、哥本哈根和香港设有办事处。
创立初期便以多元文化及全方位设计作为发展方向,2002年成立于上海的事务所拥有Kokaistudios全球布局的核心团队。
设计主要注重在商业、机构及接待类型,并以提供量身定制的设计解决方案与创造永恒的指标性项目为宗旨。
2013年Kokaistudios获选为首届《AD100中国》特刊榜单成员之一,此榜单为表彰中国最富有“想象力、智慧和启发力”的100位设计师与设计公司。
首层平面图。
体验式商业空间“情境营造”策略研究以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体验式商业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种商业模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更提供了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情境营造作为体验式商业空间的核心策略,对于提升商业空间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体验式商业空间情境营造的策略,并以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作为国内领先的体验式商业空间之一,凭借其独特的情境营造手法,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首先介绍体验式商业空间和情境营造的基本概念,阐述情境营造在体验式商业空间中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对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其情境营造的策略和效果,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体验式商业空间情境营造原则和方法。
结合当前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对体验式商业空间情境营造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相关行业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体验式商业空间情境营造的理论基础体验式商业空间,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空间形态,其理论基础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环境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空间设计理论以及市场营销学等。
这些学科为体验式商业空间的情境营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环境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为体验式商业空间的情境营造提供了关于人与空间互动关系的深入洞察。
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评价环境,以及这些感知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情感。
消费心理学则关注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
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体验式商业空间情境营造的心理学基础,指导设计师和商家如何创造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空间环境,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品牌认同感。
认知心理学为体验式商业空间的情境营造提供了关于人类信息处理和认知过程的理解。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接收、处理和存储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决策。
深度解读‖“K11”艺术购物中心的操作和运营模式2014-08-04《环球企业家》在国内商业地产领域,只要能在上海立足的项目,几乎都可以打败所有同行。
作为内地最领先的全球城市,上海是个非常讲究、潮流时尚、快速变化和国际化的市场。
欧美、港资、国内一线、内地各区域实力企业,都寄希望于在上海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总部,因此对公共商业项目的竞争就极其激烈。
在这里,资金实力、开发理念、运营管控等几个方面都需要做到国内顶尖,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K11一经问世就备受瞩目,其艺术购物中心的差异化地位在零售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更为各大商业地产项目争相模仿。
在当前上海滩商业地产行业,排名第一位的购物中心就是香港K11。
作为富三代的老牌港资操盘手,香港富豪郑裕彤长孙即K11的创始人郑志刚的作品,的确出手不凡。
一下在上海市场引起轰动。
有数据为证,在大众点评网上海综合商场排行榜上,K11在人气和口碑评价两个单项都是排名榜首。
2013年才翻新改造完毕的上海K11艺术购物中心,如今在内地圈子里已经如雷贯耳。
笔者数次调研K11,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很难定义K11究竟是颠覆性创新还是微创新,但不管怎样,K11现在是当之无愧的上海购物中心的创新模板。
一言以蔽之,K11的成功的核心理念就是跨界,操盘手郑志刚长期扎根艺术界,他的跨界思维打败了传统的商业圈子里的所有高手。
TMT行业有一句话值得借鉴,“现代企业不怕没有竞争对手,就怕连自己都没发现竞争对手在哪里。
”K11胜出的核心就是,郑志刚压根没把K11购物中心当成商场,而是当成现代都市博物馆,他给K11类产品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就是博物馆零售业,从而成为现代上海人新的生活方式中心。
今天给各位推荐一篇长文,深度解读K11的操作模式和运营状态,内部爆料很多,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K11的新世界横空出世的K11颠覆了人们对于购物中心的认知,郑裕彤长孙因此浮出水面“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在中国展览的最后一天,门票已经变得一票难求。
建筑实例上海K11艺术广场
建筑设计:Kokaistudios
地点:中国,上海
面积:35500.0?
时间:2013年
摄影:Charlie Xia
曾经是淮海中路地标之一的香港新世界大厦购物广场如今华丽变身成为K11购物中心。
作为首个融合艺术?人文?自然的顶级商业管理品牌,K11是上海建立面向公众的免费艺术中心,配合多元化的品牌名店及创新的营运风格,上海K11艺术购物中心俨然已经成为淮海中路上新的地标性建筑。
香港新世界大厦矗立于淮海中路黄金商务区,西邻马当路,东靠黄陂南路,北依金陵路,与中环广场、瑞安广场、香港广场等高楼大厦毗邻而居,其地下二层直接与轨道交通一号线黄陂南路站地下通道相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淮海路商圈地标建筑。
香港新世界大厦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地下3层至地上5层为商业面积,6-9层为停车库,10层以上则是甲级办公楼,其商场面积合计3万多平方米。
上海K11艺术购物中心展示出具有强烈现代艺术特质以及环保理念的建筑和营运风格。
郑志刚透露,修建中的上海K11艺术购物中心还将首创“淮海路历史风情廊”为主题的景观文化展示厅,届时,这幅具有浓郁沪上风情的画卷将成为淮海路上最具文化内涵的旅游热点。
香港新世界大厦的商场部分已进行改造和升级,外立面中部分ART DECO风格建筑予以保留,其余部分则进行了重新装修,融入绿色、环保、艺术等理念,包括绿化植被等天然生态组件,凸显多元化的品牌组合,使K11成为淮海路上一个汇聚人流的景点,进而把淮海路周边提升成为世界最顶级商业街区。
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上海k11艺术购物中心案例篇一:k11艺术购物中心生意经K11艺术购物中心生意经:艺术不过是留客哲学博物馆零售,即用各种手段,让顾客心甘情愿的留下来。
正如景点消费的关键一样,没有足够的空间让游客闲逛,其他消费链条也就无从展开,而一旦游客停住了脚步,餐饮、纪念品乃至住宿等消费项目也就有了可乘之机。
如果你在商场的餐厅里吃饭的时候,突然面前有三只小猪正在闲庭信步,请不要惊慌,也许你这时候置身于K11。
按照媒体的说法,今年夏季,在上海的K11艺术购物中心,在商场中建设了一个“都市农场”,“农场”里几块规整的人工土地上种植了各色作物。
而令人称奇的是,商场中央围起来一块不大的场地,圈养着三只可爱的小香猪。
对于K11来说,这不过是它彰显艺术气质的又一次”惊人”尝试而已,但这已经足以改变整体不景气的零售实体店的气质。
普罗大众也需要艺术气质8月,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投资发展部总监王月青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在上海K11购物中心,从去年6月份正式营业,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在我们的B3层有一个艺术馆,举办了15场艺术展,同时我们有艺术讲座,已经举办了112场。
在莫奈展期间,我们还有针对儿童的系列讲座,有近300名儿童参加了我们的艺术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免费的。
王月青口中莫奈展,是K11创立后的一次十分重大的活动。
隶属于香港新世界集团的K11购物艺术中心,在20年6月翻新完毕并开张,其背景则是富三代操盘,被外界誉为是香港富豪郑裕彤长孙即K11的创始人、新世界集团执行董事郑志刚的作品。
而那一次莫奈艺术展,自3月8日开展以来,火爆了足足三个月,观展人数累积超30万次,单日最高达6000人次。
在媒体的记录中,6月15日“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的最后一天,在K11的地下二层里聚集了大量的“黄牛”,他们正在高价出售门票,而位于地下三层的莫奈特展门口则早已排起了数十米的长龙。
按照郑志刚的说法,这就是他心中博物馆零售(MuseumRetail)的一个呈现:“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博物馆,也都涉及零售,这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上海K11 重塑艺术·人文·自然坐落于世界城市上海,浓缩了百年历史的淮海路之上黄金地带的K11是全球首个将“艺术·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的购物艺术中心,它将艺术欣赏、人文体验、自然环保完美结合和互动,带出无限创意、自由及个性化,并为大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
K11的标志由圆点构成圆形,本身可以自由组合与序列生长;仰望星空,月亮与太阳,就如我们的生活,日复一日地轨道运动,生生不息,无处不在。
K11宣示着一个全球新品牌的诞生,探索出当代优质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它的名字来源于东方哲学的“虚实共生”,不仅是人与人文社会的沟通交流,也是在日益注重低碳环保的社会中,更加唤醒人们关注并关爱养育我们的自然。
而艺术,则是一个地区的灵魂修养。
艺术展览和活动只是这种熏陶的外化,而整个购物中心的气氛,会将这种熏陶内化于无形。
在每个城市,K11都会对周边的人文传统和历史地理进行多维度的整合,将其中沉淀的精髓进行活化、重塑和再生,创造出多元化的文化生活区。
每个购物中心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营模式,适合购物中心长远发展的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
但最重要的是,百货不单单再是之前那个在一片区域中独占鳌头鹤立鸡群的摩登大楼,它应该是这样俯下身来,回馈这片环境,也和这片自然、这片精神共生。
Q=《北京青年》周刊A= K11相关负责人Q:如何营造商场里的艺术氛围?A:K11具有自己的艺术基金,其中包括艺术典藏、K11艺术村、艺术工作坊、艺术教育及艺术展览。
K11旗下的K11 Art Foundation是一个为大中华地区年轻艺术家提供各种机会以实现并展示他们的全部潜力的创意平台,通过良好的合作项目、跨区域实验项目在区内以至其他国家的展现。
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内摆放了17组艺术作品,消费者可以通过艺术手册游览,也可以预约“艺游”活动,让我们的客服人员带领您参观艺术作品。
上海K11B3层还特别免费对外开放了近3000平方米的空间做我们的“chi K11艺术空间”,未来每个K11项目都有自己艺术空间,让艺术品与大众走得更近。
以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为启示,剖析当代商业空间的发展模式以及与艺术展览融合的趋势,探索未来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空间布局、陈列布置,挖掘与空间与艺术结合的可能,提升商业空间的品位,激发参观以及消费之欲望,引进新的文化艺术理念,从而适应消费者日益增加的体验式购物需求。
前言现今各大商场里逐渐开始出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展览,几乎在每一个大型商场里,都设有专门区域用于陈列展示,内容包括商场内商品样板陈列、企业活动宣传,甚至包括独立设计师的小型作品展示。
如深圳福田区的KK Mall曾举办mini cooper文化创意车展,将红色邮筒、斗牛犬、伦敦塔桥等象征英国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展示活动之中,使展出场地充满这浓浓的英伦感觉。
在以往,类似的商场内公共区域的使用较为商业化,相当于用作广告以及公关的小型展区,几乎不涉及艺术作品。
对于从事艺术工作的设计师而言,更习惯于把作品放在氛围严肃艺术馆等专门场地开展,而从商家角度出发,商场公共区域的使用与经济收益直接挂钩,极少会有商业领域之外的陈设展览。
然而当今城市不断发展处处商场林立,购物中心出现了大量同质化的现象。
为追求更为吸引人群的环境,商场不断作出新的探索,其中艺术主题购物中心的出现使业界眼前一亮:商场内少了喧哗和压抑的营销推销区,变成了精致而又安静的艺术展区,人流量不但没有因此减少,反而吸引更多消费者慕名前来。
用艺术品来克服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审美疲劳,既能突破艺术“被仰望”的格局,又让公众在购物休闲时不乏味。
此举无论是在提高商场人气上,还是提高经济收益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上海K11艺术购物中心的启示1.发展模式谈及商业与艺术联手,不得不提及近来在国内比较著名的上海K11艺术购物中心。
隶属于香港新世界集团的上海K11艺术购物中心于2013年正式营业,店址设在上海中心地带淮海路,一个浓缩上海百年商业历史、具有国际时尚商业浓厚气息的地带。
上海K11旨在打造最大的互动艺术乐园、最具舞台感的购物体验、最潮的多元文化社区枢纽,令艺术欣赏、人文体验、自然绿化以及购物消费之间产生一体化而微妙的互动作用,试图为市民及旅客带来前所未有的独特官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