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湘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湘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湘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湘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知识累积 (共8题;共74分)

1. (6分)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shuǎng zhēng zhácǎo péng shuāi lǎo guǎng jié shàn yuán bō tā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分)看拼音,写汉字。

huāgǎng qīng chèyúgāng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xiùhuā huībǐlóng yǎ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 (8分)看拼音,写词语。

qí jìyī lài nóng gēng jì tu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uàn xiǎng tàn suǒào mìchéng kò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分)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答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弹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几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应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骨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 (12分)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A.宁可……也不……

B.只有……才……

C.虽然……但是……

D.因为……所以……

E.即使……也……

F.与其……不如……

①雨来_______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敌人_______不会放了他。

②_______经受住了考验的人,_______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③_______雨来没说出李大叔的下落,_______鬼子要杀他。

④雨来_______牺牲自己,_______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⑤鬼子_______很凶残,_______我们决不会退缩。

⑥我们_______受压迫,_______先起来反抗。

6. (15分)按要求补充诗词及名言警句俗语。

(1)相对于春、秋、冬来说,古人关于夏天的诗词还不多。其实,古诗词中的夏天还是挺好的。比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_______,_______;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__。”

(2)有些古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一种精神。比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__。《竹石》郑燮)又比如《石灰吟》(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___。”

(3)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积累的一些名言警句,可以励志一生。比如普朗克(德)的“_______,让我们通向新知识。”还有,《离骚》中的“路更受其修远兮,_______”又比如: “莫看_______,要看_______。”名言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能光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被迷惑,要透过表面现象来看事物本质。当自己遭受挫折时,可以用阿斯图里(危地马拉)的“_______,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来激励自己。

我们还积累了一些歇后语,从中感受到了祖国语文的生动有趣。我们也会在生活中偶尔使用它们,比如,

我们在参赛前,其他同学会给我们送上一句“在赛场上,你们可以是“八仙过海——_______’。“看你们的啦!”于是,我们紧张的心情一扫而光,鼓足劲儿走向赛场。又比如,对着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却突然下起倾盆大雨的天空我们会幽默地说上一句:“这天气,真是_______——说变就变。”说完后,哈哈,笑一番。

7. (5分)陈辉的妈妈下岗了,为了维持生活,她自谋职业,去卖菜,可是赚的钱很少。陈辉的爸爸在秤上做了手脚,被陈辉看到了,陈辉不同意这样的做法。请你以陈辉的口气向父母说明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劝一下他的父母。

8. (2分)“我将威武地升起来,带来光明、温暖、快乐!”这句表达的情感是不屈和自信。()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12分)

9. (12分)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她却不一样,就概括了这个为题。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中“她”指的是 _______。

(2)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表现在_______。

(3)作者仅仅是赞颂梅花吗?作者在赞颂谁呢?

(4)几千年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气节的人,你能写出一些具有梅花特殊性的人吗?

三、写作 (共1题;共5分)

10. (5分)有时候,来自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关心,来自生活中的启迪,甚至是一次失败,一点挫折,也给予我们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心存感激。学会感谢,懂得感激,你的内心会感到无比温暖。就让我们以“感谢_______”为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

参考答案一、知识累积 (共8题;共74分)

1-1、

2-1、

3-1、

4-1、

5-1、6-1、6-2、

6-3、

7-1、

8-1、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12分)

9-1、

9-2、

9-3、

9-4、

三、写作 (共1题;共5分)

10-1、

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26班倪惠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我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97个,会写222,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 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 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 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落 序号课题计划课时 1《走进大自然》2课时 2、《我家的大花园》2课时 3《故乡的风景》2课时 4、《短文两篇》1课时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考前寄语: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亲爱的孩子们,转眼又到了收获的日子,快快拿起手中的笔,让我们尽情分享收获的喜悦吧!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zhì huì qiū yǐn yán jiū jīdònɡ ( ) ( ) ( ) ( ) jiāo lǜjiè bèi línɡlónɡfàn làn ( ) ( ) ( ) ( ) 二、给下列各字组词。(8分) 澈()竭()索()拐() 翼()夭()聚()魁() 三、给多音字组词。(6分) sǎn()ě()ɡ() 散恶缝 sàn() wù() fènɡ() 四、按要求写词语。(6分) ABB:怯生生 ABAC:笨手笨脚 AABB:端端正正 AABC:振振有词 表示“看”的词有: 表示“走”的词有: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遥远的()()的雾()的生活 一()斑点一()活动一()花园 六、写近义词和反义词。(6分) (1)近义词:仿佛——(好像) 耻笑——()阻挡——()辽阔——() (2)反义词:低垂——(高耸) 四年级语文共4页第1页 偶尔——()阴暗——()微弱——()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我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小松鼠。(缩句) (2)难道这不是真正的荷兰吗(改为陈述句)

(3)洛迪救了妈妈。(扩句) (4)羚羊在草原上奔跑。(改为比喻句) (5)他年龄小。他很懂事。(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八、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3分) (1)活动结束了,他第一个首先走出教室。 (2)我敢肯定她可能会来。 (3)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红花。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停车坐爱枫林晚,。 (2)学好,学坏。 十、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4分) (1)白天我在里面读书游戏晚上我在里面睡觉做梦 (2)这圆脑袋胖身子的大家伙有什么秘密呢 十一、阅读题。(14分) 阅读题(一)(7分) 清晨,乳白色的雾气迷迷蒙蒙,村外的小溪传来淙淙的流水声。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花瓣上闪着晶莹的露珠。牵牛花有鲜红的、天蓝的、淡紫的……真像鲜艳的小喇叭。枣树上画眉和黄莺对唱着,声音清脆婉转。 1、这段话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2分) 2、作者先写和,接着写了,最后写了 和。(5分) 四年级语文共4页第2页 阅读题(二)(7分) 米斯是一位年仅11岁的意大利少年。他被穷苦的父母卖给了一个马戏团。 ()受不了那种非人的折磨,()他逃了出来,乘船回家。在船上,三个游客对遍体鳞伤的米斯产生了怜悯,给了他少许银币和大把铜币。那三人继续喝酒,乘着酒兴,竟露骨地攻击起米斯的祖国来。“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雹子一样飞掷到那三人的身旁。只见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个旅客大声喝道:“拿回去!我不要说我祖国坏话的人的东西。”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云海日出》教案三篇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云海日出》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感情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如动静结合)。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朗读,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一定会被它迷人、秀美的景象所陶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黄山“云海日出”的美景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0课(板书:云海日出)。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1990年12月被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主峰莲花峰海拨1864.8米。黄山常年雨量充沛、林木茂盛、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黄山可以说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来也有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来高度赞美

它。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方瑞华的笔触,走进黄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2)、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色? (三)分析课文,真切感悟 (1)课文从大体上看,可以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云海的,而哪些自然段又是写日出的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2、学习“云海” (1)云海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读第3、4自然段。(评价) (2)根据刚才我们同学所读的内容,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它们分别说出了云海的哪些特点? a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空谷中的亮闪闪的大镜子,又如无边无涯的白茫茫的水面。那就是云海。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b师拿镜子演示,与图片对比,说说共同特点?(平、静、大)c这就是作者对云海日出的静态描写,突出云海的静态美(师板书静态描写:平稳光洁、漫无边际)。 d老师在这就中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词,谁发现了?(明晃晃、光闪闪、亮闪闪、白茫茫),指导朗读这一句。 3、“山峰时隐时现,变幻无穷,云朗上下翻滚着,一会儿像万马奔腾,一会

新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

四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一、复习课文 1、《多梦的季节》写了少年儿童在阳光雨露下成长的历程,体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好问、多思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少年儿童的热爱之情。 2、《琴声叮咚》记述了小姑娘为了学会弹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赞美了小姑娘的好学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小姑娘的喜爱之情。 3、《穿红裙子的老师》记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在教学上有与众不同的教法,寓教于乐,深得同学们和家长喜爱的故事,歌颂了穿红裙子的老师不计个人得失,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高贵品质。 4、《老师读作文的时候》记叙了在老师读自己作文的时候的种种感受,表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热爱老师和同学的个性特点。 二、背诵《多梦的季节》《小儿垂钓》 三、听写 繁茂雏鹰遨游曾经旋涡谜语沉默叮咚一般

悦耳钦佩羡慕熟悉开启凝神暴雨琴谱脚趾打扮喊叫捞到笛子小碗锅碗 四、辨字组词 哼()繁()曾()遨()叮()亨()紧()蹭()傲()盯()股()佩()悉()咬()趾()没()佣()奚()校()址()扮()偏() 盼()翩() 五、多音字 zhǎng( ) céng( ) dàn( ) 长曾弹 cháng( ) zēng( ) tán( ) lè( ) jué( ) bēi( ) 乐觉背 yuè( ) jiào( ) bèi( ) 六、补充短语 1、填入合适的动词 ()蓝天()琴声()在树叶上()树梢()音乐会()钢琴前()台前()脚趾()书包()作文()小学()图钉 ()作文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的家()的校园()的树叶 ()的白天()的夜晚()的琴声

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 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内容概要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次语文活动。《走进大自然》这首诗歌,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大自然的美景,激发了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我们的大花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自然美景,这里既有色彩斑斓的植物,又有自由快乐的动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了儿童的一种天真烂漫心理。《故乡的风景》通过记叙小曦陪双目失明的爷爷回故乡,小曦善意隐瞒故乡景色这件事,写出了小曦美好的心灵。《短文两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其中《放飞一只蝴蝶》教会了我们善待生命、关爱弱者的情感;《听》则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生动画面。口语交际是通过阅读一组材料进行口语交流,增强环保意识。习作是由“花产生联想”,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文质兼美,既有大自然的美景,又有人物的美好心灵。学生乐于朗读,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本单元的习作则是注重学生由实景产生合理想象。学生通过习作训练,一定可以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想象能力。 三、目标导向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4、能按要求完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语文活动。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为主,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优势,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上的疑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 四、教法与学法 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词句进行反复朗读、品味。从而读懂课文内容。同时,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感悟和积累,教师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点拨。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建议用13~15个课时。其中精读课文每

2018-2019年春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内容概要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次语文活动。《走进大自然》这首诗歌,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大自然的美景,激发了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我们的大花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自然美景,这里既有色彩斑斓的植物,又有自由快乐的动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了儿童的一种天真烂漫心理。《故乡的风景》通过记叙小曦陪双目失明的爷爷回故乡,小曦善意隐瞒故乡景色这件事,写出了小曦美好的心灵。《短文两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其中《放飞一只蝴蝶》教会了我们善待生命、关爱弱者的情感;《听》则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生动画面。口语交际是通过阅读一组材料进行口语交流,增强环保意识。习作是由“花产生联想”,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文质兼美,既有大自然的美景,又有人物的美好心灵。学生乐于朗读,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本单元的习作则是注重学生由实景产生合理想象。学生通过习作训练,一定可以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想象能力。 三、目标导向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4、能按要求完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语文活动。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为主,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优势,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 四、教法与学法 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词句进行反复朗读、品味。从而读懂课文内容。同时,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感悟和积累,教师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点拨。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建议用13~15个课时。其中精读课文每课2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习作3课时,语文活动2课时。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空城计教案优秀范文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空城计教案优秀范文《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翻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希望你们能喜欢,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空城计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孔明“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 3、学习作者从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孔明“智勇”的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视频。 (过渡)听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吧,在众多传奇人物中,你最佩服谁?(学生众说纷纭)【注意对学生的肯定:看来大家对《三国演义》都很熟悉】《三国演义》里有个人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很受老百姓的推崇,那就是——诸葛亮。你知道为什么诸葛亮那么受人尊敬吗?(学生回答)【对,因为诸葛亮是“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板书:空城计】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字词 司马懿(yì) 旌旗(jīng) 隐匿(nì) 城铺(pù) 妄行(wàng) 擅动(shàn) 鹤氅(chǎng) 纶巾(guān) 焚香(fén) 模样(mú) 麈尾(zhǔ) 抚掌(fǔ) 远遁(dùn) 言讫(qì) 笑容可掬(jū)

把不会读的字音标在自己的文章中,然后通读课文。 2、请全班推荐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为他挑错。 (过渡)你能读懂文章吗?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蜂拥】 (过渡)司马懿领兵十五万向西城蜂拥而来,孔明却只有二千五百兵。二千五百人对十五万大军,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试想你是孔明,你会怎么做?(学生想象)孔明呢? 他摆下空城计全身而退,不损一兵,真不愧是智慧的化身! 三、孔明之智 1、孔明之智,具体体现在哪里?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回答时请用“智在,从可以看出来”的句式,并用四字短语概括。 急中生智——司马懿兵临城下,孔明想到了空城计 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在司马懿兵临西城,众官“尽皆失色”的情况下,孔明却依然在司马懿的大军面前镇定自若,传令施计; 足智多谋——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为什么不能“高言大语”?为何“大开城门”?营造一种平静而紧张,隐隐有大军埋伏的氛围,引司马懿上当】 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料定司马懿对自己非常了解,自己也十分了解司马懿。【如果换成是司马昭带兵,孔明还敢用空城计吗?】 深谋远虑——“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2、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各抒己见。孔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固然让人惊叹,不过在他身上,还有值得我们钦佩的地方,那是什么?(学生回答:胆识、勇气) 孔明的胆识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动作、神态】 “披鹤氅,戴纶巾”“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外貌和动作描写体现他的镇定自若。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范例三篇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三 篇 篇一 1、学习本课“藉、蝠、蝙、霸、宙”等5个生字。 2、学习用“……也许……也许……也许……”说话写话。 能力目标: 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训练学生自我感悟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

的”。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矛盾的资料和作品;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当阴雨天,我们出不去屋子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窗外,你都看到过什么?那么矛盾在童年里看到的和你一样吗?这几我们来学习矛盾的散文《天窗》(板书课题)认识矛盾:出示矛盾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 1、认读本课生字、词、句子。 2、小组内每人读一段,循环读完为止。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纠正字音。 4、说说课文内容。(课件出示) 三、理清课文顺序 本课为抒情散文,按内容,班内讨论。 四、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同时批注: 1、读懂了哪些?不懂的有哪些?喜欢哪些内容,写出感受来。 学生读课文后简单交流自己已经读懂的内容。结合学生的交流出示画面1,观看乡下房子顶上天窗的样子,板书:来

历 预设: (1)学生会读懂天窗是什么。 (2)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会表面理解。教师可适时引导深入的理解。 (3)天窗是神奇的。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 (2)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3)“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说天窗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5)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产生疑问,引发思维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顺学而导,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体会课文内容,为学习和悟情奠定良好基础。〕 (二)深入研读,体会课文

新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课题:1走进大自然课型:讲授 第 1 课时总序第 1 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难点、重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方法 师:读议法。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学生拼读生字,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拼读。 (3)指名读,注意及时纠正。 (4)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5)学生练习正确书写生字。 2.学习词语,以下词语的意思仅供参考。 大自然:自然界。 斑斓:灿烂多彩。

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宽厚:宽大厚道。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作业 比一比,再组词。 班( ) 脸( ) 过( ) 隔( ) 斑( ) 验( ) 辽( ) 融( ) 课题:1走进大自然课型:讲授 第 2 课时:总序第 2 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难点、重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方法 师:读议法。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案设计: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 案 [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提分教练:4年级语文(上)(湘教版)》针对考点、重点、难点选取典型例题, 教练示范解题的方法、技巧和规范解答的步骤, 揭示这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提分诀窍, 洞悉考试命题的规律。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供大家参考。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海顿《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 是为了教训那些附庸风雅的观众, 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而作的。乐曲包括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速度很快, 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 开始部分是弱起, 轻得没有变化, 刹那间乐队用的音量演奏, 爆发强烈声音, 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 狠狠把打盹的观众们惊醒;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 轻快活泼, 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 好像是人们在欢快的舞蹈。本课选取的是第二乐章的曲子, 采取了“变奏曲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变奏曲式”的特点。 2、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1.介绍“海顿” ①说一说“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生平、家庭背景及创作经历。 ②看一看书中图片, 走近海顿当年的生活情景。 ③讲一讲创作背后的故事, 引出《惊愕交响曲》的欣赏。 2.欣赏“惊愕” ①唱一唱, 熟悉主题:轻声哼唱, 解决难点升fa的演唱。学生随钢琴自主视唱曲谱, 熟悉主题。 ②听一听, 找出主题: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学生在主题出现的时候“挥挥手”或作其他动作。 ③说一说, 感受变化:复听乐曲的时候, 注意主题每一次出现时有没有变化?给自己什么感觉? ④数一数, 明确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听出的主题变化的次数(如用图型、用手指数、用拍手、口说等等), 板书: 主题:幽默、滑稽、 第一变奏小提琴演奏 第二变奏加入木管乐器C大调转为c小调, ff强音记号 第三变奏在弱的力度下使主题更活泼、轻松 第四变奏加强配器和力度、运用琶音、附点节奏等。

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我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97个,会写222,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落 序号课题计划课时 1《走进大自然》2课时 2、《我家的大花园》2课时 3《故乡的风景》2课时 4、《短文两篇》1课时 5、口语交际2课时 6、习作练习3课时 7、语文活动2课时 8、《古诗两首》2课时 9、《成语故事二则》2课时 10、《女娲补天》1课时 11、习作练习3课时 12、语文活动2课时 13、《巨人》2课时 14、《人类的“老师”》2课时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试题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试题【拼音部分】 一、给词语选择一个正确读音,在括号里打上“√”。 庐山:①lú sān ②lú sāng ③lú shān ④lú shān 笼罩:①lǒng zào ②lǒng zhào ③nǒng zhào ④nǒng zào 含苞未放:①hán bāo wèi fàng ②hán chǎi 习惯xí guàn 订书dīng 奔弛bēn 屡次lǚcì 负债fù zhài纠缠jiū 障碍zhàng 皂夹zào ji 饭堂fàn liàng 停阁ting gě 钟店hōng diàn 崩塌bēngtā 堤岸dī àn 口罩kǒuzhào 那个mà ge 【综合部分】 四、改正下面各词语中的错别字。 坚苦朴素毫不松池荒芜人烟 安然无样慢山遍野全神惯注 金壁辉粕山蹦地裂 五、补充词语,并写出所填词的意思。 全神注______ 受饥寒______ 窗西岭千秋雪______天下观______ 如土色______ 朝白帝彩云间______六、按要求分别写词语。 近义词______ 近义词______ 近义词______ 酷热喧闹贫困 反义词______ 反义词______ 反义词______

七、下面各组词语中,有四个是同类的,找出不是同类的一个。 1.大火车小轿车摩托车自行车玩具车 2.月亮星球皮球太阳地球 3.校服军服警服西服店服 4.教室课堂田野矿井战场 八、按要求写句子。 1.扩句______的天空,飘着______白云。 2.缩句美丽的天安门广场顿时间变成了花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成“被”字句这一点点的困难没吓倒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______知识的海洋是漫无边际的______学生是无止境的。 5.修改病句:参加我们这次中队会的有校领导、大队辅导员和全体少先队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断定”造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修改病句。 1.老师耐心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敏认真学习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勇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场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红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讲文明懂礼貌”活动中,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在里写序号。

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试卷一

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 姓名分数 一、积累(35分) 1.读拼音,写汉字,要求写正确、美观(4.5分) w?i w?i huánɡ bó ()妙()肖辉()()斗 ()一凤()胳() ()护()帝渊()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5分) ①既然答.(dā dá)应.(yīnɡ yìnɡ)了别人,就应.(yīnɡ yìnɡ)该信守诺言。 ②大象用大扇.(shān shàn)子似的耳朵扇.(shān shàn)风。 ③.荷.(h? ha)枪实弹住一宿.(xǐu shù) 3.写出带点字的意思。(3分) 与众.不同()一鼓作.气()茫然不解.() 争先恐.后()若.无其事()不约.而同() 4.把下面句子中画“”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4分) ①此时的夸父已经精神疲惫,体力用尽。() ②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伸出双臂,想抱住这个火球。() ③老师读作文时大伙听得很有兴趣,很有滋味,有时还发出会意的笑声。() ④师父语言恳切,情意深长地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也许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5.按要求写词语。(3分) (1)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①等到敌人疲乏 ..时,我军再出击,一鼓作气,取得胜利。() ②小山城常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的幻想。() ③我钦佩 ..这个弹琴的人。() (2)写出带点字的反义词。 ①那时农家用电是很节约 ..的。() ②人们只能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个漫长 ..的夜晚。() ③她觉得,在这关键时刻,一定要保持镇静 ..。() 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X”,错误的打“√”。(5分) ①“搭讪、嘀咕、嘱咐、告诉、回答”这些词语表示不同的“说”。() ②《太平洋的来客》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文先介绍大潮的成因,再写观看大潮。() ③“叶子绿得那么新鲜。”“新鲜的水果真好吃。”两句话中的“新鲜”意思一样。()④《空城计》是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智谋故事。() ⑤《三借芭蕉扇》一课刻画了一个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孙悟空。() 8.按要求填空。(7分) ①观今宜鉴古,。②山重水复疑无路。 ③路遥知马力,。意思是日子长久了便能了解一个人。 ④来到洞庭湖畔,遥望着、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我们不禁吟诵起刘禹锡的诗句:“,。” ⑤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巧妙地把西湖与美女进行比较,说明西湖在什么状态下都是美的,这两句诗是这样写的:“,。” 二、运用。(20分) 三、 1.选词填空。(6分) 精妙精彩独特特殊 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文艺表演,()的点火方式等()的设计,给世界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只有……才……因为……所以…… ②老师经常教导我们:“你们现在()还小,()再过十年、二十年就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你们()要好好学习,()要坚持锻炼身体,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样,你们()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灯火通明的()春光() 聪明机灵的()天空() 幸福美满的()身体() 苍劲有力的()姿态()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①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摇动。(改为拟人句) ②仿照例句改写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愿意。 例:提示:(公共场所)节约用水 改写:平时节约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 提示:(公园草坪)严禁入内。 改写: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目录 小学语文湘教版第八册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目录小学语文湘教版第八册(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 多梦的季节 教材分析: 《多梦的季节》是湘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全诗分为五节,开头和结尾两小节的内容完全一致,首尾互相呼应。整首诗让人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诗歌语言生动,音韵和谐,意境深远,有利于学生学习诗歌语言的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操。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哼、繁、鹰、遨、曾、哗、旋、涡、谜、默”10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繁茂、遨游、旋涡、沉默”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体会成长的快乐与责任。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沉默”、“多梦”的含义,体会成长的快乐与责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 语文学习讲求的是学生直面语言材料、自读自悟自主建构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顺、读通、读透,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受到感染与陶冶,一直是我们探索的课题。《多梦的季节》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如果教师讲得太多,诗歌会讲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会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才能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 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的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我主要让学生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多种形式地读、多层次地读,读中感悟。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2 琴声叮咚 3 穿红裙子的老师 4 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第二单元 5 古诗两首[1] [2] 6 成语故事二则[1] [2] 7 夸父追日 8 盗火的英雄 第三单元 9 爱是什么 10 父母心 11 寒夜的灯光 12 短文两篇[1] [2]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感受兴凯湖的美丽。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作者赞美了兴凯湖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感受兴凯湖的美丽。 三、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四、教具: 课文朗读带、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引导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江南水乡有诗情画意般的美,那么北国的兴凯湖又是怎样的美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作者抓住兴凯湖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句子;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2、作者是怎样抓住兴凯湖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1)汇报学习情况,边说边随机用课件展示相关画面感悟理解,并指导朗读: 第2自然段作者抓住“兴凯湖不是海,却海一样辽阔,海一样磅礴”这一特点进行描写的。 第3自然段作者抓住“兴凯湖很温柔,很平静”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第4自然段作者抓住“兴凯湖的清澈透明”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第5自然段作者抓住“兴凯湖是鸟的天堂”这一特点进行描写的。 (二)在这些段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找一找并画出来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我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97个,会写222,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教案

课题:1走进大自然课型:讲授 第 1 课时总序第 1 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难点、重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方法 师:读议法。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学生拼读生字,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拼读。 (3)指名读,注意及时纠正。 (4)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5)学生练习正确书写生字。 2.学习词语,以下词语的意思仅供参考。 大自然:自然界。 斑斓:灿烂多彩。 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宽厚:宽大厚道。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作业 比一比,再组词。 班( ) 脸( ) 过( ) 隔( ) 斑( ) 验( ) 辽( ) 融( ) 课题:1走进大自然课型:讲授 第 2 课时:总序第 2 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难点、重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方法 师:读议法。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童年读《水浒传》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童年 读《水浒传》 篇一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自读自悟,知道"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从中感悟"我"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读书收获(能拟出小标题更好)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武松打虎,百听不厌; (2)盼望长大,能读《水浒传》; (3)答应买书,破涕为笑; (4)买来新书,爱不释手; (5)细读《水浒传》 ,无比喜悦; (6)成绩提高,读书有益。 2.小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作者就是这样写了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楚。 3.质疑释疑。 二、引导精读,自读自悟

1.那么"我"究竟是怎么读《水浒传》的呢?请找到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2.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回答,‘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3 )课件出示语句,品读感悟: ①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有些内容还不理解,我仍然津、津有昧地看下去。 (从中感悟到作者非常喜欢《水浒传》这本书) ②早上在晨曦中看,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放学回来的路上,还坐在草地上看个没完。师生配合读这句话,学生谈体会。(作者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抓紧一切时间看,说明沉迷其中,对《水浒传》的达到痴迷的程度) 3这一段,我反复读了好几遍。, 从"反复"一词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读的次数多,读得细致) (4)把这些语句反复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三、引导质疑,感悟表达方法 1、结合课题,引导质疑。 课题是:童年读《水浒传》那么课文只写第4,5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不就行了吗?课文的第1、2,3,6自然段与中 t关吗? 2、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