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 精品课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26.28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性、韵律美。
2、了解诗歌的分类。
3、能利用平仄对仗知识进行集联创作。
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4、通过鉴赏古今诗词,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二、教学重点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类,诗歌押韵、平仄和对偶的基本知识。
本课时教育资源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展示授课过程中所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教师二次备课栏一、导入新课:有位厨师精通诗句,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
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让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诗。
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
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你知道这四道菜是说哪一首诗吗?请背出全诗。
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老师:这首读起来为什么这样有韵律琅琅上口呢?今天让我们试着通过学习唐诗的压韵与平仄,来解开谜底。
二、总体感知1、阅读p34页工具箱,试用体裁、押韵、平仄、对仗等术语来分析下面这首诗。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交流3、老师出示分析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三类,近体诗又有“律诗”、“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凡双数句都必须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一般压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如本诗的“秋”、“流”、“舟”、“留”。
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三、学习压韵1、仍以山居秋暝为例,学生说明律诗的压韵特点2、以书湖阴先生壁为例,说明绝句的压韵特点。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押韵和平仄的概念,掌握其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押韵和平仄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并简要介绍其意境和韵律美。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韵律美,引入押韵和平仄的概念。
2.押韵的基本概念(1)讲解押韵的定义:诗歌中相同韵母的字在相应位置上反复出现,形成韵律美。
(2)展示一些典型的押韵诗句,如《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让学生找出这些诗句中的押韵字,并体会其韵律美。
3.平仄的基本概念(1)讲解平仄的定义:平仄是指汉语音节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
在诗歌中,平仄的搭配和变化形成节奏美。
(2)展示一些典型的平仄诗句,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让学生找出这些诗句中的平仄规律,并体会其节奏美。
4.押韵和平仄的运用(1)讲解如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展示一些现代诗歌中的押韵和平仄运用,如《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3)让学生尝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
5.实践与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分析其押韵和平仄的运用。
(2)每组派代表分享分析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如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等。
(3)布置课后作业:尝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一首诗歌,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押韵和平仄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押韵”和“平仄”。
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汉字的押韵和平仄是构成这种乐感的重要因素。
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对于认识汉语的特点和掌握汉语的发音都是有作用的。
二、知识整合训练1.下列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格律诗所押的韵一般是仄声韵。
B.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
C.普通话中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
D.律诗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2.下列对诗歌的分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字数上看,古诗、律诗、绝句又都各自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
B.从格律上看可以把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C.从汉朝开始就把诗歌分为“古诗”、“律诗”和“绝句”。
D.与古代诗歌比较,现代诗歌也可算是一大类,虽然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没有古诗那么严格,但也自成一体,别有风韵。
3.下列对古体诗和近体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古体诗的写作没有一定的标准。
B.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C.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格律诗”或“律诗”。
D.古体诗和近体诗,只是一个按时间划分的概念。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⑴大漠长风,驱车万里,历时一个半月,西域风情,令我如醉如痴:________。
⑵水击石溅,________引得满溪水花粲然,应声起舞,熠熠山泉披覆着满身音符。
⑴①冰山覆雪峰,天池冰未融,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②冰山覆雪峰,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天池冰未融⑵①如小弦滚指弹拨,切切淙淙②切切淙淙,如小弦指弹拨A.①①B.②②C.①②D.②①5.为响应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学校将正式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掌握押韵、平仄在诗词中的运用规律。
过程与方法因声求气,从音韵格律方面品读鉴赏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热爱,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一、欣赏精彩,初感韵律1.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中清袁枚一首小诗《苔》,初次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诗歌是一种吟唱文学,也就是歌唱吟咏,以传情寄意的。
诗要适合于吟诵,朗诵,每句之中声调有起伏,节奏有波澜,具有音乐美,加之诗的意境,方能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言万语总关音》之《第四课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
二、讨论探究,掌握规律1.感受三首不同体裁的诗歌,朗读、齐读。
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⑶长征(毛泽东)2.为什么这些诗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还不理解意思时就能记忆深刻呢?是因为押韵、平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
要想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就要了解什么是平仄、押韵。
押韵与平仄的运用最突出的体现在近体诗中,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是古体诗。
3.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歌都算是古体诗。
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多用五、七言。
特点:字数多样、句数不限、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古体诗赏析:四言古诗:《诗经·卫风·氓》五言古诗:陶渊明《饮酒》七言古诗: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杂言古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格律诗”,同古体诗相对,所谓“今”“近”都是指唐而言,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通称。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有关押韵、平仄的知识。
2.根据所学能够为较工整的律诗排序【教学过程】一、诗歌的分类按类型分:古诗、律诗、绝句按格律分:古体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格律体)按字数分:五言诗、七言诗格律体:绝句、律诗、排律二、律诗的特点1.押韵作用是什么?绝句和律诗在押韵上有何要求?押韵是说韵脚的字必须同韵;作用是使诗歌曲调和谐,朗朗上口;律师和绝句的首句都可压可不压,偶数句必须押韵,一般压平声韵,中间不能换韵,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
(以上各点举文中例子加以印证。
)2.平仄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
结合书中例子了解常见的平仄格式。
平仄的作用是增强诗歌的节奏、音乐美,同时具有参差美。
3.对仗对仗: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对。
类型: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
【能力训练】一、课后练习二、补充练习题目1.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
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
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
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②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
2.拟写广告词(均 20 字以内):①拟一条以“购买体彩”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②拟一条以“护花护绿”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③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注意押韵。
3.选择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
江中看月作(清·袁枚)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 半树佛花香易散B. 万里鱼龙争照影C. 二月郊行最有情D. 三千组练挥银刀4.判断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龙源期刊网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教学设计
作者:武艳芬
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07期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
2.因声求气,从音韵格律方面品读鉴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尝试创作古典诗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频,童声配乐诵读《声律启蒙·一东》,询问学生听完的感受。
本节课共分三个板块:
板块一:明确概念,掌握方法
板块二:学以致用,小试身手
板块三:奇诗共赏,疑义相析
(一)古体诗
特点:字数多样、句数不限、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古体诗赏析:
四言古诗:《诗经·卫风·氓》
五言古诗:陶渊明《饮酒》。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一、预习要求1.了解诗歌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2.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二、把握重、难点1.了解诗歌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2.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3. 根据所学能够为较工整的律诗排序。
4. 培养热爱诗歌,喜爱我国古老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方式:讨论、阅读四、课时:二课时五、学习流程1.找出P32《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2.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3.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4.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5.什么叫押韵?6.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有哪些要求?7.什么叫平仄?8.请同学们从五律最基本的两种平仄格式中总结一下律诗平仄的基本要求。
9.什么叫对仗?10.律诗哪几联要求对仗?11.诗歌对仗有哪些类型?12.小试身手:完成P36的练习。
【提示】1. 《客中行》的韵脚依次是“香、光、乡”,押“ɑnɡ”韵;《商中早行》的韵脚依次是“乡、霜、墙、塘”,押“ɑnɡ”韵;《虞美人》的韵脚依次是“了、少”,“风、中”,“在、改”,“愁、流”,分别押“ɑo”“enɡ(onɡ)”“ɑi”“ou”韵。
2. 《娃娃的故事》的韵脚依次是“话、家、下、它、妈”,押“ɑ”韵;《乡愁四韵》的韵脚依次是“水、味”,“红、痛”,“白、待”,“香、芳”,分别押“ui(ei)”“onɡ”“ɑi”“ɑnɡ”韵。
4. 律诗在格律上有以下要求:①每首共八句;②押韵;③平仄;④对仗。
8.①同句交替;②上下句相对;③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3-11.见课本P34-P36。
12.练习一A.出自唐人作品的是(①②③⑤)。
B.分类正确的一组是(C )。
练习二1.顺序为:A-C-D-B。
2.下句为A.3.①D;②A;③C;④D。
六、问题探究1. 格律诗(近体诗)的平仄组合及规律诗和词都是由句子组成的,所以我们先把单句的平仄弄清,再来学习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平仄组合关系。
声情并荗——押韵与平仄(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分类;2、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以五律为例);3、运用所学知识实战演练。
[教学重、难点]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而汉字的平仄和押韵正是构成这种乐感的重要因素。
在正式接触押韵及平仄之前,我们先来重温一下诗歌的类型。
二、诗歌类型简介古体诗,也称“古诗”或“古风”,隋唐之前,无一定标准诗旧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歌词、曲新体诗三、律诗的特点(结合《春望》及《山居秋瞑》讲解)1、字数(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2)超过八句的律诗叫“长律”,除尾联(或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又叫“排律”。
2、押韵(1)押韵:韵脚必须同韵。
韵指韵脚字的韵腹、韵尾和声调的平仄都相同,不管声母和韵头;(2)A、律诗的首句押韵可不押韵:若押韵可押邻韵;若不押韵,限用仄声字;B、诗的偶数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C、除首句外的奇数句,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D、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出现。
3、平仄(1)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2)律诗平仄组合规律(以五律为例)A、组句规则——同句交替。
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
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依此类推。
B、组联规则——上下句相对。
如上句为“平平仄仄平”,下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
七言诗依此类推。
C、组篇规则——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
D、灵活原则——“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即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第一、三)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第二、四)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
4、对仗A、对仗:上下句的字数相等,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仄也一一相对;B、位置:颔联和颈联;C、类型:工对、宽对、借对、串对(流水对)。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第一篇: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探索诗词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和节奏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美、韵律美。
2、“吟咏诗韵”,通过吟诵古诗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难点:古今语音的发展与变化,导致诗词格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困难。
教学方法:在情境中感悟,在情景中生成,在情景中应用——诵读感悟本单元的诗词,归纳生成诗词格律知识,应用诗词格律知识。
研究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由周杰伦的《菊花台》入课,周杰伦的歌好听吗?方文山的词写的真好!除了唱得好之外,还有另外的原因——歌词押韵。
押韵这种现象充分地体现在了古典诗歌中。
二、从押韵的角度体会诗歌回环往复之美1、齐读李白的《客中作》李白在他乡作客快乐吗?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吗?以乐景写哀情。
读的时候在前两句读出快乐、豪迈,后两句读出婉转低回的无奈!注意韵脚有什么特点?(声母、韵母)韵腹、韵尾相同,声调相同(都是平声)。
那么,我们就知道了押韵的具体含义。
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
即韵腹、韵尾、平仄相同。
2、诗歌发展及押韵规律:(1)是不是所有古代的诗歌都是这样的呢?先回忆诗歌发展流程。
(2)近体诗在唐代发展到顶峰,形式和内容有了个完美的结合,尤其是在押韵、平仄、对仗、格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分析《清明》《锦瑟》,自由朗读一遍,体会近体诗押韵的特点——近体诗: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般都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古体诗和词曲则相对宽松一些。
但一般也有押韵的现象。
欣赏《短歌行》的押韵特点。
有没有押韵的特点?(4)请一位男生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押ang韵。
(5)女生背诵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押a韵。
3、小结——词曲:可以一韵到底,中途也可以换韵。
4、分析押韵的作用(1)让学生分别读《乌衣巷》,注意斜,押韵在诗歌的节奏上有重要作用。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一、学习目标:借助诗意理解情感,标注韵脚和平仄,从而认识押韵和平仄对于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
二、制定依据:诗歌韵律美是诗歌的重要特色,也是学生容易忽略的方面。
在应试的思维下,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几乎为零。
其实高考部分题型与之相关,欣赏美与训练能力应对考试并不冲突。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讲因声求气正是需要感受押韵和平仄与情感的关系。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引入:请歌唱你喜爱的诗词。
过度:如何声情并茂?我有妙剂三方!正课:一、注意节拍五言诗每句一般三个节拍“二二一” 或者“二一二” (例如:《旅夜抒怀》/《归嵩山作》)七言诗每句一般四个节拍“二二二一”或者“二二一二” (例如:《新城道中》)二、按韵索情活动一:小组合作,分别标注各首诗的韵脚,结合具体内容与情感来体会韵脚用韵和平仄同情感的关系。
客中作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平仄观情活动二:小组合作,标记各句平仄,体会平仄变化同情感基调的关系。
采桑子欧阳修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感受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古今诗歌词曲,使学生对写作诗文时的韵律和谐有所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教学过程:●(一)诵读儿歌,体会韵感。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天上雪花飘,我把雪来扫。
堆个大雪人,头戴小红帽。
安上嘴和眼,雪人对我笑。
○小手绢,像照片,小猫小狗在上边。
洗手绢,晾晾干,一根绳子晾一串。
猫来瞧,狗来看,好像参观摄影展。
○糖果娃娃进嘴巴,舌头搂它牙躺它。
舌头悄悄告诉牙,糖果是个好娃娃,你要生病别怪它,怪你自己不刷牙。
一、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
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
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
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 ②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
这些儿歌同学们可能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我们看看这些儿歌有什么特点呢?押韵。
那么都押什么韵呢?学生回答。
①四九三十六,小叔去磨油;五九四十五,大伯去打虎;六九五十四,哥哥写大字;七九六十三,弟弟吃饼干(妈妈把饭端);八九七十二;姐姐扎小辫;九九八十一;妞妞穿花衣。
②熊猫宝宝,走路摇摇,翻个筋斗,让你瞧瞧。
吃着竹子,肚子饱饱,扭着屁股,到处跑跑。
●(2)鉴赏诗歌,分析韵脚。
学生朗读诗歌,找出韵脚。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韵脚是“尘、新、人”(“新”的古音与“尘、人”同韵)。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绉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2、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1、找出《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2、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3、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
4、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课本34页。
四点要求)
5、什么叫押韵?
6、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有哪些要求?
7、什么叫平仄?
8、请同学们从五律最基本的两种平仄格式中总结一下律诗平仄的基本要求。
明确:①同句交替②上下句相对③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
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见教参60页)
9、什么叫对仗?
[来源:]
10、律诗哪几联要求对仗?
[来源:]
11、诗歌对仗有哪些类型?
12、课后练习指导。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教案名称: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目标:1. 了解押韵、和、平、仄的定义和原理;2. 能够通过对比和分析诗句的押韵和平仄,理解其对诗歌表达和韵律运用的作用;3. 能够运用押韵和平仄的原理,合理地构思和写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2. 古代诗词选集等学习资料;3. 石膏板、粉笔、纸、笔等教学工具;4. 各种韵律和平仄规律的例句。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简要介绍诗歌押韵和平仄的作用,如增加诗歌的音乐感和韵律感,增强表达力等;2. 提问学生对押韵和平仄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认识押韵(15分钟)1. 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什么是押韵,如何押韵和常见的押韵形式;2. 根据示例句,分析和研究押韵的效果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3. 分组进行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诗句,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押韵现象,并分析其作用。
步骤三:认识和、平、仄(20分钟)1. 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什么是和、平、仄,以及它们的定义和运用;2. 根据示例句,分析和研究和、平、仄的效果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3. 分组进行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诗句,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和、平、仄现象,并分析其作用。
步骤四:综合运用(20分钟)1. 学生分别拿着纸和笔,在教师的示范下,进行自由的创作或改编诗歌作品;2. 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押韵和平仄的运用,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3. 学生可以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总结押韵和平仄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2.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押韵和平仄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
步骤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其他的韵律和音韵规律;2. 鼓励学生继续写作和创作,拓展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小组活动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理解押韵和平仄的概念,并能够分析和运用;2. 学生写作的诗歌作品评价,看是否能够合理地运用押韵和平仄的原理,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篇一: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教学参考11102203《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押韵”和“平仄”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汉字的押韵和平仄是构成这种乐感的重要因素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对于学生认识汉语的特点和掌握汉语的发音都是有作用的二、课堂活动指导2.1课本课堂活动●韵里情思这个课堂活动通过鉴赏古今诗歌词曲使学生对写作诗文时的韵律和谐有所了解一、课堂活动步骤(1)诵读儿歌体会韵感在开展课堂活动前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学习“同韵童趣”的儿歌并请学生再朗诵一些他们熟悉的儿歌(2)鉴赏诗歌分析韵脚教师和学生一起鉴赏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分析诗词歌曲的韵脚体会诗歌押韵的作用(3)举例扩展总结归纳教师可以再举一些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或歌词分析诗词的内容主旨同时分析诗歌的韵脚和平仄等探讨诗词的形式如何为内容服务从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4)活跃气氛现场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创作和朗诵一些押韵的诗歌或文段加深对诗歌押韵的认识二、相关知识补充(1)古代诗词鉴赏《客中作》没有直白地表达思乡的感情而是通过写客中作乐来写作客他乡的飘零感整首诗全方位调动人的感观——嗅觉、视觉还有触觉而这首诗的韵脚也恰是感观的落脚点:“香、光、(他)乡”《商山早行》首联开宗明义“客行悲故乡”全诗寓情于景写到了“残月、晨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凫雁、池塘”这些意象都带着伤感的意味其中有些也构成韵脚:“霜、墙、塘”而《虞美人》则是移句换韵:“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流”音律的变化与心情起伏回转配合可以说在形式和内容、情绪上达成了高度的和谐(2)现代诗歌鉴赏现代歌词中也有对押韵的要求不过远不如古诗词那么严格《娃娃的故事》歌词儿歌化、口语化作为韵脚的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词:“话、家、下、它、妈”而且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语气词这些词并不影响押韵《乡愁四韵》歌词比较注重文学性、抒情性而且题目就明确显示了要借“韵”传情用到“水”和“味”“红”和“痛”“白”和“待”“香”和“芳”歌词一韵一情同韵复沓把思乡之情逐步推向高潮2.2补充课堂活动●集句妙对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通过集联游戏使学生对对联的基本要求有一个感性认识将名句名联重新组配可以活跃课堂启发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一、课堂活动步骤(1)将学生分成几组课前请学生整理学过的古典诗文及名联警句(不限于中学教材中的诗词)摘抄收集到的名句、名联分发到各组活动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2)主持人每次出示一个用于征对的上联或下联各组抢答对出对联后学生要说明如此对联的理由然后要求学生朗诵原诗分析诗词的押韵、平仄情况二、相关知识补充(1)集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集”是聚集、集合的意思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等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平仄、对仗等要求组成联句既要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集句联可集同一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的诗文既可以集同代的诗文也可以集异代的诗文(2)集联创作示例:“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这副对联采用大家较为熟悉的古诗词名句上联出句用的是唐代李商隐《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首诗属于仄起仄收式(首句首字不入韵)韵脚是“原、昏”(用普通话读似乎已经不押韵了)下联对句选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句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首词的韵脚是“天、年、寒、间、圆、全、娟”新组配的对联写出了晚风扑面、凉意袭人的意境此联属于宽对“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副对联采用唐代诗人王维和李白的名句上联出自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属于平起平收式(首句首字入韵)韵脚是“尘、新、人”(“新”的古音与“尘、人”同韵)下联摘取了李白的七言古诗《将进酒》的最末一句古诗《将进酒》的韵脚(用普通话读)是“停、听、醒、名;裘、酒、愁”这两句两相配合成为流水对“红杏枝头春意闹乌衣巷口夕阳斜”这副对联上联选自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诗是平起平收式韵脚是“好、棹、闹、少、笑、照”下联取自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是仄起平收式韵脚是“花、斜、家”此联字词句对得十分工雅“红杏枝头”与“乌衣巷口”是方位名词相对“红”与“乌”是颜色相对“口”与“头”又是动物器官“春意闹”与“夕阳斜”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三、课后练习指导3.1“小试身手”解析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掌握情况参考答案:A①②③⑤BC解析: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古体诗)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词)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晚)景》绝句)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体诗)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宋·柳永《雨霖铃》词)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平仄、押韵、对偶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参考答案:1.A-C-D-B根据绝句押韵的原则D“柳条折尽花飞尽”应该是第三句因为其他三句的最后一字都押韵;再根据绝句对偶、平仄规则:A“杨柳青青着地垂”(平仄平平仄仄平)C“杨花漫漫搅天飞”(平平仄仄仄平平)以及“柳条折尽花飞尽”判断应该先写“柳条”后写“杨花”判定应该先A后C2.A“梨花院落溶溶月”是“花+处所+形态+自然景物”只有A “柳絮池塘淡淡风”符合要求;B“榆英临窗片片雪”是“花+动作+形态+自然景物”;C“带水芙蓉点点雨”是“动作+花+形态+自然景物”;D“丁香初绽悠悠云”是“花+动作+形态+自然景物”3.①D清风“拂”面轻柔、生动其他的或缺乏美感如“吹”;或太猛烈如“掠、袭”②A月“落”枝头有动感其他的或不合当时场景或太普通、缺乏动感③C船“横”浦口有动感船随水轻荡很形象其他的没有这种形态感④D“一声”与“数只”相对声音清晰明亮穿透力强其他的缺乏美感也对不上“数只”3.2补充练习题目一、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②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二、拟写广告词(均20字以内):①拟一条以“购买体彩”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②拟一条以“护花护绿”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③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注意押韵三、选择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江中看月作(清·袁枚)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一船鸡犬欲腾空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判断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迭翠④层林迭翠白云缭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五、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入到上面四首原诗中去《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①《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②《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③《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④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六、把左右两组中相对应的诗词名句连成线并说明出处①野旷天低树⑨不破楼兰终不还②会当凌绝顶⑩燕山月似钩③鸟宿池边树直挂云帆济沧海④大漠沙如雪江清月近人⑤黄沙百战穿金甲半江瑟瑟半江红⑥长风破浪会有时一览众山小⑦春潮带雨晚来急僧敲月下门⑧一道残阳铺水中野渡无人舟自横3.3补充练习解析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押韵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举例略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押韵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广告词参考示例:①爱心要长久奇迹伴左右;奉献是无私的荣誉大奖是爱心的赞许;体篇二:语言学习7《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有关押韵、平仄的知识2根据所学能够为较工整的律诗排序【教学重点】同目标【课时安排】:2课时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诗歌的分类】按类型分:古诗、律诗、绝句按格律分:古体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格律体)按字数分:五言诗、七言诗格律体:绝句、律诗、排律【律诗的四个特点】【押韵】作用绝句和律诗在押韵上有何要求押韵是说韵脚的字必须同韵;作用是使诗歌曲调和谐朗朗上口;律师和绝句的首句都可压可不压偶数句必须押韵一般压平声韵中间不能换韵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以上各点举文中例子加以印证)【平仄】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结合书中例子了解常见的平仄格式平仄的作用是增强诗歌的节奏、音乐美同时具有参差美【对仗】对仗: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对类型: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二能力训练1课后练习2【补充练习题目】一、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②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二、拟写广告词(均20字以内):①拟一条以“购买体彩”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②拟一条以“护花护绿”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③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注意押韵三、选择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江中看月作(清·袁枚)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一船鸡犬欲腾空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判断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迭翠④层林迭翠白云缭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五、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入到上面四首原诗中去《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①《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②《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③《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④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六、把左右两组中相对应的诗词名句连成线并说明出处①野旷天低树⑨不破楼兰终不还②会当凌绝顶⑩燕山月似钩③鸟宿池边树11直挂云帆济沧海④大漠沙如雪12江清月近人⑤黄沙百战穿金甲13半江瑟瑟半江红⑥长风破浪会有时14一览众山小⑦春潮带雨晚来急15僧敲月下门⑧一道残阳铺水中16野渡无人舟自横补充练习解析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押韵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举例略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押韵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广告词参考示例:①爱心要长久奇迹伴左右;奉献是无私的荣誉大奖是爱心的赞许;体彩牵动人心幸运走近彩民;体育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体彩是我们永远的朋友;彩民共托朝阳足彩再创辉煌②红花绿草满园栽蜜蜂彩蝶引伴来;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③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七言律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正确选项是B这是一首律诗所要填写的一联是颔联根据律诗对仗的原则颔联是遵守对仗的第四句“一船鸡犬欲腾空”是“数量+动物+能愿动作+动作”观察选项只有B“万里鱼龙争照影”符合四、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句子衔接能力正确选项是D①②两句选②因为从后文看是四字句式为了对称从最后一句“美景尽览”看“美景”指前面内容那就不指“俯瞰”所以选②不选①③④两句选④不选③③④的句式是相同的但从押韵的角度看该选④另外从“山”到“林”是正常顺序“白云缭绕”应是对“山林”的缭绕所以从这方面看也应选④“白云”在最后五、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七言绝句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正确选项是:①C②B③A④D这四首都是绝句都应该符合基本的押韵规则选项A韵脚是“箫”与之相配的是第三首诗《寄扬州韩绰判官》韵脚字“凋”;选项B韵脚是“名”与之相配的是第二首诗《遣怀》韵脚字“轻”;选项C韵脚是“如”与之相配的是第一首《赠别》韵脚字“初”;选项D韵脚“枝”与之相配的是《叹花》韵脚字“时”六、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古代诗词名句的掌握情况①-相配出自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②-相配出自唐代杜甫《望岳》;③-相配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④-相配出自唐代李贺《马诗(其五)》;⑤-⑨相配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其四)》;⑥-相配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⑦-相配出自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⑧-相配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篇三:第四节声情并茂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一、本节学习目标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和学习汉语的同音字词现象汉语的音节少但是文字和词语要多得多这就使汉语中的同音现象特别突出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一方面了解形成同音字词的原因和同音字词的类型另一方面了解同音字词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化以及同音字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二、学情分析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感受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古今诗歌词曲使学生对写作诗文时的韵律和谐有所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教学重点: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教学难点: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教学过程:●(一)诵读儿歌体会韵感○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天上雪花飘我把雪来扫堆个大雪人头戴小红帽安上嘴和眼雪人对我笑○小手绢像照片小猫小狗在上边洗手绢晾晾干一根绳子晾一串猫来瞧狗来看好像参观摄影展○糖果娃娃进嘴巴舌头搂它牙躺它舌头悄悄告诉牙糖果是个好娃娃你要生病别怪它怪你自己不刷牙一、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②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这些儿歌同学们可能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我们看看这些儿歌有什么特点呢押韵那么都押什么韵呢学生回答①四九三十六小叔去磨油;五九四十五大伯去打虎;六九五十四哥哥写大字;七九六十三弟弟吃饼干(妈妈把饭端);八九七十二;姐姐扎小辫;九九八十一;妞妞穿花衣②熊猫宝宝走路摇摇翻个筋斗让你瞧瞧吃着竹子肚子饱饱扭着屁股到处跑跑●(2)鉴赏诗歌分析韵脚学生朗读诗歌找出韵脚《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韵脚是“尘、新、人”(“新”的古音与“尘、人”同韵)《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诗是平起平收式韵脚是“好、棹、闹、少、笑、照”《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是仄起平收式韵脚是“花、斜、家”补充:对课本上的诗的分析1)古代诗词鉴赏《客中作》没有直白地表达思乡的感情而是通过写客中作乐来写作客他乡的飘零感整首诗全方位调动人的感观──嗅觉、视觉还有触觉而这首诗的韵脚也恰是感观的落脚点:“香、光、(他)乡”《商山早行》首联开宗明义“客行悲故乡”全诗寓情于景写到了“残月、晨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凫雁、池塘”这些意象都带着伤感的意味其中有些也构成韵脚:“霜、墙、塘”而《虞美人》则是移句换韵:“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流”音律的变化与作者心情起伏回转配合可以说在形式和内容、情绪上达成了高度的和谐(2)现代诗歌鉴赏现代歌词中也有对押韵的要求不过远不如古诗词那么严格《娃娃的故事》歌词儿歌化、口语化作为韵脚的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词:“话、家、下、它、妈”而且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语气词这些词并不影响押韵《乡愁四韵》歌词比较注重文学性、抒情性而且题目就明确显示了要借“韵”传情用到“水”和“味”“红”和“痛”“白”和“待”“香”和“芳”歌词一韵一情同韵复沓把思乡之情逐步推向高潮●(3)举例扩展总结归纳◆押韵一、诗歌押韵(1)律诗押韵通则:★A.都用平声韵(唐代刘长卿、白居易宋代苏轼、黄庭坚写过少数押仄声韵的律诗)例如: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韵脚为“森阴心砧”此四字都是平声字★B.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只有首句用韵时可以用邻韵例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韵脚分别为:村chun昏hun魂hun论lun例二: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韵脚为“州zhou休xiu筹chou牛niu愁chou★C.句尾不能连三平也不能连三仄(但也有少数例外)如上两首诗末句分别为:白帝城高急暮砧为平仄平分明怨恨曲中论为仄平仄不及卢家有莫愁!为仄仄平★D.律诗基本上不能出现重复字但也有少数是内容突破了形式★E.“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要不造成句尾连三平或连三仄一般都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绝句四首(其三)(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F.句式一定是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没有长短句(2)古诗押韵规则:可用仄声韵可用平声韵;平仄韵可以转换不必一韵到底;不押韵的句尾之平仄可与韵脚相同二、词的押韵词的押韵方式比诗复杂而且变化很多大致的情况有:(1)一首一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2)一首多韵:如李白《菩萨蛮》一首词用韵最多的要算薛昭蕴《离别难》共七部韵交互错杂最为复杂少见(3)以一韵为主间押他韵:如李煜《相见欢》此词即以平韵“楼、钩、秋、愁、头”五韵为主间入仄韵“断、乱”二韵为宾(4)同一韵部平韵仄韵通押:同部平仄韵如“东”协“董、送”“支”协“纸、寘”“麻”协“马、祃”等称作“同部三声叶”在词中最常见的有《西江月》、《哨遍》、《换巢鸾凤》等调如苏轼《西江月》“霄、骄、瑶、桥”四平韵与“草、晓”二仄韵都同在第八部这类平仄通协的词调以平韵与上、去韵通协者为多平韵与入韵通协者甚少这是因为在宋词中入声韵往往独用不与他韵通用(5)数部韵交协:如陆游《钗头凤》此词即以上片的“手、酒、柳”与下片的“旧、瘦、透”相协又以上片的“恶、薄、索、错”与下片的“落、阁、托、莫”相协(6)迭韵:如白居易《长相思》迭二“流”字、二“悠”字(7)句中韵:宋词在句中押韵的例子很多如柳永《木兰花慢》上下片的第六七句:“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又如《惜分飞》的上下片结句毛滂作“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魂分付潮回去”;汪元量作“泪珠成缕眉峰聚”“断肠解赋江南句”等等都是除以上七种情况词的押韵还有四声通协(一首词中平、上、去、入四声韵通押)、平仄韵互改、平仄韵不得通融(词调押韵有的有严格规定有些词调决不可通融平仄韵通押)、协韵变例等四种情况◆平仄一、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1)组句规则──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依此类推(2)组联规则──上下句相对以五言为例如上句为“平平仄仄平”下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2.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找出《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2.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3.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
4.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四点要求)5.什么叫押韵?
6.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有哪些要求?
7.什么叫平仄?
8.请同学们从五律最基本的两种平仄格式中总结一下律诗平仄的基本要求。
明确:①同句交替②上下句相对③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
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9.什么叫对仗?
10.律诗哪几联要求对仗?
11.诗歌对仗有哪些类型?
12.课后练习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诗歌有关押韵、平仄的知识。
2 根据所学能够为较工整的律诗排序
【教学重点】
同目标
【教学过程】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诗歌的分类】
按类型分:古诗、律诗、绝句
按格律分:古体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格律体)
按字数分:五言诗、七言诗
格律体:绝句、律诗、排律
【律诗的四个特点】
【押韵】
作用是什么?绝句和律诗在押韵上有何要求?
押韵是说韵脚的字必须同韵;作用是使诗歌曲调和谐,朗朗上口;律师和绝句的首句都可压可不压,偶数句必须押韵,一般压平声韵,中间不能换韵,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
以上各点举文中例子加以印证。
)
【平仄】
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
结合书中例子了解常见的平仄格式。
平仄的作用是增强诗歌的节奏、音乐美,同时具有参差美。
【对仗】
对仗: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对。
类型: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
二、能力训练
1.课后练习
2.补充练习题目
(一)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
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
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
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
②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
(二)拟写广告词(均20 字以内):①拟一条以“购买体彩”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②拟一条以“护花护绿”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③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
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注意押韵。
(三)选择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
江中看月作(清·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 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四)判断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迭翠④层林迭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五)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入到上面四首原诗中去。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①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②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③
《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④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六)把左右两组中相对应的诗词名句连成线,并说明出处。
①野旷天低树 ⑨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会当凌绝顶 ⑩燕山月似钩
③鸟宿池边树 11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大漠沙如雪 12 江清月近人
⑤黄沙百战穿金甲 13 半江瑟瑟半江红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 14 一览众山小
⑦春潮带雨晚来急 15 僧敲月下门
⑧一道残阳铺水中 16 野渡无人舟自横
补充练习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押韵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举例略。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押韵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广告词参考示例:①爱心要长久,奇迹伴左右;奉献是无私的荣誉,大奖是爱心的赞许;体彩牵动人心,幸运走近彩民;体育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体彩是我们永远的朋友;彩民共托朝阳,足彩再创辉煌。
②红花绿草满园栽,蜜蜂彩蝶引伴来;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③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七言律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正确选项是 B 。
这是一首律诗,所要填写的一联是颔联。
根据律诗对仗的原则,颔联是遵守对仗的,第四句“一船鸡犬欲腾空”是“数量+动物+能愿动作+动作”,观察选项,只有B “万里鱼龙争照影”符合。
(四)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句子衔接能力。
正确选项是 D 。
①②两句选②,因为从后文看,是四字句式,为了对称,从最后一句“美景尽览”看,“美景”指前面内容,那就不指“俯瞰”,所以选②不选①。
③④两句选④不选③,③④的句式是相同的,但从押韵的角度看该选④。
另外,从“山”到“林”,是正常顺序,“白云缭绕”应是对“山林”的缭绕,所以从这方面看,也应选④,“白云”在最后。
(五)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七言绝句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正确选项是:①
C ,② B ,③ A ,④
D 。
这四首都是绝句,都应该符合基本的押韵规则。
选项 A 韵脚是“箫”,与之相配的是第三首诗《寄扬州韩绰判官》,韵脚字“凋”;选项 B 韵脚是“名”,与之相配的是第二首诗《遣怀》,韵脚字“轻”;选项C 韵脚是“如”,与之相配的是第一首《赠别》,韵脚字“初”;选项 D 韵脚“枝”,与之相配的是《叹花》,韵脚字“时”。
(六)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古代诗词名句的掌握情况。
①-相配,出自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②-相配,出自唐代杜甫《望岳》;③-相配,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④-相配,出自唐代李贺《马诗(其五)》;⑤-⑨相配,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其四)》;⑥-相配,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⑦-相配,出自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⑧-相配,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