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和平仄
- 格式:ppt
- 大小:242.01 KB
- 文档页数:14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一、规律:
(1)整首诗的押韵:整首古诗采用四言八句的格式,每句的第二个
和第四个字押韵,整首诗的押韵可从上一句的四字中得到。
(2)平仄:古诗中有仄韵和平韵之分,一般而言,第一句和第三句
以仄韵开头,第二句和第四句以平韵开头。
(3)每一句的押韵:每一句由五言或七言组成,每句的第二个和第
四个字押韵,第五个字也要和上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
二、押韵:
古诗押韵一般是按照组押、字押、爻押的形式来实现的,组押也叫做“双声”押韵,由两句或两句以上的押韵组成,一般押前后三句或五句;
字押是指每句中的第二个和第四个字押韵;爻押则是指四句的最后一个字,也就是押韵的最后一个字,其他的字都要和它押韵。
古代文言诗的韵律特点及欣赏古代文言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韵律特点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言诗的韵律特点,并提供一些欣赏古代文言诗的方法。
一、韵律特点古代文言诗的韵律特点主要包括平仄、押韵和句式。
1. 平仄平仄是指音节的发音高低。
古代文言诗中的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指音节的发音相对较平,仄声指音节的发音较高。
平仄的运用使得诗句节奏感强烈,形成韵律美感。
2. 押韵押韵是指诗句中相邻的字或音节在读音上的相似或相同。
古代文言诗常常使用押韵,通过押韵的安排使诗句更加优美动听。
3. 句式古代文言诗的句式丰富多样,常见的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律诗等。
不同的句式在韵律上有着不同的特点,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二、欣赏方法欣赏古代文言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韵律感受欣赏古代文言诗时,可以通过感受诗句的韵律来体会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注意诗句中的平仄、押韵及句式的运用,从中感受诗句的音韵之美。
2. 感悟内涵古代文言诗内涵丰富,诗人往往通过诗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欣赏诗句时,可以思考诗人的创作意图,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加深对诗句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3. 品味古风古代文言诗中常常体现出浓厚的古风韵味。
在欣赏古代文言诗时,可以感受其中的古典之美,品味其独特的古雅韵致。
欣赏古代文言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通过感受诗句的韵律和深入理解诗句的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言诗的美。
希望本文所述的韵律特点和欣赏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略)。
诗的常识:关于绝句、平仄、押韵……一、什么是绝句绝句与律诗,基本上是在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定型的诗体;先有律诗还是先有绝句,目前尚无查考和论据。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
其格律关系,可视为分别截取律诗的某两联而构成,有截取律诗的前两联,也有截取律诗的后两联,或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还有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
为了押韵的关系,截取律诗首尾两联的居多。
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
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二、平仄格式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 1、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碧波·咏树碧波·小溪即景平平仄仄平平仄,深居沃野枝繁茂,平平平仄仄,岸边风拂柳,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本是同根同血脉,仄仄平平仄,放鸭河中漾,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
2、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包德珍·夜思包德珍·新春絮语平平仄仄仄平平,天心随意弄迷离,平平仄仄平,吟虹出远天,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未必风涛初识我,仄仄平平仄,月带群星至,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声来枕边。
3、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碧波·暴风李频·渡双江仄仄平平平仄仄,一阵狂飙如猛兽,仄仄平平仄,岭外音书断,平平仄仄仄平平。
飞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经冬复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屋摧树倒禾苗折,平平平仄仄,近乡情更怯,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间万象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问来人。
4、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包德珍·咏李白碧波·咏日仄仄平平仄仄平,行路方知蜀道难,仄仄仄平平,宇宙现穹隆,平平仄仄仄平平。
《词的押韵及平仄》词的押韵(一)相随式词的押韵,有一韵到底的,如前面列举的《长相思》,《卜算子》等都是,换韵的词也很多,情况又是多种多样,《菩萨蛮》,《虞美人》等,一首词要多次换韵。
如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一首多韵,“水”,“泪”相押,“安”,“山”相押,“住”“去”相押,“余”,“鸪”相押。
《菩萨蛮》等词的换韵,是每两句一韵,依次换下去,不出现同韵。
这可称为相随式。
(二)回环式有的词是两句相换,先是甲韵换为乙韵,然后再由甲韵换为乙韵。
这可称为回环式,《钗头凤》,《惜分钗》等词就是。
如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这首词,先是“手”,“酒”,“柳”相押,后是“恶”,“薄”,“索”,“错”相押,再是“旧”,“瘦”,“透”相押,最后是“落”,“阁”,“托”,“莫”相押。
其中“手”,“酒”,“柳”“旧”,“瘦”,“透”为甲韵,“恶”,“薄”,“索”,“错”“落”,“阁”,“托”,“莫”为乙韵,甲乙两韵,回环出现。
(三)怀抱式还有的词,是两韵或是几韵相换,但以一韵为主,《相见欢》,《定风波》等词都是。
如欧艳炯的《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
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
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这首词,三韵相换,“纱”,“霞”,“华”,“花”,“家”为甲韵,“尽”,“忍”,“问”,“信”为乙韵,“乱”,“断”为丙韵。
甲韵的韵脚字最多,并且词的首尾又都为甲韵,所以以甲韵为主。
另外,这首词的上片,首尾都为甲韵,中间为乙韵,像怀抱着似的,可称为怀抱式。
词的押韵,除用本韵外,通韵的情况很多。
格律诗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格律诗是一种有着严格韵律和平仄要求的诗歌形式,其韵脚和平仄的关系是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格律诗中,韵脚和平仄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只有在严格遵守韵脚和平仄的要求下,才能写出优美的格律诗。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韵脚和平仄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格律诗的构成。
1.押韵平仄相间在格律诗中,押韵平仄相间是一种常见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岸”和“还”押韵,而“绿”和“时”、“江”和“明”则是平仄相间的关系。
2.押韵平仄相同押韵平仄相同是一种比较严格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要求每个韵脚的平仄都相同。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月”、“疑”、“光”、“影”、“空”、“照”、“人”、“眠”、“起”、“听”、“钟”、“馆”、“鸟”、“声”、“散”、“乱”、“飞”、“纷”、“何”、“处”、“客”、“心”、“知”、“夜”、“阑”、“灯”、“烛”、“看”、“书”、“眼”、“昏”、“黄”、“壁”、“炉”、“火”、“暗”、“香”、“消”、“残”、“更”、“漏”、“滴”、“时”、“鸣”、“遥”、“山”、“色”、“远”、“近”、“深”、“浅”、“白”、“黑”、“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都是平仄相同的韵脚。
3.押韵平仄相反押韵平仄相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要求每个韵脚的平仄与前一个韵脚的平仄相反。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月”、“疑”、“光”、“影”、“空”、“照”、“人”、“眠”、“起”、“听”、“钟”、“馆”、“鸟”、“声”、“散”、“乱”、“飞”、“纷”、“何”、“处”、“客”、“心”、“知”、“夜”、“阑”、“灯”、“烛”、“看”、“书”、“眼”、“昏”、“黄”、“壁”、“炉”、“火”、“暗”、“香”、“消”、“残”、“更”、“漏”、“滴”、“时”、“鸣”、“遥”、“山”、“色”、“远”、“近”、“深”、“浅”、“白”、“黑”、“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都是平仄相反的韵脚。
押韵押韵的一般规则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相对较为严格。
押韵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
又如: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二)押平声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三)一韵到底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
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四)首韵借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唐诗的平仄格律及押韵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唐诗的平仄格律及押韵那些事儿。
咱先说说平仄,这就好比音乐里的节奏一样。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读起来是不是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就像走路,一高一低,有起有伏,多有意思呀!你想想,如果一首诗全是平平平或者仄仄仄,那读起来得多单调呀,就像一首曲子从头到尾一个调调,那还有啥听头呢?再来讲讲押韵。
押韵就像是给诗穿上了一双漂亮的鞋子,让它能走得更稳、更好看。
一首诗里的韵脚就像一家人,相互呼应,亲密无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你看,“光”“霜”“乡”,读起来多顺口呀,就像唱歌一样好听。
要是不押韵,那感觉就像走路一瘸一拐的,多别扭呀!唐诗里的平仄格律和押韵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它们让唐诗变得那么优美,那么动人。
这就好像是做菜,平仄格律是菜的形状,押韵就是调料,只有搭配好了,才能做出一道美味佳肴。
你可能会问了,学这个有啥用呀?哎呀,用处可大啦!你要是会了这些,自己也能写写诗呀,把自己的心情、想法都用诗表达出来,多有文化呀!而且,当你读唐诗的时候,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就像跟古人聊天一样。
比如说,杜甫的诗大多比较沉郁顿挫,那平仄格律和押韵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气势,这韵律,啧啧,是不是让你仿佛看到了那萧瑟的秋景和奔腾的江水?再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那平仄格律和押韵就像是他脚下的云彩,带着他自由自在地翱翔。
咱平时说话也可以注意一下平仄和押韵呀,虽然不是写诗,但说出来也会好听很多呢!就像唱歌一样,有点节奏感。
总之,唐诗的平仄格律及押韵可真是个宝呀!咱可得好好学,好好用。
别觉得难,慢慢来,就像学走路一样,一开始可能会跌跌撞撞,但只要坚持,总会走得稳稳当当的。
大家一起加油吧!让我们都能成为唐诗的好朋友,感受那美妙的韵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