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1绪论 1、企业价值=∑=+nt t ti 1)1(π=∑=+-nt ttt i TC TR 1)1( 式中πt 是第t 年的预期利润,i 是资金利息率,t 表示第几年(从第1年,即下一年到第n 年即最后一年),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入(TR )减去总成本(TC ),式中TR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销售收入,TC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成本。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2、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可记为:(,,,,,,)xx y Q f P P T I E A =式中,x Q 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x P 为某产品的价格;y P 为替代品(或互补品)的价格;T 为消费者的爱好;I 为消费者的个人收入;E 为对价格的期望;A 为广告费。
3、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示式,其最一般形式可记为:(,,,)sQ f P C E = 式中:s Q -某产品的供给量;P-某产品价格;C-某产品成本;E-生产者对产品价格的预期。
第二章、需求分析和需求估计4、需求弹性:为了比较不同产品的需求量因某种因素的变化而受到影响的程度,我们使用“需求弹性”作为工具。
需求弹性说明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用公式表示就是:需求量变动率与影响因素变动率之比,即%%Q E X =变动变动 式中:E -需求弹性; Q -需求量; X -影响需求量的某因素。
5、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其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Q Q Q PP P P Q∆∆===∆∆需求量变动价格弹性价格变动式中:Q -需求量; Q ∆-需求量变动的绝对数量;P -价格; P ∆-价格变动的绝对数量。
6、点弹性:即计算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这时意味Q ∆和P ∆的量极微小,接近于0)计算公式如下:0limpp Q P dQ PP Q dP Qε∆→∆==∆式中:p ε-点价格弹性。
管理经济学复习提纲一、管理经济学考试的总体要求管理经济学课程是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基础课,是一门把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学科。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一是考察学员对相关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二是考察学员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决策问题的能力。
考试范围和要点:1. 绪论。
考试要点: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企业的性质与目标、企业利润。
2. 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考试要点:需求、供给、供求法则与需求——供给分析、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的配置。
3. 需求分析与需求估计考试要点: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估计和需求预测。
4. 生产决策分析。
考试要点:生产和生产函数、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优利用、多种可变要素的最优组合、规模对收益的关系、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
5. 成本利润分析。
考试要点: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贡献分析法、盈亏分界点分析法、成本函数的估计。
6.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
考试要点:市场结构及其分类、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企业决策、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的企业决策、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企业决策、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企业决策、销售收入最大化的企业决策。
7. 定价实践。
考试要点:定价目标及定价程序、成本加成定价法、增量分析定价法、差别定价法高峰负荷定价法、多产品定价法、内部调拨定价法。
8. 长期投资决策,考试要点:投资决策概念和过程、货币的时间价值、现金流量的估计、资金成本的估计、投资方案的评价方法、风险条件下的投资决策。
9. 政府的经济作用。
考试要点:市场的效率、垄断弊端与反垄断政策、外部经济效应、公共品、信息不完全、效率与公平。
二、考试的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
试卷结构:第一题单项选择题(25分,25题)第二题多项选择题(30分,15题)第三题判断题(10分,10题)第四题简答题(16分,3题)第五题计算题(19分,3题)绪论一、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第一节需求第二节供给第三节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第四节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的配置第二章需求分析和需求估计第一节需求弹性第二节需求估计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第一节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第二节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第三节规模对收益的关系第四节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题第一节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方法第二节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实用方法――线性规划法第五章成本利润分析第一节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第二节成本函数第三节成本利润分析方法第六章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第一节市场结构的分类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行为第三节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第四节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第五节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第七章定价实践第一节定价目标和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第二节企业定价的一般方法第三节企业定价策略第四节中间产品转移价格的确定第九章企业决策中的风险分析第一节风险概念和风险衡量第二节经济学关于风险的理论第三节降低风险的途径第四节在决策中如何考虑风险第五节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决策第六节信息的搜集成本和价值第十章政府的经济作用管理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
管理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题重难点和历年真题重难点一、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理论方法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理论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它是线性规划法的理论基础。
该方法用到产品转换曲线和等收入曲线。
特别注意的是:产品转换曲线上的产品产量组合是产品产量的最大可能值,但并不是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产量组合。
而等收入曲线上的各点代表的产品产量组合能得到相同的总销售收入。
二者的切点即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点,此时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Q B Q A等于等收入曲线的斜率-PAPB。
【典型例题分析】1.某企业产品产量组合曲线如图4-8中所示,通过____可以将其移动到T2。
( )A.更充分地利用企业资源B.加强企业管理C.增加企业资源D.减少生产中的浪费 【答案】:CB A【分析】:比较T1,T2可知,T2代表的产品产量比T1代表的大。
所以题设实际是问如何能增加产品产量。
而T 1代表企业目前最大的可能产量组合,所以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只有再增加企业资源,才能提高其可能的最大产量。
2. 某企业产品产量曲线如图4-9所示,等收入曲线斜率为-1,已知产品A 的价格为5元,则该企业可能获得的最大的销售收入是多少?【答案】:100元【分析】: 等收入曲线的斜率为-1,则说明A 、B 两种产品的价格之比为1,即PAPB=1,所以产品B 的价格也为5元。
等收入曲线越靠右,说明销售收入越多,在与产品转换曲线有交点的所有等收入曲线中,最靠右的一条代表的销售收入最大,如图4-10所示,此时产品A 、B 的产量均为10=100(元)。
B A1010A二、线性规划法解决产品产量最优组合问题的实用方法为线性规划法。
教材中介绍了图解法和代数法来解线性规划问题。
实际解题中通常是将二者结合使用,先用作图的方法来确定最优组合的点,再用代数法解出准确的值。
【典例题分析】已知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如下目标函数:Z= 2x+3y约束条件:x +2y≤104x+3y≤24y≤4x,y≥0。
第四章 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题决定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要使用产品转换曲线和等收入曲线。
第一节 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方法为了便于分析,需要先把问题简化。
假定:企业只生产两种产品A 和B ;产品价格和投入要素的成本均为已知,而且不因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资源(包括:土地、机器设备、劳力等)的数量和构成也是给定的。
现在的问题是,在上述假设下,怎样决定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为此,需要使用两种曲线:一种是产品转换曲线(Product Transformation Curve);另一种是等收入曲线。
1、产品转换曲线定义: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任何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组合。
其形状一般是从原点向外凸出的。
如果技术不变,产品转换曲线的位置,就取决于企业资源的多少,如果资源增加,曲线就会向外移动到T2。
如果产品产量组合行生产,产品B产品A才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始终是负的。
为什么?因为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必然会导致另一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减少。
3、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就是产品之间的边际转化率。
4、产品转换曲线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如果沿着产品转换曲线向右移动,产品A 的边际转换率就会递增,即ΔQB/ΔQA 的值递增。
如果沿着产品转换曲线向左移动,产品A 的边际转换率就会递减,即ΔQB/ΔQA 的值递减。
正由于这一点,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一般总是从原点向外凸出的。
基于这一点,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一般总是从原点向外凸出的。
这也就是产品转换曲线的典型形式。
5、两种特殊的产品转换曲线形式(1)完全不能转换。
直角(2)能完全转换。
直线。
6、等收入曲线:在这条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不同的产品产量组合都能得到相同的总销售收入。
斜率为负。
7、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确定等收入曲线与产品转换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两种产品最优的产量组合。
产品A 的相对的相对价值(B A p p /)等于它的相对成本成本(A B Q Q ∆∆/)。
第四章 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题
决定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要使用产品转换曲线和等收入曲线。
第一节 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方法
为了便于分析,需要先把问题简化。
假定:企业只生产两种产品A 和B ;产品价格和投入要素的成本均为已知,而且不因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资源(包括:土地、机器设备、劳力等)的数量和构成也是给定的。
现在的问题是,在上述假设下,怎样决定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为此,需要使用两种曲线:一种是产品转换曲线(Product Transformation Curve);另一种是等收入曲线。
1、产品转换曲线
定义: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任何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组合。
其形状一般是从原点向外凸出的。
如果技术不变,产品转换曲线的位置,就取决于企业资源的多少,如果资源增加,曲线就会向外移动到T2。
如果产品产量组合行生产,产
品
B
产品A
才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始终是负的。
为什么?因为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必然会导致另一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减少。
3、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就是产品之间的边际转化率。
4、产品转换曲线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如果沿着产品转换曲线向右移动,产品A 的边际转换率就会递增,即ΔQB/ΔQA 的值递增。
如果沿着产品转换曲线向左移动,产品A 的边际转换率就会递减,即ΔQB/ΔQA 的值递减。
正由于这一点,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一般总是从原点向外凸出的。
基于这一点,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一般总是从原点向外凸出的。
这也就是产品转换曲线的典型形式。
5、两种特殊的产品转换曲线形式
(1)完全不能转换。
直角
(2)能完全转换。
直线。
6、等收入曲线:在这条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不同的产品产量组合都能得到相同的总销售收入。
斜率为负。
7、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确定
等收入曲线与产品转换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两种产品最优的产量组合。
产品A 的相对的相对价值(B A p p /)等于它的相对成本成本
(A B Q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