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练习之按课文内容填空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1. 本学期,我们知道了英国女作家____及其长篇小说《_____》,知道了人称“_____”的霍金及其科学著作《_______》,还了解英国作家____及其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被杨红樱称为是__________。
2. 我们知道______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____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工艺品,《______》是我国一个动听的民间故事。
我还知道这几个民间故事《______》、《______》。
3. 诗句“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的作者是____;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
诗句“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所写的季节是____,“于”的意思是:______。
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
4. 这株柳树没有______,也没有畏怯生存之______,而是聚合全部______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____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_____的风景。
5.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杰出人物,有收复宝岛台湾的民族英雄___,有在汶川地震中舍身救学生的老师___,有负荆请罪的___,有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爱国工程师____,有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___,有对家乡孩子充满关爱的著名作家____,有英年早逝的“钢琴诗人”___,有被誉为“宇宙之王”的___,有著有《简.爱》的英国女作家____,有出生贫寒的美国前总统_____。
6.《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观书有感》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直接点出了题目中“______”,它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少年闰土》中作者写了闰土的四件事:雪地捕鸟、_______、______、看跳鱼儿,刻画了一个_________的农村少年的形象。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的人,表达作者对伯父___________之情。
3.《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了人要______、______,“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
4.《只有一个地球》: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介绍了与地球有关的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____________。
5.《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描写了_________。
诗中用_______的口吻,表明了他们对_____向往,抒发了作者_____。
《江南春》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_______图,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
6.《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居室的环境景物,赞美了湖阴先生_____的品格,抒写了诗人________。
二、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丁香结》一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丁香的,作者由丁香结引发对人生的思考:__________。
2.《穷人》一文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了____和他的妻子_______ ,____________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3.《伯牙鼓琴》写的是________ 擅长弹琴,_______会听,___________死了以后,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_____”,用“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附答案)一、《草原》1.这是那么了小丘,二、《古诗词三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日积月累(一)过故人庄唐孟浩然三、《七律·长征》日积月累(二)诸葛亮曹植——李纲游日积月累(三)春日宋朱熹日积月累(四)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四、《古诗三首》九曲黄河万里如今直上银河栽。
日积月累(五)五、《文言文二则》1.《伯牙鼓琴》,本文选不可改也。
六、《月光曲》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日积月累(七)生七、《少年闰土》日积月累(八)鲁迅《答客诮》——鲁迅《故乡》——鲁迅《学界的三魂》——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答案:一、1.可爱清鲜明朗高歌一曲愉快一碧千里一会儿一会儿无边的绿毯绣上了柔美渲染勾勒翠色欲流流入云际既又既又境界骏马无限乐趣二、《古诗词三首》1.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江清月近人2.宋苏轼白雨跳珠乱入船望湖楼下水如天3.宋辛弃疾明月清风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天外路转溪桥忽见日积月累(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三、毛泽东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磅礴走泥丸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死而后已视死忽如归当以死守忘忧国日积月累(三)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日积月累(四)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四、1.唐刘禹锡浪淘风簸自天涯同到牵牛织女家2.唐杜牧绿映红酒旗风四百八十寺楼台烟雨中3.宋王安石茅檐无苔成畦将绿绕排闼日积月累(五)金木水火土稻麦黍菽稷宫商角徽羽黄青赤白黑五、1.《吕氏春秋·本味》鼓琴听之巍巍乎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汤汤乎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宋苏轼蜀中锦囊玉轴曝牧童拊掌尾搐两股掉尾谬以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六、1.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2.静静地水天相接微波粼粼霎时间越升越高一缕一缕微云刮起卷起涌过来恬静仿佛波涛汹涌高山流水天籁之音余音绕梁黄钟大吕轻歌曼舞行云流水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画龙点睛笔走龙蛇妙笔生花栩栩如生七、1.鲁迅《故乡》2.深蓝金黄海边的沙地一望无际碧绿银圈捏钢叉猹刺猹一扭反胯下逃走日积月累(八)怜子如何不丈夫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民魂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中国的脊梁。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练习(精选15道)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闰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鲁迅先生。
我还知道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成为知音的故事以及热爱音乐、同情穷苦人民的音乐家______________创作《月光曲》的故事。
2.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跟随课文领略了人间真情。
老舍先生的《__________》一课让我们体会到了蒙汉情深;_______________写的《穷人》一文中,桑娜夫妇有着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_________》让我们体会到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无比爱戴之情。
3.本学期,我欣赏了_____________谱写的《月光曲》,认识了被誉为“民族魂”的著名文学家_________、在音乐上结为知音朋友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感受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4.《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____。
该文讲述了蜀中的_______喜爱戴嵩的斗牛画,但展出后被牧童指出两牛相斗会__________,最后得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总结。
二、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2.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作者思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5.《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_____,课文主要写了八儿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的内容。
6.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就汉族而言,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民族戏剧来讲,有能演三五天还没结束的__________,有堪称国粹的____________等;古诗里也有对习俗的描写,《寒食》描写的是____________节_____________的习俗。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据课文内容填空附答案第一单元1.《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他原名,创作的一篇。
文章主要讲了、和。
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抒发了作者对2.《丁香结》是作家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
结,;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我们既有赏花的,又有解结的。
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
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3.《宿建德江》是代诗人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刻画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字,号,世称。
他与其父,其弟,并称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同是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并称“欧苏”,为之一。
苏轼善书,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代词人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的词。
字,号,人称,与合称“苏辛”,与并称“济南二安”。
此词着意描写的夜景:,,,,。
全词从三方面抒写夏夜的,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6.《花之歌》是的著名作家的散文诗集《组歌》中的一首,诗人用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
诗人通过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
第二单元1.《七律·长征》是一首,选自,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本文记叙了 ,七连六班的 ,为了的转移, , ,把敌人引上狼牙山,最后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的精神。
3.《开国大典》写了下午3时,首都人聚集在,隆重举行。
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按课文内容填空1.先按原文填空,再回答问题。
(1)“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两句诗从视觉上突出了“江南春”___________的景象。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用“_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我能写出一句关于“知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4)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
(6)“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这是_____描写。
我也能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
(7)“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请写出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2.借鉴课文思路,定好中心,选取能突出中心的事例,以“悔”为题创造写作支架。
3.默读课文《盼》,用简洁的语言完成课文的写作支架4.关注人物的语言描写。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选段抓住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写,表现了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
(2)读选段第一句,试着写写渔夫的心理活动。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通过描写万物在夏天里____________的状态,告诉我们人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地增长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否则______________。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4.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5.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6.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7.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及答案(必考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走近人物:开学以来,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
有为了掩护群众转移,将敌人引上绝路的______;有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道路的_______;有______的老支书。
虽然他们的事迹不同,但他们都具有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走进小说:小说的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桥》一文的结尾令读者意外的是_______;《穷人》的结尾______让人意外;《在柏林》中让人意外的是__________。
3.走近诗文:“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深厚的友情;“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豪情壮志;“_______,________”再现了百花齐放的美丽春景;“__________,___________”满怀着词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这里的句子描写非常简短,作用是____________。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这句话是对__________的描写,反映出女主人的______________。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这句话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戴嵩画牛》文章最后引用的古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宋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他与他的父亲及兄弟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
“三苏”是______、_____、___三位诗人。
我们本学期学过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请写下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完整版)一、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穷人》这篇文章是____国作家__________写的。
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桥》这座桥,不是一座小小的木桥,而是一座_____________,一座_____________之桥。
全文赞扬了老支书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
2.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3.《竹节人》回忆了童年时代“我”和伙伴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趣事。
全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宇宙生命之谜》介绍了人类探索地球之外_______________的艰难历程,说明至今为止,地球之外_____________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
2.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3.《竹节人》回忆了童年时代“我”和伙伴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趣事。
全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
4.《宇宙生命之谜》介绍了人类探索地球之外_______________的艰难历程,说明至今为止,地球之外____________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5.《桥》一文记叙了_____________在洪水到来之际,沉着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却被洪水冲走的故事,表现了他在危难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8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1.那里的天空比别处更美丽,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亮,总是让我感到心情愉快。
2.小丘的线条优美流畅,就像艺术家的笔触一样,到处都是美景,令人陶醉。
3.这种境界既宁静优美,又充满活力,既让人感到平静,又让人充满激情。
4.是啊,蒙汉情深,相濡以沫;斜阳西下,相互述说心中的话语。
5.古人曾经说过“丁香一雨,隔墙芳翠”,在细雨中,沾满了水滴的丁香更加迷人动人。
6.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充满向往;我从不放弃追求,也不停止前行。
7.我乘船旅行,突然天空中乌云密布,紧接着就下起了倾盆大雨,真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8.晴朗的夏夜,我漫步到河边,听蛙声阵阵,闻到风中传来的稻香,真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诗人与朋友喝完酒后,约定重阳节再来赏菊花,这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10.“六月天,孩儿脸”,夏天的天气变幻莫测,正如苏轼的诗句所描绘的那样:天气多变,孩子们的脸庞也跟着变化。
雨过天晴,西湖的景象别有洞天。
五岭翠烟缭绕,乌蒙磅礴走泉声咽卧石,日色斜行红照水。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这庄严的宣告,这铿锵有力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高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铿锵有力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大江南北,传到万水千山,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澎湃起来。
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四句,具体地表现了红军将士不怕艰难险阻。
周恩来总理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倾尽全力。
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什么叫“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
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征战疆场,真的是“捐躯赴国难,义不容辞”。
为了保卫祖国边疆,边防战士们十年如一日用心守护,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祖宗疆土,不可丢失,不可以任人欺凌。
”即使自己地位低微,他也在心里牢记要忧国忧民,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
六年级上学期练习之按课文内容填空1.《山中访友》一文是一篇的散文,作者带着去探访古桥、、、、、等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
2.《山雨》一课是按、、、的顺序,从和两个方面写雨中的景象,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3.《草虫的村落》一文中“游侠”指,“村落”指,“远方亲戚的住宅”指,“南国的少女”指,“茂盛的森林”指,“音乐演奏者”指。
4.《索溪峪的“野”》一文先用一个字概括介绍了索溪峪的特点,然后分别从、、、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描述。
5.补充诗句,写出作者。
(1)落红不是无情物,。
()
(2)造物无言却有情,。
()
(3),何人不起故园情。
()
(4),不知云与我俱东。
()
(5)不是花中偏爱菊,。
()
6.把下列格言补充完整,并填空。
(1)必寡信。
(2)民不立。
(3),不能动人。
(4),天之道也;,人之道也。
(5)有所期诺,;有所期约,。
(一)(1)(2)句分别出自和。
(二)这些格言都讲述了的道理。
(三)我知道这句格言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7.《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是在呼吁人们怎么做?
8.巴西人民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特殊的葬礼是在向人们发出怎样的号召?
9.“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句话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0.在《青山不老》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县志上的一句话:“风大作时,能逆风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从写作角度来看,它有什么作用?
11.“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你从“青山是不会老的”中领悟到哪些意思?
12.补充完整。
(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2)我好像一只牛,
(3)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枯燥了。
13.写出你从下列语句中中体会到了什么。
(1)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2)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我都有。
(3)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4)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
(5)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14.补充语句并回答问题。
(一)A.有的人活着,他;B.有的人死了,他。
(1)A句中的“人”是指的人。
(2)B句中的“人”是指的人。
这样的人你知道的有、、、、等。
(3)横眉冷对,孺子牛。
诗句不仅表达了作
者的感情,还表达了作者的高尚品质。
15.默写:
16.填空回答:
(一)(1)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起来。
(2)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
从以上两个句子中,可以想象出老人的表情,可以体会到老人。
(二)“它们()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中脱出身来。
”XX这句话中的“扑”不能换成“飞”,原因是;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
(三)“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地在上面()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的老朋友。
从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17.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18.写出寓言成语(四个):、、、。
19.写出故事成语(四个):、、、。
20.写出描写春天的成语(四个):、、、。
21.写出含数字的成语(四个):、、、。
22.写出含动物的成语(四个):、、、。
23.补充完整。
(1),每于寒尽觉春生。
(2)落红不是无情物,。
(3)不是花中偏爱菊,。
(4),何人不起故园情。
24.《穷人》的作者是的。
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在的情况下,主动故事。
赞扬了的高尚品质。
25.《唯一的听众》一文中有、、、、几个人物,文章的中心人物是。
26.“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这句话的意思是:。
27.地球,这位,这个,是那样的美丽,可亲。
28.《春夜喜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怀着的心情表达了。
29.《采薇》节选于。
这段诗写了,表达了。
30.《天净沙·秋》是以作为写作的题材,展现了的自然图景。
31.《白桦》这首诗是国著名诗人的作品。
诗歌主要描写了,表达了。
32.通过本学期的学习,通过课内课外的学习,你一定了解了中外许多伟大的诗人,请列举几位:中国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
33.根据《詹天佑》一课的内容填空。
(1)课文围绕展开记叙,通过具体写的事情,表现他的和。
(2)课文写帝国主义的和,写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后国内外的反应是为了。
(3)写京张铁路沿线的地理情况和气候是为了。
(4)“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的作用。
(5)从可以看出他是爱国的工程师;
从可以看出他是杰出的工程师。
(6)“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这句话和文中
相照应。
(7)本课是用做题目的,同类的课文题目还有。
34.按课文内容填空:(1)如果没有他每天早上这的一笑,我就不会继续白看他的书,也就不会有那的两个耳光。
《》(2)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的爱好,我能地拉许多曲子。
《》(3)我发现在这奇妙的电话机里,住着一个的小精灵。
《》(4)詹天佑是我国的工程师。
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最早是在他的下修筑成功的。
这是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铁路干线。
《》(5)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6)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
“嗯,!”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哦,我们,我们!快去!。
”
35.《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的事,文章以贯穿全文。
36.《山中访友》一文中,作者要访的是
3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写了件事,分别是
38.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
39.山是野的。
索溪峪的山,是的美,是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的美,的美,的美。
40.詹天佑对居庸关隧道采用的办法,对八达岭隧道采用的方法。
41.贝多芬是国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的作用,被尊称为。
42.《蒙娜丽莎》是的作品,它是世界上最杰出的。
43.《我的舞台》写的是。
说明了。
44.我们学过的古诗词其实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诗,一个是词,诗有律诗和律诗;词里有词牌,比如,都是词牌名。
45.《春夜喜雨》是诗人朝诗人的作品,诗中细致地刻画了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