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5
2015西医考试大纲2015年西医考试大纲是针对医学专业学生和医疗从业人员进行的一系列考试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考试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考试大纲通常分为几个部分,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旨在确保考生掌握了必要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基础医学部分:- 解剖学:人体各系统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 生理学: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功能机制。
- 生物化学:生物体内化学过程和物质代谢。
- 病理学: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
- 药理学: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副作用。
临床医学部分:- 内科学: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 外科学:外科手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妇产科学: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儿科学:儿童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的处理。
- 急诊医学:紧急情况下的医疗处理和抢救技能。
公共卫生部分:- 流行病学:疾病的流行规律和预防措施。
- 卫生统计学:医学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
- 环境卫生学: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工作场所的健康保护和职业病的预防。
医学伦理与法律:- 医学伦理:医疗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决策。
- 医疗法律:医疗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和法律责任。
实践技能:- 临床操作技能:如心肺复苏、伤口处理等基本医疗操作。
- 诊断技能: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技巧。
- 沟通技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心理支持。
考试形式:- 笔试: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 实践操作考试:模拟真实医疗环境,评估考生的临床技能。
考试目的:- 确保医学生和医疗从业者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 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强化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考试大纲是考生复习和准备考试的重要参考,考生应根据大纲要求,系统地复习相关知识,并通过模拟考试和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考试表现。
同时,考试大纲也可能随着医学教育和实践的发展而有所更新,考生需要及时关注最新信息,确保复习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四川省2015年上半年普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肾虚腰痛,无明显阴阳偏盛者,可服用__A.补髓丹B.六味地黄丸C.河车大造丸D.青娥丸E.金匮肾气丸2、男性,42岁,6小时前于饱餐后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更剧烈,如刀割样,注射阿托品,止痛无效。
查体:脉搏124次/分,血压80/50mmHg,痛苦容貌,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上腹部为主重,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存在,右下腹穿刺抽出淡红色血性液,白细胞12×10 9/L,血清淀粉酶4000U/L,血钙1.5mmol/L,经3小时治疗观察,病情无好转,诊断应考虑为A.溃疡病穿孔,弥漫性腹膜炎B.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C.急性胃炎D.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E.急性绞窄性肠梗阻3、最可能的原因是A.缝线脱落B.缝线过紧,组织坏死C.吻合口输入段梗阻,十二指肠腔内压力升高D.溃疡切除不够,形成穿孔E.吻合口输出段梗阻4、手术后继续劳动,半年后复发,包块比第一次手术前更大,腹壁缺损大,应采用的手术方法为A.经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B.巴西尼(Bassin法C.佛格逊(Ferguso法D.疝成形术E.哈斯特德(Halste法5、下列关于切开法切开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开,刀口向上B.乳部宜放射形切开C.面部脓肿沿皮肤纹理切开D.手指脓肿,最好从正面切开,免伤屈伸功能E.关节附近宜用横切口6、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发生的顺序一般为A.先低热,后上腹部痛,再右下腹疼痛B.先恶心,后上腹部痛,再右下腹疼痛C.先上腹部痛,后恶心或呕吐,再右下腹痛D.先发热,后恶心呕吐,再右下腹疼痛E.无明确的顺序7、急性胰腺炎炎症波及整个胰腺,主要表现为A.腹胀和肠鸣音稍减弱B.剧烈全上腹痛并束带状向两侧腰背,部放射C.呕吐D.一般情况差E.腹部压痛8、假性牙周袋与牙周袋的主要区别在于A.假性牙周袋有牙龈肿大B.牙周袋有袋内壁溃疡C.牙周袋有探诊出血D.牙周袋有附着水平丧失E.假性牙周袋常伴牙槽骨吸收9、处理方法是A.急诊手术B.大剂量抗生素C.激素治疗D.继续观察E.甲状腺素治疗10、胆道疾病首选的诊断方法是A.B超B.口服胆囊造影C.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D.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E.静脉胆道造影11、男性,33岁,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10年余,突发上腹痛3小时,检查:板状腹,全腹压痛明显,腹部平片检查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
2015年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专业知识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
试题量:6270道。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医诊断学一、问诊(一)问寒热1.问寒热的含义 22.寒热症状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2(二)问汗异常汗出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2(三)问疼痛1.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 22.疼痛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2(四)问头身胸腹头晕、胸闷、心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五)问耳目1.耳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2.目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六)问睡眠失眠、嗜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七)问饮食口味1.口渴与饮水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食欲与食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3.口味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八)问二便1.大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2.小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九)问经带1.月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2.带下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二、望诊(一)望神1.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相关鉴别及临床意义22.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二)望面色1.常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22.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23.五色主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及意义24.望色十法的含义及具体内容 2(三)望头面1.望头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2.望面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 2义(四)望五官1.望日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 2.望口与唇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 3.望齿与龈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 4.望咽喉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五)望躯体望颈项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六)望皮肤斑疹、水疱、疮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七)望排出物望痰及呕吐物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三、舌诊(一)舌诊原理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2(二)正常舌象1.正常舌象的特点 22.正常舌象的临床意义 2(三)望舌质1.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2.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3.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4.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2(四)望舌苔1.望苔质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2.望苔色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五)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及临床意义1.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 22.舌诊的临床意义 2四、闻诊(一)听声音1.声音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2.语言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3.呼吸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4.咳嗽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5.胃肠声音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 (二)嗅气味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五、脉诊(一)诊脉概说1.寸口诊法的部位、原理及寸口分候脏腑22.诊脉方法 23.脉象要素 2(二)正常脉象 1.正常脉象的特点 22.胃、神、根的含义 2(三)常见病脉1.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及鉴别 22.常见病脉的临床意义 2(四)相兼脉常见相兼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五)诊小儿脉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2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 2六、八纲辨证(一)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2.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3.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4.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证候相兼的内容 22.证候错杂的内容 23.证候转化的内容 24.证候真假的概念、内容及鉴别2七、病性辨证(一)阴阳虚损辨证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2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2(二)辨气血证候1.气虚类证的辨证要点 22.血虚类证的辨证要点 23.气滞类证的辨证要点 24.血瘀证的辨证要点 25.血热证的辨证要点 26.血寒证的辨证要点 2(三)辨津液类证候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证候鉴别与临床意义2八、脏腑辨证(一)辨心病证候1.心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心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二)辨肺病证候1.肺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肺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三)辨脾病证候1.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四)辨肝病证候1.肝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肝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五)辨肾病证候1.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六)辨腑病证候1.腑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腑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七)辨脏腑兼病证候1.脏腑兼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脏腑兼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九、其他辨证方法概要(一)辨六经病证1.太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22.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 23.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24.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25.少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26.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27.六经病证的传变 2(二)辨卫气营血病证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 2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2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2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 25.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2诊断学基础一、症状学(一)发热1.发热的病因 22.发热的临床表现 23.发热的伴随症状 24.发热的问诊要点 2(二)头痛1.头痛的病因 22.头痛的问诊要点 2(三)胸痛1.胸痛的病因 22.胸痛的问诊要点 2(四)腹痛1.腹痛的病因 22.腹痛的问诊要点 2(五)咳嗽与咯痰1.咳嗽的病因 2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 2(六)咯血1.咯血的病因 22.咯血的问诊要点 2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2(七)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的病因 22.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2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 24.呼吸困难的问诊要点 2(八)发绀1.发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22.发绀的问诊要点 2(九)水肿1.水肿的病因 22.水肿的问诊要点 2(十)恶心与呕吐1.恶心与呕吐的病因 22.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 2(十一)呕血与黑便1.呕血与黑便的病因 22.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点 2(十二)腹泻 1.腹泻的病因 22.腹泻的问诊要点 2(十三)黄疸1.黄疸的分类及其特点 22.黄疸的问诊要点 2(十四)皮肤黏膜出血1.皮肤黏膜出血的病因 22.皮肤黏膜出血的问诊要点 2(十五)抽搐1.抽搐的病因 22.抽搐的问诊要点 2(十六)意识障碍1.意识障碍的病因 2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23.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 24.意识障碍的问诊要点 2二、问诊问诊的方法及内容1.问诊的方法 22.问诊的内容 2三、检体诊断(一)基本检查法1.视诊 22.触诊 23.叩诊 24.听诊 25.嗅诊 2(二)一般检查1.全身状态检查 22.皮肤检查 23.淋巴结检查 2(三)头部检查1.头颅检查 22.头部器官检查 2(四)颈部检查1.颈部姿势与运动 22.颈部皮肤、包块与血管检查 23.甲状腺检查 24.气管检查 2(五)胸壁及胸廓检查1.胸部体表标志 22.胸廓检查 23.胸壁检查 24.乳房检查 2(六)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 22.触诊 23.叩诊 24.听诊 25.肺与胸膜常见病的体征 2(七)心脏、血管检查1.视诊 22.触诊 23.叩诊 24.听诊 25.血管检查 26.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体征 2(八)腹部检查1.视诊 22.触诊 23.叩诊 24.听诊 25.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 2(九)肛门、直肠检查肛门、直肠指诊 2(十)脊柱与四肢检查1.脊柱检查 22.四肢检查 2(十一)神经系统检查1.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方法22.感觉功能检查 23.运动功能检查 24.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方法2 5.神经反射检查 2四、实验诊断(一)血液的一般检查1.血红蛋白测定与红细胞计数 2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23.血小板检测 24.网织红细胞计数 25.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检查 2(二)血栓与止血检查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22.出血时间测定 23.凝血因子检测 24.D-二聚体测定 25.DIC检查法 2(三)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22.交叉配血试验 2(四)骨髓检查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2.骨髓增生度分级 2(五)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蛋白质代谢检查 22.胆红素代谢检查 23.常用血清酶检查 24.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2(六)肾功能检查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22.血肌酐测定 23.血清尿素氮测定 24.血清尿酸测定 25.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26.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 2(七)常用生化检查 1.血清钾测定 22.血清钠测定 23.血清氯测定 24.血清钙测定 25.血清铁测定 26.血糖测定 27.糖耐量试验 28.血脂检查 2(八)酶学检查1.血清淀粉酶测定 22.血清心肌酶检测 2(九)心肌蛋白检测1.肌钙蛋白T测定 22.肌钙蛋白I测定 23.肌红蛋白测定 2(十)免疫学检查1.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22.血清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23.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24.自身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25.肥达反应检测的临床意义 26.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7.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28.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29.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的临床意义2 10.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2(十一)尿液检查1.正常尿液各种检查表现 22.尿液一般性状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2 3.尿液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24.尿液镜检异常的临床意义 25.尿沉渣计数的临床意义 2(十二)粪便检查1.粪便一般性状检查 22.粪便显微镜检查 23.粪便化学检查 24.粪便细菌学检查 2(十三)痰液检查1.痰液标本收集 22.痰液一般性状检查 23.痰液显微镜检查 2(十四)浆膜腔穿刺液检查1.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22.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 2(十五)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 2证2.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2(十六)生殖系统体液检查1.阴道分泌物检查 22.精液检查 23.前列腺液检查 2五、器械检查(一)心电图检查1.常用心电图导联 22.心电图测量方法 23.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24.平均心电轴 25.房、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26.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27.常见心律失常的的心电图表现28.心电图负荷试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二)肺功能检查1.肺容积检查 22.肺容量检查 23.通气功能检查 24.换气功能检查 25.血气分析及酸碱度测定 26.常见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结果2(三)内镜检查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22.下消化道内镜检查 2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六、影像诊断(一)超声诊断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2(二)放射诊断1.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2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及CT表现23.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及CT表现24.消化系统疾病的X线检查方法25.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26.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27.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28.骨与关节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2 9.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 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2 1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2(三)放射性核素诊断1.甲状腺吸碘功能测定 22.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测定2药理学一、总论(一)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1.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22.药物的不良反应 23.药物的作用机制 2二、各论(一)外周神经系统药1.拟胆碱药 22.有机磷酸酯类的毒理与解救药物23.抗胆碱药 24.拟肾上腺素药 25.抗肾上腺素药 26.局部麻醉药 2(二)中枢神经系统药1.全身麻醉药 22.镇静催眠药 23.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24.抗精神失常药 25.抗帕金森病药 26.镇痛药 27.解热镇痛抗炎药 2(三)自体活性物质1.H受体阻滞药 22.H受体阻滞药 2(四)内脏系统药1.利尿药与脱水药 22.抗高血压药 23.抗心律失常药 24.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25.抗心绞痛药 26.血液系统药 27.消化系统药 28.呼吸系统药 2(五)内分泌系统药1.糖皮质激素类药 22.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23.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24.性激素类药物与避孕药 2(六)化学治疗药物 1.合成抗菌药 22.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3.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24.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 25.四环素类 26.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27.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8.抗结核病药 2(七)营养保健药营养补亢药 2传染病学一、传染病学总论(一)传染病流行过程与特征1.传染病流行过程 22.传染病的特征 2(二)传染病的诊治与预防1.传染病的诊断 22.传染病的治疗 23.传染病的预防 24.近几年所发传染病的中医认识2 二、各论(一)病毒性肝炎1.病原学 22.流行病学 23.病机病理 24.临床表现 2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26.诊断与鉴别诊断 27.治疗 28.预防 2(二)肾综合征出血热1.病原学 22.流行病学 23.病机病理 24.临床表现 25.实验室检查 26.诊断与鉴别诊断 27.治疗 28.预防 2(三)艾滋病1.病原学 22.流行病学 23.病机病理 24.临床表现 2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26.诊断 27.治疗 28.预防 2(四)流行性感冒1.病原学 22.流行病学 23.病机病理 24.临床表现 25.实验室检查 26.诊断与鉴别诊断 27.治疗 28.预防 2(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病原学 22.流行病学 23.病机病理 24.临床表现 25.实验室检查 26.诊断与鉴别诊断 27.治疗 28.预防 2(六)伤寒1.病原学 22.流行病学 23.病机病理 24.临床表现 25.实验室检查 26.诊断与鉴别诊断 27.治疗 28.预防 2(七)细菌性痢疾1.病原学 22.流行病学 23.病机病理 24.临床表现 25.实验室检查 26.诊断与鉴别诊断 27.治疗 28.预防 2(八)近年新发、多发传染病1.近年新发的传染病概况 22.近年多发的传染病概况 2三、医院感染消毒与隔离1.消毒 22.隔离 23.医院感染的预防 2医学心理学一、心理学基础知识人的心理现象1.心理学的内容 22.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注意23.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4.个性的定义、内容和个性心理特征2二、心理应激应激反应1.应激、应激源及种类 22.中介机制和应激反应 23.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 2三、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的概述1.心身疾病的特点 22.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 23.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2(二)临床心身相关问题1.临床典型的心身疾病 22.睡眠障碍与疼痛心理 23.妇科和儿科心身疾病 2四、心理障碍(一)心理障碍的概述1.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 22.心理障碍的分类 2(二)神经症性障碍1.神经症临床特征与常见症状 22.临床常见神经症性障碍: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2(三)其他类型的心理障碍1.人格障碍及类型 22.行为不良 2五、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述1.心理健康的意义 22.心理健康的标准 2(二)心理健康的发展1.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婴幼儿、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和老年期22.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家庭、学校和职业2六、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一)病人的心理问题1.病人角色 22.病人的心理需要 23.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 24.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门诊、住院和手术病人2(二)医患关系1.医患关系的模式与重要性 22.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23.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2医学伦理学一、医学的道德传统(一)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中国医学道德规范 22.中国古代医学家的道德风范 2(二)外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外国医学道德规范 22.外国医学家的道德风范 2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范畴(一)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不伤害原则 22.有利原则 23.尊重原则 24.公正原则 2(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1.权利与义务 22.情感、良心 23.审慎、保密 24.荣誉与幸福 2三、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一)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1.询问病史的道德要求 22.体格检查的道德要求 23.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 24.会诊的道德要求 2(二)临床治疗的道德要求1.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 22.非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 2四、疾病预防的道德要求(一)卫生防疫道德1.卫生防疫的道德内涵 22.卫生防疫的道德要求 2(二)中医“治未病”理论的道德内涵1.“治未病”理论 22.“治未病”实践的道德准则 2五、医学研究道德(一)人体试验的道德准则1.有利于医学和社会发展 22.维护受试者利益 23.受试者知情同意 24.严谨的科学态度 2(二)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1.伦理审查程序 22.利益冲突的预防 2六、医德修养与评价(一)医德修养1.医德修养含义 22.医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2(二)医德评价1.医德评价及标准 22.医德评价方式 2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一)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总则总则 2(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基本行为规范 2(三)医师行为规范具体行为规范 2卫生法规一、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1.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2.民事责任的构成 2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2(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1.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2.行政责任的构成 23.行政责任的形式 2(三)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1.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2.刑事责任的构成 2二、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执业医师享有的权利 22.执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23.《执业医师法》对医师在执 2业活动中提出的法定要求4.《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法律责任2(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药品必须符合法定要求 22.假药和劣药 23.特殊管理的药品 24.《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有关规定25.《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2(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法定传染病的分类 22.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 23.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报告 24.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及医疗救治2 5.相关机构及其人员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2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信息发布2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2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2(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与分级 22.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23.医疗事故的处理 2(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1.《中医药条例》制定目的与适用范围2 2.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2 3.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原则与中医药现代化24.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 25.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26.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措施 2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开创单机版,手机版,网页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2015年山西省主治医师(外科)基础知识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早期肾结核唯一的阳性表现为____A.肾区包块B.结核中毒症状C.大量血尿D.尿中有结核杆菌E.肾盂造影有破坏病灶2、大面积烧伤后48小时内最主要的全身改变是A.败血症B.毒血症C.创伤性休克D.急性肾衰竭E.低血容量性休克3、首先应考虑的诊断为A.胆道合并症B.急性排斥反应C.慢性排斥反应D.乙肝复发E.移植肝功能恢复不良4、男性,70岁。
尿频、尿急、排尿不畅10余年,多次发生尿潴留,均使用导尿管缓解。
查体:膀胱充盈,肛诊示前列腺明显增大,质地韧。
化验血肌酐256μmol/L,下面处理错误的是____A.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功能B.先用扩张平滑肌药物,保守治疗C.下腹部行超声检查D.尿动力学检查E.肾功能改善后可考虑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5、尿道上裂手术的最佳时间____A.手术越早越好B.成年以后C.10~16岁D.学龄前E.2岁左右6、眶距增宽症的手术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____A.真性眶距增宽症必须采用颅内联合径路手术B.U形截骨术应选用横颅冠状切口C.Ⅲ度眶距增宽症手术中可出现颅内高压D.5~6岁是手术最佳时机E.Ⅰ、Ⅱ度眶距增宽症,一般只须采用颅外径路手术7、黑瘤做病理,标本采集应____A.做包括适当范围的病损及周围正常皮肤和适当浓度皮下组织的整块标本切除提供活检B.不包括正常组织活检C.只切取表面的组织或取小块组织活检D.包括病损的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活检E.取瘤体坏死部分做活检8、可呈“哑铃”状生长的纵隔肿瘤____A.胸腺瘤B.气管囊肿C.心包囊肿D.畸胎瘤E.神经源肿瘤9、特异性感染是指____A.金葡菌感染B.铜绿假单胞菌感染C.滴虫感染D.结核杆菌感染E.破伤风杆菌感染10、复苏后防治脑水肿首选的脱水剂____A.30%的尿素液B.20%的甘露醇液C.血清蛋白D.25%的山梨醇液E.50%的葡萄糖液11、女,29岁。
2015年普通外科正高级(主任医师)考试大纲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对相关问题在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有深入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包括外科患者的体液失调、外科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围术期处理、外科患者的营养支持、外科感染、创伤、复苏及重症监测等;2.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系统、脏器疾患相关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理论与规范;4.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物理诊断学、检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内镜诊断及治疗学等知识;5.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外科手术学、重症监护及治疗学、急救医学、肿瘤治疗学、移植学等知识;6.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免疫学等知识;7.掌握开展普通外科专业临床科学研究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掌握医学统计学基本理论;8.熟悉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麻醉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知识;9.了解开展普通外科专业相关基础科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方法,了解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1.掌握消化内科学、头颈外科学、胸外科、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显微外科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天宇考王题库共计98章,试题总量:9388道。
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诊断学基础、模拟试卷、历年真题等节点。
2.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熟悉我国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3.了解骨外科学、心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内科学、血液内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1.熟练掌握及时、主动获取国际和国内普通外科专业临床医疗与相关研究领域中最新进展的方法,切实具备把握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2.掌握普通外科专业国际和国内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并主动应用于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3.熟悉普通外科专业相关基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4.了解与普通外科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最新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