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中患者自身双手腹部压迫法的临床效果观1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结肠镜单人操作的体会作者:汤毅来源:《右江医学》2013年第02期【关键词】结肠镜检查;单人操作法文章编号: 1003-1383(2013)02-0259-03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Bdoi: 10.3969/j.issn.1003-1383.2013.02.049结肠镜是诊断大肠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已广泛运用于临床。
单人肠镜已成为国际上结肠镜插入新方法,已在国内推广[1]。
而双人操作曾是我们国内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因其操作安全、简便、低痛、成功率高、节省人力资源及有利于开展内镜新技术等优点[2]而得到我国内镜医师一致认可。
我院自2009年开始尝试改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对其优越性有比较深刻的体会,现将操作体会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进行全结肠检查患者共2308例。
其中男1002例,女性1306例。
年龄12~94岁,平均年龄43.2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便秘、血便、里急后重、腹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
2.肠道准备术前一日低渣饮食,检查当天早上禁食,早上8点口服甘露醇500 ml,温水1500 ml或老年患者饮糖盐水1500 ml,1小时内喝完;或口服磷酸钠盐90 ml+温水1500 ml,50分钟内喝完;不能耐受饮水或肠梗阻者则清洁灌肠2~3天,检查当天早上再次行清洁灌肠。
术前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 mg。
3.操作方法采用Fujinon EC590WM电子结肠镜操作。
内镜主机及监视器位于操作者对侧的床尾;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
左手握镜身控制部,右手握镜身20~30 cm刻度处。
检查前予适量耦合剂涂镜身前段增加润滑作用。
按循腔进镜原则,采用短缩法检查;根据大肠走向不断调整镜头方向,右手适当旋转镜身,配合拉、勾尽可能拉直肠道,只要能判断肠腔方向,就尽可能少充气,多吸引;进镜至距肛门15~20 cm处适当让患者改为平卧位;在进入乙状结肠后反复多次快速进退以拉直镜身,大部分以右旋镜身为主,并适当按压腹部,基本上都能顺利通过;只要能顺利通过乙状结肠,并保持肠管缩短状态,通过其它肠管也可以适当按压腹部或变换患者体位,基本上都能顺利完成整条大肠检查。
肠镜操作体会1.单人肠镜的困惑,怎么进行钩拉?过脾曲时为什么疼痛?感觉进镜不畅时,就要退镜、小幅度的调整角度、旋镜、寻到腔隙后吸气通过就是钩拉。
乙状结肠取直后通过脾区不疼痛。
角度踢多少,必须看看你镜子所处肠腔的形态,最出色就是找寻腔勾拉。
握个例子,你在脾曲勾拉,那你就可以up到底。
如果你在乙状结肠或横结肠勾拉的时候,打的角度必须尽量可以吊起,还要可以顺着前面的肠腔,这样勾拉的时候镜子就顺势往里跑了。
展开勾拉时,通常先抽气,小旋钮打为一定角度,但前提就是勾拉时还可以看到肠腔,这样比较安全,可以避免黏膜刺穿。
另外,脱镜时,镜身右旋,可以裁弯镜身,表明就是“α”头帽;如果右旋反而肠腔脱了出,表明就是反华“α”头帽,此时左旋镜身即可裁弯镜身。
乙状结肠裁弯镜身很关键,这样进脾曲、肝曲通常都比较顺利!2.瘦人在做肠镜检查时关键是取直镜身,千万不要结袢,反复勾拉,一般用较短镜身就可到达盲肠。
瘦人难在乙状结肠,胖人难在横结肠。
瘦人乙状结肠肠腔狭,皱襞厚,皱襞之间间距小,故易成攀,要熟练须很长的时间反复磨练,才能变成自己的经验;胖人主要因为肠系膜脂肪厚,导致横结肠下垂,这时应在脾曲处改为右侧卧位就可顺利到达肝曲了,但要保证到脾曲处镜身进入40cm,说明在乙状结肠没有成攀。
通过直乙结肠、乙再降结肠卢瓦龙县部:左侧卧位通过直肠及直乙结肠交界时,阳入角度向上,再向左转动镜身进镜,越过直乙交界后,充份取出空气,回拉并右旋镜身,展开镜身裁弯延长的操作方式,拉直直乙伸展部。
通过乙状结肠时,一边穿刺空气,一边有意识脱扎内镜,一边右旋内镜,有时必须左旋,并使乙状结肠延长直线化过程中填入结肠镜。
我们将这种方法总称作“右旋短缩技术”。
在乙状结肠通过后或脾曲通过后,如有结袢,右旋短缩技术在此时的应用领域极为重要,通过右旋镜身及向前进镜,可以并使绝大部分结袢消解Deoria直镜身。
结肠脾曲、肝曲:在紧挨脾曲部位使内镜直线化,充分抽吸空气调角度向上并右旋内镜镜身后,立即向左反旋转内镜。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姜泊周殿元结肠镜插入技术分为两种, 一是在我国广泛采用的双人操作法(two men method);另一方法为单人操作法(one man method);是由美国学者Waye [1] ,Shinya[2]于七十年代后期先后创立的方法,也是近年来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这一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检查者为一个人,用其左手控制角度、送气/水、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内镜,遵照不使肠管过度伸展的原则,通常是一边进行肠管的短缩化一边进行插入。
单人操作法历经20余年的实践,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了操作理论及技巧,操作方法已臻成熟。
随着结肠镜的结构、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放大内镜的临床应用,单人操作法的推广应用日显重要,其主要原因有二:(1)放大内镜的应用要求操作更为精细,尤其是对微小病变的观察,要求术者具备高超的操作准确性,使镜头尽可能贴近病变,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
在这种技术的要求下,只有单人操作才有可能达到。
而双人操作则由于两人的配合难以十分准确, 所以很难达到精细观察的目的;(2)单人操作由于操作手感明确,可以避免粗暴动作,病人痛苦小,安全程度高。
由于上述原因,欧美国家早已全面推广;在日本,80年代初在几位热心单人操作法先驱者的推广下,克服各种阻力[3],目前近95%的内镜医师采用单人操作法。
在我国,尽管1982年美国学者Waye和日本学者冈本平次(Shinya式单人操作法)先后来我国表演单人操作法;后来,迄今远未推广,仅有少数医院在应用。
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及国内内镜会议上不断安排单人操作法示范表演, 工藤進英又多次来华推广,广大内镜医师已认识到单人操作法的优越性,推广单人操作法势在必行。
纵览Waye ,Shinya以及日本学者的单人操作法,我们认为“轴保持短缩法”(改良Shinya操作法),易懂易学,因此,本章以工藤進英的《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4]一书为蓝本,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5],介绍如下。
单人肠镜操作技巧(四)单人肠镜操作技巧(四)17.压腹是一个值得好好探讨的课题,实践中,有效的压腹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解决一些很棘手的问题。
1)你自己心中是否有数内镜的弯曲或N袢是在哪个位置?准确判断是基础,比如横结肠下挂,你从脐下向心轻轻推压腹部;脾区弯曲后对乙降交界形成压力,N袢容易产生,增对这个结点可以在左下腹压腹以减小内镜弯曲空间,避免其产生;阑尾炎、子宫肌瘤手术造成乙状结肠向右下腹过度弯曲,在右下腹或中下腹限制其弯曲的幅度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和提高进镜的效果。
2)压腹需要起效!并不是说你压了就行了,而需要通过判断压腹对你进镜的影响而灵活调整压腹的角度、力度。
失败的压腹有时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证实你的判断是对是错,如果是错了,那袢又会在什么地方等等。
3)压腹是肠镜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对不能抱有单靠压腹来处理困难的幻想。
别觉得压腹说明技术不行,相反,压腹体现了一个肠镜医师对肠镜、肠道的理解,不断的琢磨、体会才能了解你的操作其到了什么反应,你的镜子是否如你所愿等。
但若单手肠镜基本技巧尚不熟练,压腹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所以,技术为上!其中压腹也是一门技术。
18.肠蠕动频繁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结肠炎症;②患者紧张;③注水温度偏低;④注气注水过多物理刺激。
而以第④点最为重要!从楼主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向里充了不少气,而且你越充气,它蠕动越频繁,越频繁你越注气,它就更胀,本该张开的肠腔,会由于部分肠腔的过度充气而在局部难以扩开。
你所描述的情况,大多是这种情况(当然也有少数病例则分布于其他原因中)。
麻烦来的时候,别着急,仔细分析矛盾的成因,也是肠镜提高的重要方面。
我的体会是,安抚患者,暂停肠镜嘱其休息片刻,在其休息过程中不断抽气,其实单手技巧的精妙在于肠腔不充气甚至是抽气的过程中进镜!所以碰到这种病人更加需要反其道而行,多能解决。
遵循“吸气-进镜-拉镜”这一根本要义,有时候比旋镜更有意义,练就一付鹰眼,才是真功夫。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One Man Method of Colonoscopy)相对而言,结肠镜的插入要比上消化道内镜的插入困难得多。
尽管有许多检查的手段,但结肠镜检查目前仍是检查结肠病变,尤其是早期病变最直观、最直接的检查方法,配合染色与放大内镜技术,能达到对早期病变进行诊断的目的,还可对可疑病变作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
熟练掌握结肠镜的插入方法,是达到对大肠早期病变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前提。
结肠镜检查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手段,检查过程中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
如何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将患者的不适感减至最小,并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准确的检查及完成确切而安全的内镜治疗,是消化内镜医生所应追求的一种技术境界,从而使民众更愿意于接受此项检查手段而使及时的结肠镜检查,甚至是结肠镜筛查成为可能。
在结肠镜的插入技术上,有双人操作法与单人操作法之分。
结肠镜双人操作法(two men method of colonoscopy)由负责控制内镜操作部各旋钮及实施拉、退镜的内镜医生及负责将内镜向肠腔内送及把持、防止内镜外滑的助手(医生或护士)共同配合而完成。
完美的双人操作法进行有赖于内镜医生与助手各自对结肠镜操作的技术水平,以及两者配合的默契程度。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one man method of colonoscopy),顾名思义,则是由内镜医生单人独立完成。
术者左手司旋转上下旋钮、吸气、注气、注水及主要的旋转内镜镜身之职,必要时微调左右旋钮,右手负责进退镜身及辅助旋转内镜而完成结肠镜检查。
单人操作时内镜医生能更好地感知内镜进退、旋转的阻力等情况,能更协调地进行操作,并能更充分地发挥内镜本身的灵活性,使内镜医生的技术水平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利于细致地进行观察及进行各种精细治疗操作,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结肠镜插入法的主流趋势。
基本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大腿尽量向胸前屈曲,臀部与床尾的距离以不少于50cm为宜,以便于操作过程中镜身的置放。
1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姜泊刘思德潘德寿周殿元结肠镜插入技术分为两种, 一是在我国广泛采用的双人操作法(two men method);另一方法为单人操作法(one man method);是由美国学者Waye [1] ,Shinya[2] 于七十年代后期先后创立的方法,也是近年来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这一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检查者为一个人,用其左手控制角度、送气/水、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内镜,遵照不使肠管过度伸展的原则,通常是一边进行肠管的短缩化一边进行插入。
单人操作法历经20余年的实践, 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了操作理论及技巧,操作方法已臻成熟。
随着结肠镜的结构、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放大内镜的临床应用,单人操作法的推广应用日显重要,其主要原因有二:(1)放大内镜的应用要求操作更为精细,尤其是对微小病变的观察,要求术者具备高超的操作准确性,使镜头尽可能贴近病变,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
在这种技术的要求下,只有单人操作才有可能达到。
而双人操作则由于两人的配合难以十分准确, 所以很难达到精细观察的目的;(2)单人操作由于操作手感明确,可以避免粗暴动作,病人痛苦小,安全程度高。
由于上述原因,欧美国家早已全面推广;在***,80年代初在几位热心单人操作法先驱者的推广下,克服各种阻力[3], 目前近95%的内镜医师采用单人操作法。
在我国,尽管1982年美国学者Waye和***学者冈本平次(Shinya式单人操作法)先后来我国表演单人操作法;后来,迄今远未推广,仅有少数医院在应用。
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及国内内镜会议上不断安排单人操作法示范表演, 工藤進英又多次来华推广,广大内镜医师已认识到单人操作法的优越性,推广单人操作法势在必行。
纵览Waye ,Shinya以及***学者的单人操作法,我们认为“轴保持短缩法”(改良Shinya操作法),易懂易学,因此,本章以工藤進英的《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4]一书为蓝本,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5],介绍如下。
1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泊思德德寿周殿元结肠镜插入技术分为两种, 一是在我国广泛采用的双人操作法(two men method);另一方法为单人操作法(one man method);是由美国学者Waye [1] ,Shinya[2] 于七十年代后期先后创立的方法,也是近年来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这一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检查者为一个人,用其左手控制角度、送气/水、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遵照不使肠管过度伸展的原则,通常是一边进行肠管的短缩化一边进行插入。
单人操作法历经20余年的实践, 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了操作理论及技巧,操作方法已臻成熟。
随着结肠镜的结构、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放大镜的临床应用,单人操作法的推广应用日显重要,其主要原因有二:(1)放大镜的应用要求操作更为精细,尤其是对微小病变的观察,要求术者具备高超的操作准确性,使镜头尽可能贴近病变,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
在这种技术的要求下,只有单人操作才有可能达到。
而双人操作则由于两人的配合难以十分准确, 所以很难达到精细观察的目的;(2)单人操作由于操作手感明确,可以避免粗暴动作,病人痛苦小,安全程度高。
由于上述原因,欧美国家早已全面推广;在***,80年代初在几位热心单人操作法先驱者的推广下,克服各种阻力[3], 目前近95%的镜医师采用单人操作法。
在我国,尽管1982年美国学者Waye和***学者冈本平次(Shinya式单人操作法)先后来我国表演单人操作法;后来,迄今远未推广,仅有少数医院在应用。
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及国镜会议上不断安排单人操作法示表演, 工藤進英又多次来华推广,广大镜医师已认识到单人操作法的优越性,推广单人操作法势在必行。
纵览Waye ,Shinya以及***学者的单人操作法,我们认为“轴保持短缩法”(改良Shinya操作法),易懂易学,因此,本章以工藤進英的《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4]一书为蓝本,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5],介绍如下。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学习笔记华人消化内镜论坛第二十四期—2016.12.22 19:00-22:00单人肠镜操作进阶培训,山西省肿瘤医院陈星教授、山西省人民医院马瑞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初俊教授做客华人消化内镜论坛QQ 群,就“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进行授课及回答全国网友提问,子敬(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潘新智)记录下部分语音摘要分享如下:华人消化内镜论坛吴梓雷主任:全国消化内镜同道,大家好,华人消化论坛团队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和调整,现在正式运行,我们正式推出我们的公众号,还有往期的回顾,也非常感谢富士公司为华人消化论坛提供的优秀的运行平台。
我们华人消化论坛强调学术交流的公益性、自愿性,所有内容不允许转变成商业用途,否则将会受到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期授课也可能将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肠镜操作技巧网络学术交流会。
下面把时间交给山西省人民医院马瑞军教授主持。
主持嘉宾马瑞军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陈星主任简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初俊主任简介。
陈星教授:各位在线的的消化科同仁,感谢大家给我这次网络学术交流的机会,平常在学术大会讲课多了,现在网络上进行授课还是首次,让我尝试一下华人消化论坛的魅力,感谢吴校梓雷主任团队,大家辛苦了。
本次授课内容是: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
一、我原来是上海华东医院主治医师,后来到了日本广岛学习消化内镜等诊疗技术,一直在广岛大学内镜中心学习。
回国后来到了山西省人民医院,今年来到了山西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
二、结肠镜操作法:分双人操作法和单人操作法。
双人操作存在的问题:成功率有待提高,患者痛苦大,漏诊率高,治疗的难度增加,穿孔等并发症高:0.5%,新技术运用困难。
三、世界首创的双气囊小肠镜、放大胃肠镜。
大肠镜可以观察很多的腺管开口,对我们的诊疗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越。
放在内镜下观察流程、结肠镜下的治疗等新技术的开展,跟单人结肠镜的技术是分不开的。
四、单人操作法的优点:患者痛苦小,成功率提高,漏诊率低,治疗难度降低,穿孔等并发症减少,如果达到4级的短缩法的技术是不可能引起穿孔的。
单人结肠镜操作6340例应用体会结肠镜检查是筛查大肠病变最常用的方法,结肠镜的操作方式有两种:双人操作法和单人操作法。
双人操作由助手按照术者的提示进退结肠镜,术者只是调节上下左右角度和旋转镜身,部分参与退镜操作。
单人操作法由于术者可以随时感受到插镜中的阻力,具有插镜快速、安全、低痛、顺利及操纵者的可控制性等优点,是以目前单人操作法在国际上已成为结肠镜插入法的主流趋势。
2005年开展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至今已完成6340例,从未发生穿孔等并发症,熟练者可以在数分钟内迅速插入盲肠,退镜时可以从容观察病变,患者痛苦少,安全性高,诊断准确,现将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5年4月~2011年11月采用单人操作进行全结肠镜检查患者6340例,男3318例,女3022例,年龄7~85岁,平均48岁,分别使用olympus cf-v70,etm-200结肠镜。
术前准备:根据病情及检查目的的不同,用不同的准备方法清洁肠道,多用20%甘露醇250ml或硫酸镁50g,并用温水2000~2500ml的饮用方法。
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检查者站在患者身后,将内镜监视器放在患者头部的上方,常规做肛诊,检查肛门附近有无病变,同时有一定的扩肛作用。
左手控制角度钮及送气吸引钮。
右手握住据肛门20~30cm处的镜身,同时插入及旋转内镜,进镜时一般仅使用大旋钮,同时右手配合旋转内镜前部,必要时再辅以左手旋转操作部;适时抽吸、钩拉,必要时助手按压腹部;随时感受镜身自由度,适时调整,以退为进。
乙状结肠及其与降结肠交界处为操作难点,此处多采用先左旋进镜、再右旋退镜拉直镜身的方法,顺利越过乙降交界,则后面操作较为轻松;在左半结肠等肠腔折叠较多部位宜采用小幅度微调旋钮,配合短距离滑镜的方法,而肝曲等肠腔弯曲较大部位宜采用钩拉、吸气结合按压腹部等方法。
操作者反复充分注气与吸气、反复的进退镜,使结肠缩短套在镜身上,避免结肠镜插入过长,自始自终将镜轴保持成取直状态,通过各弯曲部时能达到上述的适当插和长度,因而受检查者一般都不会感到明显腹痛不适感。
结肠镜操作技巧单人操作法的原则五大原则1. 必须是左手控制角度,送水,送气,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身这一点是单人操作法与双人操作法的根本区别,也是一个突出的优点。
首先要肯定的是,用左手控制角度、送水、送气、吸引三项操作,完全可以不需要用右手帮忙控制角度钮。
一般在插入过程中左手主要控制的是上下角度钮,而左右角度钮可以通过旋转镜身来解决。
即使有特殊的情况必须使用左右角度钮,操作者也可以通过左手的大拇指和无名指的协调操作来完成。
而上下角度钮的控制可以通过左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来完成。
其他类似的操作都被认为是不正规的操作。
不正规的操作必将会影响整个结肠镜的检查,甚至于使操作者的内镜下治疗水平无法提高。
原因是在治疗时右手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控制圈套器等的进与出,这也是细微精密的操作。
所以,养成良好的操作姿势,比然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必须尽可能地采用短缩法进行全过程的操作为了求快,一味的进镜,忘了随时采用短缩法进镜的原则,或者让病人忍耐直至脾曲或者肝曲才进行钩拉短缩来完成整个插入过程,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必然会引起病人疼痛,增加插入过程的难度。
有时会有很多医师询问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肝曲和脾曲很难通过,有什么好办法吗?其实,结肠镜最难处理的是乙状结肠。
如果操作医师能够坚持采用短缩法,在通过乙状结肠时结肠镜身始终保持直线的话,那么以后的操作都会迎刃而解。
在通过乙状结肠时多花一点时间,尽可能以直线通过乙状结肠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是为什么让初学者刚开始时最好以15min为限通过乙状结肠,之后即使还要过脾曲或者肝曲,都不会花很多时间了,其技术难度也小多了。
3. 右手旋转镜身不应超过180度左右各旋转镜身180度,可以覆盖所有的角度范围,过度的旋转镜身完全没有必要,而且会扭断镜身或者出现镜身的缠绕,甚至过度的缠绕还可能扭曲肠腔,给病人带来痛苦,使以后的检查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4. 尽快的使镜身处于中间状态由于几乎所有的肠腔的走向都可以理解为顺时针方向前进的,所以在插入结肠镜时,几乎都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加上少许的向上钩起,来寻找肠腔进镜的。
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中患者自身双手腹部压迫法
的临床效果观察
冯轶饶正伟冯刚
(遵义县人民医院内二科,贵州遵义563100)
[摘要]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中患者自身双手腹部压迫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选的82例检查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身腹部压迫法观察检查所用时间、痛苦程度、检查成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中患者自身双手腹部压迫法能够明显缩短检查时间,减轻痛苦,提高检查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自身双手腹部压迫
随着电子结肠镜的临床应用,肠镜检查例数越来越多,专业性学术会议的经验交流,肠镜检查诊疗技术进一步提高,电子结肠镜检查在多数医院已由双人操作转为单人操作,尽管单人操作能减少患者痛苦,减少盲目进镜,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并发症,但在长期便秘、老年凸型腹部、腹型肥胖患者等一些特殊病例检查中肠镜送达至盲肠及回肠末段相当困难,甚至失败,为此,我们在常规的单人操作中采用勾、拉、取直、吸气、注气、施转镜身,变换体位等方法无法进镜的情况下采用患者自身腹部按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2007年元月—2009年元月收治82例困难操作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82例为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男58例,女24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51.4岁。
便秘46例,便秘史2—20年,平均8年,其中24例3—7天大便一次,22例需借助泻药才能排便,腹型肥胖16例,凸型腹部老年患者20例。
1.2 方法
1.2.1 分组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腹围、身高、体重指数、便秘史,肠道清洁方法,时间、肠道清洁状况、肠道积液情况,基础疾病均无显箸性差异。
1.2.2 检查前的肠道准备电子结肠镜检查前一天少渣饮食,下午用30g潘泻叶泡水喝至排出大便为稀糊样即可,检查当天禁食,检查前4小时前口服20%甘露醇250ml ,随后半小时内饮用鲜橙多2000ml 。
1.2.3 方法两组均采用单人操作,检查前常规肛门指检,肛门涂润滑剂,两组采用勾、拉、取直、反复吸气注气、旋转镜身、变换体位等无法送镜时对照组采用助手压迫患者腹部,治疗组采用患者左右手大拇指置于脾曲、肝曲,四指及手掌由两侧腹向内、向里、向上按压腹部,比较两组从进镜至送达回肠末段时间,成功例数、痛苦程度、并发症。
1.2.4 评价标准
时间:以从肛门进镜至送镜到达回肠末段的时间标准:优:小于或者等于20分钟;良:大于20分钟而小于或者等于30分钟;一般:大于30分钟而小于或者等于40分钟;差:大于40分钟和检查失败;成功例数:以到达回肠末段为有效,不能到达回肠末段为无效,;痛苦程度:轻:能感觉到腹部有胀痛感,不影响进镜,中度:有明显的胀痛感,能忍受;重度:胀痛剧烈,不能忍受,患者要求停止检查;并发症:指肠出血肠穿孔,肠系膜,浆膜撕裂,肠绞痛,腹腔脏器破裂。
1.2.5 统计学方法: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查时间结果见表1
组别合计优良一般差
对照组41 12 10 11 8
治疗组41 15 16 8 2
两组间比较X2=4.32 P<0.05
治疗组41例患者中检查时间效果优良率75.6%(31/41),而对照组优良率53.7%(22/41),两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2 检查成功例数结果见意见表2
组别合计有效无效
对照组41 35 6
治疗组41 40 1
两组间比较X2=3.9 P<0.05
治疗组41例患者中检查成功率97.6%(40/41),而对照组成功率85.4%(35/41),两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3 检查痛苦程度见表3
组别合计轻中重
对照组41 10 19 12
治疗组41 18 20 3
两组间比较X2=6.61 P<0.05
治疗组41例患者中检查痛苦程度优良率92.7%(38/41),而对照组优良率70.7%(29/41),两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长期便秘,老年凸型腹部,腹型肥胖患者由于肠道粗大冗长,横结肠下垂,结肠正常结肠袋生理结构消失,加之肠道准备时肠腔积液尚未完全排出体外,导致肠管成角加大甚至为锐角,部分甚至导致肠道扭曲,从而导致进镜困难,肠镜检查单人操作法优点肯定,操作者亲自把握进退肠镜及各种操作,了解各段肠道进镜时阻力,及时发现肠攀的形成,并及时解攀,对进镜情况心中有数,减少了进镜的盲目性[1,2],尽管如此,对于一些特殊病例,我们在常规的单人操作中采用勾、拉、取直、反复吸气、注气、抽吸肠腔积液,进退镜、旋转镜身、变换体位等也无法进镜时采用助手压迫腹部也不能进镜,且明显增加患者痛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力度很难掌握,配合不协调,有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为止,我们在常规单人操作中不能进镜时,采用患者自身双手腹部压迫法能够缩短检查时间,减轻痛苦,提高检查成功率。
其机理:1、用力适当,随着进镜的力度增加,肠管牵拉加大,痛苦的增加,患者无意识的增加接压力度;2、腹腔空间相对缩小,减少因操作时肠管的运动空间;3、冗长松驰的肠管相对固定,有利进镜;4、支点杠杆作用;5、使下垂的横结肠变直,有助于肠镜的推进;6、腹腔肠管由外向内压力增加,减弱因充气,勾拉进镜时肠管由内向外压力;7、有利于肠腔积液的推进,避免肠道过度积液。
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在常规的进镜困难时采用患者自身双手腹部压迫法,能够缩短检查时间,减轻痛苦,提高检查成功率,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殿元张亚历.结肠镜检查法,胃肠疾病内镜病理与超声内镜诊断彩色对照图[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9—23。
2 徐富星,胡运彪,吴云林.下消化道内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版,200
3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