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母儿血型不合
- 格式:ppt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0
母胎血型不合的最新研究与治疗方法母胎血型不合是指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发生的同种免疫疾病。
母胎血型不合时,胎儿从父方遗传下来的红细胞血型抗原为其孕母所缺乏,这一抗原在妊娠分娩期间可进入母体,激发产生相应的免疫性抗体。
当再次妊娠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可使该抗体的产生迅速增加。
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可产生免疫反应,使红细胞凝集破坏而发生溶血,称新生儿溶血病。
此病可威胁胎婴儿生命;对孕母亦可因胎盘过大而引起产后出血,故需积极预防。
本病主要分两大类,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
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较多见,Rh血型不合少见。
妊娠者中,ABO血型不合者有20%~25%,而真正发生溶血的仅占2%~2.5%,其中女胎较男胎多(约3∶1)。
我国少数民族比汉族Rh阴性者多,故少数民族地区尤其应警惕该病的发生。
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疾病特征和临床表现多属“胎黄”“胎疸”“滑胎”“死胎”等病证范围。
一、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1.病因(1)ABO血型不合此病多发生于孕妇血型为O型而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孕妇为胎儿的A或B抗原致敏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胎儿、新生儿溶血。
O型血母亲血清中的抗A及抗B抗体为IgG免疫抗体,分子量小,较易通过胎盘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
虽然母儿ABO血型不合发生率很高,但真正发生溶血的病例并不多,即使发生溶血,症状亦较轻,表现可为轻、中度的贫血和黄疸,极少发生核黄疸和水肿。
主要原因有:①IgG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经中和、细胞吸附后,部分抗体已被处理失效。
②胎儿红细胞A或B抗原结合位点较少(仅为成人的1/4),抗原性较成人弱,反应能力差。
(2)Rh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发生于孕妇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者。
Rh血型抗原共有6种,即C和c,D和d,E和e。
因D抗原性最强,故临床上凡是D抗原阳性者称为Rh阳性,无D抗原者称为Rh阴性。
胎儿的Rh血型抗原经过胎盘达到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Rh抗体,此抗体经过胎盘循环,再回到胎儿体内,故而发生溶血。
母儿血型不合第九版教科书关键点1.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有ABO型和Rh型两大类:ABO血型不合较为多见,对胎儿和新生儿危害轻,不建议常规筛查与孕期处理;Rh血型不合在我国少见,但对胎儿和新生儿危害重。
2.自然界广泛存在与A或B抗原相似的物质,接触后也可产生抗A或抗B的IgG抗体,故新生儿溶血病可以发生在第一胎。
正常情况下,第一次妊娠时Rh阳性胎儿血液虽然可以引起母体免疫,但产生的抗Rh抗体很少,第一胎常因抗体不足而极少发病。
3.孕妇为Rh阴性,配偶为Rh阳性,母儿有Rh血型不合可能。
第二胎母亲外周血出现Rh抗体,超声发现胎儿胎儿水肿、胎盘增厚、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收缩期的峰值升高,须考虑胎儿免疫性水肿。
4.胎儿免疫性水肿发生后,应尽快经皮脐带血穿刺获取胎儿血样,并进行宫内输血,或根据孕周尽早分娩。
5.孕妇被动免疫:丈夫RhD(+),本人RhD(-)的孕妇在流产或分娩后72小时内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300μg预防下一胎发生溶血。
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种血型免疫性疾病,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是胎儿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重要的病因。
胎儿的基因,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
从父亲遗传来的红细胞血型抗原为其母亲所缺乏时,此抗原在某种情况下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
再次妊娠时,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上相应的抗原结合发生凝集、破坏,出现胎儿溶血,导致流产、死胎或新生儿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贫血或核黄疸后遗症,造成智能低下、神经系统及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有ABO型和Rh型两大类:ABO血型不合较为多见,危害轻,常被忽视;Rh血型不合在我国少见,但病情重。
【发病机制】1.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血型抗原、抗体反应包括初次反应、再次反应及回忆反应。
抗原初次进入机体后,需经一定的潜伏期后产生抗体,但量不多,持续时间也短。
一般是先出现IgM,约数周至数月消失,继IgM之后出现IgG,当IgM接近消失时IgG达到高峰,在血中维持时间长,可达数年。
血型在医学上指的是表现形式为血液抗原的一种遗传形状,其是我们人类血液的一项重要遗传标志,主要包括白细胞血型、红细胞血型、血浆蛋白型以及血小板型等等。
从狭义角度进行分析,血型原本主要指的是不同个体之间红细胞抗原所存在的差异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不仅红细胞在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性,某些血浆蛋白、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在个体间同样具有抗原差异性。
所以,在广义角度来说,应当将人体血液中各个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纳入血型定义中。
一般情况下,说起血型,人们通常只会想到输血的问题以及A型血、B型血以及O型血、AB型血,事实上,在法医学、人类学、临床医学以及遗传学中,血型的应用价值都比较高。
有的父母在检测血型时发现孩子的血型和父亲母亲的血型都不符,从而怀疑孩子非亲生,从此可以看出,血型知识普及十分有必要。
基于此,接下来介绍一些血型常规知识。
一、人类的血型有多少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医疗水平以及医疗技术也随之获得了一定的提升,临床医学对血型的研究也愈来愈深入。
因为不同个体血液内部的组成成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个体的抗原物质性质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而造成人类的血型存在一定的差别。
截至二零零四年,研究人员已经在红细胞上发现二十九个血型系统以及二百四十五个血型抗原,同时,截至二零零四年,已经公开发布的白细胞抗原表型特异性已经有一百多种。
截至二零零三年,使用血型血清的方式来对血小板抗原进行检测鉴定,所鉴定出来的血小板抗原已经有二十四个。
若根据此数字继续排列,则会发现人类血型种类的数量极其庞大。
通常情况下,血型被分为四种,第一种为A型血,第二种为B型血,第三种为AB型血,第四种为O型血,除此之外,还具有许多较为罕见稀有的血型,如:P型血、Rh阴性血型以及MNSSU血型等等。
在常见血型中,被称为万能受血血型的是AB型,因为其能够输入所有血型,而被称为万能输血血型的则是O型,因为其能够输给所有血型的人。
母儿血型不合【概述】孕妇与胎儿的血型不合,母亲的抗体与胎儿红细胞上的抗原结合,使胎儿红细胞破坏,导致溶血、贫血,称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
常见的有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不合两大类。
【诊断要点】1.病史(l)孕妇以往有无明显原因的死胎、流产、早产及新生儿死亡或出生后迅速出现黄疸等病史。
(2) Rh(一)妇女在第一次宫内妊娠前曾有输血史、宫外孕或流产史。
2.辅助检查(1)孕妇及丈夫血型检查:丈夫血型为A、B或AB型,而孕妇为0或B、A型者,有发生ABO血型不合的可能。
丈夫为Rh阳性,孕妇为Rh阴性者,则可能发生Rh血型不合;或孕妇缺乏RhE、C抗原。
(2)抗体效价测定:如孕妇血清学检查阳性,已有致敏,应定期测定抗体效价。
妊娠28-32周,每两周1次;妊娠32周以后,每周1次。
如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逐渐上升到1:512以上,Rh血型不合效价上升到1:32以上,提示病情较严重。
(3)B超检查:观察胎儿水肿,包括胸、腹腔是否有积液,有无头皮水肿(双重光环),有无心脏扩大、肝脾肿大及胎盘增大、增厚。
(4)胎心监护:可能出现正弦曲线或有胎儿缺氧的图形。
【治疗方案及原则】1.妊娠期处理(1)日服中药。
(2)口服维生素E lOOmg,每日1次。
预产期前两周开始口服苯巴比妥钠 10-30mg,每日3次。
(3)测定抗体效价高时应做血浆置换。
当母血清特异抗体上升2倍时应做血浆置换,并监测抗体滴度,再次上升时可重复。
(4)静脉内丙种球蛋白10克/次点滴,一周1-2次。
(5)定期B超检查,观察胎儿情况及羊水量,如发现胎盘、胎儿水肿,可宫内输血或适时终止妊娠。
(6)妊娠28周起定期NST检查。
(7)终止妊娠指征:1)对ABO血型不合其抗体效价达1:512,对Rh血型不合效价达1: 32,或上升2倍以上治疗效果不好时,应考虑剖宫产。
2)抗体效价虽未达上述标准,但过去有流产、死产、严重新生儿溶血史,估计胎儿娩出后有一定存活能力者。
母儿血型不合(Maternal-Fetal Blood Group Incompatibility)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杜惠兰段彦苍(讲座)母儿血型不合是由于孕妇与胎儿血型不同使母体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
根据人类血型系统的不同母儿血型不同可分为:Rh型、ABO型、Duffy和Kidd血型不合等(1李笑天。
母儿血型不合。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0):577~578),其中以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多见。
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重要的病因,围生儿溶血性贫血、心衰、水肿是其主要症状。
根据溶血程度,可导致新生儿早发性黄疸、心力衰竭或核黄疸后遗症,甚至反复发生流产、死胎等。
ABO血型不合是我国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占96%,也是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的原因,占28.6%。
我国血型不合占分娩数的27.7%,其中20%发病,5%有临床症状。
母亲为O型者占ABO新生儿溶血病的95%以上(同1)。
ABO血型不合溶血往往第一胎即可发生,症状较轻,发生溶血病例不多。
Rh血型抗原有6种,抗原强弱依次为D>E>C>c>e>d,其中以D抗原最常见,其次为E和cE抗原。
Rh血型不合导致溶血病很少在第一胎发生,约有1%的Rh溶血发生在第一胎,一旦发生往往起病早、病情重、病程长,发生胎儿贫血、水肿、心衰、新生儿晚期贫血、溶血性黄疸和核黄疸等,严重者甚至发生死胎或新生儿死亡。
ABO血型不合所致的HDFN约占66%,Rh血型不合所致的HDFN约占33%,其他血型系统所致的HDFN约占2%。
Rh血型不合的发生因人种、民族的不同HDFN发生率也不同。
在20世纪初就有学者如Dienst在1905年,Mc Quarrie在1923年,Qttenburg在1923年提出,妊娠期母体和胎儿的某些疾病可能是母—胎间血型不合造成的。
1938年Darrow认识到胎儿血是致病的抗原,使母体发生同种免疫(isoimmunization),产生抗体再通过胎盘至胎儿胎儿发病。
母儿血型不合怎么办?母儿血型不合,是指胎儿从父亲遗传而获得的峨型抗原恰为母体所缺少,通过妊娠、分娩,此抗原可进入母体刺激产生免疫性抗体。
当该抗体通过胎盘进人胎儿血循环时,使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而发生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ha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HDN),患儿可因严重贫血、心衰或因大量胆红素渗入脑细胞引起核黄疽而死亡,即使幸存,其神经细胞和智力发育以及运动功能等都将受到影响。
母儿血型不合病因常见的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有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
1.ABO血型不合一般发生在孕妇血型为O型,丈夫Jf|L型为A型、B型或AB型,胎儿为A型或B型。
母体被胎儿的A型或B型抗原致敏而产生IgG抗A或抗B免疫抗体,这种免疫性抗体是小分子量的IgG抗体,它能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体内,使得抗原抗体结合而发生胎儿或新生儿溶血。
正常人血清中的血型抗体为天然的大分子量的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因而A(B)型的母体与胎儿之间不易发生溶血。
免疫性抗体产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原因有:①胎儿血经胎盘出血后进入母体致敏有关;②自然界中存在A或B型抗原物质(如食物、细菌等)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③非特异性刺激如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伤寒菌苗和马血清等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由于母体在妊娠之前可能已有此类抗体存在,因此,ABO溶血常可于第一胎发病。
2.Rh血型不合Rh血型系统已确定有C、D、E、c、e五种抗原,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发病率高,因而将有D抗原的红细胞称Rh阳性,无D抗原的称Rh阴性。
当孕妇血型为Rh阴性。
丈夫为Rh阳性,胎儿也是Rh阳性时,在妊娠、分娩或流产过程中,可以有少数胎儿红细胞带着Rh抗原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这些抗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抗原相遇,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
由于正常妊娠时,经胎盘出血量较步,大多不足0.1ml,虽引起免疫反应,但产生抗Rh抗体很少,因而Rh 溶血病很少发生在第一胎。
母儿ABO血型不合,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症状,母儿ABO血型不合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母儿血型不合是因孕妇与胎儿之间血型不和而产生的同种免疫(isoimmunization)。
1938年Darrow 认识到胎儿血是致病的抗原。
胎儿由父亲遗传而获得的血型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此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使母体发生同种免疫,产生的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称新生儿溶血病。
这类溶血性疾患仅发生在胎儿与早期新生儿,是新生儿溶血性疾患中相当重要的病因。
该病因与免疫和遗传有关,故可连续数胎均得病。
本病对孕妇无不良影响,对胎儿和新生儿可因严重贫血而死亡,或因溶血所产生的大量胆红素渗入脑组织发生胆红素脑病。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ABO血型不合是我国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占96%,也是高胆红素血症常见原因,占28.6%。
国外统计ABO血型不合约占出生数15%,有临床症状者3%。
我国统计ABO血型不合妊娠占总出生数的27.7%,其中20%发病,有临床症状者5%。
1995年6月召开的全国新生儿黄疸学术会议上,有关高胆红素血症的论文23个省市共68篇,共计总结约11610病人,从病因来看溶血或作为第2位(17篇)或第3位(18篇),所以看来溶血是常见原因,而溶血中又以ABO血型不合占第1位。
国内自1994年至今文献中有较多对新生儿溶血病做了血清分析的文章。
这些多是输血杂志等发表的,数量较大。
其中主要为孕产妇的主要有4家,共5971人,在这当中O~A不合的2277人,O~B不合的1858人,前者为后者的1.22倍。
他们还做了抗A抗B的抗体效价,效价高于1∶128时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就较高。
因此做抗体效价对疾病发生与否及临床对策都有关系。
本症第1胎发病占40%~50%,因为O型妇女在孕前常已受其他原因的刺激[如肠道寄生虫感染,注射伤寒菌苗、破伤风或白喉类霉素,它们具有A及(或)B血型物质,某些植物亦具有A、B血型物质]使机体产生IgG抗A、抗B抗体,怀孕后这类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引起溶血,虽然母婴ABO血型不合很常见,但真正发生AB0血型不合溶血病要少得多,这是因为:①IgG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后,经血型物质中和、组织细胞的吸附部分抗体被处理掉;②胎儿红细胞A或B抗原位点少,仅为成人的1/4,抗原性较成人弱,反应能力差,故发病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