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转型发展模式的新路标——绿色中国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8
2022年最新咨询师继续教育100分答卷-国家新型城镇化与协同创新规划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未来世界的空间发展格局将是()
A.从环大西洋到环太平洋
B.从到环太平洋到环印度洋
C.从环大西洋到环印度洋
D.从到环太平洋到环大西洋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2.城市则是陌生人社会,强调()关系
A.熟人人情
B.法治信用
C.民主博爱
D.平等自由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城市发展,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发展指导思想,包括()
A.城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B.城市是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C.城市是工业商业文明的发展结果
D.城市是自由、平等、开放的
E.城市是权力、等级和封闭的
正确答案:[ACD]
用户答案:[ACD] 得分:20.00
2.当前我国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A.中心城市功能过度聚集
B.产业结构出现明显分化
C.用地价格过高
D.城市群发展协同机制落后
E.物流成本过高
正确答案:[AD]
用户答案:[AD] 得分:2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与轨道交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是:“房地产+工业园区+港口/高速公路+轨道”。
Y.对
N.错
正确答案:[N]
用户答案:[N] 得分:20.00
2.基于不同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人口的流动、产业的变迁是重塑城镇空间的关键力量
Y.对
N.错
正确答案:[Y]
用户答案:[Y] 得分:20.00。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科目考试:2022低碳经济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4)共603道题1、低碳技术的类型分为()(多选题)A. 节能技术B. 能源替代技术C.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D. 碳隔离技术试题答案:A,B,D2、综合利用下列哪些资源属于可以并网发电的项目?(多选题)A. 余热余压B. 垃圾C. 煤层气D. 煤矸石试题答案:A,B,C,D3、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
(单选题)A. 石油B. 煤C. 天然气D. 太阳能试题答案:B4、城市规划通常分为()等两个阶段。
(多选题)A. 全面规划B. 详细规划C. 总体规划D. 细节规划试题答案:B,C5、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可以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多少倍?()(单选题)A. 4倍B. 4.5倍C. 5倍D. 5.5倍试题答案:A6、坚持“三高”原则,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三高”是指()。
(多选题)A. 高起点B. 高要求C. 高效益D. 高效率试题答案:A,B,C7、()深圳、广东和湖北被确定为首批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多选题)A. 北京B. 上海C. 天津D. 重庆试题答案:A,B,C,D8、建筑施工主要产生哪些污染():(单选题)A. 辐射污染B. 扬尘C. 水污染试题答案:B9、()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能源利用方式和水准,从本质上讲,则是当代人类文明的新标志。
(单选题)A. 废气排放量B. 废水排放量C. 污染物排放量D. 碳排放量试题答案:D10、当全球变暖3~4℃时,可能会有多少人因为海平面上升、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永远离开家园(单选题)A. 1亿B. 1.5亿C. 2亿D. 2.5亿试题答案:C11、低碳型农业是指()(多选题)A. 高科技指导型农业B. 资源节约型农业C. 综合效益型农业D. 生态安全型农业E. 绿色环保型农业试题答案:B,C,D12、下面哪种食物最容易受到重金属污染?()(单选题)A. 土豆B. 虾和贝类C. 牛肉试题答案:B13、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等模式。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考试试题距离结束还有59分44秒考试中心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指定考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期考试考试题目:共30题|考试时间:60分钟|距离结束还有59分44秒1.【单选题】2022年,我国的人均GDP大概是(b)。
【2分】A.7000美元B.7500美元C.8000美元D.8500美元2.【单选题】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是能源消耗,而工业的能耗又占能源消耗的(b)左右。
【2分】A.60%B.70%C.80%D.90%3.【单选题】根据本课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d)【2分】A.低级阶段B.中级阶段C.中高级阶段D.高级阶段4.【单选题】本讲中,下列选项不属于北京的整体战略定位的是(d)。
【2分】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C.北方经济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5.【单选题】“十三五”期间,我们要积极开展应对(b)的行动,要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要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三个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2分】A.社会均衡B.人口老龄化C.教育问题D.医疗改革6.【单选题】本课程提到城镇化的基本原则是(a)。
【2分】A.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B.退耕还林C.把耕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D.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一定要伴随着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
7.【单选题】本讲认为,(d)能够帮助解决“小病大看”的问题。
【2分】A.补充社会保险B.社会基本保险C.商业保险D.分级诊疗8.【单选题】根据本讲,“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中有(c)以上的专项规划未进行本领域知识产权发展现状的分析。
【2分】A.50%B.80%C.75%D.65%9.【单选题】“一带一路”战略的原则不包括(d)。
【2分】A.互相尊重B.互相信任C.合作共赢D.互相结合10.【单选题】本课程认为,学历以及员工素质方面的差别对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工资差别的影响,大概占到(c)。
【2分】A.30%B.25%C.36%D.50%11.【单选题】根据本讲,城市化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两者之间存在(c)的关系。
中国绿色转型英文作文英文:China's Green Transformation。
As a Chinese citizen, I am proud to say that my country is making great strides towards a green transforma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made it a priority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iseffort has been reflected in various aspects of our society.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we have seen is the shift towards renewable energy. China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of solar panels and wind turbines, and we are investing heavily in these industries. This has notonly helped to reduce our reliance on fossil fuels, but it has also created jobs and boosted our economy.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our green transformation is the emphasis 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Many cities in Chinanow have extensive subway systems, and electric bus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This has helped to reduce traffic congestion and air pollution, making our cities more livable.In addition to these changes, there has also been a growing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mong the general public. People are starting to take small steps in their daily lives, such as using reusable bags and water bottles, and this collective effort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Of course, there is still much work to be done. China is still the world's largest emitter of greenhouse gases, and we must continue to take action to reduce our carbon footprint. However, I am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and our planet, and I believe that our green transformation will only continue to gain momentum.中文:中国的绿色转型。
河北省蔚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促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其文物价值,可说是。
整个千佛洞地区是个艺术宝库,至少了300多年的带有历代艺术风采的壁画、雕刻、经卷等等。
背景题材即使以佛教文化为主,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是人类文化的宝藏和精神财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坐落闻名于世无与伦比累积B.坐落名垂千古不可或缺积淀C.分布名垂千古不可或缺积淀D.分布闻名于世无与伦比累积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敦煌石窟艺术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B.敦煌石窟艺术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化、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C.在古代艺术家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化、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D.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背景题材虽然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B.虽然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C.即使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不同时代的艺术品还是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D.即使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六章关注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医院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党的()大首次把“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
A.十六B.十七C.十八D.十九答案:D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知识点:党的十九大报告难度级别:12.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加起来约占国土面积的()%。
A.35B.40C.45D.50答案:C解析: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千米,两者加起来约占国土面积的45%。
知识点: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现状难度级别:13.在2016 年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医疗废物被列为()号危险废物,具有毒性和感染性。
A.1B.2C.3D.4答案:A解析:在国家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2016 年发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明确指出,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在该名录中被列为1号危险废物,具有毒性和感染性。
知识点:清洁医疗中医疗废物的危害难度级别:24.2003 年12 月,()制定并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关绿色医疗建筑的指导性评价工具,即《医疗建筑绿色指南》。
A.中国B.英国C.日本D.美国答案:D解析:国外对于绿色建筑的思考是建立在20世纪60—70年代因能源危机引发的对绿色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的基础上,英、美等国家率先提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如美国在2003 年12月制定并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关绿色医疗建筑的指导性评价工具,即《医疗建筑绿色指南》。
知识点:国外对绿色建筑的思考难度级别:25.从绿色医疗的角度来讲,防控医院感染首先要改善医疗环境,营造绿色氛围,尤其是要改善医院()。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与建议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6)2.1 绿色经济概述 (8)2.2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估 (9)2.2.1 经济增长 (10)2.2.2 资源利用效率 (12)2.2.3 环境污染治理 (13)2.3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5)2.3.1 投资与资金不足 (16)2.3.2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17)2.3.3 政策法规不完善 (19)三、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建议 (20)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1)3.1.1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22)3.1.2 设立绿色产业基金 (23)3.1.3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25)3.2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6)3.2.1 加强绿色技术研发 (27)3.2.2 培育绿色产业龙头企业 (29)3.2.3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30)3.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1)3.3.1 制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32)3.3.2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33)3.3.3 保障绿色企业合法权益 (34)3.4 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36)3.4.1 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 (37)3.4.2 推动绿色技术转移与合作 (39)3.4.3 建立国际绿色合作伙伴关系 (40)四、结论与展望 (41)4.1 研究结论总结 (42)4.2 对未来绿色经济发展的展望 (43)一、内容描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经济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绿色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国内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环境治理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详细探讨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升、污染排放减少等方面。
推动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5)2.1 绿色发展定义 (6)2.2 绿色发展内涵 (7)2.3 绿色发展意义 (8)三、中国绿色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10)3.1 中国绿色发展成就 (11)3.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2)四、“中国方案”的总体框架 (13)4.1 基本原则 (15)4.2 主要目标 (16)4.3 重点任务 (17)五、“中国方案”的实施路径 (18)5.1 绿色经济 (19)5.2 绿色产业 (20)5.3 绿色能源 (21)5.4 绿色城市 (22)5.5 绿色乡村 (24)六、“中国方案”的保障措施 (24)6.1 政策支持 (26)6.2 技术创新 (27)6.3 培育新动能 (28)6.4 国际合作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结论总结 (31)7.2 展望未来 (32)一、内容概括本文档深入探讨了推动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绿色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碳排放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方案”涵盖了绿色发展的多个方面,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绿色消费与绿色产业等。
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中国对绿色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坚定决心,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本文档通过详细阐述“中国方案”的核心理念、实施路径和成功案例,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就。
结合国内外环境与发展形势,对中国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承担着巨大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读本一、单选题1.发展绿色经济的导向是()。
(1。
0分)A.生态科技B.能源类型C.市场D。
资本2。
2016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1.0分)A.《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B.《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C。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D.《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3.2017年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1。
0分)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4。
()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1.0分)A.十六大报告B.十七大报告C。
十八大报告D.十九大报告5。
截至201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批绿色制造名单。
(1.0分)A。
2B.3C.4D。
56.从()的角度,发展绿色经济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
0分)A。
改变经济发展的能源结构B.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C。
资源利用程度D。
资源节约7.在世界范围内,先污染后治理的代表国家是()。
(1.0分)A。
美国B.德国C.英国D。
法国8。
()是指如果某一国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进口国在节能和减排方面设定的标准,就将被征收的特别关税。
(1.0分)A。
碳税B。
碳关税C.环境税D.资源税9.在我国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域不包括().(1。
0分)A.环渤海区域B.长三角区域C。
珠三角区域D。
北部湾地区10。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1。
0分)A。
十七大B。
十八届三中全会C.十九大D.十三届人大11。
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文件是()。
(1.0分)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D.《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12。
中国城市转型发展模式的新路标——绿色中国摘要:伴随着生态文明时代和城市社会时代的到来,城市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低碳、生态、绿色将成为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这既是当前唯一可行的缓解发展与生存矛盾、优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路径,也是中国在席卷全球的应对气候变化博弈中把握甚至领导这场“生态革命”的重要机遇。
关键词:气候变化;转型发展;低碳;生态;绿色Abstract: As people usher i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urban society era,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of citie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global trend. Looking a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s, low carbon, ecological, green will b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ese cities for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this is not the only viable way to ease the conflict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optimize the relationship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China to hold and even lead this “ecological revolution” in this global game of climate change.1.生态文明时代全球城市发展面临深刻转型1.1 人类发展迈入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目前已经进入到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居住在城市,世界也已同步迈入城市社会时代。
城市在为人类创造丰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的家园。
21世纪以来,全球城市生态问题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使得以往基于工业文明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已举步维艰、难以为继,因而,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全球的共识和时代的主题。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不但是对工业文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效益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一次重大进步。
1.2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规制全球城市发展格局的新规则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问题也是一个长期问题,需要长期的解决方案。
随着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逐步加深,应对气候变化正逐渐从科学共识演变为一种全球行动,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相应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各国发展空间和经济竞争力等因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两大阵营在历史责任、资金和技术转让等方面围绕减排任务的分担产生了交错复杂的矛盾。
同样,在发达国家内部、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减排矛盾分歧。
2009年末结束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个重要开端,未来几十年也将是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将面临着比之前更加严峻和复杂的形势。
在全球生态负债趋于加剧的形势下,谁能够率先实现降低生态赤字就能够在这场气候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而城市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理所应当的成为世界各国进行博弈的重中之重。
1.3 全球城市转型发展的探索与趋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在表面变得越发“光鲜”的同时,背后却是沉重而又现实的生态环境危机。
当前,城市以占全球2%的表面积容纳了全球约50%的人口,在创造了全球80%以上GDP的同时,也占用着全球85%的资源与能源消耗总量,排放着同等规模的温室气体,并由此引发了气候变暖、臭氧减少、海平面上升、碳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连锁性问题,城市既是这些问题的肇事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因此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对着日渐严重的全球环境与城市危机,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人类城市发展的理想范式。
生态城市(Eco-city)作为目前最广为认可的一种发展模式,尽管在具体的概念上学术界还尚未达成一致,但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是人类践行生态文明、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必由之路。
2.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所持的气候变化立场也备受国际社会的瞩目,对世界气候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未来走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中国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再加之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升温,中国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减排压力。
与此同时,国内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及其相伴生的资源瓶颈等问题也使得城市发展面临巨大的障碍和严峻的挑战。
因此,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环境都迫使中国反思旧有的城市发展模式,寻找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2.1 转型发展是中国对国际减排压力的积极回应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并不算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碳排放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另外,根据有关资料分析显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无论是能源消耗还是碳排放总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都将明显上升,我们至少要在未来近20年中面对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上升的压力。
因此,中国将面临着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要求承担减排责任越来越大的压力。
2.2 转型发展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与环境资源危机并存的阶段。
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6.59%,“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还将超过50%,与快速城镇化相伴而生的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样不容回避。
由于我国城市发展速度快,发达国家在100多年里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暴发,目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国约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能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石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近50%,尤其是能源、土地和水这三大基础资源的瓶颈效应已越来越明显。
另外,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能源消费尚属于生存型消费,导致能源消耗强度远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
今后必将继续面临资源能源需求量持续上升、缺口日益扩大的问题,可以说,自然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中国城镇的健康发展。
因此,城市转型已经成了中国突破资源瓶颈、破解城市难题、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一条迫在眉睫而又唯一可行的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倡导节能减排和国内快速城镇化、资源环境约束的背景下,中国以何种方式破解当前的种种城市难题,以何种步伐迈入即将到来的城市时代,又以何种模式续写中国城镇化的传奇将成为国家探索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同时这一问题也将对实现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三大战略方向——“低碳”、“生态”、“绿色”3.1 “低碳”——降低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寻求碳排放降低的转型发展方向是结合中国目前城市发展的现状提出的。
当前中国一国的城镇化建设,消耗了全世界40%以上的水泥,50%的钢材,中国一国的住宅建设总量占全世界的50%;中国20多年城镇化建设之路,走过了世界发达国家60多年甚至100年走过的道路。
因此,在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的现实需求下,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目标,推动城市向低碳转型发展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讲,既是实现低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改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兴竞争力的一次契机。
3.2 “生态”——遵循生态学原理、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的,使得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不但具有规模大、速度快的特征,而且遭遇了世界上城市化前期和后期产生的所有问题和弊端:城市无序蔓延、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供应短缺、资源能源利用率低、交通拥堵和基础设施落后等。
这些问题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并且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生态的负面效应正逐渐凸现出来:极端气候事件上升、森林面积锐减、淡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下降、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因此,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用,促进系统内外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是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经济、环境和能源相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3.3 “绿色”——重塑邻里关系、倡导社会共融和谐“绿色”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另一个方向,重在强调通过引导居民日常生活方式来逐步调整城市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倡导健康、适度的消费习惯和生活理念;通过重塑公共空间、交流空间等倡导社会共融和谐,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中国城市的转型发展不仅仅是要通过新技术的集成应用来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城市的低碳、生态转型,更高一个层面还需要实现的是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重新创造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与行动,促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共处、共融发展。
4.践行“低碳”、“生态”、“绿色”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4.1 中国城市实现低碳、生态、绿色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结合现状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的城市转型发展重在实现四大转变,也即增长方式实现从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褐色发展转向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发展,发展方式实现由“从摇篮到坟墓”的线性发展转向“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发展,城乡空间布局实现从粗放、无序、非均衡转向集约、有序、均衡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实现从对A、B模式的扬弃转向新型模式的探索。
4.1.1 增长方式由褐色转向绿色改革开放30几年来,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与此同时,速度外延型的经济增长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市经济结构向质量内涵的优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重心将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