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WORD版--读《韩凭夫妇》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8
《搜神记韩凭夫妇》论析
姜丽凤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韩凭夫妇》写的是战国时期宋康王霸占人妻所造成的一个爱情悲剧故事。
后世小说、戏曲中,有不少官僚恶霸凭借权势抢掠、霸占他人妻女的故事,本篇实开这类故事的先河。
【总页数】1页(P118)
【作者】姜丽凤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搜神记》校释札记——《搜神记》语言研究系列之五 [J], 舒韶雄;
2.《搜神记》中的“是”字句——《搜神记》语言研究系列之二 [J], 舒韶雄
3.《搜神记》校释札记——《搜神记》语言研究系列之五 [J], 舒韶雄
4.《搜神记》的概数表示法——《搜神记》语言研究系列之一 [J], 舒韶雄
5.魏晋志怪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解读r——以《搜神记》《搜神后记》中人神恋故事为分析对象 [J], 丁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瓶词话》里的韩氏夫妇:一对奇葩,从贫穷到富贵只在朝夕每朝每代都不缺乏文人雅士对时代的歌功颂德,创作乐观的赞美诗篇。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美的赞叹其实是一种刻板的范式。
学者宁宗一在评论《金瓶梅》的艺术价值时说,兰陵笑笑生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之所以常常被误解,就在于他违背了大多数人们的一种不成文的审美心理定势,违背了人们眼中看惯了的艺术世界,违背了常人的美学信念。
才华横溢的笑笑生,站在那些迎合规范不敢逾矩的文人的对立面,不愿盲目乐观。
他为我们展现出明朝中后期百姓们的真实生活百态。
老公在显摆,老婆在偷情《金梅瓶》里有这么一个人,名叫韩道国,是西门庆准备开绒线铺时,由应伯爵推荐来任职的掌柜。
他原本家境不错,后来败落了,“其人本性漂浮,言过其实,巧于词色,善于言谈。
许人钱如影捕风,骗人财如探囊取物”,所以得了外号韩捣鬼。
靠上西门庆之后,手头多了几个钱。
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他新作几件衣裳,穿上就到大街里摇摆,邻居见了,送他新外号韩一摇。
他老婆王六儿,家里排行第六,是专营宰杀牲口的王屠的妹妹,可见出身门第低微。
生得“长挑身材,瓜子面皮,紫膛色,约二十八九年纪”。
顺带一句,《红楼梦》里都是妙龄少女,烂漫天真,宛如仙女;《金瓶梅》都是二十几岁熟女少妇,实实在在的凡人。
王六儿的外貌,放在现代属于身材高挑、古铜肤色的健康女性,打扮适当就能显出魅力。
可在那时,“五短身材”(小巧玲珑)才是审美主流,这种长条身形是主流之外,再加上两只缠脚,跟圆规相差无几,不知跟鲁迅笔下的杨二嫂谁更好看。
王六儿不安于室,常常打扮整治一番,站在门口左盼右顾,惹来几个浮浪子弟觊觎她。
跟她开几句玩笑,王六儿却张嘴骂回去。
这几个混混很不服气,背地里查看他平时跟什么人来往。
结果还真打听出来,她跟小叔韩二过从甚密。
韩二是韩道国的弟弟,经常趁哥哥不在家,跟嫂子私会。
几个混混谋划去捉奸,想不到真被他们逮到机会。
爬墙进韩家,把他俩连捆带绑拖进衙门。
托人情找关系营救王六儿正当韩道国在街上显摆时,有人急匆匆上前告知这件事。
《干宝-韩凭夫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干宝-韩凭夫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三国两晋南北朝干宝韩凭夫妇亦题《韩凭妻》、《相思树》。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文言文翻译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韩凭妻》译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韩凭妻作者:干宝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何氏为妻,何氏貌美。
宋康王把何氏夺过来。
韩凭心怀怨恨,宋康王把他囚禁起来,并定罪判韩凭服城旦这种苦刑。
韩妻何氏暗中送信给韩凭,故意使语句的含义曲折隐晦,信中说:“久雨不止,河大水深,太阳照见我的心。
”不久宋康王得到这封信,把信给亲信臣子看,亲信臣子中没有人能解释信中的意思。
臣苏贺回答说:“久雨而不止,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长期两人不得往来;太阳照见心,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志向。
”不久韩凭就自杀了。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
康王夺之。
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
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
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俄而凭乃自杀。
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
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韩妻何氏于是从台上往下跳自杀;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因为衣服已经朽烂,经不住手拉,何氏自杀而死。
韩妻何氏在衣带上写下的遗书说:“王以我生为好,我以死去为好,希望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
”其妻乃阴腐其衣。
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
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宋康王发怒,不听从韩妻何氏的请求,使韩凭夫妇同里之人埋葬他们,让他们的坟墓遥遥相望。
原文:
韩凭者,扶风茂陵人也。
为梁孝王后将军。
其妻秦氏,美而艳。
梁孝王后爱之,欲夺之。
韩凭知其意,乃与秦氏谋,共逐之。
秦氏不从,韩凭遂与秦氏分居。
梁孝王后闻之,怒,令左右逐之。
秦氏逃归其家,梁孝王后使人守之。
秦氏与韩凭共谋,使家僮诈为婢子,盗梁孝王后宝器,以赐韩凭。
韩凭得之,喜而告秦氏。
梁孝王后闻之,益怒,令左右收捕韩凭。
韩凭逃走,为梁孝王后所追。
韩凭走投无路,遂自刎而死。
秦氏闻之,亦自刎而死。
梁孝王后闻之,悔恨不已。
乃厚葬韩凭、秦氏,立庙祭祀。
自是之后,世人皆传韩凭夫妇之烈,以为美谈。
译文:
韩凭,扶风茂陵人,曾任梁孝王后将军。
他的妻子秦氏,美丽而艳丽。
梁孝王后喜欢她,想要夺取她。
韩凭知道她的意图,便与秦氏商议,共同驱逐她。
秦氏不愿,韩凭便与秦氏分开居住。
梁孝王后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命令手下追逐他们。
秦氏逃回自己的家中,梁孝王后派人看守。
秦氏与韩凭共同策划,让家中的仆人假装成婢女,盗取梁孝王后的宝物,赐予韩凭。
韩凭得到宝物后,非常高兴,告诉了秦氏。
梁孝王后得知此事,更加愤怒,命令手下逮捕韩凭。
韩凭逃跑,被梁孝王后追捕。
韩凭走投无路,最终自刎而死。
秦氏听闻此事后,也自刎而死。
梁孝王后得知此事后,悔恨不已。
于是,他厚葬了韩凭和秦氏,并建立了庙宇祭祀。
从此以后,世人纷纷传颂韩凭夫妇的英勇事迹,成为美谈。
读《韩凭夫妇》读《韩凭夫妇》新高考读《韩凭夫妇》网络近日读书,迷上了一本叫着《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选》的书,书里记载了许许多多离奇古怪的故事,内容情节都不是很复杂,但是却讲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讲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情。
其中一篇,名为《韩凭夫妇》,选自东晋著名文史家干宝的《搜神记》,《搜神记》是我国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而且《韩凭夫妇》又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篇爱情故事。
话说这宋康王,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残暴的君主,人称桀宋,如同夏桀一样凶残暴虐,战国时期宋文公的九世孙,为夺取王位,残害亲兄弟,自封为王,不施仁政,爱战争,喜滥杀无辜,执政期间荒淫无道,是一个人神共愤的家伙。
宋康王有一个门客(舍人),叫着韩凭,娶了一个美貌异常的妻子何氏。
好色的宋康王见美色就起了歹心,把自己门客的老婆也抢了,占为己有。
老婆被人强占了,韩凭再君子大度,也难以咽下这口气,所以心里不畅快,怨恨满腹。
宋康王怕他闹事,于是便把他囚禁起来了,还定罪判韩凭服城旦这种苦刑。
城旦是什么苦刑?就是去修筑城墙,在秦、汉时期,劳役繁重,强制男犯修筑城墙,就叫做城旦,《汉书·惠帝纪》应劭注:城旦者,旦起行治城。
在著名的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里,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他这也就是城旦。
可见这城旦的确不是什么好差事。
韩凭被迫去修筑长城后,他老婆何氏偷偷给他写了一封非常离奇情书,我想我们现在这些年轻人,写情书都写不出她那种境界来: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就这简单的三句话,她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谁看了谁郁闷,当然,那个宋康王看了也是一头的雾水,他把信交给亲信臣子们看,也都是疑惑不解其意。
一个叫苏贺的臣子算是看明白了其中的玄机: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久雨而不止,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长期两人不得往来;太阳照见心,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志向。
韩凭夫妇
一、《搜神记》与笔记小说
1.作者与《搜神记》
干宝,东晋时期人,字令升,新蔡人,历任著作郎、始安太守、司徒左长史、散骑常侍等职,在当时有“良史”之誉。
其主要著作为志怪小说为《搜神记》,共二十卷之多,其目的是以此表“神道之不诬”,但其中不少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表现了对于强权的反抗精神,讴歌了为民除害的英雄与生死不渝的爱情,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2.笔记小说
因《搜神记》中所记多为神怪故事,而这
些故事大事篇幅短小,分条记述,且不少录自民众的口头传说,形成一种颇似随笔记录一般的著作体裁,文学史上将其称之为“笔记小说”。
类似笔记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南朝刘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只不过《搜神记》以记神怪故事为主,称为“志怪”小说,《世说新语》以记人事为主,称为“志人”小说。
3.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居于中国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发展”阶段。
二、情节
怨(开端)
约(发展)
死(高潮)
化(结局)
哀(尾声)
三.人物
1.韩凭不惧权贵,敢怨敢怒
2.韩妻不慕富贵,坚贞不渝
3.康王荒淫无道,凶残狠毒
主旨
这则民间传说通过韩凭夫妇的悲剧,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无道,凶残狠毒,歌颂了韩凭夫妇不慕富贵、不畏强暴的精神和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韩凭夫妇的深切同情和对理想爱情的憧憬。
一、艺术成就
1.前为写实,后是幻想:写实与幻想相结合
2.叙事简炼,情节曲折。
韩凭夫妇读后感《韩凭夫妇》是一部以韩国现代史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一对夫妇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韩凭夫妇的感人故事所感动,也对他们所表现出的坚韧和毅力深表敬佩。
小说中,韩凭夫妇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从未放弃,始终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他们从不向命运低头,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克服了一切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韩凭夫妇的故事也让我深刻地明白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的挫折和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汗水。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靠天赋和运气,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
只有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通过阅读《韩凭夫妇》,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韩凭夫妇始终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克服了一切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是一个人最坚强的后盾,只有在家庭的支持下,才能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在阅读《韩凭夫妇》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家庭的重要性,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只有在家庭的支持下,我们才能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总之,通过阅读《韩凭夫妇》,我深受韩凭夫妇的感人故事所感动,也对他们所表现出的坚韧和毅力深表敬佩。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家庭的重要性,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只有在家庭的支持下,我们才能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读《韩凭夫妇》读《韩凭夫妇》网络近日读书,迷上了一本叫着《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选》的书,书里记载了许许多多离奇古怪的故事,内容情节都不是很复杂,但是却讲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讲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情。
其中一篇,名为《韩凭夫妇》,选自东晋著名文史家干宝的《搜神记》,《搜神记》是我国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而且《韩凭夫妇》又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篇爱情故事。
话说这宋康王,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残暴的君主,人称桀宋,如同夏桀一样凶残暴虐,战国时期宋文公的九世孙,为夺取王位,残害亲兄弟,自封为王,不施仁政,爱战争,喜滥杀无辜,执政期间荒淫无道,是一个人神共愤的家伙。
宋康王有一个门客(舍人),叫着韩凭,娶了一个美貌异常的妻子何氏。
好色的宋康王见美色就起了歹心,把自己门客的老婆也抢了,占为己有。
老婆被人强占了,韩凭再君子大度,也难以咽下这口气,所以心里不畅快,怨恨满腹。
宋康王怕他闹事,于是便把他囚禁起来了,还定罪判韩凭服城旦这种苦刑。
城旦是什么苦刑?就是去修筑城墙,在秦、汉时期,劳役繁重,强制男犯修筑城墙,就叫做城旦,《汉书·惠帝纪》应劭注:城旦者,旦起行治城。
在著名的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里,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他这也就是城旦。
可见这城旦的确不是什么好差事。
韩凭被迫去修筑长城后,他老婆何氏偷偷给他写了一封非常离奇情书,我想我们现在这些年轻人,写情书都写不出她那种境界来: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就这简单的三句话,她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谁看了谁郁闷,当然,那个宋康王看了也是一头的雾水,他把信交给亲信臣子们看,也都是疑惑不解其意。
一个叫苏贺的臣子算是看明白了其中的玄机: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久雨而不止,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长期两人不得往来;太阳照见心,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志向。
真是一位难得的才女。
这韩凭知道以后再也无法和老婆重聚了,自己也没什么好日子过了,于是不久就自杀了。
韩凭的老婆何氏看见自己的老公已自尽了,当然她也就没什么心思活在人间,陪伴一个恶魔君主,过那生不如死的日子。
于是她暗地里腐蚀了自己的衣服,宋康王和她一起登高台的时候,他就跳台自尽,随处们拉她的衣服,衣服都已经被腐蚀了,哪里还拉得住呢?这次自杀行动,是何氏早已预谋好了的,而且体现还在衣服写下了遗书: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真是一位对爱情忠贞的烈女。
当一个人真的想死了的时候,你再给他说什么活着好都无济于事的,因为他已经认定死比活着更好,何氏就不愿意再过那生不如死的日子了,生不能与君白头偕老,所以宁愿死去,尸骨与爱郎葬在一起: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我想起了《孔雀东南飞》的结局:两家求合葬。
合葬华山旁,焦仲卿,刘兰芝也是生不能在一起,死后也要葬在一处,后人就把这种合葬的坟叫着孔雀坟。
前面主要就写了这个爱情悲剧,两个真正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生活,唯一的奢求就是死后能够葬在一起。
这个宋康王也真是可恶,自己得不到,也不让别人得到,看了何氏的遗书后,大怒,偏偏就不把他们葬在一起,而是把他们的各自的坟,葬得远远的,遥遥相望。
还说什么: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
他宋康王不信这个邪,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让他不得不信这个邪了。
在很短暂的时间里,两座坟的头上都长出了一棵大梓树,十天的时间,就长得有一抱那么粗了。
个奇怪的是,两棵大树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相思之名,起于此也。
感人啊,这就是爱情的力量,这就是相思的力量,它可以让任何的腐朽化为神奇,它可以让任何的阻碍化为乌有。
在《孔雀东南飞》里,也有着这样类似的一段: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那时候读到这个故事,读到这里,我哭了。
今天又读到这个和《孔雀东南飞》类似的爱情悲剧,我依然被他们感动得双眼湿润。
这个爱情故事除了非常的感人之外,还有一点重要的,那就是何氏的不慕富贵,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宋康王,乃当时的一国之君,最高权利的统治者,如果哪个女的能够得到他的幸宠,那可是一个莫大的荣耀。
我们看历史上的很多女人,都想靠近皇帝老儿,得到皇帝的临幸,攀龙附凤成风,看看那些后宫中的斗争,真是让人胆战心惊啊。
不要说历史上,就是现在,很多女的都抱着一种非常消极的心理,读书不好好读,说什么书读得好不如嫁得好,工作不好好工作,讲什么工作好不如嫁得好,婚姻不再爱情的同名词,而是一种交易,美色与金钱的交易,把婚姻看着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大好机会,傍大款成了她们的人生追求。
而爱情,爱情是什么呢?早已忘记这个神圣美好的名词了。
看看何氏的故事,读读刘兰芝的故事,想想望夫崖的故事,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中读到一些我们早已经忘记了的东西呢?何氏死后,还流传着一首感人的歌谣:乌鹊双飞,不乐凤凰。
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韩凭是宋康王的舍人,妻何氏貌美,王欲之,捕舍人,筑青陵之台。
何氏作《乌鹊歌》以见志,遂自缢。
——《彤管集》)不乐凤凰,不乐宋王,对现在的一些女性来说,就可以改成不乐大款了。
《韩凭夫妇》原文: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
康王夺之。
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
妻密遗凭书。
缨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
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
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
衣不中手而死。
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
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
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
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
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
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
其歌谣至今犹存。
韩凭故事流变韩凭夫妇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汉代民间就已广为流传,其后渐为文人所关注,见诸由晋至清的诸多古籍记载当中。
采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纵向比较该故事在流变过程中产生的歧异,注意到宋代之后文人受时代思潮影响,记叙韩凭夫妇故事逐渐脱离了此前歌颂忠贞爱情的主题,更侧重于突出韩凭妻的节烈和文才,表现出不同于民间文学的文人旨趣。
韩凭夫妇故事是中国古代民间产生较早的一个生死相许的爱情悲剧,历代文人亦多有记载此事者。
一般来说,文人们的赋咏议论,下笔时多少会受时代思潮与个人情感的左右,在有意无意之间加入许多附会和夸饰,韩凭夫妇故事也是如此。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通过韩凭夫妇故事的流变来管窥时代思潮,了解文人旨趣。
韩凭夫妇故事框架现存韩凭夫妇故事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列异传》,该书已佚,其所记韩凭夫妇事残存于《艺文类聚》卷九十二鸳鸯门中。
由于《列异传》多记汉代以来的事,故可以推测韩凭夫妇故事于汉代就已广泛流传。
至晋代干宝《搜神记》,对这一爱情悲剧的记载就比较完整了。
《搜神记》所记韩凭夫妇事与《列异传》相比,增添了密遗凭书、阴腐其衣、死后化为相思树的细节,并附会出韩凭城古迹,韩凭妻也从无名氏化成有名氏。
而据文中最后一句其歌谣至今犹存,可知干宝所记韩凭夫妇事是依据民间流传的歌谣而来。
可见,韩凭夫妇故事在当时的影响是普遍而久远的。
尽管如此,南朝时韩凭夫妇故事尚有不同版本,如《稽神异苑》所引《搜神记》韩凭夫妇事在细节上就与他书颇有不同:韩冯妻为晋康王所夺,韩冯与妻子一病死一投隧。
这种名字上(如韩凭、韩朋、韩冯、晋康王、宋康王)、情节上(死亡方式)的些微差异,正是韩凭夫妇故事出自民间的又一佐证。
韩凭为战国人氏,其故事口耳相传,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异是自然而然的。
此外,韩凭夫妇故事中的韩凭、宋康王与《史记》所载的韩冯、宋康王在身份和时代背景上有相吻合之处(1)(PP.656-660),可以认为是附会古事生发而来,这也正是民间文学常用的展开故事的手法。
民间文学所记韩凭夫妇事,以唐代俗赋《韩朋赋》(2)为代表,它内容繁复,情节离奇,文字浅显,充分表现出民间文学的创作特色。
故事梗概是贤士韩朋仕宋,三年不归,妻贞夫思夫而寄书。
朋得书心悲,不慎为宋王所得。
宋王爱其文美,遣梁伯诓骗贞夫入宫,立之为后。
贞夫不改其志,宋王囚禁韩朋,使筑清陵台。
贞夫往清陵台见到韩朋,裂裙裾作书,射到台下。
朋得书自杀,贞夫求王以礼葬之。
葬日,贞夫以苦酒浸衣,自投圹中。
宋王遣使觅之不获,惟见青白二石。
分别埋于道之东西,各生桂树、梧桐,枝叶相交为韩朋树。
王伐之,二札落水,化为双鸳鸯飞去。
王得其一羽,以之拂颈,其头自落。
未之三年,宋国亦灭之。
《韩朋赋》符合民间故事多生枝节、报应不爽的形式,虽与《搜神记》有很多差异,然根本出于一个故事,则是无可辩驳的。
容肇祖《敦煌本〈韩朋赋〉考》认为:从《韩朋赋》的内容去考证,可定为不是因《搜神记》的记载而产生,而且《韩朋赋》为直接朴实的叙述民间传说的作品。
从音韵去考证,可定为初唐以前,或为晋至萧梁间的作品。
当然,由于实际用韵与官定韵书之间仍有差距,用音韵去推论作品时代,仅可备为参考。
但大致来说,《韩朋赋》乃唐代民间传说的韩凭夫妇故事的面貌则是确凿无疑的了。
综上所述,到唐代为止对韩凭夫妇故事的记载,无论民间文学还是文人文学,其主题都是比较真挚与纯朴的,即都以歌颂韩凭夫妇之间的坚贞爱情、控诉以宋康王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仗势渔色的恶行为主。
宋代以降,《搜神记》、《韩朋赋》所记载的韩凭夫妇故事为后世文人广泛化用,但文学性、虚构性则逐渐增强了,不仅在故事主干上增添了青陵台、化鸳鸯、化蝶、《青陵台歌》、《乌鹊歌》等枝叶,而且韩凭妻的形象也由单薄到丰满,从一个无名的执着于爱情的女子变成善作歌名志的才女,表现出不同于民间文学的文人旨趣。
下文试从三个情节单元的衍化变形上去考察韩凭夫妇的演变过程,并简单分析其原因。
古迹的附会——文人的求实心理韩凭夫妇故事的古迹,最早见于记载仅有《搜神记》今睢阳有韩凭城一处,位于今河南商邱县南。
但是郦道元《水经注》说睢水东过睢阳县南,没有说及韩凭城,或者因为是民间的称谓,故不著录。
但说曲池东又有一台,世谓之清泠台,虽然不能证明这就是后来所说的青陵台,可若与《韩朋赋》清陵台、《独异志》青凌台比照,也不能绝对地说没有递变的痕迹。
后代所说韩凭故事古迹,较多集中在青陵台、韩凭冢、韩凭妻墓等三处。
晋袁山松《郡国志》首次具体提到郓州须昌县犀丘城有青陵台(《太平广记》卷一七八),即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此说为后人广泛采用,唐李冗《独异志》就搀入了这一后起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