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油气资源被掠夺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军事理论课》综合作业南海权益斗争严峻形势、国家举措、个人思考南海权益斗争严峻形势相比与陆地,海洋资源丰富且开发的相对较少,成为各国下一步争夺的焦点。
我国南海地区,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实在是一块宝地,引来了周围国家的觊觎,并且由于海上疆域的划分不如陆地上那么明显,因此使某些国家有机可乘。
首先是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2009年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对我国南海权益的损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菲律宾和越南尤为过分。
2009年,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单方面将我国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中业岛等部分岛礁划入菲领土,并于2012年4月10日挑起“黄岩岛事件”;越南经过多年经营,公然将我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划归越南领土,使我国南海形势更加严峻。
南海周边国家侵占我国岛礁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南海丰富的资源。
他们非法在南海海域进行油气资源的商业开采,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能力,并且从中收获了巨额利益;另一方面,南海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我国在南海实行夏季休渔制度,但越南、菲律宾等国不仅指责我国无权休渔,还趁我国渔民休渔时大肆捕鱼,甚至非法干扰我国渔民正常作业。
南海问题是区域问题,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区域外国家,为了牵制我国的发展,强行介入,联合南海周边国家进行军演,对我国实施战略防范,加剧了南海问题的复杂化程度。
可见,我国海洋权益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争端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相互博弈,还在于区外国家的介入和干预。
我国权益争端矛盾的尖锐化、问题解决机制的多边化、区域外国家介入的常态化已经成为我国维护海域权益不得不面对的国际环境。
国家举措面对他国的侵略,我国不可能坐以待毙,任其恣意妄为。
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坚定维护和促进国际法治,尊重和践行国际法,在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
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南海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洋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首先,南海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等,各国存在着争夺和开发这些资源的竞争。
大规模的渔业执法和捕捞活动导致鱼类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破坏日益严重。
同时,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针对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应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跨国共享资源的机制。
各国可以通过制定共同规范和禁止非法捕捞等方式来保护南海资源。
此外,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探索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技术,以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其次,南海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不足。
近年来,各国在南海海域的填海造陆活动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造成极大的伤害。
同时,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也受到了威胁,例如珊瑚礁的退化和海龟的灭绝等。
为了保护南海生态环境,各国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同时,需要加强对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处理和治理,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应加强对南海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特别是对关键物种的保护和管理。
最后,南海海域的安全问题也威胁到了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南海是一个地缘政治复杂的海域,各国之间存在着领土争议和主权争端。
这些争端不仅影响了南海的资源开发,也给南海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例如,军事活动和航行自由问题可能导致石油泄漏和海洋污染等事故的发生。
为了解决南海海域的安全问题,各国应加强对话和合作,寻找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
同时,需要建立有效的海上安全机制,加强对南海海域的监控和管控,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着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以及建立海上安全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南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近现代南海开发与当前南海问题之我见目录:一、南海的近代开发(一)、我国南海资源的主要特点(二)、我国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三)、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二、南海问题(一)、南海问题的产生(二)、南海问题的缘由和发展(三)、南海问题的现状(四)、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的基本立场(五)、解决方法摘要:南海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持和保障因素,具有海域面积大、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未来开发潜力大等特点。
应从强化“寸海寸金”的海洋国土意识出发,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强有力的海上统一执法队伍,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由远及近的原则实施重点区域开发战略,全面提升南海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效益。
然而随着各国的崛起对外联系加强和海洋资源交通地位的日趋重要,南海问题凸显出来。
南海问题,是资源问题,更是战略问题。
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
关键词:南海、开发、方略、争端、由来、立场和政策、个人见解一、近代南海开发南海地处热带、亚热带,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的主张,我国可管辖的面积达200万km ,占我国海域面积的2/3,这片辽阔的海洋国土不仅蕴藏有丰富的生物、油气、矿产等资源,且目前与周边国家存在的争议最多。
因此,南海不仅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持因素,同时也是关系到我国国际环境和国家安危的重要条件。
分析研究我国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探讨其开发方略,对于加速南海资源合理、有序开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南海资源的主要特点1、海域面积大,可开发利用空间广阔南海,国外称“南中国海”,南北长1 800 km,东西长900 km,面积约是渤海、黄海和东海三海面积之和的2.8倍;南海平均水深1 212 m,约为渤海的67倍;海底地貌似呈环状分布,中央为海盆,盆底水深4 000 m,最深处达5 559 m,海盆外围是台阶状或陡峭的大陆坡,大陆坡外围则是大陆架,大于500 m2的岛屿共有1 827个,大陆架渔场面积18 210 km2,大陆岸线5 792 km,其海域面积、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均居四海之首2、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南海位于太平洋北面,除具有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气候资源和生物等特色资源外,还具有丰富的海底油气资源、海洋能源、港址资源、滨海砂矿和旅游资源等,是我国沿边四海中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尤其是油气、热能、滨海生物资源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_南海争端怎么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又称菲律宾诉中国仲裁案。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在发布会上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
那么你了解这些问题和现在的状况吗?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南海问题的争端吧。
南海问题的由来本无争议的属于中国领土的南沙群岛为何会形成主权争议导致如此复杂的南海问题呢?原因有二:其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
南海北部的台湾海峡和西南端的马六甲海峡十极具有战略价值的海上要道,国际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而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
就南沙群岛来说,通过它的航道是一条“宝路”。
它位于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腹地,周边国家都力图以南沙群岛为依托来扩大战略纵深。
此外,南沙群岛海域还有许多“宝物”。
专家保守估计,南沙油气储量超过200亿吨,占南海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南海石油不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于200—1000米之间的易开采层。
(6)。
今年,科学家又在南海发现大量的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并有望在2015年进行试开采。
介入南沙争端的几个国家对油气依赖度都很大,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其二,与国际法存在的缺陷有关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在一定程度的公平意义上确立了海洋秩序,但它引入“专属经济区”的新概念时,却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
它允许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存在多条分界线,其结果是,由于各方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定不同,就为冲突埋下了隐患。
《公约》还规定,一个岛屿(涨潮时露在海面的岛屿)可以为一国提供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这样,有关国家就有了“理由”并不属于他的岛屿。
其三,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对南沙群岛实施有效管理,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二战后,中国虽然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只在其中的太平岛上驻军。
中国南海问题四、南海问题不少国家政府和国家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但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南沙军事活动现状:1、2003年以来,越军、菲军、马军加强了对占领核心岛礁的维修和建设。
2、越、菲、马继续频繁出动舰机赴南沙活动,加紧进行海区测量,并重点监视无人礁滩,以防止他方占据。
3、举行以南沙为背景的军事演习。
南海资源被盗现状:1、油气资源被采盗;2、水产资源被掠夺;3、旅游资源被开发。
中国在南海争议区的油气资源开发还是空白,至今尚无一口油井,未生产一桶原油。
五、南海问题成因1、我国海军远洋控制与作战能力限制我国与发达国家海军在体现远洋能力核心指标上存在明显差距。
国家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印度中国14000 6700 6500 6300 3700 3300 3000主战舰艇平均吨位其次,主战舰艇的比例尚不合理。
我海军战斗序列中,大中型作战舰艇数量、比例均过低,有的重要装备仍是空白。
第三,我国海军作战舰艇与保障舰艇的比例严重偏低,严重制约海上作战的范围和持续时间。
国家美国日本印度中国3:2 3:1 5:4 5:1作战与保障舰艇比例2、东南亚结盟因素影响南海周边国家不仅共同具备有利的区位优势,在南海问题上也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
3、美日因素的介入美日为继续保持在亚太地区有利的战略态势,遏制和牵制中国的崛起,积极插手南海问题,拉拢东盟国家。
东盟因情就势,实行“以大制大”的平衡政策,在美日的介入与干预下,南海问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4、台湾因素的掣肘台湾为了争取和扩展“生存空间”,企图与东南亚国家联手,达到理由东盟控制中国的目的。
东盟却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在南海主权要求的条件,并利用大陆与台湾的矛盾在南海问题上渔利。
六、南海历史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的主权不容置疑1、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证据第一、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第二、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第三、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进行管辖2、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主权的法理依据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明确了中国对南海及南海诸岛拥有主权。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
南海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专业:xxx年级:xxx学号:姓名:xxx2013年5月18日摘要南海问题由来已久,归根结底是资源和领土主权的争端,在近200多年间,南海海域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
2012年4月的中菲黄岩岛事件更是把南海问题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目前,南海周边国家不断侵占我南海岛屿,更是积极拉拢美、日、印等大国介入,企图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而且南海发生摩擦冲突的风险在不断增大。
针对目前南海的形势,我国应该坚持寸土不让,加强主权宣示和海洋维权,从法律和非法律手段多管齐下,坚决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
一、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
在近200多年间,南海海域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
南海问题的产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南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航道资源和油气资源,是世界四大油气资源聚集中心之一,它的石油地质储量大概在230亿~300亿吨之问,单是可开发价值就超过20亿人民币。
第二,南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尤其是从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
第三,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现代海洋法的发展逐步确立了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开始将国家主权由领海向外扩展。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需要在南海与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等沿海国家进行海域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近年来,南海海上安全形势基本处于可控状态,但存在较为严峻的挑战。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导读:南海问题分析: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三)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不稳定局势加剧南海问题国家化、多边化是新时期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菲律宾、越南等国试图依托“东盟”,实现对南海主权的声索,进而形成“东盟一体化”,对中国实行牵制。
菲律宾、越南等国通过与区域外的大国建立多边协商机制,将南海问题推向国际化,从而借助区域外大国的力量,与中国进行抗衡,进而获取所谓的“主权”。
中国南海油气资源调查报告黄岩岛外形好似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大的礁石也只有5平方米左右,整座岛屿露出水面的部分非常少。
黄岩岛每年最美丽的季节是在4月、5月和10月、11月,风平浪静的海水清澈、浅蓝、透明,水底彩色珊瑚在明朗的阳光下清晰可见,突起的礁盘四周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环形水下屏障。
海水冲击向上翻腾,拍出一线延绵10公里的白浪,十分美丽。
东经位置为117?51′的黄岩岛,早在中国元代,就成为中央政府在全国各地进行“四海测验”的最南端。
甚至在1997年以前,以东经118?线作为西部边界的菲律宾,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直到南海诸岛的能源和战略价值日渐重要。
如果纵观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发生摩擦的历史,几乎都伴随着南海资源与战略地位的不断被认识史。
在漫长的“冷战”时期,菲律宾对南海的主权要求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高潮。
此前的1969年4月,在“联合国(微博)勘探亚洲海底矿产资源协调委员会”赞助下,“埃默里报告”出台,明确提到“在台湾与日本之间的这片浅海海域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个世界规模的产油区”。
正是这份报告提到的南中国海域作为能源产区的价值,第一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猜想。
这一时期由此也成为南海争端的正式起源期。
原本更多作为航运通道的中国南海,除了东南亚的海运中心的价值外,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它在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后的战略意义迅速扩大。
即使从日渐重要的航运价值来说,南海每年通过船只的吨位占世界船舶总吨位1/2,也已经是苏伊士运河交通流量的两倍、巴拿马运河交通流量的3倍,世界贸易总额约15%是通过这条通道实现。
据预测,至2030年,发展中的亚洲国家石油消耗每年平均以4%的速度增长。
如果以这种增长率持续,这些国家的石油需求到2020年就将达到每天2500万桶,这些需求几乎都要从中东和非洲进口,其中大多数要经过这条通道。
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得南海岛屿的价值有了另一层意义——该公约中的“以陆定海”原则和200海里为半径的专属经济区规定,使得拥有岛屿相当于拥有4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中国南海问题的现状和前景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的南海问题日趋严峻,南海争端持续升级。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不断发出声明,并通过不断的军事演习来证明本国对南海所拥有的无可争辩的主权。
可以说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背景资料中国南海位于祖国的最南端,面积83万平方公里。
现在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航道,渔场和石油基地(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我们称之为“第二个大庆”。
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
这个区域里边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宝藏,用“巨大的蓝色宝库”形容她再贴切不过了,而这也成为南海争端的源头。
2、南海问题的实质南海周边都有那几个国家,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中国。
可以说除新加坡外都有和中国不愉快的过去,而且他们现在都急切谋求国家的迅速强大;外部势力的强大介入,这也成为南海问题的客观原因。
而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所采取的和平外交及共同开发南海政策,自身海军力量的薄弱成为南海问题的内因。
而我们所说的南海问题实际上是指南沙群岛争端问题。
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
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在世界政治版图上的地位并没有如此显著,但是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以后,拥有丰富油气资源、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的南海开始成为世界热点争议地区。
南海蕴藏的石油储量在350亿吨以上,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
为了石油资源,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开始疯狂抢占南海岛礁。
第二个层面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这也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论《南海问题之我见》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
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从南海诸岛的考古发现还是从历史典籍,都证明了这一客观事实。
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社会也都承认中国队南海诸岛的主权。
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考古发现我国南海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后,相关的周边国家开始蚕食、侵吞其中的一些岛礁。
而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加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
这些国家利用《海洋法公约》中的某些对其有利的条款,在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公然抗争,大大提高了南海问题解决的难度,从而逐渐造成了今日南海的局势。
目前,南沙群岛虽然主权属中国,但189个已有命名的岛、礁和暗滩、暗沙中,中国仅控制着9 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
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南海问题绝不仅仅事关资源、领土或者主权的问题,更在于大国战略的实现、保证国家崛起的空间与长久的国家安全,南海问题事关国家安全。
对于中国来说,南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缘价值,它是我国东南部战略防御的前哨阵地和华南地区的海上屏障。
对于东南亚相关国家来说,南海问题主要包含着主权、领土、资源之争夺。
二、我国应逐步对南海问题采取的策施1、经济政策通过发展对东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大东盟各国对我之经济依赖。
首先,我们当然不需要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达到与南海各相关国实现政治统一的目标,但通过发展东盟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可以大大加强南海各相关国的在华利益,从而增强其对华的经济依赖。
中国海权状况及分析一、中国海权介绍中国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事务繁杂。
2010年,中国海域遭遇多事之秋,美韩、美越联合军演;希拉里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对话;日本在钓鱼岛海域扣押中国渔船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外交与军事压力告诉我们,中国的海洋权益保障形势严峻,维护海洋安全刻不容缓。
二、我国海权现状(一)钓鱼岛问题。
段时间以来日方态度有所强硬。
此次在钓鱼岛海域,日方非法抓扣中方渔民渔船,其后又接连采取升级行动,严重违反了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即关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原则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精神。
实际控制钓鱼岛的日本,近年来一方面不断加强对钓鱼岛的各项军事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多方制造事端,试图将钓鱼岛最终并入日本版图,其单方面的行动已使得“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根本难以实现。
近期日本更为变本加厉,一意孤行地非法扣押我方船长詹其雄,从而使得该海域的安全形势变得更为复杂、严峻。
(二)南海岛礁被占。
目前, 在我国的南海中的南沙群岛, 已经形成六国七方分割占领的状况" 除中国大陆控制的永暑礁等8个岛礁和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外, 南海周边等国已经陆续占据了40多个岛礁,其中菲律宾占据9个, 马来西亚占据5个, 越南占据29个。
2009年3月10日, 菲律宾总统不顾中国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加09年3月15日, 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和光星仔礁宣示主权:越南! 马来西亚2009年5月6日联合向联合国提交的外大陆架划界方案, 几乎瓜分了南沙海域,我国版图上划的传统海上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三)南海资源被掠夺。
南海周边国家在我国南海海域非法进行油气资源开采" 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在南沙群岛海域钻井1000多口, 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 个,现已投入生产的500余口油气井中, 100多口位于我南海断续线内, 每年开采的石油资源就达5000万吨,天然气546亿立方米。
南海总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散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强烈兴趣,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
东南亚国家之所以如此热衷侵占南海是因为南海有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并且南海海域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其经济和军事价值不断凸显。
近年来,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政策相继发生了转变,形成“联合制华”的战略态势。
东盟内部多次就南海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了通过“集体性政治谈判解决南沙争端”的共识,并多次策划将南海问题提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竭力促成南海问题国际化。
并且,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插手南海地区事务,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南海问题上中国的困境与对策:1、困境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之争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
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中国的经济安全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中国应该采取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手段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这些手段主要有:重视南海的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南海的资源;增强中国军力,保证航线的安全和加大外交的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冷战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成为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竞争的焦点。
经济相互依赖的增强,对外贸易的频繁,现代经济对能源的高度依赖,金融风险的增大和经济竞争的加剧,促使经济安全成为各国政府考虑的首要问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更是如此。
学术界对南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从国际法的角度对当事国的理论依据或批驳或评析;对争端国采取的政策分析;各国解决南海问题模式的设想。
但对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制约论述还较鲜见。
本文着重论述南海问题与中国经济安全的关系。
南海油气资源被掠夺现状:多国共开1380口油井
黄岩岛外形好似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大的礁石也只有5平方米左右,整座岛屿露出水面的部分非常少。
黄岩岛每年最美丽的季节是在4月、5月和10月、11月,风平浪静的海水清澈、浅蓝、透明,水底彩色珊瑚在明朗的阳光下清晰可见,突起的礁盘四周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环形水下屏障。
海水冲击向上翻腾,拍出一线延绵10公里的白浪,十分美丽。
东经位置为117°51′的黄岩岛,早在中国元代,就成为中央政府在全国各地进行“四海测验”的最南端。
甚至在1997年以前,以东经118°线作为西部边界的菲律宾,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直到南海诸岛的能源和战略价值日渐重要。
如果纵观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发生摩擦的历史,几乎都伴随着南海资源与战略地位的不断被认识史。
在漫长的“冷战”时期,菲律宾对南海的主权要求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高潮。
此前的1969年4月,在“联合国(微博)勘探亚洲海底矿产资源协调委员会”赞助下,“埃默里报告”出台,明确提到“在台湾与日本之间的这片浅海海域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个世界规模
的产油区”。
正是这份报告提到的南中国海域作为能源产区的价值,第一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猜想。
这一时期由此也成为南海争端的正式起源期。
原本更多作为航运通道的中国南海,除了东南亚的海运中心的价值外,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它在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后的战略意义迅速扩大。
即使从日渐重要的航运价值来说,南海每年通过船只的吨位占世界船舶总吨位1/2,也已经是苏伊士运河交通流量的两倍、巴拿马运河交通流量的3倍,世界贸易总额约15%是通过这条通道实现。
据预测,至2030年,发展中的亚洲国家石油消耗每年平均以4%的速度增长。
如果以这种增长率持续,这些国家的石油需求到2020年就将达到每天2500万桶,这些需求几乎都要从中东和非洲进口,其中大多数要经过这条通道。
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得南海岛屿的价值有了另一层意义——该公约中的“以陆定海”原则和200海里为半径的专属经济区规定,使得拥有岛屿相当于拥有4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相关海域从海床底土,到上方水域空域,主权国都能拥有所有资源的勘探、开采、利用、开发的权利。
海上专属经济区由此才给了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关于生机与发展的遐想,他们与中国关于海洋划界、岛礁归属、资源开发、渔业摩擦等,由此才在近年来不断地升级。
中国南海的油气资源到底有多丰富?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海域总资源中,南海中南部油当量地质资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若被他国掠夺,将失去约2/3的可采油气资源。
而事实上,伴随着近年来的争议,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海洋油气开发
步伐已经加快,正在从近海沿大陆架向南海深海持续推进。
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已经都争到了各自的地盘,相关国家已经开了1380口油井,中国却一直在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对目前多数岛礁被相关国家占领、油气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保持了高度克制。
中国南海的资源不仅在油气、渔业,海底大量的矿产、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都有待开发,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清晰意识到经济未来在海上时,我们的意识似乎还在沉睡。
由此,黄岩岛的主权带给我们的,实质是一个有关启蒙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