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盆地油气资源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698.94 KB
- 文档页数:14
xx概况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北界天山,南为昆仑山、阿尔金山,面积约56x 104km2平均海拔1000m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中部有面积达33.7 x 104km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沙丘高差最大、气候最干燥的沙漠。
盆地边缘有以高山冰川雪水为源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位于盆地北半部,全长2137km。
塔里木盆地基底为元古界变质岩系,其上发育有震旦系和古生界海相沉积,中、新生界为陆相沉积,是一个在元古界基底上叠置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复合型盆地。
从盆地沉积发育的情况和周围褶皱带的特点来看,古生代明显地表现出近东西向的构造带,及其相伴随的主要断裂的构造格架,如塔北隆起带、中央隆起带和塔南隆起带,后者因受阿尔金山影响,呈北东走向。
中新生代的构造特点是在古生代构造基础上继承和改造的。
由于边缘褶皱山系的隆起,首先在盆地的边缘山前地带形成前陆盆地,而后发展成为统一的坳陷盆地,接受了厚度巨大的中新生代沉积,这一特点掩盖了古生代形成的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面貌,成为现今的构造格局。
塔里木盆地沉积岩厚7000〜100m,主要含油层有5套:震旦系—下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上三叠—中下侏罗系、上白垩—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中新统。
到目前为止,已在塔北、塔中、塔西南发现了油气田。
油气资源估算有120X108左右,若经过进一步勘探,有条件成为中国石油战略接替地区之一。
xx 构造单元划分表构造单元面积(km2)沉积岩厚度(m)库车坳陷30600北部单斜带3380xx 凹陷9700 -xx 凹陷3700 -xx 凹陷3080 -南部平缓背斜带1540 -xx 塔克背斜带4440 -xx 背斜带4760 11000xx 隆起36700南喀—英买力低凸起6640 11000轮台凸起9300 8000哈拉xx 凹陷5000 100xx 低凸起4730 9000草湖凹陷5020 11000 库尔勒鼻状凸起6010 8000 北部坳陷127700xx 凹陷30014000xx 凹陷6070015500xx 斜坡2200012000xx 凹陷1500012000中央隆起114000xx 凸起43700 8000塔中低凸起22800 100xx 低凸起44900 100xx 坳陷145000xx 斜坡52100 9000xx 凹陷27200 13000xx 凸起8000 11000叶城—和田凹陷30700 14000塘古孜巴斯凹陷27000 12000xx 隆起43100民丰xx 凸起18600 5000xxxx 凸起24500 2500xx 坳陷民丰凹陷若羌凹陷6550035000 500030500 4000xx 盆地渤海湾盆地位于我国东部,地跨渤海及沿岸地区,包括天津市及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中国内陆、近海油气田分布图2011-07-07 05:52:18|分类:经济|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图一、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基本情况(1)油、气远景资源量很大,但勘探程度较低。
我国陆上和近海大陆架共有中新生界和古生界沉积盆地150个,总面积43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上140个盆地352万平方公里,近海大陆架10个盆地78万平方公里。
在这些盆地中面积大于10万平方公里的13个,1~10万平方公里的44个。
据测算,石油总资源量超过10亿吨的盆地有14个,天然气资源量大于10 000亿立方米的盆地有13个。
全国石油总资源量为940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38万亿立方米,总的油气资源规模和美国相当。
按目前经济技术可采条件计算,我国最终常规石油可储量应为150~200亿吨。
而直到1990年底的全国累计探明储量为148.65亿吨,探资比为18.25%,至1992年底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45亿吨,探明程度也仅为22.5%~30%。
至1995年,全国剩余探明石油储量为32.87亿吨。
天然气到1990年底累计探明储量为13 800亿立方米,探资比为2.67%,到1995年底累计探明储量为17 376亿立方米,探明程度更低得多。
故从总体上看,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2)油气资源分布较普遍,但探明程度不一,已发现油气田相对集中(见表5.10)。
表5.10 中国油气资源、储量的地区分布及探明程度(至1990年底)各地区概况:东部:指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以东的陆地部分,包括有松辽、华北(渤海湾)、南襄、江汉以及苏北等重要含油盆地,预测油气资源及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82.36%及54.39%。
因此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油气资源基地,主力油田大庆、胜利、辽河等均分布于本区。
中部:指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与贺兰山—龙门山—横断山脉一线之间的地区,分布有海拉尔、二连、鄂尔多斯、四川等含油气盆地,已探明二连等油田和四川天然气田,近年又在陕北即陕甘宁盆地中部,取得天然气勘探的重大成果,说明本地区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
中国已开采油田分布图及简介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32.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资源量19.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2.55%,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有望快速增长。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
以下是我国主要的陆上石油产地。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这间。
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
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
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课程考查作业姓名:班级:学号:年月日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把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因《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随后,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义和阐释。
有人将可持续发展总结为3个特征: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使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用油比较严重的国家。
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大体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预测显示,我国自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的10年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9741万吨,对进口油的依存度超过三分之一。
到2020年,我国对进口油的依存度将达到60%左右。
显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但油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002年,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至15%,而平均单车年耗油的实际值是2.28吨,比美国高10%到20%,比日本高1倍。
我国油田开采的损失率也较大,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严重。
据测算,我国石油资源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2亿多吨的可采储量。
"由此看来,我国油气节约潜力十分巨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说,"在今后国内油气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又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必须把节约放到优先的地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四⼤近海油⽓⽥分布在哪⾥,开发状况如何中海油在我国海上拥有4个主要产油⽓地区:渤海湾、南海西部、南海东部、东海。
渤海油⽓⽥:⾯积58327平⽅公⾥,是我国第⼆⼤产油区,能源储量居全国之冠。
现已发现油⽓⽥和含油⽓构造72个,是⼀个含油⽓资源⼗分丰富的第三系沉积盆地,也是我国主要的⽯油⽣产基地。
渤海⽯油资源量76.7亿吨,天然⽓资源量1万亿⽴⽅⽶。
⽬前,获得原油探明储量8.6亿吨,探明天然⽓储量272亿⽴⽅⽶。
主要代表性油⽥有绥中36-1、秦皇岛32-6和蓬莱19-3。
渤海海上油⽓区由陆上辽河拗陷、黄华拗陷、济阳拗陷的向海延伸部分与渤中拗陷所组成,其有效勘探⾯积为5.1万平⽅公⾥。
渤海沉积盆地的基底是前震旦系变质岩,其上沉积了上元古界、古⽣界、中⽣界和新⽣界地层,其累积厚度近 2万⽶,其中新⽣界约l万⽶。
1958年开始勘探,⽬前已发现海四、埕北、428西、428东、427、渤中28—1、渤中34—2、渤中34—4、绥中36—1油⽥和锦州20—2凝析油⽓⽥等10个油⽓⽥及近20个含油⽓构造。
⽯油地质储量约3亿吨,天然⽓地质储量约200多亿⽴⽅⽶。
1988年产油量为41万吨,采⽓量为1387万⽴⽅⽶。
由此可见,渤海海上⽯油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我国第⼀个海上油⽥。
渤海是⼀个油⽓资源⼗分丰富的沉积盆地,海上油⽥与陆上的胜利、⼤港和辽河三⼤油⽥⼀起构成我国第⼆⼤产油区。
渤海海上⽯油是我国海洋⽯油开发的先驱,在全国六⼤海洋油⽓沉积盆地中,物探⼯作开展最早、钻井数⽬最多、已建成的固定⽣产平台占全国同类平台总数的90%以上。
其中,埕北油⽥是我国第⼀个按国际标准建造的海上⽯油⽣产基地,产量⼀直居全国海洋⽯油产量之⾸。
南海东部油⽥:长期稳产⾼产,截⾄2019年累计⽣产油⽓3亿吨油当量。
油⽥发展36年来,在南海东部13.1万平⽅公⾥的“蓝⾊国⼟”上,创造了连续24年油⽓年产量超千万⽴⽅⽶的纪录,源源不断的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为粤港澳⼤湾区发展注⼊不竭动能。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指的是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分类之一。
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
包括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产生的能量、贮存的热量,滨海、大陆架及深海海底所蕴藏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水所形成的压力差、浓度差等。
广义的还包括海洋提供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的一切空间和设施。
我国的海洋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纪成为油气替代能源的“可燃冰”。
中国管辖海域内有海洋渔场280万平方公里,20米以内浅海面积2.4亿亩,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已经养殖的面积71万公顷。
浅海滩涂可养殖面积242万公顷,已经养殖的面积55万公顷。
中国已经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多金属结核储量5亿多吨。
我国海洋资源虽然多样,但开发利用的程度很低(我国陆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人类遭遇着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等。
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
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原产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更多食物能力就是陆地的1000倍。
在海洋生态不受到毁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更多30亿吨水产品。
因此,海洋的开发利用潜力非常大,前景宽广。
渔场形成有利条件:1.阔深大陆架,水温适合;2.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质、营养盐类;3.寒暖流交汇,也并使营养盐类多样。
这样就有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更多了充裕饵料。
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原因:1.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热海流交汇点,鱼的种类多;2.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3.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产卵提供更多了有利条件;4.位置适中,处在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
xx概况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北界天山,南为昆仑山、阿尔金山,面积约56×104km2。
平均海拔1000m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中部有面积达33.7×104km2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沙丘高差最大、气候最干燥的沙漠。
盆地边缘有以高山冰川雪水为源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位于盆地北半部,全长2137km。
塔里木盆地基底为元古界变质岩系,其上发育有震旦系和古生界海相沉积,中、新生界为陆相沉积,是一个在元古界基底上叠置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复合型盆地。
从盆地沉积发育的情况和周围褶皱带的特点来看,古生代明显地表现出近东西向的构造带,及其相伴随的主要断裂的构造格架,如塔北隆起带、中央隆起带和塔南隆起带,后者因受阿尔金山影响,呈北东走向。
中新生代的构造特点是在古生代构造基础上继承和改造的。
由于边缘褶皱山系的隆起,首先在盆地的边缘山前地带形成前陆盆地,而后发展成为统一的坳陷盆地,接受了厚度巨大的中新生代沉积,这一特点掩盖了古生代形成的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面貌,成为现今的构造格局。
塔里木盆地沉积岩厚7000~100m,主要含油层有5套:震旦系—下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上三叠—中下侏罗系、上白垩—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中新统。
到目前为止,已在塔北、塔中、塔西南发现了油气田。
油气资源估算有120×108t左右,若经过进一步勘探,有条件成为中国石油战略接替地区之一。
xx构造单元划分表构造单元面积(km2)沉积岩厚度(m)库车坳陷30600北部单斜带3380 -xx凹陷9700 -xx凹陷3700 -xx凹陷3080 -南部平缓背斜带1540 -xx塔克背斜带4440 -xx背斜带4760 11000xx隆起36700南喀—英买力低凸起6640 11000 轮台凸起9300 8000哈拉xx凹陷5000 100xx低凸起4730 9000草湖凹陷5020 11000库尔勒鼻状凸起6010 8000北部坳陷127700xx凹陷300 14000xx凹陷60700 15500xx斜坡22000 12000xx凹陷15000 12000中央隆起114000xx凸起43700 8000塔中低凸起22800 100xx低凸起44900 100xx坳陷145000xx斜坡52100 9000xx凹陷27200 13000xx凸起8000 11000叶城—和田凹陷30700 14000塘古孜巴斯凹陷27000 12000xx隆起43100民丰xx凸起18600 5000xxxx凸起24500 2500xx坳陷民丰凹陷若羌凹陷6550035000 500030500 4000xx盆地渤海湾盆地位于我国东部,地跨渤海及沿岸地区,包括天津市及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中国近海油气资源概况海洋,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在孕育生命的同时,也形成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以及滨海的砂矿、洋底的多金属结合、海山区的富钴结壳、磷块岩和深海多金属软泥,以及洋中脊的硫化物矿藏,这些来自海洋的油气、矿产资源为人类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1]。
通过对海洋资源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到海洋中蕴含着人们难以想象的丰富矿产以及绚丽的海洋生命形态,并对海洋资源中讨论最热的油气资源产生浓厚兴趣。
报告结合所学内容和国内外参考文献对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分布、勘探历程、技术方法及未来研究趋势做了全面的总结概括,从而对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前言海洋资源中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对于人类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来源,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陆上和浅海老油田区新发现难度的增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勘察家的目光逐渐投向了海洋的深水区[2~3]。
当前,以美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英国BP、荷兰皇家壳牌、法国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公司,在全球掀起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热潮[4]。
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竞相投资的热门领域,全球 18个深水盆地(水深大于500m)均已进行了勘探。
但大部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集中在大西洋两岸的美国墨西哥湾、西非沿海(主要是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沿海深水区[5]。
这三个地区是当前最热门的深水勘探地区,不仅如此,这三个地区也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深水油气储量和产量,占据了全球深水区发现储量的 88%,是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效益最好的地区,成为所谓的深水油气勘探的“金三角”(图1)。
图1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活动分布及所占比例目光转移到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主要的勘探开发力度其实集中在陆架浅水区[6~7]。
根据中海油对近海油气资源评价显示,我国海洋石油资源探明率为12.1%,远低于世界平均的73%探明率和美国75%的探明率,因此我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处于早中期阶段,对于浅水区而言,我们仍然认为很有潜力。
虽然世界各国对于深水油气勘探活动进行的热火朝天,就目前我国近海油气勘探的实际情况而言,海洋油气勘探及认识程度最高的区域是北部浅水陆架区,2005年中海油50%以上的预探井、评价井都集中在渤海,而分布在南海的深水海域勘探程度较低,暂时无法大规模地开展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渤海是中国油气勘探及地质认识程度最高的区域,由于历史、政治、技术方面的原因,中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历来“重北轻南”。
具体来说,目前海洋油气的开发力量主要集中在北部浅水的渤海湾盆地及东海盆地,而南海深水区的勘探相较渤海湾盆地晚了将近20年,直到近几年发生南海主权纷争才得到国内的广泛重视。
但纵观我国近海盆地油气勘探历程,未来的深水油气田开发将集中在南海。
图2 中国近海深水盆地分布图二、海洋油气资源的定义海洋油气资源顾名思义是指海洋石油及天然气两种资源,是海洋资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占有瞩目的地位,长期以来是世界各国眼中争抢的黄金白银。
下面是这两种资源的简单介绍:1、海洋石油资源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石油不仅蕴藏于陆地,而在茫茫海洋的深处也非常丰富[11]。
海洋中的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法国石油研究所曾估计,世界石油的最大可采量为3000亿吨,其中海底石油占45%;海底石油,最早发现于19世纪末期。
1896年,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巴腊巴海峡,首先采得石油,1947年在墨西哥湾钻成一口近海油井。
人类开发海底石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开发的能力一天比一天提高。
2、天然气水化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游离水结合而形成的结晶笼状固体。
按照结构类型,天然气水合物通常可分为Ⅰ型、Ⅱ型和H型3种结构[12]。
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除了与天然气的组分和自由水含量有关外,还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
在给定压力下,对于任何组分的天然气都存在水合物形成温度,低于这个温度将形成水合物,若高于这个温度则不形成水合物或已形成的水合物将发生分解。
当压力升高时,形成水合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
据国际天然气工业研究所估计,海洋天然气储量为140亿立方米,约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50%。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天然气水合物以其巨大的资源量和潜在可开发性有可能成为本世纪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后的战略性接替化石能源,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尽管对天然气水合物已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目前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许多物理性质仍不明确;将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天然气资源的评价模式尚未建立;有许多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尚待克服。
目前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热点是水合物地震识别技术、地球化学探测技术、资源评估技术和保真取样技术等各项探测技术。
主要发展方向为:资源范围和资源量有效评价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定量化研究水合物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三、近海油气资源分布特点中国近海新一轮资源评价对7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可探明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进行了预测。
首先通过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统计,可以得出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大致分布情况如下:(1)中国近海7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64.7×108~122.6×108t,期望值为93.7×108t;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7.1×108~32.9×108t,期望值为25.0×108t(表1)。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珠江口盆地和北部湾盆地,分别占评价盆地预测总量的61%、23%和8%;90%的石油资源分布在浅层、中深层;浅海地区石油资源占到近90%;石油资源中约52%为稠油(或重质油)和低渗油,稠油的开采是近海石油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与陆地比较,近海石油的勘探程度较低,已开发和即将投入开发的石油探明地质储量仅占预测地质资源量26%(2005年),待探明资源的潜力仍然很大。
预测约有10%的石油资源分布在南海北部陆架深水区,由于深水区勘探程度极低,资源预测的不确定性可能较大。
(2)中国近海7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62×1012~6.63×1012m3,期望值为3.93×1012m3;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02×1012~4.16×1012m3,期望值为2.47×1012m3。
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分别占评价盆地的33%、28%和19%,待探明资源的比例很大。
大约30%的待探明天然气资源位于深水区,勘探程度低。
初步估算,非烃组分含量在50%左右的天然气可能超过总量的30%;地层压力系数大于1.8的气层的资源量约占总量的25%~30%。
天然气资源勘探、开采的风险均远大于石油。
表1 中国近海7个含油气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与目前探明程度其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资源评价的结果可发现,我国近海沉积盆地大体可分作“内带”与“外带”两大部分 (见图2)。
对应的油气资源分布规律为“内带”产油,“外带”产气。
其中“内带”主要包括渤海、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的丽水+椒江凹陷、台西盆地、珠江口的珠Ⅰ+ 珠Ⅲ坳陷和北部湾盆地,石油资源占近海总石油资源量的79%,其中渤海、珠Ⅰ坳陷、珠Ⅲ坳陷和北部湾4个盆地坳陷的石油资源占近海石油总资源量的70%,是近海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区;“外带”主要包括东海盆地的西湖+钓北凹陷、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的珠Ⅱ坳陷、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天然气资源占近海总天然气资源量的81%,其中莺—琼盆地、珠Ⅱ坳陷和西湖+钓北凹陷4个沉积盆地坳陷天然气资源量占近海天然气总资源量的76%,构成了近海天然气资源的集中分布区。
四、中国近海盆地油气资源情况近海沉积盆地是油气富集的主要方向,中国近海从北到南主要有10个大型沉积盆地,油气发现集中在其中的7个盆地。
纵观我国近海海域,共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 4 个海域, 蓝色国土面积达 300万km2, 分布有近40个含油气沉积盆地。
自北向南分布有渤海湾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共10个盆地。
目前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其中的7个盆地内。
油集中在渤海湾、珠江口、北部湾盆地,气主要在莺歌海、东海盆地,琼东南盆地发现了崖城13-1气田,台西南盆地也有一些天然气发现。
这些含有丰富油气资源的沉积盆地,是构造西太平洋含油区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预测石油资源量为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06万亿立方米。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已在近海沉积盆地内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开发工作,以下是油气主要集中的7个近海深水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情况。
图3 我国近海油气资源量分布图(据2005年新资源评价结果)1、渤海盆地油气资源渤海油气田的开发始1967 年,是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及地质认识程度最高的区域。
自1976年6月海1井试获工业油流,并投入试采以来,渤海油田经历了从试验开发到正规开发的过程。
1967年6月至1985年8 月是渤海油田试验开发和试生产阶段[13]。
在该期间,发现并开发了岐口17-(2海1井)和秦皇岛63-1(482东)2个含油构造,以及海四、埕北、428西3个油田。
从1985年9月埕北油田(中日合作)B平台投产为起点,渤海油田进入了油气勘探与开发并举,并且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较大规模正规开发和商业性生产的新阶段。
截至2003年,渤海已钻探井431口,发现了28个油气田,以及60余个在评价油田和含油气构造。
渤海新生界石油地质资源量为41.8×108~71.4×108t、期望值为56.8×108t,可采资源量为9.8×108~16.7×108t、期望值为13.3×108t;新生界天然气(气层气)地质资源量为1329×108~3565×108m3、期望值为2466×108m3,可采资源量为771×108~2068×108m3、期望值为1430×108m3。
2、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上海海洋石油局在东海的油气勘探始于1794年,有效勘探面积达东海陆架盆地有效勘探面积 24×104km2, 最大沉积厚度 15000m, 油气资源丰富。
近20多年来, 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原中国地质矿产部上海地质调查局已在东海陆架盆地做了大量的勘探工作, 到目前为止, 共完成二维地震 20多万 km, 三维地震近 4000km2, 钻探井和评价井62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