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 格式:docx
- 大小:18.51 KB
- 文档页数:4
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为充分了解认识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行业发展现状,为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进行技术储备,根据集团公司领导批示,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研究院、油田公司、勘探公司、规划部、资源与勘探开发部、炼化公司等六个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2009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组织的“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收集、了解了国内外相关企业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深加工等领域的现状,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非常规资源提供了借鉴。
1.研讨会概况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危机也逐渐显现,因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
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本着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煤层气、油母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能源的发展,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主办了本次“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
1.1会议主题内容(1)中国能源政策与发展战略;(2)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3)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分析;(4)页岩油、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5)煤层气、油页岩地质环境生态保护及国家相关规定;(6)煤层气、油页岩项目设计及融资环境;(7)页岩油、煤层气深加工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建议。
1.2参会单位及人员概况本次会议时间从2009年8月9-12日共4天,到会人员126人,会上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相关领导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煤层气、神化、中煤能源、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各大型能源企业有关负责人和从事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和设计研究有关院所的专家就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共20人次发表了专题报告,会后出版论文集1本,收录了26篇相关论文。
第40卷第1期 辽 宁 化 工 Vol.40,No.1 2011年1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January,2011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综述张会芳,杨贝贝(西安石油大学 油气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摘 要: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是目前最为现实的非常规油气资源。
我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勘探开发上急需新技术、新方法的突破,积极创新将有效促进我国在非常规油气勘探方面的发展。
对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资源量、富集程度以及分布特点进行了概述。
关 键 词:非常规油气;油页岩;油砂;致密砂岩气;页岩气中图分类号: TE 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11)01-0076-05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而现如今人们面临着能源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
我国常规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已经处于中期阶段,预测2020年将达到产量峰值(约为2×108 t),之后中国的石油产量将不断下降。
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0年缺口将达到800×108 m3[1]。
非常规油气是在油气勘探程度提高、能源需求量增加、勘探开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条件下能源接替的重要领域。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
据2003年美国天然气石油杂志统计表明,现今的石油产量不断递减,在今后10至20年间石油的供求之间将会出现巨大的差距,非常规资源将作为重要的油气资源替代产品来弥补这个差距。
常规油气藏一直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
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已从构造油气藏转变为岩性地层油气藏;从常规油气藏转变为非常规油气藏。
非常规油气藏是指在成藏机理、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或勘探开发方式等方面有别于常规油气藏的烃类(或非烃类)资源[2]。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是目前最为现实的非常规油气资源[3]。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课程考查作业姓名:班级:学号:年月日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把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因《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随后,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义和阐释。
有人将可持续发展总结为3个特征: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使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用油比较严重的国家。
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大体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预测显示,我国自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的10年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9741万吨,对进口油的依存度超过三分之一。
到2020年,我国对进口油的依存度将达到60%左右。
显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但油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002年,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至15%,而平均单车年耗油的实际值是2.28吨,比美国高10%到20%,比日本高1倍。
我国油田开采的损失率也较大,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严重。
据测算,我国石油资源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2亿多吨的可采储量。
"由此看来,我国油气节约潜力十分巨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说,"在今后国内油气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又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必须把节约放到优先的地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一、全球油气行业概述全球油气行业在近年来面临了诸多挑战,包括资源逐渐枯竭、环保法规趋严、低油价等。
然而,由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口规模的扩大,油气消费量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
同时,新的油气勘探和开采技术的不断涌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国内油气资源分布中国的油气资源分布广泛,但资源量相对分散。
主要的油气产区包括:东北、西北、华北和海上等。
其中,西北和华北地区是天然气的主要产区,而东北和海上则是石油的主要产区。
三、国内外油气产量分析近年来,中国的油气产量保持了一定的增长。
在石油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仅次于美国。
在天然气方面,中国的产量增长也十分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天然气生产国。
四、油气勘探开发动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也在不断调整。
目前,深海油气勘探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是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
在国内,页岩气和页岩油的开发也成为了新的重点。
五、油气储运与炼化行业进展中国的油气储运和炼化行业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储运方面,全国性的油气管道网络逐渐形成,为资源的调配提供了便利。
在炼化方面,大型炼化基地的建设和技术的升级改造使得中国的炼油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国内外油品市场走势国际油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需关系、地缘政治、金融市场等。
目前,国际油价整体保持低位震荡态势。
国内油品市场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以及国内供需关系的影响,价格波动相对较小。
七、油气对外贸易概况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油气进口国之一,对外依存度较高。
主要的进口来源国包括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
同时,中国的油气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主要出口至印度、韩国等国家。
八、投资与市场风险评估油气行业的投资风险较高,包括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等。
投资者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九、政策法规对行业的影响政策法规对油气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为充分了解认识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行业发展现状,为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进行技术储备,根据集团公司领导批示,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研究院、油田公司、勘探公司、规划部、资源与勘探开发部、炼化公司等六个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2009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组织的“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收集、了解了国内外相关企业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深加工等领域的现状,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非常规资源提供了借鉴。
1.研讨会概况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危机也逐渐显现,因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
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本着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煤层气、油母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能源的发展,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主办了本次“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
1.1会议主题内容(1)中国能源政策与发展战略;(2)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3)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分析;(4)页岩油、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5)煤层气、油页岩地质环境生态保护及国家相关规定;(6)煤层气、油页岩项目设计及融资环境;(7)页岩油、煤层气深加工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建议。
1.2参会单位及人员概况本次会议时间从2009年8月9-12日共4天,到会人员126人,会上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相关领导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煤层气、神化、中煤能源、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各大型能源企业有关负责人和从事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和设计研究有关院所的专家就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共20人次发表了专题报告,会后出版论文集1本,收录了26篇相关论文。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一、本文概述1、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定义与分类非常规油气资源,相较于传统的常规油气资源,其定义主要基于资源赋存状态和开发方式的特殊性。
常规油气资源主要指的是那些通过传统钻井和开发技术即可有效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它们通常储存在相对容易识别和接近地表的构造中。
然而,非常规油气资源则不同,它们或者赋存于地下深处、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或者储藏在非传统的地质结构中,因此,需要采用更为复杂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进行有效开发。
根据赋存状态和开采方式的不同,非常规油气资源可以分为几大类。
首先是页岩油气,这类资源主要储存在页岩地层中,由于页岩的渗透率极低,因此需要采用水平井钻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才能有效开采。
其次是致密油气,这类资源虽然也储存在砂岩等常规储层中,但由于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传统的开采方式难以奏效,因此也被归类为非常规油气资源。
油砂、油页岩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对于补充和替代传统能源,保障能源安全,以及推动能源结构的多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开采技术的不断创新,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2、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全球目光转向了非常规油气资源。
这些资源,如页岩气、致密油、油砂、煤层气等,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开采难度高等特点。
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能源领域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为了各国争相开发的重点。
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新宠。
美国是页岩气开发的领跑者,其页岩气产量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增长,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国。
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在页岩气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致密油作为另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北美地区,致密油的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中国首次油气资源评价始末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3年第9期“油气资源评价这个东西,历史经验和外国的事实告诉我们,是早搞早主动,晚搞就会越来越被动。
”口述 | 胡见义(工程院院士、原石油勘探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文 | 本刊记者武魏楠1981年,原先的石油工业部组织首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一个大背景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突然发现,我们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增长非常快。
到了1979年,我们国家国内的石油产量上升到了1亿吨。
这1亿吨石油产量主要依靠两个地区:一个是大庆,一个是渤海湾的五个油田。
随着经济的增长,石油天然气需求量的增长。
我们国家现有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增长的速度是否能够匹配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增长的油气需求?因为我们经过测算,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油气需求量就要增加半个百分点。
这个比例在世界范围内来说是很高的。
而我们又处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状态下,未来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工业和人民需求上有一个非常长的快速增长时期。
那么,通过对外贸易的方式是不是能够解决或者是缓解这个问题呢?答案是比较困难。
一个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我们跟国外的交流和贸易都基本是没有的,长期的封闭使得我们对外交流和贸易各方面的经验和人才也都十分缺乏;再有一个就是进口原油对外汇的需求量会很大,这一点现在已经得到证明了。
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就要求我们石油工业到了一个必须摸一下我们自己家底的时候。
而且,这种全国性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也一直是一个空白。
副部长的提议建国之前,我们国家石油工业太过薄弱,进行全国性的油气资源评价的条件不足。
1949年建国之后,石油工业勘探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在哪里有一些发现,我们就到哪里做勘探工作,没有一开始就做全国系统的工作。
再一个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缺石油,还能出口一些石油,因此中央对这方面的关注程度也并不是很高。
在1981年之前,在苏联的帮助下,我们在新疆克拉玛依做过一些资源评价方面的工作,然后再青海有了发现之后,工作队伍又转移到了青海。
中国沿海油气资源前景分析中国海洋油气资源我国海域的油气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近海大陆架上的油气资源,另一部分是深海区的油气资源。
在我国海域已发现了1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3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近海大陆架上已发现含油气沉积盆地9处,开采海区含油气沉积盆地9处。
我国海域石油资源量50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22.3万亿立方米。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进行海洋油气资源的自营勘探开发,80年代开始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进行合作勘探开发。
我国的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实行油气并重,向气倾斜,自营勘探开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上下游一体化的政策,取得了重大进展。
到1997年,我国已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67个石油公司签订了131项合同协议,引进资金近60亿美元,发现含油气构造100多个,找到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天然气3500亿立方米,已有20个油气田投入开发,形成了海洋石油天然气产业。
1997年,我国海洋石油产量超过1629万吨,天然气产量为40亿立方米。
在我国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莺歌海和北部湾海区存在着六大含油气盆地,这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其中,渤海含油气盆地面积约7.3万平方千米,是辽河油田、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向渤海的延伸,也是华北盆地新生代沉积中心,沉积厚度达10000米以上。
海域内有14个构造带和230多个局部构造,是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海域之一。
目前,在辽东湾发现了石油地质储量达2亿吨的绥中36-1油田、锦州20-2凝析油气田和锦州9-3等油气田;在渤海中部发现了渤中28-1油田和渤中34-2/4油田。
据勘探,渤海的石油资源量约为46亿吨,地质储量在4~10亿吨之间。
南黄海含油气盆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是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以新生代沉积为主。
它是陆地苏北含油盆地向黄海的延伸,共同构成苏北—南黄海含油盆地。
盆地分南、北两个坳陷。
北部坳陷面积3.9万平方千米,中新生代沉积厚度超过4000米,这里有8个坳陷、5个凸起、9个构造带,具有较好的储油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