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量表范例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195.00 KB
- 文档页数:11
完整版)课堂观察量表(参考)甘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观察工具(试行)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看课能力,各学校应认真组织教师研究课堂观察的八个工具。
教师要领会其实质,从多角度、多维度观察课堂,表达观点要明确,条理要清晰。
以下是其中两个工具的具体内容:课堂观察工具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执教者资料:姓名、编号、单位、课题、时间观察者资料:姓名、编号、单位、课题、时间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自主研究、探究研究、合作研究评分说明:1.学生课前是否准备,准备得怎么样?2.研究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昂?主要表现。
3.有否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并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吗?4.有否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吗?5.提出提问的人数、质量如何?观察记录6.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形式、过程、质量如何?7.学生自主研究的质量如何,自主研究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8.研究中,能否对师生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9.研究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完成率达到多少?10.预设的目标达成如何,有什么证据(观点板演/演示/作业/表情/评价)?评分为百分制,每项5分,共100分。
参赛教师可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好(70~79分)、一般(60~69分)、差(60分以下)。
评课时要说明理由、给出建议。
课堂观察工具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执教者资料:姓名、评价、学科、课题、时间观察者资料:编号、时间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视角评分记录:1.能否有效调控研究气氛,主要语言表达有哪些。
2.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主要方式有哪些。
3.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4.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呈现是否合理,效果怎么样?5.是否指导特殊学生研究,是否有效?6.是否耐心倾听学生发言,是否作出即时、有效评价?以上两个工具都是评估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工具,希望各学校认真使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科目授课教师课题班级时间 .
观察教师: .
科目授课教师课题班级时间 . 观察维度:教师行为观察教师: .
科目授课教师课题班级时间 . 观察维度:教师行为观察教师: .
科目授课教师课题班级时间 . 观察维度:课堂文化观察教师: .
观察维度:课程性质
课堂教学观察量表(五)【权重8分,得分】学生课堂学习感受调查问卷学科班级 .
亲爱的同学,你好!
我们通过这份调查表,了解你课堂学习的感受,将帮助老师对课堂进
行分析改进,无论你感受如何,不影响老师对你的评价,请你根据自己的
感受如实填写。
(请在选项后面的括号里打“√”)
请在下面的座位表中勾“√”出你的座位位置。
1.这节课你学懂了多少?全部()约一半()小部分()
2.老师的提问你听清了多少?全部()约一半()小部分()
3.这节课你有几次举手想回答老师的提问?
3次以上() 3次以下()一次都没有()
4.这节课你单独回答过老师的提问吗?回答过()一次都没有( )
5.你自学过程认真吗?认真( )一般()不认真()
6.你喜欢这节课吗?喜欢()还行()不喜欢()
7.老师布置的作业量你觉得如何?合适()太多()太少()
8.你能看清黑板和屏幕上的字吗?能看清()看不清( )
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六)
科目授课教师课题班级时间 . 观察维度:综合评价观察教师: .。
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视角观察点观察结果评价反思准备①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 是怎样准备的?②准备得怎么样? 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③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①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 对哪些问题感兴趣?②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对哪些问题感兴趣?③倾听时, 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 记笔记/查阅/回应) ? 有多少人?互动①有哪些互动行为? 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②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③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④参与课堂活动( 个人/小组) 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⑤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 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 有多少人参与? 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②学生自主学习形式( 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 有哪些?各有多少人?③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 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 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达成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③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 观点/作业/表情/测验/成果展示) ?③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 效果如何?有多少人达成?课堂观察量表(2)——教师教学的维度视角观察点结果统计评价反思环节①本节课由哪些环节构成? 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②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③不同环节/行为/ 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①怎样讲解? 讲解是否有效( 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②板书怎样呈现的? 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③媒体怎样呈现的? 是否适当? 是否有效?④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和动作(如走动、指导等)是怎样呈现的? 是否规范? 是否有利教学?对话①提问的学生分布、次数、知识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②教师的回答方式和内容如何? 是否有效?③对话围绕哪些话题? 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①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作业/) ? 是否有效?②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讨论/活动/作业) ? 是否有效?③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师命制探究题目/指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命题目并自主探究) ? 是否有效?机制①教学设计与预设的有哪些调整? 为什么? 效果怎么样?②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 效果怎么样?③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 表情/移动/体态语) ? 效果怎么样?④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 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课堂观察量表(3)——课程性质的维度时间__________ 讲课人__________ 评课人__________ 课题__________视角观察点结果统计评价反思目标①预设的学生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②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符合该班学生?③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①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②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③是否凸显了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④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①预设的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有哪些?与学习目标的适合度?②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③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①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②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③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①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多媒体)?②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③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④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课堂观察量表(4)——课堂文化的维度时间__________ 讲课人__________ 评课人__________ 课题__________视角观察点结果统计评价反思思考①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②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③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④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①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③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①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②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如何处理?③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①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②特殊(学习困难、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③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①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②整课堂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③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新课程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观察表时间地点课题观察者资料姓名年龄教龄单位授课者资料姓名年龄教龄职称观察中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观察记录观测点评分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2.学习情绪是否高昂;3.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4.对教师态度;5.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资料袋)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6.积极思考,深入探询;7.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8.学习中,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10.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
一、学生参与度课堂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倾听/互动
●研究问题: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
是占应答人数的比例;3.主动应答、质疑、参与讨论可以加以描述
二、知识目标达成课堂观察量表●观察维度: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研究问题:知识目标的叙写
●观察教师:
观察者:
观察维度:教师和学生
注:提问者★学优生☆一般生●.学困生;提问方式A.预设B.生成;关联度A.紧密B.比较紧密C.不紧密;表达A.很明确B.较明确C.不明确;认知层次A.强化基础B.提升能力C.激发情感
观察者:
观察维度:教师和学生
注:提问者★学优生☆一般生●.学困生;提问方式A.预设B.生成;关联度A.紧密B.比较紧密C.不紧密;表达A.很明确B.较明确C.不明确;认知层次A.强化基础B.提升能力C.激发情感
四、教师教学方式及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课堂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结构
●研究问题:教师对课堂学习驾驭的研究
五、课件设计及运用课堂观察量表
●量表名称:课件设计与演示观察量表●量表设计: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呈示●研究指向:是否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六、学生学习效果自我测评表●观察维度:学生学习;效果达成
●研究问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研究。
课例 + 课堂观察评价量表一观察量表二: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观察量表三:情境资源的有效性观察量表四:课堂评价的有效性1、准备(视角)(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教师布置还是自己做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做了准备?学难生参与进来了吗?(3)学优生、中等生、学难生的准备习惯分别怎么样?2、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对哪些感兴趣?(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有多少人没认真听?(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笔记/阅读/提问)?有多少人?3、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探究新知提供帮助吗?(8)回答行为(主动/被动,群体/个体,教师/学生,回答水平)有哪些?各有多少人?(9)提问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0)提问对象(向老师提问,学生互相提问)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1)讨论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2)讨论对象(同桌/小组/班级/师生)有哪些?多少人没参与?活动有序吗?(13)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学难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4、自学(14)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难生的参与情况?(15)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6)学生的学习资源(印刷材料/实物与模型/多媒体/教师/学生)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7)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难生情况?5、达成(18)学生清楚这节课要干什么?(19)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表达核心知识和概念吗?有多少人?(20)学生能用核心技能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吗?有多少人?(2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什么感受、认同、领悟?(22)学生的当堂作业有哪些?完成情况?反馈过程、行为、方法、结果如何?二、教师教学观察6、环节(23)由哪些环节构成?(24)这些环节是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25)这些环节是否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机会?(26)这些环节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学习?7、活动(27)教师有哪些活动(讲授/训练/讨论/提问/合作学习/自学指导/作业设计/评价)?(28)这些活动是如何展开的?怎么样?(29)这些活动的展开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30)这些活动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8、手段(31)教师运用哪些手段(语言/板书/实物与模型/多媒体/实验)?(32)这些手段是根据什么(自身水平/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学生特征)选择的?(33)这些手段是如何运用的?怎么样?(34)这些手段的运用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9、机智(35)教师遇到哪些生成性问题?如何解决?怎么样?(36)教师遇到哪些课堂管理事件?如何应急处理?怎么样?(37)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调整的依据?效果怎么样?(38)学生答错、犯错后的反应、态度、语言表达方式怎样?10、特色(39)哪些方面(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比较有特色?(40)这个特色是怎样表现的?(41)推测这个特色的形成因素是什么?(42)对这个特色的进一步发展,你的建议是什么?三、课程性质观察11、目标(43)预设的课时目标(学会/会学/乐学)是什么?怎么样?(44)课时目标是根据什么(课标/学科/教材/教师/学生)预设的?怎么样?(45)预设的课时目标在课堂遭遇到怎样的生成问题?生成什么?怎么样?(46)课时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矛盾是什么?教师如何解决?怎么样?12、内容(47)预设哪些教/学内容?根据(课标/学科/教材/课时/教师/学生)预设的?怎么样?(48)生成哪些教/学内容?根据什么生成的?怎么样?(49)教/学内容突显本学科的主导概念、核心技能、逻辑关系是什么?怎么样?(50)教/学内容有没有明显的科学性、思想性方面的错误?为什么会产生?(51)教/学内容的容量、新旧知识迁移、重点难点处理、兼顾学生差异等方面怎么样?13、方法(52)预设哪些教/学方法(启发/讲授/讨论/活动/探究式)?根据什么预设的?怎么样?(53)生成哪些教/学方法?根据什么生成的?怎么样?(54)预设/生成的教/学方法有没有体现本学科的特点?(55)预设/生成的教/学方法有没有引起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关注?14、资源(56)预设哪些资源(印刷材料/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人)?意图是什么?(57)预设资源有没有得到实际利用?利用(对教师、学生)的效果如何?(58)生成哪些资源?利用的效果如何?(59)向学生推荐哪些资源?现实性、有效性如何?15、练习(60)预设、生成哪些(课堂、课外)练习?怎么布置的?(61)练习的质和量,发挥怎样的作用?(62)练习有指导吗?指导的过程、行为、方法、结果如何?怎么样?(63)在练习和“回归生活?上有哪些探索?怎么样?四、课堂文化观察16、愉悦(64)学生兴味盎然的时间有多长?(65)对整堂课有兴趣的人有多少?(66)课堂结束后,学生的表情是怎样的?(67)从学生的语言或表现推测,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吗?(68)从教师的语言或表现推测,教师是否享受成功感?17、自主(69)教师的情景设置、资源利用与生成、自主学习指导上能从学生出发吗?(70)学生在课堂主动参与(个体/群体/小组/师生探讨)的时间有多长?(71)学生能否从教师推荐的资源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发现“规律并自由表达观点?(72)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来不同意见?18、合作(73)课堂呈现的合作形式有哪些?运用的流畅程度怎么样?(74)教师和学生运用哪些合作技能(表达、倾听、询问、赞扬、支持、说服、接纳)?(75)学优生、中等生、学难生的课堂表现,有怎样的差异?(76)课堂中出现各种争端时,能否有足够时空表达观点?是否顾及他人的需要?19、探究(77)课堂产生了哪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是怎么产生的?(78)有没有进行探究?探究是怎样展开的?有多少人参与?(79)教师是否有指导?提供哪些资源和方法?(80)探究是否有结果?影响结果产生的因素有哪些?20、物质(81)整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怎样一个词可以概括?(82)基于哪些方面做出这样的判断?(83)对这一文化物质的进一步发展,你的建议是什么?。
课堂观察量表(模板)执教教师毕媛鑫工作单位光华镇中心小学执教课题8、7、6、加几观察者赵海玲工作单位光华镇中心小学观察内容教法与学法观察中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凑十法主要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环节描述简评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趣导入4分1、复习9加几的习题,学生说方法2、复习背诵“凑十歌”。
强化训练口算能力,培养方法意识和积极参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二、尝试解决问题、初步感知3分课件出示小棒图,生说明图意,试列式并计算,说算法。
知识内化。
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三、动手操作,理解算理、知识内化15分同桌合作学习,摆小棒说算理算法。
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
习题层次性强,不同的学生均有提高。
四、分析概括,总结方法6分指生交流算理,总结“凑十法”让学生了解“凑十法”在口算中的重要地位。
五、拓展练习、规律应用。
10分由直观的看图列式到抽象的我会算,更好的理解凑十法。
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能自主探究,能发现问题。
六、课堂小结,回顾提升2分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
整理和叙述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好地理解。
结论由学生自悟发现.备注:磨课总结光华镇中心小学赵海玲作为磨课的参与者,切身体验到磨课带给我的变化,成长皆在评改中。
现总结如下:一、观课中,教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感染了我,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经过多次实践和调整,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观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反思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我们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磨课内容进行反复研讨,探讨遇到的问题。
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整个磨课过程,全组教师群策群力,开展的扎扎实实,正是有了这样规范的磨课过程,才会有良好的研修效果。
一份完整的课堂观察量表
以下是一份完整的课堂观察量表,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
1. 课堂环境:
- 教室整洁有序
- 设备和教具齐全并易于使用
- 学生座位有规律排列,教师讲台位置明确
- 教室气氛愉快和谐
2. 教师行为:
- 教师身体语言明确、自信
- 教师注重师生互动,积极主动提问
- 教师关心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参与和合作
- 教师解释和讲解清晰简明,举例恰当
- 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
3. 学生行为:
-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学生态度积极,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 学生尊重和接纳他人的观点
- 学生互相帮助,形成合作学习氛围
-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
4. 教学方法和策略:
- 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 教师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
- 教师设计的教材和任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5. 课堂管理和组织:
- 教师课堂管理有序,能有效约束和引导学生行为
- 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教学进度
- 教师清楚讲解任务和评价标准
- 学生课堂纪律良好,自觉遵守规则和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估,评分方式可以是5分制或10分制,具体评分标准根据观察者的判断和主观评价进行评分。
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额外的评价指标,以便更全面准确地观察和评估课堂情况。
课堂观察表一:学生前概念展现情况
总
评:
建
议:
课堂观察表二: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总
评:
建
议:
注:该量表用于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我们预设在转变学生概念在作用课堂观察表三:教师提问是否围绕概念转变
总
评:
建
议:
课堂观察表四:教师理答、评价情况
总评:
建议:
课堂观察表五: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
总
评:
建
议:
课堂观察表六:学生活动与概念达成有效性
注:1、观察者需要预先了解授课者对活动的预设。
2、衡量活动是否达成,需要对照活动的难度预设评定,记为:A.达成 B.基本达成 C.未达成。
3、活动的难度层次可以依据 A.了解 B.理解 C.质疑 D.预设解决方案 E.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总
评:
建
议: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观察总体评价表。
“课堂教学流程”课堂观察量表被观察人:观察者:年月日观察量表:教法、学法与问题设计被观察人:观察者:年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年级学科评课人________年月日张晓燕学校——班级——授课教师——科目——课题——日期——语文课堂观察量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年级学科被评人年月日注:总体评价由实得总分确定等级,100—90分为优,89—80分为良,79—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课堂问题的实效性”课堂观察量表被观察人:观察者:年月日语文课堂观察量表郭峰初中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张峰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初中数学课学生问题意识观测表张静有关建议: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杨兆国观察量表: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被观察人:观察者:年月日设初中课堂观察量表(2)——教师教学的维度张峰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中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表示“较差”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习行为”被观察人课题观察人设计人:武兴全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习的维度”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设计人:汪海晶初中课堂观察量表(1)王建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课堂观察量表----“教师教学”被观察人课题观察初中课堂观察量表(2)王建课堂教学观察量表课题名称班级任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节次听课教师:设计人:武兴全初中英语课堂观察量表汪达峰“学生学习行为”课堂观察量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仅供参考)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汪达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汪新刚参考依据,鉴于班级或学生的条件不同,评价时应酌情考虑,降低标准,在相对比较下确定等级。
“教师教学行为”课堂观察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