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78
第5章新凯恩斯主义第5章新凯恩斯主义一、概述(一)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new—Keynesian theory兴起的原因能够较好解释和解决滞胀问题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能解释和解决其他大量的经济问题;年轻一代凯恩斯主义者在反思原凯恩斯主义理论缺陷基础上的学术工作。
主要代表人物:萨默斯、曼昆、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斯彭斯、哈伯德、伯南克等代表作:曼昆、罗默编:《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文论文集)(二)新凯恩斯主义取代原凯恩斯主义的原因原凯恩斯主义在新自由主义的挑战下难以坚持凯恩斯原则:原凯恩斯主义缺乏坚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IS?aLM模型和菲利浦斯曲线在理论上不能解释滞胀原因,政策主张不能解决现实中的滞胀问题。
原凯恩斯主义重视需求的理论忽视了供给问题,尤其是劳动生产率问题。
这不仅造成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体系中的空白,而且是美国经济在70、80年代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原凯恩斯主义鼓励消费,反对过度储蓄的主张受到普遍怀疑。
在其影响下,储蓄不再被看成是一种美德,浪费资源不再被视为一种不道德行为。
同时,这也是造成英美等国资本形成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三)对凯恩斯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在理论前提上,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市场非出清假设,批评自由主义的市场出清假设。
市场出清是指市场均衡状态,这是指在经济在受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物价是否能迅速回到均衡状态。
自由主义认为,市场能很快自行回到出清状态,而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不能迅速回到出清状态,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也有区别:后者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调整困难;而前者假定工资和物价存在粘性,它们不是不能调整,而是需要时日。
在分析方法上,否定经济自由主义的古典两分法。
两分法是指经济生活中的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没有关系,或只有微弱关系。
对古典两分法的态度,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有效问题,因为经济政策是通过改变名义变量而发挥作用的。
自由主义坚持古典两分法,实际上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凯恩斯主义否定古典两分法,则肯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