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理论试题答案(121019)
- 格式:docx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6
1 / 6 中海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炼油生产部(内部)技能竞赛
催化裂化装置操作工理论考试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装置名称和所在班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不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题0.5分,满分20分。)
1. 催化裂化新鲜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包括(ABCD)
A、Al2O3 B、Na2O C、SiO2 D、RE2O3
2. 采用富氧再生技术的优点是(AC)
A、提高减压渣油处理能力 B、降低能耗
C、提高装置处理能力 D、提高催化剂循环量
3. 下列选项中,关于传热系数K,说法错误的是(ABD)。
A、 传热系数与传热速率成反比 B、传热系数与传热面积成正比
C、传热系数与传热速率成正比 D、传热系数与温度差成正比
4. 下列选项中,关于催化裂化分馏塔顶循环回流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BC)。
A、抽出板和返回板主要起换热作用 B、使塔中汽液相负荷均匀
C、控制粗汽油干点合格 D、控制轻柴油凝固点合格
5. 吸收稳定系统开工时收汽油的目的是(ABCD)。
A、贯通流程 B、检查机泵是否泄漏
C、熟悉操作 D、缩短开工时间 6. 下列选项中,可用来控制反应压力的阀门有(ABC)。
A、沉降器顶放空自控阀 B、分馏塔顶蝶(闸)阀
C、气压机入口放火炬阀 D、气压机出口放火炬阀
7. 实际生产中,油浆三通阀尽量不走热流的原因是(A)。
A、提高油浆在换热器管内的流速,防止结焦 B、防止热流管线磨损
C、减少回收能量 D、减少三通阀的磨损
8. 旋风分离器的总效率是指经旋风分离器回收的颗粒的( A )与进入旋风分离器的全部颗粒的( A )之比。
A、质量 B、平均颗粒直径 C、密度 D、体积
9. 烧焦速度与再生烟气中氧分压成正比,因此可采用(AB)提高烧焦速度。
A、 提高再生压力 B、增加主风量
C、降低再生压力 D、减少主风量
10. 由于机组负荷的增加,使推力盘和推力瓦块后的(ABC)因轴向力产生弹性变形,引起轴向位移。
A、 轴承座 B、垫片 C、瓦架 D、叶片
11. 提高轻柴油收率,优化分馏塔操作的方法是(ABCD)。
A、降低分馏塔顶温度,降低汽油干点 B、提高柴油抽出温度和一中段抽出温度
C、优化柴油汽提塔汽提蒸汽量 D、拓宽柴油馏分
12. 下列选项中,可以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新型催化裂化工艺是(ABD)。
A、MGD工艺 B、MIP工艺 C、MIO工艺 D、FDFCC工艺
13. 下列选项中,关于防止油浆系统结焦,措施正确的是(BCD)。
A、 控制分馏塔底部温度不小于375℃
B、 为防止油浆泵不上量而引起催化剂堆积在分馏塔底,可以选用汽蚀余量较大的泵
C、 保持油浆在管道内的流速不小于1.5~2.1m/s
D、 保持油浆在换热器管程中流速控制在1.2~2.0m/s
14. 在催化裂化中,烯烃主要发生(ABCD)反应。
A、分解 B、异构化 C、氢转移 D、芳构化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计 核 分 复 核
得 分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姓 名 班 组 名 称
参 赛 证 号
装 置 名 称 2 / 6 15. 下列选项中,对钒破坏催化剂叙述错误的是( A )。
A、 钒主要起脱氢作用
B、 钒在氧环境下生成V2O5,熔融导致催化剂永久失活
C、 钒在水蒸气气氛下,生成一种强酸VO(OH)3,破坏沸石晶体结构
D、 钒与钠协同作用形成低熔点共熔物,减少活性中心,降低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16. 三级旋分器能使烟机入口烟气中粒度为10μm的催化剂≯( B ),以保证烟机叶片的寿命。
A、3% B、5% C、8% D、10%
17. 钠盐中主要有(ACD),它们的存在会使锅炉金属发生苛性脆化的危险。
A、NaCL B、NaOH C、Na2SO4 D、NaHCO3
18. 下列选项中,关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阐述正确的是(ABD)。
A、 催化剂内表面积是指催化剂微孔内部的表面积
B、 催化剂内表面积通常大于催化剂的外表面积
C、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是催化剂内外表面积之和
D、 催化剂的外表面积是指催化剂微孔外部的表面积
19. 影响塔效率的因素有(ABCD)。
A、混和物气液两相的物理性质 B、操作变量
C、精馏塔的结构 D、处理量
20. 原料中(BC)会导致汽油辛烷值上升
A、烷烃上升 B、环烷烃上升
C、芳烃上升 D、粗汽油上升
21. 液体返混型式有(AC)。
A、板上液体返混 B、漏液
C、雾沫夹带 D、气泡夹带
22. 催化裂化循环流态化系统可分为(ABC)和密相气力输送及稀相气力输送。
A、鼓泡床流态化 B、湍动床流态化
C、快速床流态化 D、移动床 23. 为防止催化裂化分馏塔塔盘被冲,切换汽封前适当降低( AD )。
A、沉降器的蒸汽量 B、再生压力
C、主风流量 D、提升管的蒸汽量
24. 压缩机喘振的危害有( ABCD )。
A、损坏动、静部件 B、产生叶片折断
C、导致内缸损坏 D、造成轴封损坏
25. 下列选项中,与反应转化率有关的因素包括催化剂的( AB )。
A、选择性 B、活性 C、稳定性 D、流化性能
26. 下列选项中,不会引起液态烃中C5含量超标的原因有(C )。
A、稳定塔顶回流小 B、稳定塔底温度高
C、稳定塔压力高 D、稳定塔进料位置变化
27. 催化剂带油正确处理的方法有( AD )
A、提高反温度 B、降低反应温度
C、降低汽提蒸汽量 D、提高汽提蒸汽量
28. 增加剂油比,不利于( C )反应。
A、氢转移 B、芳构化
C、热裂化 D、催化裂化
29. 下列选项中,造成反应压力超高的原因是( ACD )。
A、分馏塔底液面高 B、回炼油罐满罐
C、冷回流带水 D、分馏塔顶油气分离器液面过高
30. 停烟机时,烟机入口蝶阀全关后,要将 ( ABC )。
A、烟机后路进烟气流程切断 B、烟机出口上水封
C、进口高温闸阀关闭 D、烟机轮盘冷却蒸汽停用
31. 下列选项中,减小流体对流传热热阻的方法是( ABC )。
A、提高流体的流速 B、增加流体的湍动程度
C、破坏流体的滞流底层 D、清除垢层
32. 下列选项中,采用物理方法除氧的是( BC )。
A、钢屑除氧 B、热力除氧
C、真空除氧 D、催化树脂除氧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姓 名 班 组 名 称
参 赛 证 号
装 置 名 称 3 / 6 33. 待生套筒穿孔处理,正确的是( AB )。
A、不严重时维持操作 B、严重时必须紧急停工
C、控制再生温度在较低水平维持操作 D、控制再生压力在较低水平操作
34. 切断进料后,除( ACD )不能停,其余泵抽空后可停。
A、粗汽油泵 B、轻柴油泵
C、油浆泵 D、封油泵
35. 装置停仪表风,应立即将风关控制阀改为( BCD )控制。
A、副线 B、上游阀
C、下游阀 D、泵出口
36. 造成稳定塔不凝气量大的影响因素是( AD )。
A、冷后温度高 B、冷后温度低
C、回流比小 D、回流比大
37. 油浆上下返塔流量和回炼量、外甩量同时发生大幅度波动,可能的原因是(BC)。
A.油浆上返塔控制阀失灵突然自动开 B.油浆泵抽空导致循环量波动
C.油浆蒸发器内漏,导致油浆蒸发器内剧烈汽化,形成气阻影响循环量 D.油质太轻
38. 渣油催化剂的特性有(ACD)。
A. 抗金属污染能力强 B. 焦炭和气体选择性大
C. 水热稳定性好 D. 良好的汽提性能
39. 对于精馏塔物料衡算(原料液流量F、塔顶产品流量D、塔底产品流量W、组分摩尔分率x),下列式子正确的是(BD)。
A.F>D+W B.F=D+W
C.FxF<DxD+WxW D.FxF=DxD+WxW
40. 关于液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D)。
A、对一定的液体流量,汽速过大,容易造成液泛
B、液体流量过大时,降液管截面不足以使液体通过,容易产生液泛
C、板间距小,可提高液泛速度
D、板面气流分布不均匀,容易产生液泛
二、判断题(在下列题内的括号中填写“×”或“√”。每题0.5分,满分10分。)
1. 当孔板压力降超过临界压力降时,不论孔板出口压力如何降低,通过孔板流体的流量将维持一定而不再增加。(×)
2. 板式塔流体流动返混的型式,包括液体返混和气体返混两种。(√)
3. 锅炉给水不纯,会造成炉管结垢和腐蚀,但不会造成汽水共腾。(×)
4. 钝化剂可以有效钝化重金属对催化剂的污染,因此加入量越大越好。(×)
5. 所谓反应时间,严格说就是催化剂在提升管的停留时间。(×)
6. 汽油蒸气压是保证汽油启动性能的质量指标。(×)
7. 催化剂循环量与新鲜进料量之比,叫做剂油比。(×)
8. 分馏系统操作,应掌握好全塔的压力和物料平衡,保持良好的分馏效果,避免相邻产品之间出现重叠。(×)
9. 单位质量催化剂外表面积叫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10.C3吸收率,通常用富气中C3的量减去干气中C3的量再除以干气中C3的量来表示。(×)
11.两器自保复位时,应将再生单动滑阀和待生塞阀控制器置于手动全关位置。(√)
12.在其它操作不变时,稳定塔顶气体热旁路开度大,液态烃中C5含量会下降。(×)
13.主风中断后,再生温度靠喷燃烧油来控制。(×)
14.为防止顶回流泵抽空,适当注入冷回流降低顶回流的取热负荷,提高其返塔温度。(√)
15.对于轴流式风机来说,主风机逆流就是主风机喘振。(×)
16.分馏塔上部是精馏段,下部是提馏段。(×)
17.汽轮机调速系统的作用是使输出功率与流量保持平衡。(×)
18.油气比是指吸收油用量(粗汽油与稳定汽油)与进入吸收塔的压缩富气量之比。(√)
19.气体吸收的推动力是组分的气相分压。(×)
20.反应系统蒸汽量过大,会造分馏塔气相负荷增大,易产生漏塔现象,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姓 名 班 组 名 称
参 赛 证 号
装 置 名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