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990.50 KB
- 文档页数:46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第一章:引言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重要计划和政策,其目的是维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本文将对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在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2.1 概述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或地方发展战略和目标,制定出一定范围内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和计划。
其目的是合理安排土地资源的利用,完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等。
2.2 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国家战略和目标的指导下,对全国土地开发利用总体战略、土地利用结构、重点开发区域和区域组合、开发和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等进行规划和设计。
其指导作用和调控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2.3 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地方政府在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其实施更具体更实用。
第三章:土地利用管理3.1 概述土地利用管理是指在土地利用规划基础上,对土地开发利用进行管理指导,保障土地资源的生产和生活利用,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实现可持续利用。
3.2 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是指按照管理规定和条例,全面规范和确立土地上的使用权,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管理制度包括土地承包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土地登记制度等。
3.3 土地利用管理措施土地利用管理措施是指在规划实施时,按照管理计划和规定进行组织和实施的具体行动,包括土地开发管理、土地保护管理、土地监测管理、土地利用惯性管理、土地保障管理等。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意义4.1 生态意义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污染。
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化与管理第一章: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支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变得更加迫切。
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化与管理。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目的2.1 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依据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发展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
其根据土地资源的资源性、地理位置、土地结构、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来实现土地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2.2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优化土地资源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目的。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的方法现代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发展的关键,以下是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的方法:3.1 土地资源测量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对土地资源的全面了解。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测量和评估,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地貌、土地类型划分、土地质量等基本情况,为规划优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3.2 面向未来的战略性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应该具有前瞻性、战略性。
它除了要考虑现状,还需要考虑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
规划制定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战略,同时要有减少浪费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3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国内能耕种的土地面积有限,因此土地利用需要最大化效益。
比如当地政府可以在土地规划中设置重点开发区域,或在紧缺的土地资源上实行集约化利用。
3.4 生态保护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应当充分考虑保护水源、森林和生态环境等,常见的土地利用保护方式包括保护红线、特定区域限制性规划等等。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是规划实施的保障。
土地规划实施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4.1 资金保障实施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投入资金。
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二章学习辅导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在1998年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规划的目的:“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土地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基础,同时亦为实行用地分区和用地审批相结合的土地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规划的特点:具有战略性、地域性、政策性、综合性、动态性,也兼有近期实施的可操作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对城市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专业、专项规划的规模和布局起控制和指导作用。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资源配置的战略性规划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社会总体利益的要求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自上而下,逐级控制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不同,地域空间尺度不同,各级政府负责编制和实施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规划体系中,从上至下,规划任务和内容由宏观逐渐向中观,进而向微观转变。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国家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高层次的政策性规划,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2、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省级规划的依据。
3、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地区(市)级规划是由由省级规划向县级规划过渡的中间层次,其中,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属于政策性规划的范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属于管理型规划。
∙根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地区土地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方向;∙根据本地区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布局进行地域分区,确定各地域土地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研究分析土地的供需情况,综合研究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确定本地区与周边地区在中心城市职能、产业结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确定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的关系,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点地区,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及土地开发、整治和保护的重点地区,并将耕地等重要土地资源的控制指标分解到县级政府;∙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土地与土地利用- 土地:地球表面的物理空间,包括土壤、水体、植被、气候等自然要素。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 土地利用:人类对土地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包括农业、工业、居住、交通、娱乐等。
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1.2 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设计和安排。
规划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和决策过程,旨在实现特定目标并达成预期的结果。
-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利用规划是通过对土地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1.3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但城市化进程加速,非农用地需求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同时,土地开发过度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1.4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制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土地利用的总量和强度,制定土地利用的管制措施。
- 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包括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预测土地利用的需求和供给,制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土地利用的总量和强度,制定土地利用的管制措施。
此外,土地利用规划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因素,以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1.5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
大气和植被等要素以及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所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3.土地的功能及其分类?功能: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
财产和资产功能。
分类地貌: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土壤:黏土,壤土,沙土。
土地生产能力: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
土地权属性质:国有,集体所有,私有。
农用地,未利用低,建设用地。
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论1、土地利用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土地利用:就其实质来说,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变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与转换。
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4,土地开发。
5土地保护。
2、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实现手段?目标 1,土地提供的产品: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取得服务。
2,最终发挥的作用:经济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土地的需求;生态目标,保护土地利用的良好生态系统;社会目标现代人生活需求好的生存环境。
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由政府严格控制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税收手段,土地科技与教育手段。
2、我国土地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浪费与土地短缺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都有待提高。
3、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方法?基本原则: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