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地利用系统及其分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231.00 KB
- 文档页数:12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土地资源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和合理利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我国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分析其特点和发展现状。
二、耕地耕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较高,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因此,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三、林地林地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我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加之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因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实施森林生态工程,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显得十分紧迫。
四、草地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牧草资源,也是维系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
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地退化问题较为突出。
因此,加强草地保护修复,制订科学的草地利用政策,促进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显得迫在眉睫。
五、水域水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依托。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水污染等问题的存在,许多水域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加强水域环境保护,保护水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土地利用类型涉及到国家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加强保护利用,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土地资源的关注和重视,共同努力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贡献力量。
以上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土地利用与规划课程总学时42课程学分5课程分类专业教育课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先修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管理学等课程内容简介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一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
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讲授部分第一章第一节课程简介第二节什么是土地利用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要做什么第五节如何学习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二章土地与土地利用*第一节土地及其特征*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征*第二节土地利用与控制**土地利用及其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几个概念土地利用控制*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第三章土地利用系统*第一节土地利用系统描述*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系统的特性*第二节土地利用过程生态过程(二)实验、实习部分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
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1,地籍: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知识的图、簿、册。
2,地籍管理: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3,地籍的分类:①按照主要功能变化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法律地籍)和多用途地籍(现代地籍)。
(1)税收地籍:税收地籍主要内容包括纳税人的姓名、地址、土地面积以及为确定税率所需的土地等级。
(2)产权地籍:产权地籍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土地交易的正常运行。
产权地籍必须能准确反映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的空间位置和宗地面积。
(3)多用途地籍:多用途地籍又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发展的结果,其任务不只是为税收和土地登记服务,还为科学管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②按照开展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1)初始地籍:初始地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地籍。
(2)日常地籍:日常地籍是以初始地籍为基础,针对日常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用途等状况的变化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正的地籍。
③按照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1)城镇地籍:它以宗地作为地籍单元。
(2)农村地籍:以自然村作为权属单元。
④按照手段和成果形式可分为: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1)常规地籍:以图、表、卡、册所表示的地籍称为常规地籍。
(2)数字地籍: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常规的图、表、卡、册都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存贮介质中。
数字地籍是现代地籍的发展方向。
4,地籍管理的性质:1,鲜明的阶级性;2,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措施的法律规范性;4,行政的权威性和保障性。
5,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①土地调查:以县为单位,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可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和地籍调查。
土地利用规划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篇土地利用规划学总论第一章导论土地与相关概念/关于土地与空间/土地本身是由地表、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构成。
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生态功能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产物;②土地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土地生产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养育功能和土地承载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功能是永远不可替代的。
③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作为资源的土地空间是有限的,土地总面积(常数)永久不变,土地利用类型(变数)在不断发生变化;④土地质量的差异性:由于组成土地的各种因素不同量的不同组合,形成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土地,其差异表现为土地质量的不同等级;⑤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在其合理利用过程中,其肥力不仅不会减退而且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又称土地的耐久性;⑥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⑦土地价值的增值性:土地具有一种耐用性的性质,可以吸纳投入土地的沉积资本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使其可用性或使用价值的提高;⑧土地属性的多维性:土地属性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多维属性。
土地利用途径;外延扩展、内涵挖潜土地¾用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度、降水、地形地貌、水资源、土壤等)、社会因素(人口、城市化因素、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权利、风俗习惯、文化素质)、经济因素(产量、产值、人均产值、成本、效益、外部性等)规划的本质/规划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其未来导向性。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产生/在调整土地关系和组织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土地利用规划并发挥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①政策性:规划是为国家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服务的政府行为,是调整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②整体性:着眼于区域内全部土地,从全局整体角度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③兼容性:多目标兼顾,追求自然、经济生态目标整体优化:④折中性:不求最优,但求满意。
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协调。
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各种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建设、生态保护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划土地资源,对土地利用进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土地利用分类标准是指根据土地利用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类型,并为每种类型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规划方案。
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按照土地的利用功能可以将土地划分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几大类。
农业用地是指用于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的土地,其主要功能是生产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工厂、仓库、物流园区等工业设施的土地,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工业生产和物流运输。
城镇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包括住宅区、商业区、交通设施等,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生态保护用地是指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其主要功能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资源。
其次,按照土地的利用方式可以将土地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几大类。
耕地是指适宜农作物种植的土地,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农业生产。
林地是指适宜树木生长的土地,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利用。
草地是指适宜牲畜放牧的土地,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畜牧业的发展。
水域是指适宜水生生物生长的土地,包括湖泊、河流、水库等,其主要功能是维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建设用地是指用于房屋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的土地,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再次,按照土地的资源条件可以将土地划分为肥沃土地、盐碱土地、荒漠化土地、水土流失土地等几大类。
肥沃土地是指土壤肥力较高,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地,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农业生产。
盐碱土地是指土壤含盐量较高,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地,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土地改良和治理。
荒漠化土地是指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土地,其主要功能是进行荒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
水土流失土地是指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的土地,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