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括号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05.29 KB
- 文档页数:10
2.2.2 去括号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2.2 去括号,内容包括:去括号法则、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内容解析去括号是本小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对于“式”的运算,遇到括号时,可以完全类比“数”的运算,得到: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其中,运用由“数”到“式”归纳“变化规律”的方法,可以对“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以及“数式通性”的认识更加清晰,使得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学习水到渠成.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探究去括号法则.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2)会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目标解析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习题讲解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开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中,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掌握去括号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依据,并进行一定量的训练。
学生在进行去括号时,有时不能做到改变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去括号时经常没有把数字因数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出现漏乘的现象.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自学导航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需要uh,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是(u-0.5)h. 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ukm ,非冻土地段的路程是120(u -0.5)km.因此,这段铁路的全长(单位:km)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①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单位:km)___________________ ①思考:100u +120(u -0.5) ① 100u -120(u -0.5) ①上面的式子①①都带有括号. 类比数的运算,它们应如何化简?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得100u +120(u -0.5)=100u +120u -60=220u -60100u -120(u -0.5)=100u -120u +60=-20u +60上面两式中+120(u -0.5)=+120u -60, ①-120(u -0.5)=-120u +60. ①比较上面①①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归纳】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注意:(1)去括号时,要连同括号前面的符号一起去掉;(2)去括号时,首先要弄清楚括号前面是“+”号还是“-”号;(3)注意“括号内各项的符号”的含义是指“各项都变号”或“都不变号”.(二)考点解析例1.去括号:(1)﹣2(3x ﹣1);(2)2a 2+(a+12b ﹣c 2);(3)2a 2﹣(a+12b ﹣c 2);(4)3x ﹣[5y ﹣(﹣2z+1)].解:(1)﹣2(3x ﹣1)=﹣2×3x+(﹣2)×(﹣1)=﹣6x+2;(2)2a 2+(a+12b ﹣c 2)=2a 2+a+12b ﹣c 2;(3)2a 2﹣(a+12b ﹣c 2)=2a 2﹣a ﹣12b+c 2; (4)方法一:3x ﹣[5y ﹣(﹣2z+1)]=3x ﹣(5y+2z ﹣1)=3x ﹣5y ﹣2z+1;方法二:3x ﹣[5y ﹣(﹣2z+1)]=3x ﹣5y+(﹣2z+1)=3x ﹣5y ﹣2z+1.【迁移应用】1.下列各式去括号正确的是( )A.﹣(2x+y)=﹣2x+yB.3x ﹣(2y+z)=3x ﹣2y ﹣zC.x ﹣(﹣y)=x ﹣yD.2(x ﹣y)=2x ﹣y2.﹣[(a ﹣(b ﹣c)]去括号正确的是( )A.﹣a ﹣b+cB.﹣a+b ﹣cC.﹣a ﹣b ﹣cD.﹣a+b+c3.去掉下列各式中的括号:(1)a ﹣(﹣b+c)=________; (2)a+(b ﹣c)=_______; (3)(a ﹣2b)﹣(b 2﹣2a 2)=____________;(4)x+3(﹣2y+z)=________; (5)x ﹣5(2y ﹣3z)=___________.例2.化简:(1)8a 2b+2ab 2﹣(5a 2b ﹣3ab 2);(2)(5a ﹣3b)+4(a ﹣2b);(3)﹣3(2x 2﹣y 2)﹣2(3y 2﹣2x 2).解:(1)8a 2b+2ab 2﹣(5a 2b ﹣3ab 2)=8a 2b+2ab 2﹣5a 2b+3ab 2=(8﹣5)a 2b+(2+3)ab 2=3a 2b+5ab 2(2)(5a ﹣3b)+4(a ﹣2b)=5a ﹣3b+4a ﹣8b=(5+4)a+(﹣3﹣8)b=9a ﹣11b(3)﹣3(2x 2﹣y 2)﹣2(3y 2﹣2x 2)=﹣6x 2+3y 2﹣6y 2+4x 2=(﹣6+4)x 2+(3﹣6)y 2=﹣2x 2﹣3y 2【迁移应用】1.已知(8a ﹣7b)﹣(4a+□)=4a ﹣2b+3ab ,则方框内的式子为( )A.5b+3abB.﹣5b+3abC.5b ﹣3abD.﹣5b ﹣3ab2.化简:(1)2(x 2﹣2xy)﹣3(y 2﹣3xy); (2)23(3a 2﹣6a)﹣(a 2﹣a). 解:(1)原式=2x 2﹣4xy ﹣3y 2+9xy=2x 2+5xy ﹣3y 2;(2)原式=2a 2﹣4a ﹣a 2+a=a 2﹣3a.例3.某冰箱销售商,今年四月份销售冰箱(a ﹣1)台,五月份销售的冰箱比四月份的2倍少1台,六月份销售的冰箱比前两个月的总和还多5台,7月份销售冰箱(4a+2)台.(1)五月份和六月份分别销售冰箱多少台?(2)七月份比五月份多销售冰箱多少台?解:(1)五月份销售冰箱(单位:台)2(a ﹣1)﹣1=2a ﹣2﹣1=2a ﹣3;六月份销售冰箱(单位:台)(a ﹣1)+(2a ﹣3)+5=a ﹣1+2a ﹣3+5=3a+1.(2)七月份比五月份多销售冰箱(单位:台)(4a+2)﹣(2a ﹣3)=4a+2﹣2a+3=2a+5.【迁移应用】1.飞机的无风航速为xkm/h ,风速为ykm/h ,则飞机逆风飞行的速度为________km/h ,顺风飞行的速度为_______km/h ;顺风飞行2h 后又逆风飞行1h ,共飞行________km.2.某地居民生活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月用水量不超过17m 3,每立方米a 元;超过17m 3时,超过部分每立方米(a+1.2)元.该地区某用户上月用水量为20 m 3,则应缴水费为___________元.3.某工厂第一车间有x 人,第二车间的人数比第一车间的人数的23少20,现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1)调动后,第一车间有_______人,第二车间有________人;(2)调动后,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多多少人?解: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多(单位:人)(x+10)﹣(23x ﹣30)=x+10﹣23x+30=13x+40. 例4.有这样一道题:“计算(2x 3﹣3x 2y ﹣2xy 2)﹣(x 3﹣2xy 2+y 3)+(﹣x 3+3x 2y ﹣y 3)的值,其中x= 12,y=﹣1.”甲同学把“x= 12”错抄成了“x=﹣12”,但他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试说明理由,并求出这个结果.解:(2x 3﹣3x 2y ﹣2xy 2)﹣(x 3﹣2xy2+y 3)+(﹣x 3+3x 2y ﹣y 3)=2x 3﹣3x 2y ﹣2xy 2﹣x 3+2xy 2﹣y 3﹣x 3+3x 2y ﹣y 3=﹣2y 3.因为化简后的结果中不含x ,所以把“x= 12”错抄成了“x=﹣12”对结果没有影响,故甲同学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当y=﹣1时,原式=﹣2y 3=﹣2×(﹣1)3=2.【迁移应用】1.有一道题:“先化简,再求值:17x 2﹣(9x 2+5x)﹣(4x 2+x ﹣5)+(﹣3x 2+6x ﹣1)﹣5,其中x=﹣2.”小红做题时把“x=﹣2” 抄成了“x=2”,但她计算的结果却是正确的,请说明这是为什么.解:原式=17x 2﹣9x 2﹣5x ﹣4x 2﹣x+5﹣3x 2+6x ﹣1﹣5=x 2﹣1.因为当x=﹣2和x=2时,x 2=1的值相等,所以虽然小红抄错了x 的值,但她计算的结果.2.有这样一道题:“当x=﹣12,y=﹣2028时,求多项式4x 2﹣6xy ﹣3y 2﹣3(x 2﹣2xy ﹣y 2﹣2x+13)的值.”解完这道题后,小明说:“不给出y=﹣2028也能求出多项式的值.”请判断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解:4x 2﹣6xy ﹣3y 2﹣3(x 2﹣2xy ﹣y 2﹣2x+13)=4x 2﹣6xy ﹣3y 2﹣3x 2+6xy+3y 2+6x ﹣1=x 2+6x ﹣1.因为化简后的结果中不含y ,所以多项式的值与y 的取值无关,所以小明 的说法正确.(三)小结梳理注意:(1)去括号时,要连同括号前面的符号一起去掉;(2)去括号时,首先要弄清楚括号前面是“+”号还是“-”号;(3)注意“括号内各项的符号”的含义是指“各项都变号”或“都不变号”.五、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去括号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重点)2.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还记得用火柴棒像如图那样搭x 个正方形时,怎样计算火柴的根数吗?方法1:第一个正方形用四根,以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火柴棒就增加三根,那么搭x 个正方形需要火柴棒________根.方法2: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是用四根火柴棒搭成的,然后再减多余的根数,那么搭x 个正方形需要火柴棒________根.方法3:第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是一根火柴棒加3根火柴棒搭成的,此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搭x 个正方形共需____________根.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去括号下列去括号正确吗?如有错误,请改正.(1)+(-a -b )=a -b ;(2)5x -(2x -1)-xy =5x -2x +1+xy ;(3)3xy -2(xy -y )=3xy -2xy -2y ;(4)(a +b )-3(2a -3b )=a +b -6a +3b .解析:先判断括号外面的符号,再根据去括号法则选用适当的方法去括号.解:(1)错误,括号外面是“+”号,括号内不变号,应该是:+(-a -b )=-a -b ;(2)错误,-xy 没在括号内,不应变号,应该是:5x -(2x -1)-xy =5x -2x +1-xy ;(3)错误,括号外是“-”号,括号内应该变号,应该是:3xy -2(xy -y )=3xy -2xy +2y ;(4)错误,有乘法的分配律使用错误,应该是:(a +b )-3(2a -3b )=a +b -6a +9b .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去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时,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先把括号前的数字与括号里各项相乘,再运用括号前是“+”,去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是“-”,去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探究点二:去括号化简【类型一】去括号后进行整式的化简先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1)x +[-x -2(x -2y )]; (2)12a -(a +23b 2)+3(-12a +13b 2); (3)2a -(5a -3b )+3(2a -b );(4)-3{-3[-3(2x +x 2)-3(x -x 2)-3]}.解析:去括号时注意去括号后符号的变化,然后找出同类项,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即系数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解:(1)x +[-x -2(x -2y )]=x -x -2x +4y =-2x +4y ;(2)原式=12a -a -23b 2-32a +b 2=-2a +b 23; (3)2a -(5a -3b )+3(2a -b )=2a -5a +3b +6a -3b =3a ;(4)-3{-3[-3(2x +x 2)-3(x -x 2)-3]}=-3{9(2x +x 2)+9(x -x 2)+9}=-27(2x +x 2)-27(x -x 2)-27=-54x -27x 2-27x +27x 2-27=-81x -27.方法总结:解决本题是要注意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并且不要漏乘.有多个括号时要注意去各个括号时的顺序.【类型二】与绝对值、数轴相结合,代数式去括号的化简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c |+|a +b +c |-|a -b |+|b +c |.解析:根据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即可确定a ,b ,c 的符号,进而确定式子中绝对值内的式子的符号,根据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即可去掉绝对值符号,对式子进行化简.解:由图可知:a >0,b <0,c <0,|a |<|b |<|c |,∴a +c <0,a +b +c <0,a -b >0,b +c <0,∴原式=-(a +c )-(a +b +c )-(a -b )-(b +c )=-3a -b -3c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关系,对于含有绝对值的式子的化简,要根据绝对值内的式子的符号,去掉绝对值符号.探究点三:含括号的整式的化简求值【类型一】化简求值先化简,再求值:已知x =-4,y =12,求5xy 2-[3xy 2-(4xy 2-2x 2y )]+2x 2y -xy 2. 解析: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x 与y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原式=5xy 2-3xy 2+4xy 2-2x 2y +2x 2y -xy 2=5xy 2,当x =-4,y =12时,原式=5×(-4)×(12)2=-5.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是要注意去括号,去括号要注意顺序,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负数代入求值时,要加上括号.【类型二】整体思想在整式求值中应用已知式子x -4x +1的值是3,求式子3x 2-12x -1的值.解析:若从已知条件出发先求出x 的值,再代入计算,目前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可把x 2-4x 看作一个整体,采用整体代入法,则问题可迎刃而解.解:因为x 2-4x +1=3,所以x 2-4x =2,所以3x 2-12x -1=3(x 2-4x )-1=3×2-1=5.方法总结: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运用整体思想对某些问题进行整体处理,常常能化繁为简,解决一些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探究点四:含括号整式的化简应用某商店有一种商品每件成本a 元,原来按成本增加b 元定出售价,售出40件后,由于库存积压,调整为按售价的80%出售,又销售了60件.(1)销售100件这种商品的总售价为多少元?(2)销售100件这种商品共盈利多少元?解析:(1)求出40件的售价与60件的售价即可确定出总售价;(2)由利润=售价-成本列出关系式即可得到结果.解:(1)根据题意得40(a+b)+60(a+b)×80%=88a+88b(元),则销售100件这种商品的总售价为(88a+88b)元;(2)根据题意得88a+88b-100a=-12a+88b(元),则销售100件这种商品共盈利(-12a+88b)元.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去括号法则,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三、板书设计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注意:①去括号法则是根据乘法分配律推出的;②去括号时改变了式子的形式,但并没有改变式子的值.去括号法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这节课的准备上,选择了规律探究的“火柴棒”问题教学的引入,探索变化规律,这些规律的探索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运用法则去括号时,开始学生确实容易混淆,因为刚探索出来的东西毕竟是陌生事物,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可能马上接受,所以必须经过练习,经过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法则.。
去括号教案教案标题:去括号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表达式中括号的作用和影响。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简化数学表达式。
3. 学生能够解决涉及去括号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括号在数学表达式中的作用。
2. 掌握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3.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去括号法则简化复杂的数学表达式。
2.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去括号法则。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和教科书。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数学表达式中括号的作用。
2. 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学表达式,如:2 × (3 + 4),并要求学生简化该表达式。
步骤二:讲解去括号法则(15分钟)1. 教师详细解释去括号法则的定义和应用。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去括号,并解释每一步的操作。
3.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符号的改变和运算法则的应用。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去括号法则简化数学表达式。
2. 学生个别完成练习题,并互相检查答案。
3.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让他们上黑板解答练习题。
步骤四:应用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涉及实际问题的数学表达式,要求学生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问题。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实际问题的解答,并向全班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去括号法则应用于更复杂的数学表达式。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自己的数学表达式,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简化。
2. 学生可以寻找更多实际问题,并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
教学反馈:1. 教师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进行批改,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3.4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去括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去括号法则.2.使学生会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的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去括号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教学难点】括号前是“-”号时怎样去括号.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教材第93页“议一议”上面的内容.【教学说明】学生观察小明、小颖、小刚三人不同的做法,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化规律,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去括号法则问题14+3(x-1)与4x-(x-1)该怎样进行运算?【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分配律去括号,再进行合并,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4+3(x-1)=4+3x-3=3x+1;4x-(x-1)=4x+(-1)(x-1)=4x+(-1)x+(-1)(-1)=4x-x+1=3x+1.问:观察上面的运算过程,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与同伴进行交流、归纳去括号法则.【归纳结论】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2.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化简.问题2化简下列各式:(1)4a-(a-3b);(2)a+(5a-3b)-(a-2b);(3)3(2xy-y)-2xy;(4)5x-y-2(x-y).【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去括号法则,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归纳结论】整式的化简应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若括号前面有系数,一般先用乘法分配律将系数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再观察括号前面的符号,然后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3.求含括号的多项式的值问题3 化简求值.【教学说明】学生通过交流,确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归纳结论】先去括号合并化简,再代入求值.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化简m-n-(m+n)的结果是()A.0B.2mC.-2nD.2m-2n2.若x-3y=-3,则5-x+3y的值是()A.0B.2C.5D.83.化简下列各式:(1)8x-(-3x-5)=________;(2)(3x-1)-(2-5x)=________;(3)(-4y+3)-(-5y-2)=_________;(4)3x+1-2(4-x)=_______.4.下列各式一定成立吗?(1)3(x+8)=3x+8;(2)6x+5=6(x+5);(3)-(x-6)=-x-6;(4)-a+b=-(a+b).5.化简【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去括号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因此,该多项式的值与x无关,把x的值抄错,不会影响结果.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去括号法则等知识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提炼和知识归纳.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6”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探究去括号法则,到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化简,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去括号—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去括号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去括号法则;2.学生能够正确去括号并进行计算;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和运算法则的理解;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并进行计算;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出示一道题目:3×(5+2)=?,让学生思考如何去括号并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括号可以省略,公式可以简化为3×5+3×2、引导学生总结,这种省略括号的运算法则叫做去括号法则。
第二步:学习去括号法则(10分钟)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去括号的几种典型情况,并给出相应的解法。
让学生通过多个例子来理解去括号法则。
例如:1.2(x+y)=?2.(a+2b)-3c=?3.(m-n)×(m+n)=?4.(2x-3y)×(x+y)=?第三步: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
要求学生一步一步写出解题过程,并运算出结果。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选几道题进行板书解答,让学生核对答案。
第四步: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出示更复杂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
例如:1.(2x+3)×(2x-4)=?2.(3a+2b-c)×(a+b+c)=?3.(4x-3y+2z)×(2x+3y-4z)=?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解答,然后进行答案验证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第五步:总结与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去括号法则的规律和应用,归纳出一般的去括号法则,总结在参考资料中。
第六步:扩展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去括号法则解决。
例如:1.2(a-b)+3(b-a)=?2.(x^2-y^2)×(x-y)=?3.(5m+3n)(5m-3n)=?4.(4x^2+3y-2z)(4x^2-3y+2z)=?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尝试解答,然后讨论答案。
初中去括号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2)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去括号的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2. 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相关知识点,如加减法、乘除法等;(2)提问:如何将一个含有括号的数学表达式简化?2. 教学新课:(1)介绍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2)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方法;(3)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去括号的题目。
3.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2)小组讨论:如何将去括号法则应用于实际生活中?4.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加深记忆;(2)强调去括号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巩固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2. 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去括号方法和规律的掌握程度;2. 学生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课后,要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总之,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去括号法则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去括号的意义和重要性;2. 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去括号的意义和重要性;2. 去括号的法则及应用;3. 实际计算例题讲解和练习。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去括号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括号知识;2.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去括号?去括号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什么?二、讲解去括号法则(15分钟)1. 讲解去括号的基本法则:括号前是加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的算式不变;括号前是减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2. 强调括号前的符号是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是否变号的依据;3. 提醒学生在去括号时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不能只改变第一项或前几项的符号,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4. 讲解当括号前是数字因数时,应利用乘法分配律先将数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再去括号,以免发生错误;5. 提示学生在遇到多层括号时,一般由里到外逐层去掉括号,也可由外到里。
三、例题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举例讲解去括号的步骤和应用,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理解去括号的过程;2.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去括号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和复习(5分钟)1. 对去括号法则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确认所学内容;2. 提醒学生在实际计算中要注意去括号的原则和方法;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练习,巩固去括号法则。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掌握程度;2.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去括号的实际计算题,观察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去括号法则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去括号法则的PPT课件,配合讲解和示例;2. 练习题:准备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去括号【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初步利用运算律去括号。
2.在现实问题中理解、总结去括号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培养学生代数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括号前是负号时,去括号后,原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教学难点:利用运算律去括号。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知识回顾二、自主探究思考:整式的加减运算要进行哪些工作?生1:“去括号”生2:“合并同类项”师生教学教学小结: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综合应用,总结:三、自学例题例1.求2a2-4a+1与-3 a2+2a-5的差。
(本题首先带领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式子,强调要把两个代数式看成整体,列式时应加上括号)例2.先化简下式,再求值:5(3 a2b –ab2)-4(-a b2+3a2b),其中=-2 ,=3例3.已知(x+3)2+|x+y+5|=0,求3x2y+{-2x2y-[-2xy+(x2y-4x2]-xy}的值。
例4.如图,所示的门框,上部是半圆形,下部是长方形,用4根长为a+b的可弯折的木条能制作出这样的门框吗?剩余或缺少多长(不计接缝)?四、教学小结1.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 ,再2.进行化简求值计算时(1) 。
(2) 。
(3)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你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练习A 组1.下列各式中与a-b-c 的值不相等的是( )A .a-(b+c )B .a-(b-c )C .(a-b )+(-c )D .(-c )-(b -a )2.ab 减去22b ab a +-等于 ( )。
A .222b ab a ++;B .222b ab a +--;C .222b ab a -+-;D .222b ab a ++-4.325) ()576(22+-=---x x x x 。
5.)3()2(3b a a ab --+-=___________。
6.ab-(a 2-ab+b 2)=7.化简:(1)( 2x-3y )+(5x+4y );(2)(8a-7b )-(4a-5b );(3)a- (2a+b )+2(a-2b );(4)3(5x+4)-(3x-5);(5)(8x-3y )-(4x+3y-z )+2z ;(6)-5x 2+(5x-8x 2)-(-12x 2+4x )+51; B 组8.某同学在做整式加减运算时,粗心大意,当将某整式减去xy-2yz+3xz 时,误认为加上此式,所得答案为2yz-3xz+2xy ,那么你能帮助他修改一下吗?9.以a 随意取几个数,求代数式16+a-{8a-[a-9-(3-6a )]}的值,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现象?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去括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以及去括号后的最简形式。
2.能够正确去掉括号,并会应用分配律把式子拆开。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
二、教学重点1.去括号法则的学习和运用。
2.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3.应用去括号和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应用分配律。
2.运用分配律拆开式子。
3.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引入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去括号和分配律的思想。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共同研究一个问题,配合完成一个问题,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引入例如,一个表达式(a + b) × c,其中有括号,后面出现了× c的乘号。
我们想要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但这样要怎么操作呢?2. 理解加法分配律通过引入适当的例子,如3 × (4 + 2) = 3 × 4 + 3 × 2,让学生理解加法分配律。
3. 理解乘法分配律引入例子,如2 × (3 + 4) = 2 × 3 + 2 × 4,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
4. 与学生一起应用分配律通过引入表达式(a + b) × c,与学生一起运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即(a+ b) × c = ac + bc。
5.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加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第二课时1. 教师应用例子引导针对去括号问题,引入问题2(x + 3) + y(x + 3),并以具体操作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去掉括号,发现结果为 3x+2y+6。
2. 提出类似例子如(a + b) × (c + d)或(a - b) × c + (a - b) × d,与学生一起去掉括号,让学生发现这些式子可以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3.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去括号和分配律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第2课时《去括号》精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去括号》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2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去括号的法则和技巧。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学习整式运算、分式运算等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去括号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运算速度不快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概念和法则,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进行整式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去括号的法则和技巧。
2.如何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去括号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使用具体例子和实际运算,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实际的运算题目,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去括号的概念和必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去括号的法则和技巧,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运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些去括号的题目进行运算,教师巡回指导和解疑。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去括号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讲解。
去括号初中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去括号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3.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1. 去括号的定义和意义。
2. 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 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
2.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去括号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展示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发现需要去掉括号才能解决问题。
2. 教师提问:什么是去括号?为什么需要去括号?二、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师讲解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例如:去括号时,正号不变,负号变号。
3. 教师讲解如何处理括号内的运算,例如: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三、练习去括号(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去括号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
四、应用去括号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去括号的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去括号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3.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
课题:《去括号》•教材与学生数学现实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 )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 )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法与学法分析为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复习旧知承前启后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探究学习归纳总结动画演示深化理解•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旧知,承前启后1、什么叫做同类项?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由于有括号学生暂时无法正确指出各项系理解应用拓展升华反馈调控评价激励问题备份全面考虑3、若a、b、c 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① a+2b-c② a+(3c+2b-a )-(2a-c )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一数学去括号教案3篇初一数学去括号教案篇1一、知识导航1、主要概念:变量是 ;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2、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其特点是:列表: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的值找到,查询方便;但是欠,不能反映变化的全貌,不易看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关系式:简明扼要、规范准确;但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或不能用关系式表示。
图像:形象直观。
可以形象地反映出事物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趋势和某些特征;但图像是近似的、局部的,由图像确定因变量的值欠准确。
3、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和比较的方法(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思想(举例说明)。
二、学习导航1、有关概念应用例1下列各题中,那些量在发生变化?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①用总长为60的篱笆围成一边长为L(m),面积为S(m2)的矩形场地;②正方形边长是3,若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为y.2、利用表格寻找变化规律例2 研究表明,固定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施肥量(千克/公顷) 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土豆产量(吨/公顷) 15.18 21.36 25.72 32.29 30.03 39.45 43.15 43.46 40.83 30.75 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使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变式(湖南)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起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时间/秒 0 1 2 3 4 5 6 7 8 9 10速度/米/秒 0 0.3 1.3 2.8 4.9 7.6 11.0 14.1 18.4 24.2 28.9①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因变量?②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变化,v的变化趋势是什么?③当t每增加1秒时,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中,v的增加?④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的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要几秒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3、用关系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例3.、①设一长方体盒子高为10,底面积为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体积v与底面边长a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