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硕鼠》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11
硕鼠,《诗经》中的一篇,收于《诗经·国风·魏风》,是魏国的民歌,人民用
硕鼠挖苦当政者,表达了奴隶的对抗和对理想国度的向往。
一、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诗上的地位、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译文了解《硕鼠》表达的含义。
3、阅读并背诵《硕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喜欢诗歌吗?你都知道有哪些诗歌?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
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局部。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局部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
事物。
3、多媒体播放《硕鼠》朗读示范,学生跟读。
4、〔大屏幕出示译文〕根据译文,欣赏《硕鼠》,小组交流,了解这篇文章
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背诵《硕鼠》。
6、课下搜集《诗经》的其它作品来欣赏。
7、小结:有什么收获?
三、效果与反思
运用网络资源学生对《诗经》有一些了解,也初步了解了“赋〞“比〞“兴〞的
写作手法。
这有助于学生对诗的内涵的理解和对诗歌感情的把握。
跟着网络音频朗读,学生能流利准确朗读并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