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红细胞形态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26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肾小管病变或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肾脏疾病,是导
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中尿红细胞形态的变
化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诊断信息。
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尿路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常见的尿红细胞形态有
三种,即正常形态、变形形态和破碎形态。
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质
地柔软,无空腔,表面光滑。
变形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不规则,质地较硬,表面凹凸不平,可能呈棘状或菱形。
破碎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表明尿红细胞已被破坏,呈片状、晶体状或
碎片状等。
异形尿红细胞的出现与慢性肾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
滤过膜的破坏和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导致肾小管功能减退,蛋白质漏出,血压升高,水
钠潴留等一系列症状。
血压升高和水钠潴留会使肾脏滤过负担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小球内毛细血管的损伤和增厚进一步导致尿红细胞的产生和形态的改变。
此外,在慢性肾炎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和肾透析等治疗方法都可能影响到尿红细
胞形态。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透析会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排泄,但也可能在过程中
破坏红细胞,导致尿红细胞的破碎形态增加。
一些治疗肾炎的药物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也可能影响到尿红细胞的形态。
因此,在分析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液样本时,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以及药物治疗等因素,全面评估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并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
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尿常规红细胞形态学
尿常规红细胞形态学是一种检验尿液中红细胞形态特征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和描述红细胞在尿液中的形态来评估尿液中红细胞的状况。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通常为单个或散在的状态,呈现出圆形
或椭圆形的形状,并且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均匀一致。
然而,当尿液中出现异常时,红细胞的形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例如,当红细胞数量较多时,它们可能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团块或排列成
线状。
此外,红细胞的形状也可能发生变化,如出现残缺、畸形或变形。
这些异常形态的红细胞通常提示存在疾病或异常情况,如尿路感染、肾脏病变或尿路结石等。
尿常规红细胞形态学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常规检验之一,可以为
医生提供相关信息,辅助诊断和治疗。
为了保持其准确性,通常要求
进行多次观察,并与其他尿液检验结果相结合综合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尿常规红细胞形态学仅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并
不能单独用于确定具体疾病或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
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血尿定位的实验室诊断李克成潘旭萍姜领(山东荣成市人民医院 264300)血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是提示泌尿系统有严重疾病的重要信息。
正常尿液中红细胞很少,一般不超过3/HPF。
显微镜下红细胞>3/HPF,称镜下血尿;肉眼见到不同程度红色混浊如洗肉水样或有血凝块,称肉眼血尿[1]。
国外统计,普通人群中血尿发病率为1%,女性较多,其中肾脏疾病占60%,尿路感染病变占22%,恶性肿瘤占13%,其他疾病占5%。
尿液中红细胞受渗透压、pH、以及泌尿系统部位不同等因素影响形态有很大的变化。
根据尿液中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又将血尿分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即均一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即多形性血尿;混合性血尿三种。
尿沉渣镜检时不但要注意红细胞的数量,还必须注意红细胞质的改变即红细胞的大小、形态的变化。
尿中红细胞的数量反映损伤的程度,而红细胞的形态反映损伤的部位,因此检测红细胞形态改变可以作为血尿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就目前国内实验室应用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做如下总结:1.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1.1 正常红细胞形态(1)新鲜红细胞:呈均匀,中心淡黄色的双凹圆盘状结构,有折光性;(2)皱缩形红细胞:见于高渗性尿液中,体积变小,似锯齿形、棘形或桑葚形。
如有高渗棘形红细胞,可将尿用蒸馏水稀释1-2倍,静置10分钟后观察,如细胞形态恢复正常,说明该皱缩形红细胞由于尿液本身渗透压增高所致,否则即为病态棘形红细胞。
(3)影形红细胞:见于低渗尿液中,红细胞胀大,使血红蛋白溢出,仅留下细胞膜。
1.2异常红细胞形态:有多种类型,参看各类文献大致分为以下四类[2]:1.2.1大小变化:患者本身血液中RBC平均体积(直径)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尿液中RBC形态的大小,红细胞呈典型的大小不一。
大红细胞直径≥8μm,小红细胞直径≤7μm,形态均与正常红细胞无显著差异。
1.2.2外形轮廓改变:(1)棘形:细胞质由内向外侧伸出一个或多个芽孢样突起,也称芽孢状红细胞;(2)锯齿形(车轮状): RBC表面出现大小高低基本一致的突起,均匀分布;(3)皱缩形(桑葚状、星芒状):红细胞因脱水而成颜色较深的皱缩球体,直径变小,厚度增加,高渗尿液中常见。
尿液红细胞及形态汇报人:目录•尿液红细胞概述•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尿液红细胞异常形态•尿液红细胞的其他应用•总结与展望01尿液红细胞概述0102正常尿液中应无红细胞,或仅含少量红细胞。
尿液红细胞是指存在于尿液中的血液细胞,通常是由于肾脏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
尿液红细胞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
中,这种红细胞通常较小,形态正常或变形。
液中,这种红细胞通常较大,形态异常。
可能提示肾脏或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等。
尿液红细胞升高通常无临床意义,可视为正常情况。
尿液红细胞降低尿液红细胞的临床意义02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将尿液样本置于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等特征。
显微镜观察用特殊染料对尿液样本进行染色,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染色检查使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样本进行定量分析,获取红细胞数量等信息。
定量分析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收集患者的尿液样本。
收集尿液样本将尿液样本滴在玻片上,轻轻摊开,盖上盖玻片,静置一段时间。
制作玻片将制作好的玻片放入显微镜中,调整焦距和光线强度,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等特征。
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红细胞形态学特征,如红细胞大小、形态是否规则、有无芽孢等。
结果记录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结果分析红细胞形态01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红细胞形态,可以判断出血尿的来源和病因。
例如,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不规则,而尿路感染引起的血尿则以正常形态的红细胞为主。
红细胞大小02不同病因引起的血尿,红细胞大小也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大小多不一致,而尿路感染引起的血尿则以正常大小的红细胞为主。
其他特征03根据观察到的其他特征,如红细胞内部结构是否正常、有无芽孢等,可以对病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03尿液红细胞异常形态肾小球源性血尿是指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受阻,在肾小球内破裂而导致的血尿。
这种血尿通常伴有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
尿镜检白细胞红细胞形态区别尿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尿液中的各种成分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尿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是两个重要的指标,它们的形态差异可以提供有关患者疾病的一些线索。
本文将介绍尿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1.白细胞形态特征: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抗病原体和维持机体免疫功能。
在尿镜检查中,白细胞主要表现为细胞形态的改变和数量的增加。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白细胞应该很少见或者不存在。
如果尿液中的白细胞增多,就可能表示存在尿路感染等问题。
尿镜检查中观察到的白细胞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嗜酸性细胞:嗜酸性细胞通常呈橙红色,细胞质包裹有大量的嗜酸性颗粒。
这种细胞通常与过敏反应相关,比如过敏性尿路感染。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通常较小,细胞核圆形,胞质较少。
在尿液中出现淋巴细胞可能与输尿管结核等疾病有关。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通常较大,细胞核多边形或扇形,胞质中含有大量颗粒。
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能表示尿路感染或者其他炎症性疾病。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是尿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之一,通常呈多边形或多角形,细胞质较宽。
在尿液中是否出现上皮细胞增多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2.红细胞形态特征:红细胞是尿液中常见的成分之一,它们的存在通常与泌尿系统出血有关。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应该很少见或者不存在。
如果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就可能表示存在肾脏疾病、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问题。
尿镜检查中观察到的红细胞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红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是由红细胞在肾小管中聚集形成的。
根据聚集程度和形状不同,红细胞管型可以分为水杨酸盐管型(红细胞排列整齐,类似串珠)和颗粒管型(红细胞排列较为松散,呈颗粒状)。
–红细胞片滑:红细胞片滑是指红细胞搁浅在尿液涂片上,并且形态比较平坦。
这种现象通常与尿液离体沉淀时间过长有关。
–渗出红细胞:在尿液中观察到的红细胞有时会呈现一定的形态变化,如变形、变薄等,这与尿液中的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
临床检验—尿液红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未染色的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淡黄色,直径约7~8um。
2、尿液红细胞形态变化受渗透压、pH及在体外放置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①高渗尿液: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似锯齿形、棘形或桑樵状。
②低渗尿液:红细胞胀大,血红蛋白溢出,仅留下细胞膜,成为大小不等的空环形或面包圈样,称为影形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或红细胞淡影。
③酸性尿液:红细胞膜脂质内层面积增加,体积变小。
④碱性尿液:红细胞膜脂质外层面积增加,细胞肿胀,边缘不规则,容易溶解破裂。
3、尿液异常形态红细胞见下表。
表:尿液异常形态红细胞4、新鲜尿液中红细胞形态对于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价值。
5、检查时不仅要注意红细胞数量,还必须注意其形态的改变。
如尿液外观未见红色,离心尿液红细胞>3个/HP,称为镜下血尿。
6、可利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经细胞活体染色后观察尿液中红细胞,可将血尿分为三种类型。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大部分红细胞(>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一形态红细胞。
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呈双凹圆盘形,细胞膜完整,偶见影形红细胞或棘形红细胞,但异常形态种类不超过2种。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主要见于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道毛细血管破裂的出血,红细胞未受肾小球基底膜挤压,故形态正常。
来自肾小管的红细胞虽受pH及渗透压变化的作用,但因时间短暂,变化轻微,故也呈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图:均一性血尿红细胞(未染色)(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肾小球性血尿,即变形红细胞性血尿。
尿液中畸形红细胞(>70%)的类型在2种以上。
表现为红细胞大小改变、形态异常和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及含量变化。
红细胞体积可相差3~4倍,可见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皱缩锯齿形红细胞、影形红细胞、半月形红细胞、颗粒形红细胞等,其血红蛋白含量不一。
尿液镜检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通过对尿液中存在的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对许多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鉴别。
其中,白细胞和红细胞是尿液中常见的两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特征可以提供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线索。
本文将介绍尿液镜检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形态区别。
白细胞形态特征在尿液镜检中,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它们的形态特征在镜检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1. 核形态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核的形态上有所差异。
中性粒细胞的核多呈多叶状,核仁明显;淋巴细胞的核一般比较大,呈卵圆形,核仁相对较小;单核细胞的核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嗜酸性粒细胞的核多为双叶状或多叶状,核仁较小。
2. 细胞质特征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细胞质的特征上也有所差异。
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质呈玫瑰红色或微淡蓝色,内含有一些颗粒状结构;淋巴细胞的细胞质呈淡蓝色或湖蓝色,没有明显的颗粒结构;单核细胞的细胞质较淡紫色或灰蓝色,内含有一些细小的颗粒;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质为胶质状,呈橙色或粉红色。
3. 大小及数量白细胞的大小和数量也是进行鉴别的重要指标。
中性粒细胞的大小一般为10-14μm,数量较多;淋巴细胞的大小一般为6-9μm,数量较少;单核细胞的大小一般为14-18μm,数量较少;嗜酸性粒细胞的大小一般为12-15μm,数量较少。
红细胞形态特征相比于白细胞,红细胞的形态特征较为单一。
红细胞主要有正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两种形态:1. 正常红细胞正常红细胞的形态为圆盘状,中间稍凹,边缘平滑而薄。
在尿液镜检中,正常的红细胞数量一般较少,且它们的形态相对统一。
2. 异常红细胞异常红细胞主要包括变形红细胞和红细胞管型。
变形红细胞可以是各种形态的畸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等。
红细胞管型是由红细胞在肾小球内凝聚形成的,呈管状。
白细胞与红细胞的区别通过观察尿液镜检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进行它们的区别:1.核形态:白细胞的核形态呈多叶状、卵圆形等,而红细胞的核形态为凹陷或不可见。
尿红细胞位相报告怎么看尿红细胞(RBCs)位相报告是一项用于评估尿液中红细胞的情况的检查结果。
通过观察尿液样本的物理性质和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医生可以得出关于尿液中红细胞浓度、形态和来源的重要信息。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阅读和理解尿红细胞位相报告。
首先,尿液样本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透明度和酸碱度等。
通常情况下,尿液呈黄色到琥珀色是正常的,若出现红色,则可能存在尿红细胞异常。
透明度应该为清澈透明,如果出现浑浊,则可能是由于尿液中存在过多的红细胞。
其次,尿红细胞位相报告会描述红细胞的形态特征。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应该是单个或者成对存在,具有典型的圆形形态。
而异常的红细胞形态可能表明存在一些潜在的疾病。
比如,如果红细胞呈现出变形、变形、裂解或凝聚等情况,可能是尿路感染、肾炎、肾结石等肾脏相关疾病的表现。
第三,尿液中红细胞的来源也是尿红细胞位相报告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尿液中的红细胞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泌尿系统的出血,另一个是来自生殖系统的出血。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出血的部位。
例如,如果大量红细胞存在于尿液中,并且伴有脓尿或菌尿,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
而如果尿液中的红细胞呈现出圆盘状,且伴有脏器脱垂等症状,则可能是生殖系统疾病引起的。
在阅读尿红细胞位相报告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指标。
例如,红细胞计数指标可以反映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人尿液红细胞计数一般不超过每高倍视野3-5个,若超过该范围,则可能存在尿路感染、结石、肾炎等疾病。
另一个指标是红细胞形态分类,通过对不同形态红细胞的计数和分类,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确定病因。
除了以上提到的指标,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指标也值得关注。
例如,红细胞管型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沉积在肾小管内形成的管状结构,是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的表现之一。
此外,尿液中可能还包括其他细胞和物质,如白细胞、上皮细胞、亚硝酸盐等,这些都有助于医生进一步评估尿液的健康状况。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慢性肾炎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症状。
血尿是慢性肾炎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而血尿的原因常常是由于尿路感染、肾小球疾病、肾结石等所引起。
血尿的形态也对于慢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并讨论其表现及临床意义。
尿红细胞是指在尿中发现的红细胞,形态分为正常形态和异常形态。
正常形态为融合或圆形,而异常形态包括扁平红细胞、齐切红细胞、变形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红细胞等。
扁平红细胞扁平红细胞通常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病变所致,常常表现为肾炎性病变或肾损害。
尿液中出现扁平红细胞,可以反映肾小球等处病变严重以至于血红蛋白大量损失,使红细胞被扁平化,通常伴随着其他形态的红细胞,是慢性肾炎病情加重的标志之一。
齐切红细胞齐切红细胞通常是由肾小管间质疾病所引起,比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管-间质炎等。
齐切红细胞是指红细胞被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这种形态通常伴随着白细胞等其他细胞成分的存在,是慢性肾炎病情加重的标志之一。
变形红细胞变形红细胞通常是由于低渗透压、pH改变、温度改变等多种因素所引起。
这种形态的红细胞形状比较异常,形态不规则,容易沉积形成血凝块,加重疾病的症状。
大小不等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红细胞指的是红细胞大小不均,掺杂大量小的红细胞。
大小不等的红细胞通常是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性坏死、水通道缺失等原因所引起,也是慢性肾炎病情加重,这些红细胞常常反映出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情况。
在临床上,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红细胞的形态,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的阶段和类型,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同时,对于尿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患者进行定期的尿液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加重。
因此,在慢性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期尽早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