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红细胞形态学分析及临床意义1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13
尿红细胞位相检验及临床意义概述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是利用位相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的一种方法,其临床意义在于根据尿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的来源。
推测血尿是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
一般认为,正常人尿中有红细胞者约4%,其中红细胞数(0.5~5.0)×1012/ml,多为畸形红细胞。
如尿中发现畸形红细胞(其大小,形态呈多型性,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占75%以上,且红细胞数≥8000/ml者,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
尿红细胞形态学和尿畸形红细胞产生的机制尿红细胞形态学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具有末梢血涂片所见的红细胞同样的形态,双面中央凹陷、圆盘状,呈淡黄色。
尿红细胞呈现环形(炸面包圈样)、棘形、锯齿(皱缩)形、靶形、影形、口形、裂形、小型、球状等异常形态称为尿畸形红细胞。
尿畸形红细胞产生的机制目前认为尿畸形红细胞的产生主要是由于:①尿红细胞通过病变的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物理性损伤,②尿红细胞在流经肾小管时受到尿pH、渗透压及尿酶、尿素等化学因素的影响。
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尿红细胞表面光滑、大小和形态均一,且畸形红细胞20%以下提示非肾小球性血尿;若尿中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20%以上,但小于80%则为混合性血尿。
作用用位相(相差)显微镜来区分尿中正常形态红细胞和异常形态,以区分血尿来源,是近十几年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外首先发表,以后国内也发表不少相类似文章。
临床应用血尿分为肾小球性血尿及非肾小球性血尿两大类。
肾小球性血尿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常见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慢性及迁延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肾病综[1]合征、l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如遗传性肾炎(Alport 综合征)、薄基膜肾病(家族性良性血尿);剧烈运动后一过性血尿等。
尿液红细胞及形态汇报人:目录•尿液红细胞概述•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尿液红细胞异常形态•尿液红细胞的其他应用•总结与展望01尿液红细胞概述0102正常尿液中应无红细胞,或仅含少量红细胞。
尿液红细胞是指存在于尿液中的血液细胞,通常是由于肾脏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
尿液红细胞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
中,这种红细胞通常较小,形态正常或变形。
液中,这种红细胞通常较大,形态异常。
可能提示肾脏或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等。
尿液红细胞升高通常无临床意义,可视为正常情况。
尿液红细胞降低尿液红细胞的临床意义02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将尿液样本置于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等特征。
显微镜观察用特殊染料对尿液样本进行染色,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染色检查使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样本进行定量分析,获取红细胞数量等信息。
定量分析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收集患者的尿液样本。
收集尿液样本将尿液样本滴在玻片上,轻轻摊开,盖上盖玻片,静置一段时间。
制作玻片将制作好的玻片放入显微镜中,调整焦距和光线强度,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等特征。
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红细胞形态学特征,如红细胞大小、形态是否规则、有无芽孢等。
结果记录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结果分析红细胞形态01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红细胞形态,可以判断出血尿的来源和病因。
例如,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不规则,而尿路感染引起的血尿则以正常形态的红细胞为主。
红细胞大小02不同病因引起的血尿,红细胞大小也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大小多不一致,而尿路感染引起的血尿则以正常大小的红细胞为主。
其他特征03根据观察到的其他特征,如红细胞内部结构是否正常、有无芽孢等,可以对病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03尿液红细胞异常形态肾小球源性血尿是指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受阻,在肾小球内破裂而导致的血尿。
这种血尿通常伴有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