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常用手法6
- 格式:docx
- 大小:91.09 KB
- 文档页数:7
推拿与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1、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摩法8、拍击法9、抖法10、运拉法11、拿法12、滚法13、刮法14、掐法15、弹筋法(提弹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顺筋法)【推拿与按摩的主要手法】一、推法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
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
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
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
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二、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
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
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三、揉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
7种搓手的方法1. 基本搓手法基本的搓手法是我们常见的方式,它非常简单易学。
首先,将双手合十,掌心相对,然后用力搓动双手。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手部肌肉。
2. 推拿搓手法推拿搓手法是一种结合按摩和搓揉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放松手部肌肉。
首先,用拇指从食指根部开始向上推按食指内侧,再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推拿。
然后反方向进行推拿,重复数次。
3. 拇指搓揉法拇指是我们使用最频繁的手指之一,因此它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养。
使用拇指搓揉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拇指疲劳和紧张感。
首先,将一只手的四个其他手指弯曲并放在掌心,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在掌心中旋转揉动数次。
接着换另一只手进行同样的动作。
4. 摩擦搓热法摩擦搓热法是一种通过快速摩擦双手来产生热量的方法,可以帮助保暖和促进血液循环。
首先,将双手合十,掌心相对,并用力快速摩擦双手,直到感觉到热量产生。
然后将双手分开,感受到热气从中间散发出来。
5. 拍打搓手法拍打搓手法是一种通过拍打和轻敲双手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的方法。
首先,将双手合十,掌心相对,并用力轻拍和敲击双手背部、指尖以及掌心等部位。
重复数次,并逐渐加大力度。
6. 拉伸搓手法拉伸搓手法可以有效地舒缓手部肌肉紧张和僵硬感。
首先,将一只手的五个指头分别用另一只手的五个指头拉伸。
例如,用右手的食指拉伸左手的食指、中指拉伸左手的中指,以此类推。
每个动作保持数秒钟,并逐渐加大力度。
7. 点穴搓揉法点穴搓揉法是一种结合穴位按摩和搓揉的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手部不适。
首先,用拇指轻轻按压手背上的合谷穴(位于食指和拇指之间的凹陷处),然后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数次。
接着换另一只手进行同样的动作。
以上是7种搓手的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搓手。
无论是在工作中长时间使用键盘,还是在寒冷天气中需要保暖,这些搓手方法都能帮助你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感,让你感受到舒适和放松。
按摩通常有十七种手法,包括推法、擦法等。
手法具体分为七类,一起来了解下: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1.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摩法8、拍击法9、抖法10、运拉法11、拿法12、滚法13、刮法14、掐法15、弹筋法(提弹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顺筋法)按摩手法大致分为7类:1.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各种振法、各种揉法、各种抖动法等。
2.摩擦类手法:推法、运法、擦法、刮法、搓法、摸法、梳法等。
3.挤压类手法:按、点、压、掐、捏、抓、弹法等。
4、叩击类手法:各种拍法、击法、点穴法等。
5.运动关节类手法;各种摇法、板法、伸屈法、端法、顶法等。
6.复合类手法:推摩法、按揉法、振颤法、点按法、牵抖法、旋转法、摇按法等。
7.特定手法:胸外心脏按压法、背法、踩跻法等。
常用的推拿保健手法有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擦法、抹法、点法、拍法等十一种。
1、按法[操作要领]用手指或手掌或肘尖着力在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逐渐用力,按而留之。
按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指按法。
拇指伸直,用指面着力按压,其余四指起支撑协同作用,逐渐用力按压,如单手指力不足,可用双手拇指重迭用力下压。
指按法接触面小,刺激的力量可轻可重,多用于穴位的按摩,按压的力量以有酸胀的感觉为宜。
②掌按法。
用掌根或全掌按压于体表一定部位,单手掌力不够时,可双手迭按。
掌按法接触面较大,刺激缓和。
③肘按法。
屈曲肘关节,用肘尖部进行按压,刺激较大,多用于软组织丰富的深在部位或穴位,如腰臀部、大腿部。
[注意事项]按法操作时用力方向要垂直,用力要由轻渐重,稳而持续,按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
2、摩法[操作要领]用手掌面或手指面附着在体表一定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而1有节奏的抚摩动作,不带动皮下组织。
摩法是推拿手法中最轻柔的一种方法。
[注意事项]摩法操作时用力均匀,轻缓,不可按压,腕关节放松,以前臂发力带动腕部,在体表做圆周状的旋转移动。
小儿推拿的四种手法
1、推法
这种手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主要是对局部使用手指进行推按,一般是在患者的四肢或者胸背部进行的,因为这些部位的经络循行比较直观,可以对整条经络进行按摩。
推法可以起到活血祛瘀舒筋通络的效果,对于儿童腹胀腹痛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拿法
拿法主要就是以5个手指为主的推拿方法,需要用拇指与食指相互作对称用力来进行推拿。
一般可以针对四肢或者肩颈部位进行治疗。
男方需要的力度较大,如果要进行该方法的推拿,一般需要长期对手指进行锻炼,推拿的时候可以起到解表发汗开窍提神的作用。
3、摩法
这种方法是推拿之中比较柔和的方法,主要就是用手掌或指腹在局部进行有规律的摩动。
在推拿过程中需要讲究,不带动皮肤,轻柔的对局部产生刺激。
通常是对于小儿消化不良有很好的帮助,能达到消食导滞,疏肝理气的作用。
4、按法
这种方法主要就是垂直向下施加压力,由轻到重的来对局部组织造成刺激。
该推拿方法主要是针对单个穴位进行刺激的方法,可以起到温经散寒解痉止痛的作用,
对于小儿局部疼痛或者瘴闭的症状,就可以在对称位置进行按法治疗。
霜降时节养生按摩法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9 个节气,一般出现在公历每年的 10 月23 日或 24 日。
霜降时节,天气逐渐寒冷,人体的抵抗力也会相应下降。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可以通过按摩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本文将介绍霜降时节养生按摩法,帮助您度过这个季节,保持健康。
1. 头部按摩在霜降时节,头部保暖尤为重要。
头部按摩可以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改善头部供血,增强头皮健康。
可以用指腹按压头皮,从额头开始,向后顺序按摩太阳穴、颞部、头顶以及颈部。
轻柔而均匀的按摩可以缓解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2. 肩颈按摩霜降时节,肩颈部位常常会感到酸痛,这主要是因为天气寒冷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通过按摩肩颈部,可以促进肌肉放松,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肩颈部的不适感。
可以用双手在肩颈部轻轻揉捏,向后施力,增加肌肉的柔韧度和舒展性。
3. 腰背按摩如果在霜降时节感到腰背酸痛,可以进行相应的按摩来缓解不适。
可以用掌心在腰背部位轻轻揉动,以放松腰背部的肌肉,并适当运用拇指按摩腰椎周围的穴位。
这样可以刺激经络,增加腰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腰部的疼痛。
4. 肚脐按摩在中医养生中,人体的海底脉络与肚脐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按摩肚脐,可以刺激海底脉络,促进脏腑的功能调理。
可以用食指或拇指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按摩。
每天早晚各按摩约5-10分钟,有助于调节消化系统、增强肠胃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5. 手部按摩在霜降时节,手部容易受寒冷天气的影响,血液循环不良。
通过手部按摩,可以促进手指的灵活性,增加手部的血液循环。
可以用双手握拳,以旋转、揉捏等方式按摩手掌和手指。
每天坚持按摩,有助于保持手指的柔韧度和灵活性。
6. 足底按摩霜降时节,足底常常会感到寒冷。
通过足底按摩,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足部的温暖感。
可以用手指在足底按摩,并运用适当的力度刺激足底的穴位。
按摩时间约10-15分钟,有助于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足部的不适感。
7. 全身推拿除了针对特定部位的按摩外,全身推拿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
6种推拿手法在部队胫腓骨骨折伤员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10-26T17:11:53.8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作者:常玉蛟陈馥[导读] 平均住院日比2012年组的126日缩短了14日,为出院后早日参加训练打下良好基础,具有一定的军事效益,值得继续推广。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摘要:我科是军人病房,自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接收骨折恢复期休养员116人,其中胫腓骨骨折休养员20例,占17.2%,平均住院126日。
工作中发现,受传统思想影响,几乎所有的休养员都认为“伤筋动骨一百天”,只能静养不能动,特别是带有石膏外固定的患者,只有去除之后才开始活动肢体,由于长期制动、很多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膝、髋、踝、趾关节功能障碍,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影响日后正常训练。
为了引导住院休养员树立正确的医学护理观念,积极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缩短住院时间,我们为休养员编排了一套推拿操,包含6种推拿手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推拿手法;骨折;应用1、推拿手法能使机体放松的原因[1]1、1提高局部温度。
1、2提高痛阈。
1、3使痉挛的肌纤维被拉长。
1、4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营养得到改善,消除局部肿胀,进而使损伤组织得以康复。
1、5通过手法,分解粘连。
2、胫腓骨骨折休养员的常见问题及选用的推拿手法2、1筋强即肌肉痉挛,损伤可引起痉挛,选用揉法、捻法达到缓解肌肉痉挛的目的。
2、2瘀血是损伤常见症状,选用推法、擦法,达到活血、去瘀、止通的目的。
2、3经络受损损伤导致,壅塞不通,不通则痛。
采用按法,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
2、4肿胀是损伤常见症状。
选用推法、擦法,达到消除肿胀的目的。
2、5筋凝治疗时以助动为治疗原则,选用摇法帮助肢体、关节活动,达到松解筋凝、缓解筋结、恢复功能的目的。
3、动作要领3、1推法:我们主要采用掌推法,以掌根部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略背伸,肘关节伸直。
以肩关节为支点,主臂部主动施力,通过肘、前臂、腕,使掌根部各前方做单方向直线推进[2]。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婴幼儿的预防和治疗。
它是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体表穴位,调整气血,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第一,按摩手法。
按摩是在婴幼儿的躯干、四肢、头部等部位进行轻揉、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弹性,舒缓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1.摸背部:将双手指腹平行放在婴幼儿的背部,轻揉背下肌肉,由当腰往上背部移动,重复多次。
2.抚顶:用双手指腹从婴幼儿的前额开始,向后轻揉至发际,再从前额沿头部两侧揉摩至颈部。
3.张胸部:将双手由颈胸部由上到下轻拍,然后交叉按摩胸部,以促进呼吸畅通。
4.握揉手臂:将双手分别握住婴幼儿的两臂,用拇指和其他四指轻揉手臂外侧,从上臂向手腕方向揉动,喜欢的活动。
第二,拍打手法。
拍打是指用掌心或手指轻拍婴幼儿的身体进行刺激。
这种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常用的拍打手法包括:1.轻抡后背:将双手掌心轻轻抡动婴幼儿的后背肌肉,从颈部向腰部下滑,重复多次。
2.拍打腹部: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腹部,从上部向下部渐渐加力,然后逐渐减力,重复多次,可以促进消化功能。
3.拍打胸膛: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胸膛,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呼吸道通畅。
4.拍打腿部:用手指轻拍婴幼儿的小腿和大腿,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三,穴位按摩手法。
按摩穴位是小儿推拿的重要手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常用的穴位按摩手法包括:1.按揉攒竹穴:用拇指或其他指腹按揉位于婴幼儿手背指间关节上缘的攒竹穴,顺时针按揉20次,然后逆时针按揉20次,每日2~3次,可以缓解婴幼儿哭闹不安。
2.摩擦百会穴:用手指或手肘对婴幼儿的枕骨凹陷处进行摩擦操,每次2~3分钟,每日2~3次,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揉脾俞穴:用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婴幼儿脊柱两侧的腰部,顺时针揉动20次,然后逆时针揉动20次,每日2~3次,可以促进脾胃功能。
成人推拿治疗常规套路手法头部20`~25`1、推抹天门(5~7遍)2、推抹坎宫(3次)3、推抹前额(分三~五线,每线3次)4、拇抹眼眶(3次)5、揉按头顶五经(3~5次)6、点按穴位(睛明、攒竹、四白、鱼腰、阳白、太阳、角孙、阿是穴)7、推抹头面(3次)8、抓拿头顶五经(3~7遍)9、缓滚前额(3遍)10、扫散头侧(20余次)11、侧击发迹(往返3遍)12、扣击头顶五经(1~3遍)13、抚摸头面(1~3遍)14、勾揉风池(十余次)15、托揉颈项(1~3遍)16、拿捏双肩(配合拿肩井,1~3次)17、拿捏上肢(配合拿曲池、合谷1遍)18、拿捏双肩(1遍)19、托顶颈项(1遍)20、拿捏后顶(3~5遍)21、拿捏头侧(1~3遍)22、捻揉耳朵(1~3遍)项部20`~25`1、抚摸枕项两侧及双肩(3遍)。
2、轻拿枕项两侧、双肩及背部膀胱经(3~5遍)3、拿、按、点、抓、揉穴位(玉枕、风池、肩井、肩中俞、天宗、阿是、曲池、合谷)4、滚项部两侧、双肩及上背部膀胱经(3遍)5、重拿项部两侧、双肩、上背部膀胱经(3遍,第三遍拿至腕关节)6、拨项部两侧、双肩及上背部膀胱经(1遍)7、轻拿项部两侧、双肩及上背部(1~3遍)8、侧击双肩及上背部膀胱经9、捶击双肩及上背部膀胱经10、擦大椎及上背部膀胱经11、活动颈项(后仰,左右侧转、左右侧屈,捶头)颈部20`~25`1、轻拿喉管(3~5遍)2、捻揉颈部两侧乳突肌(3~5遍)3、拿、电、揉阿是、人迎、天鼎、天容、天突、肩井4、偏推五线(喉管中央,两侧缘及胸锁乳突肌,1~3遍)5、拿揉喉管及两侧乳突肌(1~3遍)6、拿拨喉管(阿是为中点,3~5遍)7、拿揉喉管及两侧乳突肌(1~3遍)8、拿揉项部两侧、双肩及上背部膀胱经(3~5遍,最后一遍至腕关节)9、点按、拿揉风池、肩井、风门、肺俞、曲池、合谷10、滚双肩、上背部膀胱经(1~3遍)11、拿揉双肩(1~3遍)12、掌揉背三线(1~3遍)13、侧击双肩及上背部膀胱经(1遍)14、捶击双肩及上背部膀胱经(1~3遍)15、擦大椎或拍打双肩及上背部膀胱经(风寒用擦法,风热用拍法)肩部20`1、轻拿肩部(1~3遍,最后一遍至腕关节)2、揉肩部(3~5遍)3、拿、抓、点按穴位(肩井、肩中俞、天宗、肩髎、曲池、合谷)4、滚肩部(5~7遍,最后一遍至腕关节)5、揉肩部(1~3遍)6、拿拨肩部(1~3遍)7、推肩部(1~3遍)8、搓肩部及上肢9、侧击肩部(1遍)10、拍打肩部(1遍)11、捶击肩部(1遍)12、活动肩关节(数次)13、擦肩部臀部25`1、摩臀部(1`~3`)2、推抹臀部(第三遍上至下背部,下至脚跟)3、揉臀部(第三遍上至下背部,下至脚跟)4、拿、按、压穴位(肾俞、大肠俞、环跳、阿是、委中、昆仑、太溪、次髎、居髎)5、滚臀部(第三遍上至下背部,下至脚跟)6、揉臀部(第三遍上至下背部,下至脚跟)7、拿臀部(分3~5线,第三遍上至腰背下至脚跟)8、推臀部(第三遍上至腰背下至脚跟)9、活动膝、官、腰关节背部25`1、抹背心(十余次)2、推抹背部三线(第三遍至脚跟)3、揉背部三线(第三遍至脚跟)4、按压穴位(肩井、天宗、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阿是)5、滚三线(第三遍至脚跟)6、揉腰背三线(1遍)7、拨背部两线及阿是(3~5遍)8、直推脊部两线及阿是(3~5遍)9、分推背部两线及阿是(3~5遍)10、拍打背部三线(1遍)11、侧击背部三线(1遍)12、捶击腰背三线及下肢膀胱经(1遍)13、擦阿是及背部膀胱经胸部1、摩胸部(1`~3`)2、轻揉胸部三线(3遍)3、拿、点、按、揉胸部(肩井、中府、阿是、膻中、期门)4、滚胸胁四线(3~5遍,以病经为中点,最后1遍滚另两经)5、揉胸三线(以阿是为主,3遍)6、指腹理胁间隙(3遍)7、直推三线(1~3遍)8、分推胸胁(由上至下1~3遍)9、侧击三线(1遍)10、轻慢捶胸(1遍)11、搓胁肋(2~3遍)12、擦胸胁腰部1、推抹腰部三线(第三遍上至肩,下只脚跟)2、揉腰部三线(第三遍上至肩,下只脚跟)3、拿揉肩井4、点按穴位(天宗、大杼、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次髎、阿是、环跳、委中)5、滚腰部三线(第三遍上至肩,下只脚跟)6、揉腰背三线(1遍)7、拨腰背两侧膀胱经(1~3遍)8、直推腰部膀胱经(3~5遍)9、分推腰部(5~7次)10、侧击腰部三线(1遍)11、拍打腰背膀胱经(1遍)12、捶击腰背三线(1遍)13、擦腰骶14、屈膝拿腘窝(10余次)15、屈膝压腿(3次)16、后伸扳腰(两边各1次)17、斜扳腰(两边各1次)18、屈膝压髋(两边各3次)19、牵伸下肢(3次)20、摇髋关节(3次)21、屈髋压腰(3次)22、屈髋摇腰(3次)23、滚背(3次)24、屈膝抖腰(10余次)腹部1、摩腹(以肚脐为中心5`)2、一指禅推腹部3、揉腹部三线(1~3遍任脉、脾经)4、拿腹部三线(1~3遍任脉、脾经)5、点按腹三线6、滚腹三线7、重拿腹三线8、推抹腹部9、插击腹部10、振腹部11、推抹腰背三线12、重揉腰背膀胱经13、拨腰背膀胱经14、推腰背膀胱经15、捶膀胱经16、重拨下肢阳明经17、捶阳明经膝1、刨推膝部(3遍最后1遍上至髋,下至趾)2、拿揉膝关节(3遍最后1遍上至髋,下至趾)3、大鱼际掌根指揉阿是(3遍最后1遍上至髋,下至趾)4、按揉阿是5、拿揉血海、梁丘、膝眼、足三里、阴谷、委中、委阳6、滚阿是穴、三线(3遍最后1遍上至髋,下至趾)骨节大用鱼际。
芳疗基本手法一、腿后部(推拿约15分钟)1、摩擦法9次2、45度9次3、床尾3步各3次4、单掌揉捏各2次5、双掌揉捏各2次6、关节指骨推各3次二、背部和颈部(推拿约25分钟)背部推拿步骤(一)1、全掌三线各2次2、全掌按压各2次3、凹道按压各1次4、指腹推各1次5、轻推9次6、按揉左右各3遍7、揉捏各6次8、挤压左右各1遍9、外侧推左右各1遍10、分推6次11、指腹按揉各2次12、S揉各6次13、引流颈部推拿步骤1、椎推捏往返6次2、按揉2遍3、S形揉捏4、吸定按揉各6次背部推拿步骤(二)1、全掌推3遍2、“8”字各8次3、推肩胛各9次4、全掌推至腰5、引流6、全掌按压各2次7、全掌三线各2次三、腹部(推拿约10分钟)1、扇形抚摸6次2、按压2次3、轻推至脐2次4、按压—释放左右各3次5、轻推左右各9次6、扇状抚摩3次7、轻推至腹股沟淋巴结左右各6次8、推法3次9、搓揉全腹6次10、摇晃9次11扇状抚摸1次四、面部(推拿约10分钟)1、外推9次2、顺应呼吸各3次3、牵引颈部约20秒4、轻转5、按揉6、穴位按压7、按压至前发际线各1次开天门9次8、按压3线推坎宫9次9、按压3次外缘推3次10、地仓穴按揉6次11、下颌中线揉捏3次12、推至肩部6次13、轻擦6次14、Ending芳疗基本手法一、腿后部(推拿约15分钟)推拿前做准备:1、观察腿部—在治疗床上的体位,皮肤,血管,充血,脂肪团,淤块,肌肉紧张度2、只将腿部暴露进行推拿,从左腿开始,站在治疗的左边—确保你的姿势和站立位置的正确3、将枕头放在足踝下4、敷油推拿步骤:1、左手的全掌从跟骨推到坐骨结节(经过腘窝时,力量稍微减少),右手的全掌从跟骨开始推至腘窝。
左右手动作交替(当右手接近腘窝是,左手回到起始位),形成一套连续的,有节奏的摩擦手法做9次2、将就诊者的脚抬起与治疗床呈45度,左手掌跟从跟骨推至腘窝做9次3、芳疗师站在治疗床床尾,注意保持手与皮肤接触。
健康养生按摩的6个方法健康养生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按摩作为一种有效的养生方式,也备受人们的青睐。
但是,按摩并不是简单地在身体上用力按压,它是一门技艺,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起到养生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按摩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享受健康养生的好处。
一、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按摩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法的推、拿、揉、捏、击等组合,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状况,达到治疗疾病或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在推拿按摩时,需要注意手法的力度和按摩的部位,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足底按摩足底按摩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按摩方式,可以说是按摩中的入门级别。
它是通过按摩足底的关键部位,来达到舒缓身体的效果。
按摩足底可以分为按揉、锤击、刮吸等几种方式,按摩时需要适度运用力度,轻重适当,避免对足底造成疼痛和损伤。
三、经络按摩经络按摩是一种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按摩方式。
它是根据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通过按摩经络上的穴位,来对身体各个系统进行调节。
经络按摩可以达到清热解毒、通经活血、调理气血等多种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等养生效果。
四、头部按摩头部按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按摩方式,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也备受欢迎。
头部按摩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改善头皮环境,舒缓头部疲劳,减轻头痛和失眠等症状。
按摩头部时需要注意手法的柔和和力度的轻重,同时也需要避免对头部造成强烈的刺激。
五、背部按摩背部按摩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按摩方式,可以帮助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
按摩背部时需要注意手法的力度和按摩方法的选择,以免对背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六、脊椎按摩脊椎按摩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按摩方式,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它是通过按摩脊椎部位,来调整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脊椎按摩需要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正确的穴位和手法,同时需要注意按摩力度的轻重和时间的长短。
总之,按摩是一种健康养生的非常好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推拿常用手法(6)第七节运动关节类手法(2)三、牵拉法(一)分类可分为肩关节牵拉法、肘关节牵拉法、腕关节牵拉法和踝关节牵拉法。
(二)操作方法1、肩关节牵拉法肩关节基本动作有前屈、后伸、外展、内收、上举等运动,故肩关节牵拉法有外展牵拉法、内收牵拉法、上举牵拉法、后伸牵拉法等。
(1)肩关节外展牵拉法患者取坐位,肩关节放松。
术者站于患肩前面或者后侧,一手掌按住其肩部为支点,另一手握住其肘部(或者用前臂托住患肢的肘部),作患肩外展运动,至90º时,两手协同用力,一按一“提”,作肩关节外展牵拉法。
(2)肩关节内收牵拉法患者取坐位,屈肘关节,将患肢放于胸前。
术者站于其后侧,紧靠其背部,稳住其身体,用自己与患肩同侧的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托住患肢的肘部作肩关节内收至有阻力时,两手同时运劲作肩关节内收牵拉。
(3)肩关节上举牵拉法可分为肩关节外展上举牵拉: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侧前方或侧后方,用上臂托起患者上肢,同时用手掌按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掌按于手掌背上,作肩节外展,使肩关节外展上举到一定限度时,手掌下按,前臂外展,同时用力肩牵拉部。
肩关节前屈上举法牵拉:患者取坐位,术者以半蹲位站于患者前侧方,患者上肢伸直,前臂搁在术者肩上,术者用双手按住其患肩,以患肩为支点,慢慢地用肩将患肢抬起,作前屈上举被动运动,当有阻力时,协同用力,作肩关节前屈上举法牵拉(此法术者站于侧方,也可作外展上举牵拉法),或者术者一手按住患肩,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缓缓上提(作前屈上举)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肩部牵拉,此法也可仰卧位进行。
(4)肩关节后伸牵拉法患者取坐位,患肢自然下垂放松,术者站于其侧方;用自己与患肩同侧的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使患肢后伸、屈时,手背贴于背部缓缓上提至最大限度时,而后沿脊柱向上牵拉。
2、肘关节牵拉法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
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肘关节后上方,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反复伸屈肘关节运动,至肘关节伸直到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肘部牵拉。
3、腕关节牵拉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其前方,一手握住患者前臂的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掌部,先将腕关节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再作腕关节的屈伸牵拉法,或左右侧屈牵拉法。
4、踝关节牵拉法患者取仰卧位。
术者站于患者足跟后方,一手托住其足跟部,另一手握住其足趾部,先作拔伸,在此基础上,再作踝关节的屈伸牵拉法以及内、外翻牵拉法。
(三)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理筋整复、疏经通络之功效。
四、伸屈法(一)分类伸屈可分为伸肩法、伸肘法、伸膝法、伸髋法、单屈髋法、双屈髋法、屈膝法、垫膝屈膝法。
(二)操作方法1、伸肩法术者半蹲作骑马势,站于患者侧方,将患肢放于术者颈后,使其肘部恰好搭于术者肩上。
术者两手围抱患者肩部,缓缓地站起,根据患者肩关节可能外展和前屈的程度,保持在一定的高度,持续2~3分钟,再放松,然后逐渐增大幅度,反复进行,3~5次即可。
2、伸肘法患者与术者相对而坐。
术者用一手托住患肢肘部,并将患肢的手夹于术者腋下,另一手孩住患者的肩部,然后作推肩、抬时动作,使患肢肘关节伸直。
3、伸膝法患者取仰卧位,两下肢伸直放松。
术者站于患侧,以一手托住患肢小腿,使其小腿搁在术者前臂上,另一手夹住其膝关节上方,使患肢作屈膝屈髓运动,然后术者两手协同用力抬时作伸膝运动,即托扶小腿之手,作抬时动作,置于膝关节之手作向后推膝动作,使其膝关节伸直、井同时使患肢上举。
患肢上举的幅度,根据病情以及患者能忍受的程度为度。
4、伸髋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术者站于其身后。
一手握住患侧之踝部,另一手按于其腰部,然后两手协同用力,将患肢向后牵拉,置于腰部之手同时向前推按,似拉弓状,如此一拉一放,可重复操作数次。
5、单屈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站于患肢侧方,用一手握住患肢的下端(踝关节的上方),另一手捏住其足跟部,使患肢屈膝屈髋,然后术者两手同时用力,使其髋、膝、踝关节同时屈曲,并尽量使患肢大腿贴近其腹部。
6、双屈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托住其两足跟部,另一手扶住其膝关节前方,使两侧膝、髋关节作屈伸动作,达到一定限度后,术者可弹动性地推动膝部,逐渐加大屈髋的角度,使其大腿尽量贴近腹壁。
另外,此法也可把托住足跟部之手改为托其臀部,使其躯体作前屈动作。
此法也称为屈腰法。
7、屈膝法(又称为屈小腿法)患者附卧位,术者站于患肢侧面,用一手握住其小腿的下端,另一手抓住其跖趾部,然后使膝关节逐渐屈曲,增大弯曲的角度。
8、垫膝屈膝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屈髋。
术者站于患肢侧方,用一手前臂垫置于膝关节后侧(腘窝部),另一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上部,然后作屈膝屈髋运动,达最大限度时,垫置膝后之手向前推压膝关节,另一手用力下压小腿,作膝关节屈曲动作,此时常可听泵旷喀喀”的响声,表示手法成功。
(三)动作要领1、动作幅度控制在生理范围内,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2、双手用力既要协同,又要讲究技巧。
3、动作由慢到快,缓慢进行。
(四)临床应用1、伸肩法具有松解粘连,解除软组织痉挛或关节内组织的嵌顿以及滑利关节之功效。
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及骨折后遗症引起的肩关节疼痛、运动障碍等症。
2、伸肘法具有疏经通络、理筋整复、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肘关节僵硬、屈伸功能障碍等症。
3、伸膝法具有松解关节粘连,解除软组织的痉挛以及松解坐骨神经根粘连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膝关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腰椎问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并配合腰椎后伸扳法和左右斜扳法治之。
4、伸髋法具有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解除软组织痉挛之功效。
常用于腰椎小关节错位、腰椎问盘突出症,及慢性腰肌劳损、腰部僵硬等病症。
5、单屈髋法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之功效。
常与髓关节摇法配合使用,治疗髓关节酸痛、活动不利等症。
6、双屈髋法,不仅能促进髓关节的活动,还能改善脊柱的活动功能。
具有松解粘连、解除软组织的痉挛,或关节组织的嵌顿及滑利关节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慢性腰痛,腰骰关节劳损,骰尾部挫伤、强直性脊柱炎、腰椎肥大,以及髋关节酸痛、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
7、屈膝法具有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之功效。
多用于治疗膝关节酸痛、僵硬、伸屈不利等症。
8、垫膝屈膝法具有松解粘连、增大关节间隙、解除软组织痉挛或关节内组织的嵌顿及滑利关节之功效。
多用于治疗膝关节酸痛、运动功能障碍。
如慢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等病症。
(五)注意事项1、应用伸屈手法前,应首先了解各关节的正常活动度,要在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内运用伸屈法。
2、对功能受限的关节,要充分估计其增大的幅度,然后运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徐徐加大其可能增大的幅度。
3、增大的幅度,要在病人能够忍受的情况下进行,决不可使用暴力,或蛮劲作伸屈法,以避免加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甚至骨折、脱位等医疗事故。
4、做伸屈法之前,要明确诊断,排除伸屈法的禁忌症,如骨折、肿瘤、结核等疾患。
5、伸肘法操作时用力大小和伸屈的幅度,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决不可使用蛮劲。
6、双屈髋法(1)操作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加大弯曲的角度,幅度由小到大。
(2)随着屈髋角度的增大,逐渐加大推送力量,不可使用暴力,力量应由轻到重。
(3)作双屈髋法,同时可配合腰部左右摇动,即在保持患者躯体前屈位的状况下,托臀之手和扶膝之手协同动作,使其腰骰部作缓缓地左右摇动各数次。
(4)老年人腰椎骨质疏松,慎用此法。
7、屈膝法(又称为屈小腿法)(1)屈曲幅度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也可视病情而定。
(2)动作应由慢到快,缓缓进行,不可粗暴。
五、拨伸法(一)分类拔伸法又名“牵引法”,“牵拉法”,“拉法”和“拔法”,为正骨推拿流派常用手法之一,包括全身各部关节,半关节的拔伸牵引:颈部拔伸、肩部拔伸、肘关节拔伸、腕关节拔伸、掌指关节拔伸、指间关节拔伸、腰椎拔伸、骶髂关节拔伸、髋关节拔伸、膝关节拔伸、踝关节拔伸。
(二)操作方法1、颈椎拔伸法:包括掌托拔伸法,肘托拔伸法和仰卧位拔伸法三种。
(1)掌托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后。
以双手拇指端和罗纹面分别顶按住其两侧枕骨下方风池穴处,两掌分置于两侧下颌部以托挟助力。
然后掌指及臂部同时协调用力,拇指上顶,双掌上托,缓慢地向上拔伸1~2分钟,以使颈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持续牵引。
(2)肘托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后方,以一手扶于其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侧上肢的肘弯部托住其下颊部,手掌则扶住对侧颜面以加强固定。
托住其下额部的肘臂与扶枕后部一手协调用力,向上缓慢地拔伸1~2分钟,以使颈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持续的牵引。
(3)仰卧位拔伸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置方凳坐于其头端。
以一手托扶其枕后部,另一手扶托下额部。
双手臂协调施力,向其头端缓慢拔伸,拔伸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使颈椎得到持续的水平位牵引。
2、肩关节拔伸法:包括上举拔伸法,对抗拔伸法和手牵足蹬拔伸法。
(1)肩关节上举拔伸法患者坐于低凳上,两臂自然下垂。
术者立于其身体后方,以一手托握患肩侧上臂下段,并自前屈位或外展位将其手臂缓缓抬起,至120°~140°左右时,以另一手握住其前臂近腕关节处,同时握上臂一手上移其下。
两手协调施力,向上缓慢地拨伸,至阻力位时,以钝力持续进行牵引。
肩关节上举拔伸法还可于侧卧位时操作。
(2)肩关节对抗拔伸法:患者坐位。
术者立于其患侧。
以两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肘部,于肩关节外展位逐渐用力牵拉。
同时嘱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上半部,与牵拉之力相对抗。
(3)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术者下肢的足跟置于其腋下,双手握住其腕部或前臂部,徐徐向外下方拔伸。
手足协调用力,使其患侧肩关节在外展位20度左右得到持续牵引,井同时用足跟顶住腋窝与之对抗,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使患肩内收,内旋。
3、腕关节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体侧。
一手握住其前臂下端,另一手握其手掌部。
双手同时相反方向用力,缓慢地进行拔伸。
腕关节拔伸法还可以双手握住患者的掌指部,嘱其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以助手固定身体上部,进行持续拔伸牵引。
4、指间关节拔伸法以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捏住患指未节,两手同时施力,相反方向拔伸。
5、腰部拔伸法患者俯卧,双手用力抓住床头。
术者立于其足端,以两手分别握其两踝部,向下逐渐用力牵引。
在牵引过程中,身体上半部应顺势后仰,以加强牵拉伸的力量。
6、骶髂关节拔伸法患者仰卧位,患侧膝关节略屈,会阴部垫一软枕。
术者立于足端。
以一手扶按其膝部,另一手臂穿过其腘窝后,握住扶膝一手的前臂下段,并用腋夹住其小腿下段,再以一足跟部抵住其会阴部软枕处。
然后手足协同用力,将其下肢下方逐渐拔伸,身体亦同时随之后仰,以增强拔伸之力。
7、踝关节拔伸法患者仰卧位。
术者以一手握住其患肢侧的小腿下段,另一手握足掌前部。
两手协同施力,向相反方向牵拉拔伸。
在牵拉拔伸过程中,可配合进行关节的屈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