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复习第21讲染色体变异
- 格式:pdf
- 大小:122.67 KB
- 文档页数:12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畸变。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必然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1.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类型。
缺失染色体断裂而丢失了一段,其中所含的基因也随之丧失,使生物性状有明显的改变。
例如儿童中的猫叫综合症,患儿哭声像猫叫,两眼距离较远,智力低下,生活力差。
这种病就是由于第五对常染色体有一短臂缺失所致。
重复染色体增加了片段,重复与缺失常相伴发生。
从进化的观点看,重复很重要,因为它提供了额外的遗传物质,有可能执行新的功能。
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作180°的颠倒,造成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改变。
在灵长类染色体进化的研究中证实,染色体倒位是进化中的重要事件。
如在染色体结构的比较中发现,人与黑猩猩之间发生过6次倒位,黑猩猩与大猩猩之间发生过8次倒位。
易位非同源的染色体之间互换染色体片段,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连锁关系。
人类中也发现有染色体易位的疾病,如人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就是22号染色体长臂片段易位到其他染色体上所致。
2.染色体数目改变染色体数目改变包括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如人的21三体。
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例如,二倍体(2n)细胞有丝分裂时,若染色体复制了,但由于某种原因细胞并未分裂,则这个细胞的染色体就加倍成四倍体(4n)。
四倍体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其染色体就为原来二倍体产生配子的染色体数的二倍,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合子为四倍体,这样的配子与原来的二倍体产生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为三倍体(3n)。
普通西瓜为二倍体(2n=22),产生的配子有11条染色体,即n=11。
普通西瓜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四倍体西瓜(4n=44)。
把四倍体作为母本(配子2n=22),普通西瓜为父本(配子n=11),杂交产生三倍体西瓜(3n=33),它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不能正常结子,即为无子西瓜。
生物必修二染色体变异知识点
1. 染色体变异是指在生物体的染色体结构或数量上发生的突变或变异。
2. 结构变异:染色体的部分区域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插入等。
3. 数量变异:染色体的数量发生改变,包括多倍体和单倍体。
4. 三种常见的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缺失、倒位和重复。
- 染色体缺失指的是染色体上的一部分丢失了,这可能导致基因缺失或缺失的基因表达异常。
- 倒位是指染色体上的一个片段与同一染色体的另一部分发生了颠倒,这可能导致基因顺序改变或颠倒。
- 重复是指染色体上的一个片段出现了重复,这可能导致基因数量增加或产生突变。
5. 多倍体指的是染色体数量多于正常的倍数,例如3倍体、4倍体等,多倍体可导致
基因的副本数量增加,可能对生物体的表现产生影响。
6. 单倍体指的是染色体数量少于正常的倍数,例如单染色体、单倍体等。
7. 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或丢失,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适应性和遗
传稳定性。
8. 染色体变异可能是自然突变或因环境因素引起的诱变所致。
它们在进化中的积累可
能会导致物种的分化和多样性的产生。
9. 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细胞遗传学技术(如染色体显微镜观察、细胞染色体带分析等)来检测和研究。
10. 染色体变异对于物种进化、遗传疾病的发生和遗传改良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深入了解染色体变异的机制和影响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染色体变异高三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染色体是细胞中存储遗传信息的重要结构,决定着个体的遗传特征。
在高三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染色体变异这一重要的遗传现象。
本文将对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1. 缺失变异:染色体分离时,其中一部分没有被分配到子细胞中,导致子细胞缺少该部分染色体段。
2. 倍数变异: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染色体个数发生变化,出现三体、四体等现象。
3. 倒位变异:染色体上的一段染色体序列发生倒位,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4. 易位变异:两个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导致基因组重排。
5. 点突变: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发生突变,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三、染色体变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 物种形成:染色体变异促进了物种的分化和形成。
通过变异的染色体结构、基因组结构的改变,使得个体在适应环境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导致物种的分隔和进化。
2. 遗传疾病:染色体变异是许多遗传疾病的原因。
例如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等,都与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有关。
3. 生物适应性:染色体变异增加了物种在适应环境中的灵活性。
通过染色体的基因重排和重新组合,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种群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4. 生物进化: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基础。
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异和重组造成基因组的多样性增加,推动了物种的进化和适应能力的提升。
四、染色体变异的调控机制1. 交联修复:染色体在损伤时,交联修复机制能够修复线粒体DNA中的单链和双链断裂。
2. 酶切修复:染色体在损伤时,酶切修复机制能够通过酶的介入,剪切断裂的DNA链并连接双链。
3. 重组修复:染色体在损伤时,重组修复机制能够通过DNA 链之间的交叉连接,实现基因组的重组和修复。
4. 染色质修饰:染色体变异还可以通过染色质修饰来调控。
例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等修饰作用可以改变染色体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
五、染色体变异的研究方法1. 染色体显微镜观察:通过染色体显微镜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直接看到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情况,为研究提供直接证据。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1讲染色体变异[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通过染色体变异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意义的理解,建立起进化与适应的观点。
(生命观念)2.通过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及育种方法的比较,培养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维)3.通过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与实验探究以及育种方案的选择与设计,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
(科学探究)考点1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①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②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
(2)染色体组①概念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含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②举例野生马铃薯的染色体组:12条形态和功能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项目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发育起点配子受精卵(通常是)受精卵(通常是)植株特点①植株弱小;②高度不育正常可育①茎秆粗壮;②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③营养物质含量都有所增加体细胞染色体组数≥1 2 ≥3三倍体和四倍体形成过程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单性生殖正常的有性生殖外界环境条件剧变(如低温)人工诱导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1)变异类型、图解及实例(连线)提示:①—c—Ⅰ②—d—Ⅱ③—a—Ⅳ④—b—Ⅲ(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性状的变异。
(3)对生物体的影响:大多数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1.DNA分子中发生三个碱基的缺失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2.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
对该小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
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假设你是其中一员,请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
(注: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相应基因用D、d表示)(1)杂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统计: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入下表。
项目野生型突变型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雄性小鼠 A雌性小鼠 B(3)结果分析与结论:①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②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且位于____________;③如果A=0,B=__________,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④如果A=B=12,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且位于________________。
(4)拓展分析:如果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突变后性状发生改变,则突变性状为________(填“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关键由题干可知,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
则:(1)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该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的子代中雄性全为突变型小鼠。
(2)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该突变型雄鼠与野生型雌鼠的基因型分别为X D Y和X d X d,二者杂交所得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全为突变型小鼠。
(3)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该突变型雄鼠与野生型雌鼠的基因型分别为X d Y和X D X D,二者杂交所得子代中雄性和雌性全为野生型小鼠。
高中生物学科染色体变异知识点归纳染色体变异是指在生物体染色体的结构、数目或自发性变化的现象。
它可以是随机发生的自然变异,也可以是由于外界环境的诱导或人为因素引起的。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1.重组: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改变。
2.缺失:在染色体的一部分缺失了。
3.重复:染色体上的一段序列重复出现。
4.倒位:染色体上的一段序列翻转了方向。
5.易位:染色体间的一段序列与另一染色体上的一段序列互换位置。
6.克隆:由于DNA重复而导致的染色体序列的扩增。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1.异倍体:染色体数目非整倍增加或减少。
例:三倍体、黑色素斑异倍体等。
2.畸变体:染色体数目增多或减少,但仍为整倍数的变异。
例:二倍体、四倍体等。
三、染色体自发性变异1.染色体突变: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2.染色体重排:染色体间的序列重组、倒位等结构变异导致的染色体改变。
3.畸变体形成:由于各种原因,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变异,导致畸变体的产生。
4.染色体易位:染色体间的交换互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改变。
四、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染色体变异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例如:1.爱德华综合征:三个21号染色体(三体儿)导致的遗传病,患者智力发育异常。
2.唐氏综合征:21号染色体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遗传病,患者智力发育差,面部特征异常等。
3.克汀格综合征:15号染色体缺失或重复导致的遗传病,患者智力障碍,肌肉松弛等。
五、染色体变异的应用领域1.遗传学研究:通过对染色体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变异规律。
2.亲子鉴定:根据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差异,可以判断亲子关系的真实性。
3.肿瘤研究:染色体的突变和异常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染色体变异可以帮助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总结起来,染色体变异是生物体染色体结构、数目或自发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数目变异和自发性变异等。
第21讲染色体变异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判断1,22.染色体数目变异及应用3,8,10,14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5,7,94.综合考查4,6,11,12,13,15一、选择题1.(2018·湖南常德模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B.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多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可能属于基因突变D.基因突变一般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有基因数量的变化解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单倍体,四倍体配子形成的单倍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倒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
2.(2019·四川德阳月考)研究人员将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A片段进行了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小鼠血液中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遗传给后代。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A.该小鼠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B.DNA片段的敲除技术主要用于研究相关基因的结构C.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不一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D.敲除第8号染色体上的其他DNA片段不一定影响小鼠的表现型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A片段被敲除,丢失了多个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3.(2019·广东珠海月考)自然界中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是具有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特征的嵌合体。
如图是其成因遗传解释示意图,则阴阳蝶的出现是早期胚胎细胞发生了( D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阴阳蝶的形成是由于部分细胞中W染色体的丢失造成的,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4.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解析: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5.(2018·河南郑州模拟)如图是“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流程图。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A.实验所用材料必须取自植物的分生组织B.步骤②和③的顺序可以调换C.③的目的是将细胞分裂阻断在中期D.④中所用的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将DNA染成红色解析:步骤②和③的顺序不可调换,否则染色体无法加倍;③的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便于观察;④中所用的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将染色体染成红色。
6.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C.蜜蜂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解析:单倍体指的是个体,而不是细胞。
7.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条件及试剂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低温: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相同B.酒精:可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相同C.蒸馏水: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D.盐酸: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的作用相同解析:低温诱导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相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需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洗去卡诺氏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蒸馏水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都是对根尖进行漂洗;盐酸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中是对组织进行解离,使细胞分离开来,而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8.(2018·山东聊城月考)在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中,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西瓜(2N=22)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
经研究发现,四倍体植株中有的体细胞含2N条染色体,有的含有4N条染色体。
下列有关该四倍体植株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可能产生含22条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B.该植株的不同花之间传粉可以产生三倍体的子代C.该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的原因之一是细胞分裂不同步D.该植株根尖分生区产生的子细胞含有44条染色体解析:由于二倍体西瓜(2N=22),所以四倍体植株中,含有4N条染色体即44条染色体,这些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2条;若该植株的四倍体花与二倍体花之间进行传粉会产生三倍体的子代;该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分裂不同步,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N条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也有可能是秋水仙素处理导致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未加倍;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幼苗,根部未经处理,所以仍为2N,即22条染色体。
9.(2018·山东德州期中)用洋葱(2N=16)进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D )A.零度以下低温会使实验结果更明显B.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C.用卡诺氏液对根尖解离后需用95%酒精冲洗2次D.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数为16、32、64的细胞解析:温度太低会直接影响到生命活动的进行;在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看不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卡诺氏液是固定细胞形态的,不是解离的;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6,其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为32,低温诱导后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其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64。
10.(2019·辽宁大连月考)某园艺师用二倍体番茄和四倍体土豆(在体细胞内形状、大小相同的染色体都有四条)进行有性杂交,产生种子。
种植后得到植株C,发现不能结籽。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得到的植株C是一个新的物种B.植株C不能结籽的原因是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C.理论上要植株C结籽,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获得可以结籽的植株C采用的是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解析:得到的植株C不能结籽,因此不是一个新的物种;植株C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只是植株C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配子;获得可以结籽的植株C采用的是多倍体育种的方法。
11.(2018·安徽安庆模拟)玉米植株(2N=20)的紫色(H)和绿色(h)是一对相对性状。
用射线处理若干纯合紫株萌发的种子,待其成熟后与绿株杂交,发现某一紫株(记为M)的后代中,紫株与绿株比例为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M紫株细胞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M紫株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了H、h的分离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玉米细胞,可能只形成9个四分体D.通过显微镜观察后代紫株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解析:由题干信息推断紫株M的基因组成可能为Hh或HO(含H的染色体片段丢失),即M紫株细胞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或基因突变,A、B、C正确;后代紫株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均正常,所以无法通过观察后代紫株根尖分生区细胞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12.(2018·河北唐山一模)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杂交,产生一只三体长翅雄果蝇,其基因型可能为AAa或Aaa,为确定该三体果蝇的基因型(不考虑基因突变),让其与残翅雌果蝇测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AAa产生的原因只能为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B.Aaa产生的原因只能为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C.如果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长翅∶残翅=5∶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D.如果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长翅∶残翅=1∶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解析:AAa产生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A精子和基因型为a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来的。
AA精子产生的原因是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Aaa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a精子和a卵细胞结合,也可能是A精子和aa卵细胞结合,故出现Aaa的原因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也可能是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长翅∶残翅=5∶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长翅∶残翅=1∶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
二、非选择题13.一只红眼雄果蝇(X B Y)与一只白眼雌果蝇(X b X b)杂交,子代中发现有一只白眼雌果蝇。
分析认为,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
(注: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1)甲同学想通过一次杂交的方法以探究其原因。
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① ;②。
结果预测:Ⅰ.如果 ,则为基因突变;Ⅱ.如果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2)乙同学认为可以采用更简便的方法验证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乙同学的方法是。
解析:(1)利用假说—演绎的思想,通过一次杂交的方法(让这只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来确定变异的类型。
若发生了基因突变,则这只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子代中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为白眼,雌雄个体数之比为1∶1;若发生了含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这只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X b,子代中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为白眼,由于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胚胎致死,故雌雄个体数之比为2∶1。
(2)可以用显微镜检查该白眼雌果蝇细胞中的X染色体形态验证甲同学的实验结论。
答案:(1)①这只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②观察并记录子代中雌雄比例Ⅰ.子代中雌∶雄=1∶1 Ⅱ.子代中雌∶雄=2∶1 (2)用显微镜检查该白眼雌果蝇细胞中的X染色体形态14.(2018·辽宁实验中学模拟)二倍体(染色体组成为2n)生物中,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少一条,染色体表示为2n-1的个体称为单体;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表示为2n-2的个体称为缺体。
请回答有关问题:(1)单体、缺体这些植株的变异类型为 ,缺体形成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亲代的一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致。
理想情况下,某单体(2n-1)植株自交后代中,染色体组成和比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