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变幻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11 KB
- 文档页数:2
《光影变幻》美术教案精选范文《光影变幻》美术活动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六年级美术下册《光影变幻》第一课时二、内容分析(一)教学目标1、学会用明暗法表现球体和圆柱体类型事物的立体感素描方法。
2、形成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空间想象力、创造表现力。
3、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发现探索的激情,初步养成细致耐心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表现物体立体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明喑表现立体的基本规律的掌握,学习用铅笔表现明暗渐变的画法。
(三)分析学生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身心健康的不断的发展,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
(四)设计思路1、教学方法:游戏激趣法、发现教学法、归纳总结法、观察分析法、直观演示法、尝试体验法等。
2、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方法探究,学生尝试,发散思维,学生作业,作业展评。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引导观察从面到立体的变化同学们这是什么形?(圆形)你们猜一猜它等下会变成什么?(球体)2、导出课题(1):圆形是怎样变成球体的?(画了明暗)(2)师小结:面形因为画了明暗所以有了立体感。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了解它,再共同学习《光影变幻》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板书课题)(二)方法探究1、引导分析光源与明暗规律的关系(1):这几张图中你能看出是什么光源?(正面光)你是怎样看出来的?(2)师小结:光从物体正前方来。
边缘光照不到的地方为暗面,颜色最深;光直接照射的物体中间是面,颜色最浅;暗部到亮部之间光没有直接照射的地方是灰面。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会呈现出暗面、亮面、灰面。
2、知识反馈(1)观察分析:你觉得这个球画得怎么样?(只有暗面,亮面,缺少灰面过渡)(2)演示指导:学生直接涂画灰面。
师示范画:握笔姿势;先把灰面画一遍,留出亮面的白色。
靠近暗面的灰色深一些,多画几次线条,要和暗部自然衔接起来,往中间亮部画灰色渐渐变浅,快到亮部灰色最浅,轻轻的画,笔触的方向整齐点。
六年级光影变幻教案【篇一:湘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光影变幻》教案】【篇二:湘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光影变幻(活动1)】教学设计方案【篇三:六年级光影变幻(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感受到光线照射下物体呈现的微妙变化,在优秀的绘画作品中体验到丰富的明暗变化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难点:能运用铅笔褶皱线产生的深浅色调作画。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 教师事先布置好美术教室,四周挂上窗帘,准备石膏几何体数个放在写生台上,用衬布盖好,将静物灯照在上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2.教师缓慢掀开衬布,让学生观察在灯光照射下的石膏几何体的变化,关掉灯,让学生对比观察其变化,加深对光影现象的认识。
3. 教师小结:石膏体产生了明暗变化,这就是光影变幻的奇妙现象。
课题板书《光影变幻》二、观察感知1. 课件出示多幅光影照片,加深学生对光影现象的认识。
2. 学生讨论,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影变幻的现象。
3. 教师将静物灯从不同角度照在石膏体上面,让学生细心观察,了解不同角度光源变化后石膏体光影变化的特点。
4. 分析明暗五大调,重点讲解明暗交界线。
三、教学示范1. 师生同时演示。
在素描纸上示范出正方体的明暗。
2. 归纳绘画步骤:1)勾画物体外形。
2)皴线表现一定的明暗关系。
(注意: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3.)调整修改。
四、表现创作1.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进一步感受用线条表现明暗的方法。
2.提出作业要求:课件呈现一组几何图形,要求学生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画出一个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
五、总结评价: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
六年级美术上册光影变幻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光影变幻能使物体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掌握光影表现的基本方法。
- 学会运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分析光影下的物体,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 在绘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光影之美,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光影表现的明暗五调子(高光、亮灰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及其与物体立体感、空间感的关系。
- 运用明暗色调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表现物体的光影效果。
2. 教学难点。
- 准确把握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和形状,以及反光的表现。
- 如何通过光影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空间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观察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光影效果的图片、绘画作品等资料。
- 绘画工具,如素描铅笔、素描纸、橡皮擦等。
- 简单的立体实物,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2. 学生准备。
- 绘画工具(同教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在强烈阳光下物体有明显明暗对比的照片(如建筑物的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从这张照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物体的哪些部分特别吸引你们的注意?”(二)讲授新课(15分钟)1. 认识光影。
- 教师再次展示一些不同光影效果的图片(如室内灯光下的静物、月光下的风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光线的方向和强弱对物体的光影效果有什么影响?”- 教师讲解:光线的方向(如正面光、侧面光、逆光等)不同,物体的明暗分布就不同;光线的强弱会影响物体明暗对比的程度。
2. 了解明暗五调子。
- 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实物,用灯光从侧面照射,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并讲解明暗五调子:- 高光:物体受光最亮的部分,通常在光滑物体表面比较明显。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光影变幻 | 湘美版(201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光与影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光影效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光影变化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光影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描绘光影效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光影的变化,以及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光影效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光影变化的图片、绘画作品等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画纸、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课件展示光影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光影的美。
b.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过哪些光影现象?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c.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光影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描绘光影效果。
2. 学习光影基本知识a. 教师讲解光与影的基本概念,如光源、光线、投影等。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光影变化,了解光影的形成原理。
c. 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色彩等表现光影效果。
3. 学生实践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光影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c.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4. 总结与拓展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光影描绘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c.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光影变化,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光影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光影的变化,以及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光影效果。
光影变幻教案光影变幻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光和影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光和影的变化过程;3. 学生能够运用光和影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作。
教学内容:1. 光的特性和原理;2. 影的特性和原理;3. 光和影的变化过程;4. 创造光影变幻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光影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光影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光和影的认识和理解,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解释。
Step 2: 探究光的特性和原理(20分钟)通过实验或示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原理。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如用一个玻璃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等。
Step 3: 探究影的特性和原理(20分钟)通过实验或示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影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理解影的产生原理和特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如将一个物体放在光源前方,观察它在不同位置和角度下的影子变化等。
Step 4: 光影的变化过程(20分钟)通过示范或观察,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光和影的变化过程。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光影变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并描述它们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Step 5: 创造光影变幻(3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已学到的光和影的知识创造光影变幻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如纸板、灯光、挡板等,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光影变幻场景,如夜景、日落、雾中小径等,并利用光和影的特性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Step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光和影的特性和原理,总结创造光影变幻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光和影的描述和创作,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运用光和影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以评价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光影变幻1-湘美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了解光影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学习部分相关术语。
2.掌握黑白、冷暖、明暗等光影变化对画面表现的影响。
3.通过实际绘画实践,提高学生对光影变幻在画面中的把握和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光、影与光影的分类2.光影在美术中的作用3.光影变幻对画面表现的影响4.光影运用的技法3.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光影的分类和光影变幻的表现形式;难点是在阐述光影变化的过程中,如何准确描述影调和强度变化的情况。
二、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让学生打开手电筒或用手机调节亮度,观察光影的变化。
2. 新知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具有特定光影效果的图案让学生看图说话,相互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教学内容展示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光、影和光影的分类,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练习。
4. 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实践课程,共同在纸上进行光影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教师在纸上绘制一些平面图形,如正方形和圆形。
2.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擦取的方式实践绘制光影变幻。
3.学生自由练习,体验光影变幻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5. 练习与巩固教师提供一些具有光影效果的图案,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锻炼自身对光影变化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6. 总结和归纳教师与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光影变幻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课堂表现情况,可结合以下评价项目进行评价:1.学生对光影基本所属的正确描述;2.学生对于不同光影变化表现形式的掌握情况;3.学生对于画面中光影变幻的合理运用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拓展本课程是以光影变幻为主要内容的美术教案。
在学生对光、影有了一定认识的前提下,通过实际绘画实践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美术语言和美术基础。
同时,可以结合艺术史和美术学理论进行进一步拓展。
六年级美术《光影变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影的基本概念,掌握光影的变幻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光影的基本概念:光影是光与影的简称,是指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明暗效果。
2. 光影的变幻原理:光线照射的角度、物体的形状和材质、距离等因素都会影响光影的效果。
3. 创作实践:利用光影变幻的原理,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光影的基本概念和变幻原理,能够运用到创作实践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光影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影的基本概念和变幻原理。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光影运用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光影变幻的作品。
4. 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优秀光影作品,引发学生对光影变幻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光影的基本概念和变幻原理,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光影运用技巧。
3. 学生创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光影的变化,鼓励创新,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光影变幻的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光影变幻的认知。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光影变幻的相关知识,收集优秀光影作品,准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带齐绘画或手工制作工具,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讲解光影的基本概念,如光影的定义、特点等。
2. 第二步:讲解光影的变幻原理,如光线照射角度、物体形状、材质、距离等因素对光影效果的影响。
3. 第三步:展示优秀光影作品,分析作品的光影运用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光影的变化。
4. 第四步: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光影变幻的作品,鼓励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光影变幻》活动一一、导入新课(3分钟)1、(出示教具:相同圆形图片)。
师问:这是什么?生:两个圆形。
2、师:大家仔细观察,我接下来的做法及圆形将会发生的变化。
(师操作,对其中一个圆形的排线)指名回答前问:说一下你的观察,我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3、复习旧知:这个做法让你们想到本学期的哪节课?(复习五上第五课《深浅变化》排线知识)大家能回顾一下排线的具体做法吗?师:用笔的轻重、排线的疏密,决定颜色的深浅。
重而密颜色就深,轻而疏颜色就浅。
我利用铅笔排线产生的明暗色调让平面的圆形产生了立体感,让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来挑战六年级上册第二课《光影变幻》,深入地认识用明暗画法表达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方式。
4、出示《光影变幻》课题。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知识新授(一)初次观察,感知光源的作用。
(5分钟)1、看自然光下的静物。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图片中物体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师:光照在物体上,产生了亮部和暗部。
2、看人造光下的石膏球体。
说说两张图片给你们的感受?一张图片是平面石膏球体。
一张是有了光源照射下产生了立体感的石膏球体。
师:光照在了球体上,形成了明暗变化,球体会产生亮部和暗部。
3、认识光源, ppt出示不同光源方向图片。
教师小结:光源方向不同,物体表面所产生的明暗变化也不同。
设计意图:若仅仅讲授课本文字内容则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不佳,应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4、反馈练习:(1)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来扮演小小打光师操作演示。
(2)出示生活中的光影现象图片,给学生辨识光源方向。
教师小结:光源方向不同,物体表面所产生的明暗变化也不同。
给我们的立体感受也不一样,让我们具体来看看明暗规律吧!教师对话,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巩固教学内容,学生参与应用,,活跃课堂气氛(二)再次观察,认识明暗规律。
(7分钟)1、讲解素描的明暗五调,分析光源,找到光源下物体的亮部、灰部、暗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等,重点介绍明暗交界线。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与影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光影变化的基本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光与影的基本原理。
2. 光影变化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光影变化在绘画中的运用。
2. 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实物教具。
2. 绘画工具:素描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3. 作品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光影变幻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光影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光影是如何产生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光与影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光与影的基本原理,包括光源、光线、影子等概念。
2. 通过课件或实物教具,展示不同光源下的光影效果,如太阳光、灯光、月光等。
3. 讲解光影变化的基本技巧,如明暗对比、阴影处理、透视关系等。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光影变化技巧进行绘画创作,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运用光影变化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合作精神。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光与影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光影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摄影、电影、舞台剧等。
3. 布置课后作业:以“光影变幻”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了解了光与影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光影变化的基本技巧。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创新思维。
但在评价环节,部分学生的作品缺乏个性,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