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气道的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12
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管理结果: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1] 。
2.2 气道湿化。
选择合适的湿化液如生理盐水、0.45%等渗生理盐水及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或沐舒坦等,通常选择持续气道湿化方式(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其优点有一不引起呛咳或刺激性咳嗽,湿化液沿着气管导管或套管缓慢流入,对气道无刺激。
二符合人体气道湿化要求使气道保持良好的湿化状态,防止痰痂形成[2] 。
三是减少吸痰次数,痰液稀薄可自行咳出,不需重复机械吸痰,减轻对粘膜的损伤。
四是分泌物引流通畅,减少肺部感染机会。
根据痰液粘稠度调整湿化滴数,一般3-6 滴/ 分,速度过快用量过多易导致刺激性咳嗽,咳出部分湿化液影响效果同时造成感染机会也随之增加,还可增加气道粘膜水肿,速度过慢湿化不足痰痂形成。
延长管长度一般以4-5cm 为宜。
2.3 促进排痰。
可通过正确有效的翻身扣背、机械辅助排痰、雾化吸入、有效咳嗽、呼吸训练等促进痰液排出,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3] 。
及时有效的翻身扣背后进行雾化吸入一般在餐前半小时或餐后1 小时进行,每次雾化吸入15-20 分钟,雾化喷嘴距切口距离以8-10cm 为宜,雾化时氧流量3-5L/ 分为宜,雾化时保护气切口纱布防止污染潮湿应对准气切口,每次20 分钟或将药液吸完。
机械辅助排痰前20 分钟雾化吸入,在餐前1-2 小时或餐后2 小时进行治疗,治疗后5-10 分钟吸痰。
有禁忌症者排除此项治疗。
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节湿化液的速度刺激痰液咳出,痰液咳不彻底行机械吸痰,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机、正确有效的吸痰,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的改变、痰鸣音、氧分压和改变。
吸痰结束后安置好患者交待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及时有效巡视病房[4] 。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5]:( 1 )加强病房管理,如环境及物品等。
(2)气道湿化,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优于传统的定时气道湿化。
气道管理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气道管理操作比赛流程病例设计:患者男性,56岁,突然昏倒、呼之不应约3分钟,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
查体:意识丧失,无呼吸,口腔无异物或假牙,颈动脉搏动能触及。
初步诊断:呼吸骤停原因待查。
操作比赛流程一、放置口咽通气管1、戴手套。
2、摆放体位,开放气道: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立在头前,用仰头提颏法以寰枕关节为支点使患者头部充分往后仰,使口、咽、喉呈一条直线,气道开放满意,需要动作温柔、一步到位。
3、选择合适尺寸的口咽通气管并正确放置:(1)选择:选择适于成人的口咽通气管,将其置于脸部一侧,蝶翼在嘴角处时,通气管腔的前端应位于下颌骨转角处。
(2)放置:使用反向插入法,在患者的上下齿之间把口咽通气管的凹面朝向硬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前端到达咽后壁时,旋转180度凸面向上呈静息位,同时向内继续置入,使其咽弯曲段正好位于舌根后,通气管腔的前端位于会厌的上方附近,蝶翼在口唇外。
4、头回位:动作轻柔、无摔响。
二、面罩——复苏球囊辅助通气术者“E-C”手法使用氧气面罩-复苏球囊加压通气2次,要求面罩位置适当、密闭无漏气,潮气量正确(600毫升),通气频率每分钟10-12次(计数5秒通气一次)。
完成两次有效的人工呼吸(可见插管模型双侧肺膨胀)后,采取“E-C”手法过渡将面罩-球囊交予助手,助手继续进行辅助通气。
在交接面罩—球囊过程中,术者先右手旋转复苏球囊进行交接,再由助手“E-C”手法固定好氧气面罩。
三、气管插管1、准备物品:由术者独立完成(助手继续人工通气)。
准备顺序依次为:(1)选择成人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一根(要求内径7.5mm-8.0mm);(2)用20ml注射器检查导管套囊是否漏气;(3)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确认导丝距管口至少有1.0 cm距离;在气管导管前1/3段(包括尖端和套囊处)涂好无菌润滑油,沿上下左右和斜面充分涂抹,放置于右侧器械盘内备用;(4)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喉镜光源亮灯后关闭,放置于右侧器械盘内备用;(5)牙垫、胶布(2条)置于右侧托盘备用。
气道工作总结
气道工作是医务人员在急救和护理工作中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急救现
场或医疗机构,对气道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气道工作的总结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气道的评估是气道工作的第一步。
在急救现场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
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包括有无阻塞、有无分泌物、有无呼吸困难等。
只有准确评估了患者的气道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处理和护理。
其次,保持气道的通畅是气道工作的核心。
当发现患者气道受阻或有分泌物时,医务人员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包括清除口腔分泌物、采取头部仰置或侧卧位等,以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气道吸引或气管插管等操作,这就需要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操作方法。
最后,对气道的监测是气道工作的持续性工作。
在急救或护理过程中,医务人
员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气道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卧床或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也需要进行定期的气道评估和护理,以预防气道相关的并发症。
总之,气道工作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通过对气道的及时评估、保持通畅和持续监测,可以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能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气道工作。
气道管理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气道管理是指在临床上对病人进行标准的护理措施,以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气道闭塞和维持呼吸功能的一系列行为。
气道管理常用于急诊抢救、手术前后、重症监护室等场合,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尤为重要。
气道管理的目的是使病人保持正常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防止气道积液、分泌物、异物等导致气道堵塞,保证病人的呼吸顺畅。
气道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道通畅的评估:对于呼吸困难患者,首先要进行气道通畅的评估,包括清除口腔和鼻腔分泌物、观察口腔、鼻腔有无结构异常等。
2.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人,可以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包括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两种方式。
有创通气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进行通气,无创通气即通过面罩或鼻罩进行通气,避免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创伤和并发症。
3.气道保持:保持气道的通畅是气道管理的核心,可以通过头位、体位、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引流等方式进行。
常用的吸痰方法有口腔吸痰、鼻咽吸痰和气管吸痰。
4.咳嗽和排痰训练:对于存在咳嗽困难和痰液排出困难的病人,可以进行咳嗽和排痰训练,包括刺激咳嗽反射、物理疗法和药物辅助等。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指通过分析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酸碱平衡等物质的含量和浓度来评估呼吸和代谢功能的检查方法。
血气分析常用于评估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评估代谢性酸碱失衡等。
常规的血气分析项目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盐(HCO3-)、血酸碱值(pH值)、氧合度(SaO2)等。
通过血气分析可以判断病人的氧合状态、通气状态和酸碱平衡,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指导临床护理措施的制定。
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通过机械装置将氧气和气体输送到呼吸病人的肺部,辅助呼吸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机械通气可以提供正常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保证病人的呼吸功能。
常见的机械通气方式包括:控制通气、辅助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等。
新冠患者的气道管理制度气道管理是指使用各种方法和设备来维持或恢复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在新冠患者中,由于病情严重,需要特别注意气道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以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氧气,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新冠患者的气道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评估在进行气道管理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对患者的呼吸状况、氧合情况、神志状态、呼吸道分泌物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心血管、肾功能等方面,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气道管理。
2. 氧疗氧疗是新冠患者气道管理的第一步。
由于新冠肺炎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因此需要及时给予患者氧疗以维持氧合。
在氧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呼吸道状况和氧合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和设备,包括鼻导管、面罩、氧气头罩等。
3. 气道通畅在新冠患者中,由于病情的严重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易出现气道堵塞和通气不足的情况,需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
这包括物理清除和吸痰两种方法。
物理清除包括体位引流、震颤引流等方法,吸痰则需要使用吸痰管和负压吸引设备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 气道辅助在重症新冠患者中,由于呼吸功能受损,需要进行气道辅助来维持呼吸。
这包括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按需给予呼吸道支持和补充呼吸频率等。
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肺功能和氧合情况来调整通气参数,以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氧气,并降低气道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5. 气道保护在进行气道管理时,需要特别注意气道保护。
这包括避免气道损伤、预防肺部感染、定期评估气道通畅情况等。
在进行气道辅助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戴口罩、使用无菌物品等,以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播。
6. 气道监测在进行气道管理时,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气道情况和生命体征。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氧合情况、血气分析等。
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神志状态、心率、血压等全身情况,以及气道通畅情况和气道分泌物的变化,及时调整气道管理措施。
护理工作中如何进行病人的气道管理与维护气道管理与维护是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正确的气道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各类气道问题,确保病人的正常呼吸功能。
本文将从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常见的气道管理技术以及气道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气道管理的重要性气道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一部分,维持气道通畅对病人的生命至关重要。
气道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和处理气道阻塞,从而保障病人的呼吸功能。
在护理工作中,正确的气道管理可以帮助病人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和供氧,预防并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同时,良好的气道管理还可以有效减少窒息和窒息的风险,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疗效。
二、常见的气道管理技术1. 气道清洁与湿化:定期清洁气道是维护气道通畅和防止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定期吸痰、气道湿化等方式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减少黏液和痰液的堆积。
2. 气道畅通的保持:保持气道的通畅是气道管理的核心,目的是防止气道阻塞和增加通气量。
对于呼吸困难或需要依赖机械通气的病人,护理人员可采取一些措施,如正确摆放病人体位、定期更换体位、使用气道导管等。
3. 气管插管: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病人,气管插管是一种常用的气道管理技术。
通过经口或经鼻插入气管插管,可以维持气道的通畅,并确保有效的气体交换。
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注意插管的正确位置和固定,及时清除积聚的分泌物。
4. 气道减压:对于有气胸或气管切开的病人,气道减压是必要的。
护理人员应掌握准确的减压技术,及时减轻气胸或气道压力,保证病人的呼吸功能稳定。
三、气道护理中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护理:在进行气道管理时,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并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不同病人的气道管理需求和具体操作可能有所不同,护理人员需根据病人的相关因素,如年龄、病情、体位等进行调整。
2. 观察和评估: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气道分泌物和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麻醉中的气道管理
在麻醉中,尤其是手术麻醉过程中,气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气道管理的目的是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防止二
氧化碳潴留,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正确的气道管理不仅可以
降低手术风险,还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气道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性气道管理:在手术麻醉开始前,麻醉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气
道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方式。
对于一些
存在潜在气道阻塞风险的患者,如肥胖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
者等,应该采用更加谨慎的气道管理策略,确保手术过程中气道通畅。
2. 气道通畅维持: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时刻监测患者
的气道通畅情况,及时处理气道堵塞或阻塞的情况。
常见的气道管理
措施包括头抬高、抬颏法、喉罩通气等,以确保患者呼吸畅通。
3. 气道意外处理:在麻醉手术中,可能会出现气道意外,如插管困难、气管插管误入食管等情况。
这时麻醉医生需要迅速做出正确的决
策和处理,以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4. 气管导管管理:对于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麻醉医生需要选择合
适的气管导管,并进行正确的插管技术,以确保气道通畅和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麻醉中的气道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影响着手术
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麻醉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
知识,能够熟练应对各种气道管理问题,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顺利进
行。
希望在未来的麻醉实践中,气道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加重视和规范,以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和生存率。
2021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全文)引言气管插管是危重病人最常用的气道管理技术之一。
危重病人存在“生理性困难”的气道,潜在的低氧血症、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和其他生理紊乱,增加了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
与手术室气道管理相比,危重患者气道管理的紧迫性、高吸入风险、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先进气道设备有限和插管条件复杂,使得插管过程更有难度(表1)。
这些挑战使危重病人的气管插管成为高风险操作,并发症增加至22-54%,包括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死亡。
第四次英国国家审查结果表明,在ICU病例中有61%的死亡或脑损伤,与气道并发症相关,麻醉期间这一比例仅为14%。
未使用二氧化碳描记仪、计划不周、对高风险气道认识不足、缺乏先进的气道管理技能和设备等是主要原因。
最近各国际学会推出三个指南,建议用一种算法来管理气道,重点提高危重病人气管插管安全性。
最近有综述强调了减少并发症的注意事项。
本综述将提供一种基于证据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安全性,并提高危重病人首次插管成功率。
气管切开和气管切开拔管不在讨论范围内。
ICU患者气管插管指征最常见适应症包括:(1)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血流/通气不足、休克、心脏骤停、高碳酸血症、控制过度通气、需要神经肌肉麻醉、术后选择性通气)(2)保护气道,防止胃内容物吸入(3)缓解上气道阻塞(4)气管支气管灌洗气管插管计划和流程临床病史及检查除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还应向患者或家属询问与气道管理有关的病史,包括最后一次经口摄入的时间、使用琥珀胆碱或其他药物的禁忌症、药物过敏史、睡眠呼吸暂停史、有无假牙、松动或牙齿缺失,以及有无气管插管困难病史。
气道评估因为气管插管的紧急性或病人不合作,对危重病人气道评估往往是不可行的。
最近对3万多名手术室患者进行了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分别比较了不同的临床试验来预测困难气管插管的原因,结果表明,下切牙不能咬合上唇、舌骨距离短、下颌后缩及改良Mallampati评分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4,6.4,6和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