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中) (《外国文学史》PPT)
- 格式:pptx
- 大小:24.41 MB
- 文档页数:176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概述19世纪30——60年代,是欧洲历史上人的又一次发现的时代。
19世纪中期文学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巴黎公社革命”(1871)时期的文学。
一、影响文学的诸因素1.新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2.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
3.自古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二、文学现状1.批判现实主义成为文坛主流。
2.浪漫主义作家仍在创作。
3.无产阶级文学崛起。
三、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英国宪章派文学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
主要成就——诗歌。
代表作家——琼斯、林顿、马西。
德国40年代工人诗歌维尔特:最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
恩格斯称他是“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法国巴黎公社文学以1871年3月成立的巴黎公社为标志,前后延续了约20年时间。
它是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写照,也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阶段。
代表作家:欧仁·鲍狄埃《国际歌》在思想和艺术上都代表了巴黎公社文学的最高成就。
四、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第一,客观性、真实性;第二,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第三,典型性;第四,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
五、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概述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成就最高)影响文学的因素有三个:时代、传统、对拿破仑的崇拜。
特点:1.批判得更广泛、更激烈、观察得更为细致。
2.思想内容:揭露封建贵族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自身的矛盾;金钱的罪恶;贯穿着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
3.人物形象:独特的个人反叛者和野心家。
4.都受到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作品有强烈的激情;情节有较强的戏剧性。
梅里美的《嘉尔曼》文学史地位梅里美(1803—1870)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力的作家。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独特风格。
中短篇小说20篇,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特点:1.从道德和人性的角度批判社会; 2.异国情调;3.神秘的宿命色彩4.鲜明的地方特色;5.卓越的心理分析;前期创作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爱憎态度分明。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西欧文学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
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第一节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背景:1、西欧资本主义刚刚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2、工业革命的产生,造就了市民阶层3、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进化论思想与艺术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现实主义文学还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3.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要求作家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现实主义作家往往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如家庭生活、政治斗争等。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4.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一)法国现实主义的发源地,主要集中在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代表作家:斯丹达尔:《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梅里美:《卡门》,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受到当时当权者指控小仲马:《茶花女》,赞美纯洁的爱情(二)英国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诗歌。
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代表诗人:琼斯和林顿。
代表作家:狄更斯萨克雷:《名利场》,上层阶级的虚伪关系讽刺资产阶级勃朗特姐妹:《简爱》,塑造冲破世俗观念的女性形象,采用自述与回忆的手法描写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控诉社会对人性摧残,表现强烈的反压迫、争自由的叛逆思想。
盖斯卡尔夫人:《马力巴顿》,第一部描写工人阶级的长篇小说(三)俄国形成于1830年,在七八十年代到达顶峰代表作家: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果戈里:发展普希金现实主义的传统冈察洛夫:《奥伯洛摩夫》屠格涅夫:《贵族之家》《父与子》《处女地》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奥斯特洛夫斯基:《雷雨》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过好日子》(四)其他国家德国:格奥尔格·毕希纳:《丹东之死》瑞士:戈特弗里德·凯勒:《绿衣亨利》《赛尔特维拉的人们》《苏黎世中篇小说集》丹麦: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美国:“废奴文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背景:⑴尖锐复杂的矛盾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⑵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思想基础)●三大学说:细胞学说(遗传学),能量转换学说(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进化论。
⑶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增加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⑷文艺复兴以来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丰富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方法2.各国情况⑴英国:大工业文明,社会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科技走在世界前列⑵法国:共和国和封建王朝不断夺权,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激烈。
⑶俄国:改革农奴制的关键时期,尼古拉一世的白色恐怖,农奴和地主的矛盾⑷德国:工人作家开始出现⑸东欧:拿破仑入侵后,民族解放兴起,作家开始登上世界文坛⑹美国:独立战争后,南北差距教大。
大种植园与大工业发展,是否废出奴隶制,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1.真实广阔的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真实性),对现实矛盾的揭露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批判性)。
●较之以前的文艺,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广阔真实的展示了社会生活,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
特别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更是广泛地涉及各个领域,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勾勒出一幅幅怵目惊心的悲惨画面,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和认识价值。
2.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典型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意观察生活,分析社会,选择典型的事件,透过集中的情节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
同时以严肃的态度力求精确地表现细节的艺术真实。
他们以典型的社会画面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是生活的集中概括,大都是共性与个性结合的典型。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贡献,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有别于其他文学贡献给文学史的特点。
西方19——20世纪文学总论1、关于文学史的分期2、文学思潮的演变3、文学流派的纷至沓来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前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现代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等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思潮,从理论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又是一种创作方法,可以追溯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
这一概念的首先提出是18世纪的席勒文学史上提到的现实主义是在19世纪的30年代。
司汤达的《红与黑》的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的成熟。
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一、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的总体特征:在现实主义作家叙述的故事里,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温情常常是主人公不幸的主观根源,而金钱和权力则是构成不幸的社会根源。
由于作家个人性格气质不同,所描绘的故事体系各有千秋,表现手法也迥然有异。
纵观起来,则是一副极其广阔、深邃、丰富的内心图画——金钱时代人类心灵的全景式、流动式的展开。
二、现实主义作家的三大矛盾心态及其烛照下英法俄等国文学传统品格:第一,对贵族社会的鞭挞与眷恋(如巴尔扎克、狄更斯、哈代、托尔斯泰、萨克雷的作品)第二,对金钱的双重意识(如巴尔扎克——有很多钱,但很挥霍,一辈子都被追债)第三,对压迫者的圣母情结(悲悯众生,人道关怀,帮助弱者而又仇视强者,但对弱势群体的反抗予以否定)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英国才是真正的根深叶茂。
因为从18世纪启蒙主义开始,小说这种文类在英国发展较悠久。
(18世纪30年代至世纪中期,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进入繁荣鼎盛时期,重要的作家有理查生·斯摩莱特等,菲尔丁是最为杰出的代表)英法俄文学的传统品格:(1)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狄更斯、哈代、勃朗特三姐妹、萨克雷、劳伦斯狄更斯:擅于写城市(伦敦),表现对邪恶的讽刺,对道德充满机智性的谴责,是含有民族文学品格的英国式讽刺。
哈代:擅于写乡村,其此类作品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令勃朗特三姐妹的作品也充满辛辣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