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评论
- 格式:ppt
- 大小:477.00 KB
- 文档页数:23
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李保军四川大学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普遍语法的基本理论,逻辑问题以及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问题,来探讨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状况和作用。
关键词:普遍语法;逻辑问题;可及性;影响一、普遍语法简介1965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在其著作《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提及“语言普遍现象”,作为“生成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UG(普遍语法)由一系列原则构成。
原则固定不变,确定了人类各种语言内在的共性,为各种语言所遵守。
参数则决定不同语言的个性。
UG是儿童学习语言前的初始状态,接触语料后使原则的参数得以设定,产生一个具体语法(PG),称为核心语法。
1981年,乔姆斯基在著作《管辖与约束论集》中提出“原则与参数”理论,对“普遍语法”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拓展。
1993年,乔姆斯基提出最简方案模式(MP模式),核心是对“原则与参数模式”中的结构和转换作进一步简化和抽象化,使整个模式不再有任何冗余的层次和操作,并能更合理地解释儿童在短时间内掌握母语的事实。
二、二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普遍语法提出的理论依据之一在于解释儿童母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
那么二语习得中是否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White提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成人二语习得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非常有限但仍然有很多习得者最终能够成功习得第二语言。
因此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类似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然而,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因为二语习得者已经掌握的母语可能也会起作用。
这样一来,要充分说明二语习得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二语习得中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2)二语习得者的某一语法特征既不是仅仅通过观察二语输入也不是通过二语输入及非特定领域学习原则更不是受母语迁移影响就可习得。
这就说明二语习得者可以重新设置普遍语法的参数值,普遍语法为二语习得可及。
三、普遍语法可及性的三种观点对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是否可及,基于实证研究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假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普遍语法为二语习得者完全可及(Full Access)。
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作者:李保军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普遍语法的基本理论,逻辑问题以及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问题,来探讨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状况和作用。
关键词:普遍语法;逻辑问题;可及性;影响一、普遍语法简介1965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在其著作《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提及“语言普遍现象”,作为“生成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UG(普遍语法)由一系列原则构成。
原则固定不变,确定了人类各种语言内在的共性,为各种语言所遵守。
参数则决定不同语言的个性。
UG是儿童学习语言前的初始状态,接触语料后使原则的参数得以设定,产生一个具体语法(PG),称为核心语法。
1981年,乔姆斯基在著作《管辖与约束论集》中提出“原则与参数”理论,对“普遍语法”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拓展。
1993年,乔姆斯基提出最简方案模式(MP模式),核心是对“原则与参数模式”中的结构和转换作进一步简化和抽象化,使整个模式不再有任何冗余的层次和操作,并能更合理地解释儿童在短时间内掌握母语的事实。
二、二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普遍语法提出的理论依据之一在于解释儿童母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
那么二语习得中是否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White提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成人二语习得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非常有限但仍然有很多习得者最终能够成功习得第二语言。
因此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类似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然而,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因为二语习得者已经掌握的母语可能也会起作用。
这样一来,要充分说明二语习得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二语习得中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2)二语习得者的某一语法特征既不是仅仅通过观察二语输入也不是通过二语输入及非特定领域学习原则更不是受母语迁移影响就可习得。
这就说明二语习得者可以重新设置普遍语法的参数值,普遍语法为二语习得可及。
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研究作者:周一桃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8期摘要:本文探讨了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
首先对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其次介绍了普遍语法的原则——参数理论,最后讨论了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问题。
关键词:普遍语法二语习得可及性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175-02乔姆斯基在关注到儿童的母语习得情况之后,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
生成语法语言学家将母语刺激缺乏和儿童母语能力强的矛盾定义为“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White,1989)。
虽然乔姆斯基没有直接提到普遍语法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普遍语法理论的确对二语习得相关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普遍语法理论认为普遍语法是人脑中的一种固定存在。
普遍语法可以在人类调整母语习得的原则和参数的值时起到协助作用。
本文将讨论的是普遍语法能否也一样可以在人类调整二语习得的原则和参数的值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有多强的解释力。
一、普遍语法的原则——参数理论乔姆斯基在普遍语法理论中提到,儿童一生下来就具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称之为“语言习得机制”。
儿童拥有这种语言习得机制,因此只需要接触语言材料,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习得语言。
正是因为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在出生之后可以习得任何语言。
父母都是中国人的儿童如果出生在美国,他就可以把英语作为母语来习得。
同样的,父母都是美国人的儿童如果出生在中国,他就可以把汉语作为母语来习得。
这也就是说,儿童一生下来就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
乔姆斯基提出人脑的初始状态包含了人类所有语言的特点,也就是普遍语法。
简而言之,普遍语法对人类来说都是不变的。
人类所使用的语言都要符合普遍语法,只是某些次要方面不一样。
普遍语法就是一系列的特征,而语言则从普遍语法中选择符合自己的特征。
普遍语法主要关注的问题有以下三个:(1)什么是语言知识能力?(2)语言知识能力怎么才能获得?(3)语言知识能力怎么运用?乔姆斯基语言中有一对核心的理论概念:内在化语言和外在化语言。
2006年第2期总第129期 外语学刊FOREIG N LANG UAGE RESE ARCH2006,N o.2Serial N o.129对第二语言习得和普遍语法研究的再认识———《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历史回顾》评析贾冠杰(苏州大学,苏州215006)提 要:普遍语法是人类语言的本质所在,是人类语言的共性。
人们普遍认为,对普遍语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提出,而受到乔姆斯基理论极大影响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很长时间以来,这在学术界已经基本成为共识。
然而,近期的有关研究表明,对普遍语法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远远早于已经形成定论的20世纪。
这给普遍语法和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而且有助于全面科学地研究以上两个领域。
关键词:普遍语法;二语习得;历史;再研究;新课题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6)02-0110-02 关于普遍语法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在一些文献里早有定论。
很多专家认为,二者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但是玛格丽特・托马斯(Margaret T h omas) 2004年撰写的《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历史回顾》(Universal G ramma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 H istory)一书否定了这种观点,打破了过去多年来对普遍语法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历史的界定,第一次全面地讨论了普遍语法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使人们对二者研究的历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正是介绍本书的目的所在。
此外,它又是一本2004年出版的新书,很值得向读者推荐。
1 结构内容本书从历史角度讨论了普遍语法和第二语言习得两个方面,全书共8章。
第一章绪论,首先界定什么是普遍语法和第二语言习得两个关键问题,并分析研究普遍语法和第二语言习得历史的原因,共包括4部分:“学科上的断历史观”,“断历史观产生的原因”、“获得历史自我意识的益处”和“如果失去了历史,这个学科将失去什么”。
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与教学的指导作用引言乔姆斯基是普遍语法理论的创始人。
在20 世纪 50 年代,他掀起了一场“乔姆斯基革命”,导致整个语言研究发生了巨大变革。
此后,有关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研究层出不穷。
虽然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不是专门为二语习得研究设计的,但是以普遍语法作为二语习得理论背景的研究不计其数,大体形成了直接可及说、间接可及说、不可及说三种观点。
本文首先对普遍语法原则进行介绍,然后重点分析三种关于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的观点。
最后基于此,证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存在可用性。
[1]一、普遍语法原则1.理论内容普遍语法由一些高度抽象的具有模块性质的子系统组成,这些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语言共项子系统即为普遍语法原则。
这一原则是隐藏于所有语言的语法系统下的普遍规律,是高度抽象的语法特征,是一组约束句子组合的限制条件。
[2]2.普遍语法与一语习得乔姆斯基将语言习得机制比作黑箱,原始的语言数据输入在黑箱中得到处理后,输出处理后获得的语言能力。
在原则-参数阶段,乔姆斯基进一步描述了语言习得机制,指出语言习得机制是由原则和参数构成的,即语言输入→普遍语法→语言输出。
这时的黑箱有了实质的内容:普遍语法的原则和参数。
[3]二、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1.直接可及说直接可及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直接、完整地利用普遍语法,按普遍语法允许的值重新设置参数,学习者的语言完全由普遍语法确定,与第一语言的参数值设定无关。
本文认为此种观点适用于在幼年进行二语习得的学习者。
在幼年的二语习得过程中,孩子面临着刺激贫乏的环境。
造成这种环境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是输入非常有限。
虽然孩子接受双语教育,但这种语言教育不同于成年人接受的语言教育,老师不能教孩子语法知识,因为孩子还没有形成语法这样一个概念。
双语教育只能靠输入有限的单词、句子作为基础。
但是孩子通常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他们可以用有限的习得单词造出新的符合语法逻辑的句子。
基于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的外语教学研究作者:时苗苗来源:《商情》2016年第36期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探索了人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来源,对二语习得的研究和发展有深刻影响。
主要解读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基本内涵和内容,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对普遍语法的评价,以及普遍语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和作用。
普遍语法二语习得外语教学一、普遍语法的基本内容乔姆斯基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普遍语法的研究,此理论的提出最初基于母语习得理论。
乔姆斯基指出,普遍语法是由人类的全部语言所共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构成的系统,是人类语言的本质所在语言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普遍语法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大脑里存在着语言习得机制,具有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能力,凭借这种机制,人们可以把有限的语言刺激内化为目的语语法,从而产出无限的语言输出。
普遍语法是所有语言的共性,是习得语言的基础和根本条件,没有普遍语法,人不可能习得完整系统的语言。
普遍语法不是固定的社会规约或自然存在,而是乔姆斯基为了探索人类习得语言的过程而提出的一种假设,即人类习得语言所遵循的规则和条件,目的是通过制定最少最简洁的原理为所有语言提供共通的规则。
在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中,指出人类习得语言的路径是:以大脑中固定先天存在的语言习得机制为基础,通过后天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及语言素材的不断刺激和输入,进而习得语言。
二、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局限性(一)普遍语法的重要性普遍语法自提出及近年来的不断修正中,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不仅是一次语言观的革命,也深刻影响了二语习得的研究,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语习得的过程正是人们构建普遍语法发展到个别语法的过程,普遍语法以其贯穿于所有语言中简洁而共通的规则,使之具备较强的生成能力,从而二语习得者能够习得完整并且可以不断创新的语言系统。
普遍语法理论对于探讨人类大脑究竟如何习得语言及形成语言能力、探讨语言的本质具有极大意义。
母语,二语习得及UG理论母语和二语习得UG理论与二语习得一,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认为人的大脑天生就有一种独特的语言习得机制,而它使得儿童在外界“刺激贫乏”的条件下,从初始状态,经过若干中间状态,最后达到成人的稳定状态,进而习得人类语言;同时,他提出的普遍语法的“原则与参数”理论也合理地解释了儿童语言习得现象,认为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就是参数值确立的过程。
1,普遍语法“人脑中存在的一种独特LAD”称为“UG”。
换言之,人类大脑中生而有之的语言知识就叫做“UG”。
乔姆斯基针对儿童习得母语的心理机制提出了UG这一概念。
他认为UG存在于人的大脑,帮助人们习得语言,是人与生俱来的语言初始状态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和方法论从研究生成语言的大脑出发考察人的语言能力,揭示人脑语言机制的工作原理。
UG以第一语言习得速度快、知识准确、具有创造力等为依据研究第一语言。
乔姆斯基关于UG的假设似乎为我们解释为什么小孩子一生下来,要不了3~5 年,不用接受系统的教育便已基本掌握了自己母语的主要特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UG是所有人类语言都遵守的一些共同原则和规则,是与生俱来的。
乔姆斯基认为人说话是因为人生来就拥有一个UG。
这种UG是自然生长成熟起来的语言能力,体现在人脑神经系统的一定结构和活动中。
如果按照乔姆斯基的语言的知识仅仅是这些原则的观点来解释儿童语言习得现象的话,那么,全世界所有的人就应该说同样的语言。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更合理的解释这一问题,乔姆斯基在UG学说中还提出了“原则和参数理论”。
在乔姆斯基看来,一个操母语者具有一种语言能力。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普遍的语言知识。
当他掌握自己的母语时,他会把自己内在的语言系统与他自己本族语言的语言系统进行比较从而调整他的语法。
该理论认为任何语言的参数可以根据这一具体语言的特定规则而设置不同的参数值。
儿童学习语法的过程主要是设置参数值的过程,获得语言知识,就是确定参数值。
“经验”↓普遍语法(UG)→个别语法(PG)(如母语语法)↑PG= *UG上面公式是说: 通过参数α( 即儿童的出生地不同, 周围的语言不同) ,可以得出各种具体的语言。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普遍语法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综述西安医学院/周密【摘要】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本来是用于儿童的母语习得也就是第一语言的习得中的,但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其“普遍语法理论”同样适用于第二语言习得。
本文对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作了相关的介绍,主要研究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是否可及的问题,并对前人的相关成果作了研究综述。
【关键词】乔姆斯基 普遍语法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 可及性一、 普遍语法理论乔姆斯基在《语言与心智》一书中提出的,即(Universal Grammar)简称为(UG)。
文中他假设“儿童自出生后,大脑与生俱来拥有的一种独特的习得语言的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为(LAD)”。
乔姆斯基本人对普遍语法(UG)是这样论述的:“人的大脑在结构上是一个模块化的系统,由相互作用又各具特色属性的子系统构成,而语言官能就是其中的一个专门负责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子系统,与大脑的其他系统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
而语言官能又包括具有不同特征的子系统,如语音、语义、句法和形态等。
”二、 第二语言习得受普遍语法影响的三种假说1.普遍语法直接可及说(direct access)。
这种观点认为,“语言的基本原则和参数是大脑中固有的,通过第二语言的输入,学习者利用普遍语法(UG)获得了与母语能力相当的第二语言能力”。
支持这一观点的实证研究有:Cook and Newson(1996)认为“二语学习者可以直接利用普遍语法,不用参考母语的参数值,二语习得者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普遍语法重新设置参数,而学习者的语言是由普遍语法(UG)确定。
他们能够直接运用普遍语法(UG)的原则,在不必参考母语参数值的情况下重新设定参数(Cook,1998,Cook&Newson,1996)。
”Flynn(1997)引用了日本成年人学习英语的例子,以证明学习者可以不存在于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原则和参数设置。
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与教学的指导作用作者:张蒙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34期摘要:学习者越早接受二语学习,学得越好。
这一观点与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存在相似之处。
本文将运用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研究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三种关于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的观点,最后证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存在可用性,从而将普遍语法运用到二语习得与教学中,为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乔姆斯基普遍语法一语习得二语习得引言乔姆斯基是普遍语法理论的创始人。
在20 世纪 50 年代,他掀起了一场“乔姆斯基革命”,导致整个语言研究发生了巨大变革。
此后,有关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研究层出不穷。
虽然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不是专门为二语习得研究设计的,但是以普遍语法作为二语习得理论背景的研究不计其数,大体形成了直接可及说、间接可及说、不可及说三种观点。
本文首先对普遍语法原则进行介绍,然后重点分析三种关于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的观点。
最后基于此,证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存在可用性。
[1]一、普遍语法原则1.理论内容普遍语法由一些高度抽象的具有模块性质的子系统组成,这些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语言共项子系统即为普遍语法原则。
这一原则是隐藏于所有语言的语法系统下的普遍规律,是高度抽象的语法特征,是一组约束句子组合的限制条件。
[2]2.普遍语法与一语习得乔姆斯基将语言习得机制比作黑箱,原始的语言数据输入在黑箱中得到处理后,输出处理后获得的语言能力。
在原则-参数阶段,乔姆斯基进一步描述了语言习得机制,指出语言习得机制是由原则和参数构成的,即语言输入→普遍语法→语言输出。
这时的黑箱有了实质的内容:普遍语法的原则和参数。
[3]二、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1.直接可及说直接可及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直接、完整地利用普遍语法,按普遍语法允许的值重新设置参数,学习者的语言完全由普遍语法确定,与第一语言的参数值设定无关。
试论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李娜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8年第04期【摘要】在语言学发展过程中,普遍语法对于第二预言的习得是否产生作用,产生作用,如何产生作用始终是关注的焦点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作用的不同见解进行阐述,同时分析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普遍语法;第二语言习得;作用普遍语法理论是乔姆斯基管约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目前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所在。
深化研究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对于语言学的发展,语言教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作用的理论见解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这一概念是其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提出的管辖与约束理论中提到的。
关于普遍语法的含义,乔姆斯基本人是这样界定的:“the system of principles, conditions,and rules that are elements or properties of all human lan-guages... the essence of human language.”在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始终具有较大的争议,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其一认为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作用;而另一种则认为普遍语法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不发挥任何的作用。
第一,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普遍语法在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应该可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隐含在普遍语法对于第一语言习得的作用当中。
第二,当学习者在学习非母语的第二语言的时候,与普遍语法相接近的方式一定是通过第一语言来实现传递的,那么第二语言学习者最初接触到第二语言的时候就是通过第一语言组成要素这一媒介进行传递与考虑第二语言的相关问题,但是在习得的过程中,依旧可以对普遍语法进行有效的选择。
浅议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作者:任仙仙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第07期【摘要】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是针对语言习得的来源问题提出来的,并把该现象归因于人类的遗传属性,即普遍语法。
由于语言的习得问题同样存在于二语习得,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同样不能只归因于环境因素和学习者的认知因素而忽略了语言本源的影响。
本文结合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前者对后者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普遍语法;二语习得;原则与参数;母语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提出是定位在对儿童的母语习得的解释上的。
按照该理论,人们的语言知识无法纯粹地从接触到的语言材料中获得的。
语言被看作是一种天赋,儿童生来就具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叫做语言习得机制(LAD)。
在正常情况下,儿童能够习得的母语系统知识远远超过他们实际所接触到的母语输入。
乔姆斯基等认为,我们给予儿童的母语刺激是“匮乏的”不仅句型简单、数量有限,而且包含不少不合语法、不够通顺的句子。
既然来自外部环境的语言输入因素不能合理地解释儿童的母语习得现象,那就只能从人的内部因素、即天生的语法能力或语言习得机制方面寻找答案,结果导致普遍语法理论的产生。
本文将回顾语言学家们围绕普遍语法的原则——参数模式展开的理论探索,旨在探讨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解释力。
一、作为原则和参数系统的普遍语法乔姆斯基指出:“普遍语法理论必须满足两个明显的条件。
一方面,它必须与各种各样存在和可能存在的语法相协调。
同时,普遍语法必须在其所允许的选项方面表现出足够的局限性和限制性,以解释每一个这样的语法是在非常有限的经验证明的基础上在心智中发展而成的这一事实。
”在此,普遍语法是具体语法的核心基础,具体语法是普遍语法的个别示例。
如果人们不能用外在经验说明语法来源的特征,就一定是语言机能内在天赋的特征。
普遍语法被认为是一个由原则和参数所构成的系统。
普遍语法模式中的基本概念是原则(principles)和参数(parameters),分别揭示了自然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2012.10赵伟云1、普遍语法理论1.1普遍语法提出的意义普遍语法的建立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轨迹,它对于人类语言习得也比以往的研究模式更具有可操作性及可验证性。
1.2普遍语法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认为,人脑的结构和属性是人类特有的先天遗传下来的与语言相关的特定状态。
它是使人类足以能学会使用人类语言的物理机制以及对应的心理机制。
这种人脑的特定状态被乔姆斯基称为“语言习得机制”或“普遍语法”。
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在遗传因素的规定下,一旦外界条件适宜,它就经历一个从雏形到成熟的生长过程,最后达到一种不再发生变化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过程的结果便构成了某种具体语言的个别语言,它体现出一个儿童使用某种具体语言的能力以及关于该语言的知识。
它使一切正常儿童,只要稍许接触语言材料,就能在几年之内习得母语。
2、从普遍语法看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理论2.1关键期假说理论“关键期假说”认为,虽然儿童生来具有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天赋,但这种潜能若得不到开发或不能及时得到开发就会急剧下降甚至于消失。
“狼孩”因为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而不能正常的与人交流。
《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由于长期与社会隔绝,其原本具有的语言能力明显下降。
因此,尽管普遍语法赋予人习得语言的潜能,但如果这种潜能不能被及时、有效而持久的激发,这种能力将会降低甚至于消失。
语言习得是存在关键期的。
2.2从普遍语法看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理论“关键期假说”认为,“自然”语言习得只能在关键期(两岁至青春期之前)进行。
“关键期假说”强调关键期的作用,它认为“语言习得机制”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发挥作用。
根据“关键期假说”,在两岁和青春期之间的时期,大脑发育尚未成熟,神经元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神经细胞组织富有很好的弹性,可塑性很强。
过了这一关键期,大脑功能单侧化完成,学习效率明显降低,在外语语音习得上表现尤其明显。
Long通过实验发现,许多六岁以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被试者很难获得纯正的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