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币交易会计与外币报表折算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2
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外币业务的特点:1. 外币业务使企业暴露于汇率风险。
由于汇率的波动,企业可能遭受资金损失。
2. 外币业务的交易规模较大,涉及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企业需要在进行外币交易时,选择合适的汇率进行结算以减少风险。
3. 外币业务需要遵守国际财务会计准则(IFRS)的相关规定。
企业需要按照规定对外币业务进行计量、披露以及报表折算。
外币报表折算的方法:1. 实际汇率法:该方法是根据实际汇率来折算外币金额。
实际汇率是指市场上实际存在的汇率。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成本国货币金额,并计入财务报表中。
2. 平均汇率法:该方法是将一段时间内的汇率取平均值进行折算。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短期汇率波动的影响,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3. 末期汇率法:该方法是将期末的汇率应用到外币金额上进行折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外币业务交易较多,期末汇率与期初汇率差距较大的情况。
外币报表折算的会计处理:1. 外币资产和负债的折算:企业需要根据汇率将外币资产和负债折算成本国货币,计入财务报表中。
折算时,如果外币金额增加,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利润中;如果外币金额减少,则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2. 外币收入和费用的折算:企业需要根据汇率将外币收入和费用折算成本国货币,计入损益表中。
折算时,如果外币金额增加,则计入业务损益中;如果外币金额减少,则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3. 外币报表的披露: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明确披露外币金额的折算方法和汇率变动对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
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对企业的影响:1. 风险管理能力: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及时把握汇率变动对业务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对策进行风险控制。
2.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比性:通过外币报表折算,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并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和分析。
准确的财务报表对于投资者和股东等利益相关方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变化来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风险和收益,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对四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评论一、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的联系外币报表折算是将以某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以另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的行为。
需要进行外币报表折算的情况一般有:①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为了在年末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必须首先将以外币反映的子公司财务报表折算为与母公司整体财务报表相同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
②采用外币分账制核算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财务报表。
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可见,外币报表折算不仅在跨国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要应用,而且在跨国经营,以及国内经营但涉及外币业务时也需要应用。
对某些跨国公司来说上述三种情况可能同时存在,外币报表折算更是不可回避。
外币报表折算不是简单的币种间的换算,从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来看,它与外币交易有密切的关联。
可以说外币报表折算多数是由外币交易引起的,上述第二种外币报表折算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有密切的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做到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相互衔接、一致,又要做到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在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上保持衔接、协调、一致。
否则,不仅会破坏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内在逻辑,而且会使财务报表丧失可比性和有用性。
二、对现行汇率法的评论按照现行汇率法,外币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资产、负债项目均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按照利润和利润分配表的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折算后的金额填列,其他项目如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历史汇率折算;因折算汇率不同而形成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列示于所有者权益中,并作递延处理;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各项目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汇率折算。
根据这一方法的原则,为了简化核算,收入、费用类项目可以采用会计期间的平均汇率(简单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
第二节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三、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二)期末调整或结算2.非货币性项目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
例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提示】预付款项、预收款项和合同负债属于非货币性项目。
(1)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即不产生汇兑差额)。
(2)对于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存货,如果其可变现净值以外币确定,则在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时,应先将可变现净值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与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存货成本进行比较。
【教材例21-6】P上市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2×15年11月2日,从英国W公司采购国内市场尚无的A商品10000件,每件价格为1000英镑,当日即期汇率为1英镑=10元人民币。
2×15年12月31日,尚有1000件A商品未销售出去,国内市场仍无A商品供应,A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降至900英镑。
12月31日的即期汇率是1英镑=9.7元人民币。
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本例中,由于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因此,在以外币购入存货并且该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定的可变现净值以外币反映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应当考虑汇率变动的影响。
因此,该公司应作会计分录如下:11月2日,购入A商品:借:库存商品——A 100000000(10000×1000×10)贷:银行存款——英镑100000000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1270000贷:存货跌价准备12700001000×1000×10-1000×900×9.7=1270000元(人民币)(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基金等),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作者:胡朝阳外币交易和报表折算一、外币交易和报表折算的区别是什么呢?假如你是一个国内企业的会计,遇到有些业务如:借入美元、进口货物赊账(将来要付美元)、出口货物未收款(将来要收美元)、购入/卖出美元,收到美元等业务,这些就是外币交易,你需要做凭证、记账。
假如你是一个国内企业的会计,你们公司在国外有子公司/合营/联营或分支机构,一年下来,人家要给你汇报,就会把报表给你,但人家平时的记账本位币是外币,因此账、报表都是外币,你该怎么转化为人民币呢?这就是报表折算,不需要做凭证、记账,只需要把人家提供的报表进行折算。
二、外币交易下面我们说说外币交易。
我们知道,我们的本位币是人民币,假设发生的外币业务的外币都是美元。
在发生外币交易业务时,我要你做一件事情,在“对汇率有感觉”的账户后面加上“—美元”。
例如,外商投入20000美元资本存入银行。
你会想做:借银行存款20000美元贷实收资本20000美元,可不对啊,因为我们需要转化为人民币。
因此你会再想想汇率是多少?用哪个呢?合同汇率,还是美元到账时银行标价的汇率?应该是美元到账时银行当天的标价的汇率,这样可靠啊,有银行证明。
假设银行当天的标价的汇率是6.88,你会做借银行存款20000X6.88 贷实收资本20000 X6.88,这样行吗?仍然不行。
因为银行里的是美元啊,只是“相当于20000X6.88人民币”。
因此,你应该做借银行存款—美元20000X6.88 贷实收资本20000 X6.88。
实收资本要不要加“—美元”呢?感觉不用。
我们再说外币借款。
借款10000美元,到期还本付息都是美元,当日汇率为6.78。
你会做借银行存款—美元10000X6.78 贷短期借款—美元10000 X6.78。
因为你手里的是美元,欠的也是美元,只不过需要用人民币标价。
例如你赊账进口原材料,应付账款账户后面会加上“—美元”,因为你欠的是美元,但原材料账户后面会加上“—美元”吗?感觉不用。
第二节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三、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二)期末调整或结算2.非货币性项目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
例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提示】预付款项、预收款项和合同负债属于非货币性项目。
(1)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即不产生汇兑差额)。
(2)对于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存货,如果其可变现净值以外币确定,则在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时,应先将可变现净值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与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存货成本进行比较。
【教材例21-6】P上市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2×15年11月2日,从英国W公司采购国内市场尚无的A商品10000件,每件价格为1000英镑,当日即期汇率为1英镑=10元人民币。
2×15年12月31日,尚有1000件A商品未销售出去,国内市场仍无A商品供应,A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降至900英镑。
12月31日的即期汇率是1英镑=9.7元人民币。
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本例中,由于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因此,在以外币购入存货并且该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定的可变现净值以外币反映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应当考虑汇率变动的影响。
因此,该公司应作会计分录如下:11月2日,购入A商品:借:库存商品——A100000000(10000×1000×10)贷:银行存款——英镑100000000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1270000贷:存货跌价准备12700001000×1000×10-1000×900×9.7=1270000元(人民币)(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基金等),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外币交易与外币报表折算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采用外币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作为折算汇率的情况下,用人民币兑换外币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是指()。
A.当日即期汇率与银行买入价之差所引起的折算差额B.当日银行卖出价与账面汇率之差所引起的折算差额C.当日即期汇率与账面汇率之差所引起的折算差额D.当日即期汇率与银行卖出价之差所引起的折算差额2.国内甲企业主要从事商品销售,该企业的20%的销售收入来源于出口,采用美元计价和结算。
原材料30%来源于向法国进口,以欧元计价和结算;其余的购销业务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
则该企业的记账本位币应该是()。
A.美元B.欧元C.人民币D.美元和欧元3.某企业采用美元作为记账本位币。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该企业外币业务的是()。
A.与外国企业发生的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购货业务B.与国内企业发生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销售业务C.与外国企业发生的以美元计价结算的购货业务D.与中国银行之间发生的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业务4.公司在选择其记账本位币时不应当考虑的因素是()。
A.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B.上交所得税时使用的货币C.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的货币D.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成本的货币5.按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中,平时就可以确认汇兑损益的是()。
A.购入货物以外币结算B.企业从银行买入外币C.外币投入资本业务D.外币借贷业务6.未来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按月计算汇兑损益。
2007年5月1日进口商品一批,价款为4500万美元,货款尚未支付,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5月31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6月30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7元人民币,该外币债务6月份所发生的汇兑损益为()万元人民币。
A、90 (损失)B、45 (收益)C、45(损失)D、90 (收益)7.甲公司2006年12月2日以50000港元购入某H股20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日汇率为1港元=1.2元人民币,2006年12月31日,由于股票市价变动,当月购入的H股公允价值为54000港元,当日1港元=1.1元人民币。
外币折算第一节外币折算概述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下,资本的跨国流动和国际贸易不断扩大。
一方面,外币资本参股内资银行,外资企业在我国内地开办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向内资企业或国内市场不断注入外币资本;另一方面,内资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断增加,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业务,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的程度和规模呈增长趋势,正在由资本输入向资本输出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常会涉及外币折算业务。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主要规范了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为了反映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需要将不同货币计量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折算为一种货币反映,或将以其他货币反映的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和分支机构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折算为企业记账本位币反映,企业选定的用于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货币即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称为外币,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称为外币交易,以外币反映的财务报表称为外币财务报表,将外币交易或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过程即为外币折算。
本章着重讲解了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和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问题。
第二节记账本位币的确定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
通常这一货币是企业主要收、支现金的经济环境中的货币。
例如,我国企业一般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会计上所称的记账本位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功能货币,虽然名称不同,但实质内容是一致的。
一、记账本位币的确定(一)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我国《会计法》中规定,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会计法》允许企业选择非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究竟如何选择,《会计法》没有给出详细的说明,外币折算准则对如何选择记账本位币进行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