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55 KB
- 文档页数:4
⾼考中考《三国演义》阅读题(含答案)蓓蕾读书⼯程《三国演义》阅读竞赛(含答案)⼀、填空。
1、《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代作者罗贯中。
这是我国第⼀部章回⼩说。
是我国古代四⼤名著之⼀。
另外三部名著分别是⽔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三国演义》⼜叫《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魏_、_蜀_、_吴_,各⾃的⾸领是曹操、刘备、孙权。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锏的刘备,使丈⼋蛇⽭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的关⽻。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是关⽻,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淹七军、败⾛麦城。
5、《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的事迹,如三顾茅庐、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战群儒等。
6、《三国演义》中主要⼈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曹操_,“智绝”是_诸葛亮___,“义绝”是_关⽻___。
7、刘备⾝边的五虎上将都是关于、张飞、赵云、马超、黄盖。
8、书中⼈物⼏乎⼈⼈都有绰号,如“⽔镜先⽣”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常胜将军”是赵云。
9、《三国演义》采⽤话本章回叙事的叙述⼿法,《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浪花淘尽英雄。
是⾮成败转头空。
青⼭依旧在,⼏度⼣阳红……”。
10、诸葛亮在“三⽓周瑜,夺取荆州”过程中,逼得周瑜咬⽛切齿地说既⽣瑜何⽣亮。
11、写出五个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探囊取物、三顾茅庐、不知所云。
12、填⼈名,补⾜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天时(刘备)借荆州——有借⽆还(3)(关公)进曹营——⼀⾔不发(4)(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个愿挨,(5)三个臭⽪匠——顶个(诸葛亮)(⽐喻⼈多智慧多,有事情⼤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简答题高考阅读11-06 2213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简答题(1——20回)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请简述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汉朝末年,黄巾倡乱,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军,榜至涿县,为刘备所见,叹息之余,偶遇屠户张飞,张飞见刘备出生不俗,便约其至村店饮酒,期间又遇因杀恶霸而逃难的关羽,三人志趣相投,次日便于桃园处结义,相约共谋大事(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2、请简述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情节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
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
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
但当曹嵩急视曹操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请简述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刘备平定黄巾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
不久,督邮前来巡查。
刘备因没向督邮送钱而遭督邮陷害。
消息传至张飞耳中,张飞气得两眼圆睁,咬碎钢牙,冲进馆驿揪住督邮的头发,扯到县衙前,绑在马桩上,用柳条使劲抽打,一连打断十几根柳条。
幸好为刘备及时制止,而后三兄弟弃官投奔刘恢。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请简述李肃说吕布弃义父丁原投靠董卓的故事董卓进京后宴请大臣,提出废帝想法。
荆州刺史丁原表示反对,并于次日,派义子吕布搦战董卓,董卓大败而逃。
正当董卓犯愁之际,部将李肃挺身而出,说他与吕布是同乡,只要董卓愿让出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给吕布,他定能叫吕布背叛丁原,投降董卓。
董卓许之。
果不其然,吕布一见赤兔马便喜爱得不得了。
当夜便将丁原杀害,投效董卓,拜董卓为干爹。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1、请简述曹操献刀的故事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伺机行刺,见董卓倒身卧于床上时,急抽出宝刀,待要行刺,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见曹操的动作,身相问。
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未遇。
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
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假设渴的诚心感动,终于容许出山。
其他略。
2、?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
尸骸飘流,塞江而下。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3、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答: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
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
孙策带着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
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4、?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情节历来为人所称道。
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该情节中的两位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曹操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一话语展现了他的踌躇满志与骄横霸气。
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吓得变了脸色,匙箸掉到地上,急忙借惊雷之声掩饰过去,表达了他小心谨慎、机智沉着。
5、?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诸葛亮舌战群儒〞、“空城计〞分别发生在哪里?答:汜水关、虎牢关、柴桑、西城县。
6、?三国演义?中“斩华雄〞这段不到六百字的情节,作者是怎样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答:层层衬托。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
体裁:《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主要内容: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练习题一、单选题1.献连环计火烧赤壁的是谁?(C)A.诸葛亮B.郭嘉C.庞统D.曹操2.曹操在哪场战役中大败袁绍?(A)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讨伐董卓D.合肥之战3.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得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谁? (A)A.吕布B.魏延C.孙权D.孙策4.关羽在离开曹操时唯一带走的曹操的赠物是什么?(D)A.美女B.金银C.奴役D.赤兔马5.孔明征南蛮时曾七擒七纵孟获,当孟获第七次被马岱抓住时,他对马岱说什么话?(A)A.能不能换张新面孔丫B.士可杀不可辱C.如果今天不杀了我,你会后悔的D.快杀了我吧6.“垂手过膝,目能顾其耳。
”描写的是谁?(B)A.庞统B.刘备C.伊籍D.诸葛亮7.被尊为“中国武圣”的英雄是(C)A.马超B.赵云C.关羽D.吕布8.刘关张三人出场时(C)最有钱。
A.刘备B.关羽C.张飞D.无法确定9.煮酒论英雄时他们看到了(C)的自然现象。
A.台风B.沙尘暴C.龙卷风D.彩虹10.官渡之战中(D )投靠曹操而使曹操获得了胜利。
A.高览B.荀彧C.荀攸D.许攸11.“割发代首”的人是(B)。
A.刘备B.曹操C.张飞D.诸葛亮12.“煮酒论英雄”的主人公是(C)A.刘备张飞B.诸葛亮周瑜C.曹操刘备D.赵云关羽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谁说的?( C)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1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B )A.诸葛亮B.周瑜C.曹操D.孙权15.刘备三顾茅庐,请谁出山辅佐他?( C )A.许攸B.鲁肃C.诸葛亮D.杨修16.赤壁之战时,周瑜曾经和哪位大将使用“苦肉计”:( D )A.程普B.吕蒙C.黄忠D.黄盖17.在赤壁之战中,是谁听取庞统的连环计,导致所有战船被烧?( B )A.孙权B.曹操C.刘备D.周瑜18.张飞在长坂坡吓死谁?( B )A.关羽B.夏侯杰C.曹仁D.吕布19. 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 A )A.黄盖B.许诸C.典伟D.王允20. 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B )A.长坂坡B.五丈原C.新野D.街亭21.王允通过谁使董卓与吕布反目?(C )A、曹操B、袁绍C、貂蝉D、孙尚香22.庞统殒命何处?(B )A、白门楼B、落凤坡C、三江口D、铜雀台23.谁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A )A、徐庶B、赵云C、曹仁D、蔡瑁24.官渡之战中是谁离开袁绍改投曹操使得曹操扭转战局?(D )A、荀攸B、贾诩C、曹洪D、许攸25.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属下哪位将军单骑救幼主?(C )A、马超B、魏延C、赵云D、黄忠26.谁大闹长坂坡?(C )A、赵云B、吕布C、张飞D、甘宁27.谁前往东吴单刀赴会平安而返?(C )A、赵云B、鲁肃C、关羽D、姜维28.马谡失守何处?(B )A、汉中B、街亭C、公安D、荆州29.木牛流马是谁制造的?(C )A、司马懿B、曹真C、诸葛亮D、姜维30.曹操为何发兵徐州攻打陶谦?(D )A、报杀兄之仇B、报杀妻之仇C、报杀子之仇D、报杀父之仇31.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关羽兵败,退守何处?(A )A、麦城B、襄阳C、江夏D、公安32.脑后有反骨的是谁?(A )A、魏延B、董卓C、袁绍D、曹操33.孔明死后,蜀军用孔明的木人像惊走了谁?(B )A、陆逊B、司马懿C、鲁肃D、孟获34.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的是谁?(C )A、司马懿B、许攸C、陆逊D、吕蒙35.布下八阵图以退吴军的是谁?(D )A、徐庶B、庞统C、郭嘉D、诸葛亮、36.姜维兵败何处?(C )A、三江口B、上方谷C、牛头山D、玉泉山37.诸葛亮派往东吴劝孙权退兵的是?(C )A、马超B、孟获C、邓芝D、蒋干38.蛮王孟获共被诸葛亮擒获几次?(C )A、五B、九C、七D、八39.诸葛孔明用什么计策大破藤甲军?(A )A、火烧B、水淹C、落石D、滚木40.诸葛孔明用什么计策使得司马仲达退兵?(D )A、反间计B、苦肉计C、离间计D、空城计二、填空题。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阅读训练题(附参考答案)(一)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梳理及习题(含答案)友情提示:此平台由华语教学出版社旗下一堂作文课创办,每天推送名师专栏、考试政策、学习资料、高分技巧、家长经验,成功关注,即可订阅。
基本资料《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
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一)刘备“仁”的代表--刘备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
桃园结义攻打黄巾军,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与魏、吴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为汉,建都成都。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在蜀国。
形象: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是“圣君”的代表。
后期刚愎自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重要情节: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刘玄德携民渡江(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白帝城托孤(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二)曹操一代奸雄--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三国演义》类文阅读含答案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争霸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关于《三国演义》类文阅读的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闻说刘备在此,特来领军前来相助。
”这句话体现的是什么特点?
这句话体现了人物之间的交往关系和同仇敌忾的精神。
二、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2.《三国演义》的主要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3.《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是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
4.请简述《三国演义》的主要故事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期到三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政治
斗争、军事战争以及人物之间的故事情节。
其中,以曹魏、蜀汉、
东吴三个国家为主要背景,以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诸
多历史人物为主要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三、请简述《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作,在文学、历史、
思想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表达
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罗贯中的文化品格和
时代精神。
在中国文化史上,它不仅是文学经典,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符号。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名着阅读复习《三国演义》1.失街亭之后,“武侯弹琴退仲达”,这说的是什么人之间的故事你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答:这说的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故事。
如何看待:诸葛亮能把握对方多疑心理,故意表现出与平日“谨慎”不同的样子,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使对方因多疑而不敢行动。
或:司马懿其实并不急于打败诸葛亮,以免出现对自己不利的“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情况。
(如何看待有道理即可。
)2.《三国演义》中,马谡因失守街亭而被诸葛亮斩着,你觉得诸葛亮有没有过错为什么答:诸葛亮用人不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街亭是蜀军“咽喉之路”,不可委命于马谡。
3.《三国演义》塑造厂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
“三绝”是哪三个人试选“一绝”举—一例说明其“绝”。
答: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
曹操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关羽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则体现出他的智慧。
4.《三国演义》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
请简述“望梅止渴”的情景。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答:望梅止渴———曹操;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孟获。
故事略。
5.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
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未遇。
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
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其他略。
6.《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
2020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十一《三国演义》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十一)——《三国演义》阅读【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时代背景】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
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内容简介】整个故事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
东汉末年,皇帝昏聩无能,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进而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乱世之中,一代枭雄与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是时,袁绍和曹操领众诸侯以平“十常侍之乱”为名冲人皇宫,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慌乱出逃。
在各路诸侯争相寻找刘辩和刘协的过程中,原屯兵凉州的董卓因救驾有功随即掌控朝中大权,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
生性残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发多方愤然。
曹操假借圣旨之名,召集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迫使其挟汉献帝至长安。
董卓后被其义子吕布所杀。
此后,袁绍欲谋长沙太守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孙坚在逃避途中遭荆州刘表所袭而两相结怨。
孙坚在后进攻荆州之时死于战中。
与此同时,袁绍与公孙瓒在河北地界争斗,爆发界桥之战。
曹操广泛招贤纳才,刘备不断扩充实力。
此时,群雄逐鹿中原的雏形初成。
高三语文名著导读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简答题。
(选做一题)(5分)(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侍中荀彧曰:“不可。
丞相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曹操闻言,勃然变色。
(第61回)荀彧因何劝谏曹操?之后曹操是如何对待他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望着我说!我原不及你林妹妹!别人拿他取笑儿都使得,我说了就有不是。
——我本也不配和她说话:她是主子姑娘,我是奴才丫头么!”黛玉又道:“这一节还恕得。
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了?”。
(第22回)宝玉为什么惹恼了湘云?黛玉又为什么生气?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案】(1)董昭建议曹操受魏公之位,加九锡。
(1分)①曹操深恨荀彧;②兴兵下江南时,命荀彧同行,荀彧已知其有杀己之心,托病止于寿春;③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盒中并无一物,荀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④曹操非常懊悔,命厚葬之。
(4分,各1分)(2)①贾母替宝钗过生日,安排了家宴,请了戏班;②众人皆觉扮小旦的颇像一个人,但不点破,唯有湘云笑道像林妹妹;③宝玉忙向湘云使眼色,不想惹恼了湘云;④宝玉开解湘云,称黛玉多心,怕她得罪了黛玉;⑤被黛玉听见,又惹恼了黛玉。
(5分,各1分)【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自己平时对名著内容的记忆,认真归纳叙述。
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和语言的简洁和条理的通顺,不要遗忘要点。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
--- 马克·吐温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三国演义选文阅读及答案.doc》(五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5题。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yuedudaan/1379935.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含答案
(2021·云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①在中国小说史上,历史演义是一个重要的门类,产生的作品差不多覆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各个重要阶段,而《三国演义》则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为什么三国题材的作品最受欢迎呢?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解释说:“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
” 确实,英雄辈出,冲突剧烈,却又不至于过于凌乱,使《三国演义》在题材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②实际上,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传奇性经历与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很早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关事迹既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成为民间艺人热衷表现的题材。
宋代的讲史平话中,就有了“说三分” 的类别,即——专门讲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故事;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同时,宋元以来的戏曲舞台上,三国戏也长演不衰,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
罗贯中正是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有关小说、戏曲的创作经验,并运用独特的艺术感受,将一段时间漫长、人物众多、头绪复杂、情节曲折的历史,熔铸成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
③《三国演义》的情节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起,到西普武帝太康元年(280)全国统一为止,前后一百余年。
作者围绕以刘备为代表的蜀国、曹操为代表的魏国和孙权为代表的吴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
《三国演义》“拥刘反曹” 的倾向,既继承了晚,唐以来三国故事,直到《三国志平话》一贯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东普习凿齿和南宋朱喜“尊刘”的史学传统。
这一思想的历史根源在于为东晋、南宋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现实依据则在于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
但从根本上说,还是普遍的明君仁政理想的体现。
“拥刘反曹”的实质在于拥护德政、反对暴政。
④作为古代白话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称道。
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几百个,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基本的性格特征,通过不断地渲染、强调、夸张,并辅之以相互间的对比、衬托,使人物形象异常鲜明生动。
例如关羽重义尚勇的性格在作品中就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屯土山约三
事”将一个处于逆境中的英雄,塑造得大义凛然;曹操费尽心机的笼络,一次次渲染出关羽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气节;而“过五关、斩六将”的果敢之举,更将他排除万难、矢志于义的信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不但如此,罗贯中还着力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比如对曹操,作者在第一回就借人物之口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所谓“奸雄”就是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奸诈的一面,但又不同于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因为他还有谋取霸业、统一全国的雄才大略。
有时他很狭隘,甚至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极端自私的话,但他有时又具有宽容的气度。
当刘备、关羽委屈于他手下时,他都曾以礼相待。
这种看似矛盾的言行,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典型人物。
(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2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门类,产生的作品覆盖了中国古代史所有阶段。
B.宋代的讲史平话、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已经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
C.《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其现实依据在于元明之际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
D.《三国演义》形象塑造最突出的是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和孔明的“智绝”。
2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话,阐释了三国题材的作品最受欢迎的原因。
B.文章第②段对比分析宋元两代对三国故事的讲述方式,证明三国历史有关事迹流传广泛。
C.文章第⑤段通过曹操这个典型形象塑造的分析,证明罗贯中着力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D.文章从题材、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三国演义》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2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时期有关事迹因为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而在民间广为流传。
B.三国戏在宋元的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更重要的是再一次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
C.为了使人物形象异常鲜明生动,作者不断渲染、强调、夸张,并辅之以相互对比、
衬托。
D.“奸雄”是对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与董卓相同的小人之奸,也有雄才大略的一面。
参考答案:
27.D 28.B 29.C
【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产生的作品覆盖了中国古代史所有阶段”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产生的作品差不多覆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各个重要阶段”,选项缺省了“差不多”,表述过于绝对。
B.“宋代的讲史平话……已经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错误。
从原文“宋代的
讲史平话中,就有了‘说三分’ 的类别,即——专门讲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故事;元代
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来看,宋代的讲史平话只是有了“说三分” 的类别,不能说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
C.“其现实依据在于元明之际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现实依据则在于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
故选D。
2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第②段对比分析”错误。
没有运用对比分析,而是举例论证。
故选B。
29.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推理的能力。
A.“三国时期有关事迹因为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而在民间广为
流传”错误。
从原文“实际上,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传奇性经历与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很早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关事迹既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成为民间艺人热衷表现的题材”来看,“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与“在民间广为流传”没有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B.“更重要的是再一次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错误。
“宋元以来的戏曲舞台上,三国戏也长演不衰,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没有体现哪个因素更重要。
D.“‘他有与董卓相同的小人之奸”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奸雄’就是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奸诈的一面,但又不同于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