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表面置换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350.05 KB
- 文档页数:4
人体髋关节表面置换技术临床运用研究进展吴永东;李万忠【摘要】随着骨外科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对于各种人体关节解剖力学研究的持续深入,产生出很多新兴技术,对髋关节的研究就是其重点之一。
髋关节表面置换技术的核心就是对关节周围力学结构做到精准定位和力学重建,各个关节部位的吻合程度做到精确无误,患者在手术后关节活动几乎回复到正常水平,生活质量极大提高,而且降低了其反复多次手术的风险,运用前景广阔;但是此项技术也存在一些较大的风险和隐患,诸如骨膜血运障碍、骨关节坏死、关节部位骨折等等,影响了这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其应对方法包括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植入假体材料的持续改进、手术患者的严格筛选等,而且其远期预后也值得进一步观察。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1641-1642,1643)【关键词】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进展【作者】吴永东;李万忠【作者单位】张家口市第一医院骨科,河北张家口075000;张家口市康保县医院,河北张家口 076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人体髋关节是人体较为重要的大关节之一,在各种严重关节损伤中,髋关节的损伤所占比重都在前列,而髋关节置换则是髋关节手术中较为常见的术式,传统手术是将全髋关节置换,但由于手术本身限制,其置换的结构力学吻合水平较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欠佳,生活质量受到影响[1-2]。
而人体髋关节表面置换技术的核心技术在于选用耐用的人工材料,运用仿生学做成人体髋臼帽、股骨头杯覆盖以及相应的关节面,从而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同时达到生物力学的强吻合度,并且保持术后关节的持久耐用[3-4]。
20 世纪末,曾经选用聚乙烯材料制成人体髋臼,对应金属股骨头进行表面置换,但是因为材料选择上的先天不足以及替代关节力学结构的缺陷,导致许多患者手术后置换关节出现活动障碍或者材料断裂,使得这项技术尚未完全推广就给暂时画上了句号。
提供身心全面护理助力髋关节术后患者顺利康复一、髋关节患者术后存在的问题1.术后心理压力:髋关节手术后,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担心术后疼痛以及康复期间的困难。
这种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甚至影响其对康复计划的积极性。
2.行动能力受限:术后的患者由于手术部位的疼痛和恢复期间的限制,常常面临行动能力受限的问题。
需要依赖辅助工具,如拐杖或轮椅,下蹲动作幅度过大时容易引起髋关节脱位。
3.康复信心缺乏:术后的患者常常缺乏对康复过程的信心,怀疑自己是否能够顺利康复达到正常生活水平。
缺乏信心可能导致患者在康复训练中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二、提供身心全面护理服务概况在髋关节术后的综合康复服务中,科内团队采用多维度策略确保患者顺利恢复。
首先,通过引入腕踝针疗法并结合药物治疗,专注于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
这种方法不仅减轻疼痛,还通过刺激特定的腕或踝部区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
其次,针对术后常见的心理压力,护士团队提供健康指导手册,并定期举办家属教育会议,帮助家属更好地支持和疏导患者,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此外,为解决行动能力受限的问题,科内团队配合康复师制定了功能性锻炼康复计划并配备助步器和便携式坐便器,提供安全稳定的行动支持。
最后,通过定期评估、可视化进度展示和小组座谈会,加强患者的康复信心,使他们能看到个人康复的具体进展,并从其他患者的经验中受到鼓舞。
这些综合措施共同作用,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还极大增强了患者对整个康复过程的信心和满意度。
三、具体方法及特色1.实施方法及周期1.1实施方法术后缓解疼痛: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引入腕踝针疗法,通过在腕或踝部特定区域进行针刺,根据经络理论和特定体表分区,有效减轻髋关节术后的疼痛。
采用平刺技术,刺激深度控制在皮下,减少不适感,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升康复体验。
针对术后心理压力:为有效缓解术后患者心理压力,科内护士团队分发自编的健康指导手册,详解术后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的彻底失败,并造成患者的残疾,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和骨水泥,严重患者甚至死亡,常被称为“灾难性的并发症”。
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处理重在预防措施的使用,防止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的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是多样化的。
一些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一样,急性炎症的体征明显,术后体温持续性增高,患肢疼痛,尤其被动活动关节时疼痛更剧,有些人工髋关节感染后可能只有关节疼痛而持续数月或数年。
少数病人可出现皮肤瘘管或局部有分泌物排出。
早期急性感染的症状多出现于术后3, 4周内。
晚期血源性人工关节感染常发生在成功的人工关节术后数月至数年。
常见的感染源可来自齿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
病人可出现数天感染症状,而后发生晚期人工关节感染。
晚期深部感染其临床表现特殊,一般局部急性炎症不明显,常无红、肿、热等表现,体温和白细胞可以不高,但血沉较高,一般可达40〜500mm/h,甚至100mm/h。
人工关节慢性感染属低毒性细菌感染。
一般患者由术后开始即出现关节疼痛。
常有休息时或夜间疼痛。
有时术后早期有伤口愈合不良,浅层感染或术后伤口引流管换除较晚的历史。
病人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
有时血沉增快。
影像学检査:人工关节早期急性感染X 线片除可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他特殊表现。
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出现局灶性骨溶解缺损并迅速发展扩大,在假体柄周围骨有明显骨膜反应,应高度怀疑有感染存在。
2.实验室检查对长期疼痛或松动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应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验。
当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髙,而临床表现疑有感染者,应行关节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学检查。
穿刺液行常规检查,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
应抽取三个标本,如三者均为阴性则可除外感染。
如三者均为阳性则可确定有感染存在。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发表者:1843人已访问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作者:裴福兴 2012-7-23 13:17:07 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
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
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数据,但据估计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在20万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过去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关节疾病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关节置换治疗。
与此同时,在广大关节外科医生和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关节外科领域在假体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
国内许多生产厂商也不断增加投入,研究、开发适合于中国国人特点的关节假体。
同时,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
虽然关节置换经过多年的努力,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一些问题如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磨损碎屑引起的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问题尚不能完全避免,进而影响关节置换效果,使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假体固定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同样也在不断增加,翻修对关节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本文就关节外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关节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关节外科技术总体提高。
一、初次关节置换(一)初次髋关节置换1. 流行病学:据各类假体使用情况初步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接受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创伤性、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感染治愈后骨以及各类髋关节疾病继发骨(如儿童期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在我国股骨头坏死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之一,而西方国家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多是骨。
2.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负重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之一。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
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
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数据,但据估计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在20万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过去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关节疾病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关节置换治疗。
与此同时,在广大关节外科医生和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关节外科领域在假体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
国内许多生产厂商也不断增加投入,研究、开发适合于中国国人特点的关节假体。
同时,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
虽然关节置换经过多年的努力,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一些问题如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磨损碎屑引起的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问题尚不能完全避免,进而影响关节置换效果,使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假体固定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同样也在不断增加,翻修对关节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本文就关节外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关节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关节外科技术总体提高。
一、初次关节置换(一)初次髋关节置换1. 流行病学:据各类假体使用情况初步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接受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治愈后骨关节炎以及各类髋关节疾病继发骨关节炎(如儿童期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在我国股骨头坏死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之一,而西方国家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多是骨关节炎。
2.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负重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之一。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问题与思考假体周围骨折中以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最为常见。
导致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骨质疏松、骨溶解、假体松动、局部应力集中、假体穿透骨皮质等。
早期治疗的目标是保证骨折愈合、假体稳定的同时维持良好力线,保留或增加骨储备并尽早下地活动进行功能锻炼。
医师应全面掌握处理此类骨折的原则,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必须对骨折发生之前和之后假体的稳定性以及骨质量有所了解。
01临床病例一患者女,70岁。
因“摔伤后左大腿近端疼痛伴活动受限1小时”入院。
查体左股骨近端肿胀,压痛(+),局部叩痛(+),轴向叩击痛(+),髋关节活动受限,踝关节活动尚可,足趾活动自如,左下肢感觉正常,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有力。
影像学检查发现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骨折移位。
【问题1】根据上述病史特点及影像学结果,可知患者为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临床上如何诊断股骨近端假体骨折?思路1:诊断股骨近端骨折需详细了解病史,仔细查体并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帮助诊断。
患者有全髋关节置换史和外伤史,受伤后局部肿痛,提示可能出现髋关节脱位或骨折。
关节脱位通常表现为下肢短缩及内旋或外旋畸形,压痛位于腹股沟水平,大腿压痛轻或不明显,被动活动髋关节受限并疼痛,而骨折压痛和叩击痛均十分明显,轻微的被动活动即导致明显疼痛,据此初步判断发生骨折,摄片可以发现骨折部位和程度。
思路2:明确了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后,应考虑其分型,根据分型治疗指导治疗。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以Vancouver分型最为常用。
该分型综合了骨折部位、假体稳定性和骨溶解程度三个要素,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分型:A型骨折位于假体近端,分大转子(AG)骨折和小转子(A L)骨折。
B型骨折发生在假体柄周围或刚好在其下端,B1型假体固定牢固,无明显骨量丢失;B2型假体松动,但无明显骨量丢失;B3型假体松动并有严重的骨量丢失。
C型骨折发生于距假体尖端较远的部位。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引言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等。
该手术对于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有效。
然而,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避免并发症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
1. 术后疼痛管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常会经历一定程度的疼痛。
以下是一些控制疼痛的常见方法:•使用镇痛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具体情况,开具适合的镇痛药物。
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如有不适应当及时向医生反馈。
•冰敷:冰敷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将冰袋或冰块包裹在布料中,并轻轻放在髋关节处15-20分钟。
使用冰敷时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损伤皮肤。
•保持休息和卧床:适当休息可以帮助减轻术后疼痛。
患者术后应注意遵守医生的休息指导,如卧床、避免重体力活动。
2. 髋关节功能恢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来恢复髋关节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措施:•物理治疗:医生会指导患者进行一些物理治疗,如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
患者需要按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步态训练: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能需要重新学习正常步态。
医生或物理治疗师会指导患者进行步态训练,以确保步态的平衡和稳定。
•功能训练:患者还需要进行一些功能训练,如上下楼梯、坐立起身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康复。
3. 术后感染预防术后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手术切口护理: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手术切口护理。
注意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并定期更换敷料。
•注重个人卫生:患者在术后应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勤洗手,避免感染。
•使用抗生素: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能需要在术后一段时间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 血栓形成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能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早期活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适量的活动。
髋关节术后护理的疑难问题及措施
髋关节术后护理中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及相应的措施包括:
1. 术后髋关节疼痛:手术后的髋关节疼痛是常见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按时使用医生开具的镇痛药物;保持合适的体位,使用枕头支撑腿部,减轻疼痛;对疼痛部位进行冷热敷。
2. 活动功能恢复缓慢:有些患者可能术后活动功能恢复缓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遵循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按时进行康复锻炼以提高肌力和关节灵活性;注意正确的步态和姿势。
3. 伤口感染:如果术后伤口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同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遵循医生的换药建议;避免用手直接触摸伤口,避免污染;按医生的要求进行抗生素治疗。
4. 血栓形成:术后有一定的风险形成血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按时使用医生开具的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按时进行袜子或气囊式压力设备的使用,帮助促进血液循环;遵循医生的活动限制和康复训练计划,避免长时间静坐。
5. 骨折或脱臼:手术后髋关节可能出现骨折或脱臼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避免过度活动或承重,遵循医生的限制;按时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在活动时遵循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突然扭动或外力冲击。
对于以上问题,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并及时与医生或护士沟通,获得专业指导和建议。
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的问题及措施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如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但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对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措施的详细分析。
问题一:疼痛髋关节置换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和组织损伤,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
如果疼痛控制不当,可能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甚至导致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措施:术后应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处方药或弱阿片类药物。
同时,物理治疗、冷敷、热敷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也可以缓解疼痛。
此外,心理辅导、放松训练等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受。
问题二:活动受限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能因为疼痛、害怕活动导致假体松动或其他并发症而限制自己的活动。
这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
措施:术后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如肌肉锻炼、关节活动等。
康复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同时,向患者充分解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其能主动参与康复过程。
问题三:感染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患者痛苦增加和额外的医疗费用。
措施:预防感染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
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
问题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由于活动受限或长期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是早期活动和适当的物理治疗。
此外,穿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也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对于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溶栓、抗凝等治疗措施。
问题五:假体松动及断裂假体松动及断裂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问题,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和患者痛苦增加。
措施:定期进行X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假体松动及断裂。
对于发现假体有松动迹象或断裂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翻修手术或更换假体。
同时,提高手术技巧、选择合适的假体材料等也可以降低假体松动及断裂的风险。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髋关节置换术是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治疗手段,它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但术后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 如脱位与半脱位、假体松动下沉、感染、骨折、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肢体不等长、假体术后损坏、血管神经损伤等,现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1 脱位与半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上都带来了痛苦。
主要原因有[1]:①人工股骨头直径过小应力过于集中,脱位发生率增高。
使用小股骨头(22 mm)可使脱位发生率明显增高,使用限制性衬垫则降低。
目前一般使用股骨头直径为28 mm,髋臼直径≤54 mm。
②有效股骨颈长度过短。
如果髋臼假体植入位置太高或太偏内侧或选择股骨颈假体太短,股骨柄假体置入在内翻位,股骨近端骨组织去除过多,会引起股骨颈长度过短,从而导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减低,关节容易脱位。
③股骨假体颈部与髋臼缘的撞击。
髋臼假体置入后,必须彻底清除髋关节周围骨赘或溢出的骨水泥,否则这些硬物在髋关节活动时会起到杠杆作用,极易造成关节脱位。
④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或松解过度。
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张力,可能是导致关节脱位的重要原因。
⑤术后护理不当或康复失控[2]。
过屈、过度外旋、内收等极易脱位。
为避免术后脱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3,4]: ①术中保持正确的前倾角,前倾角过大或过小均易发生脱位。
插入假体时,可在假体柄孔内插一斯氏针控制正确角度,防止击入时假体转动。
②适当扩大髓腔,不宜过大,同时假体座外侧紧贴大粗隆,增加抗扭转力矩,避免假体松动旋转而改变前倾角。
③髋臼帽置入角度要正确,站立时正常髋臼开口缘与地平面呈45°角,向前倾与矢状面成40°角。
人工髋臼帽的安装角度应力求在生理状态, 保证人工关节活动度大,且稳定。
髋臼帽前倾角度过大易发生前脱位,过小或后倾易发生后脱位。
④适度的软组织处理,软组织的切开切断不宜过多,否则关节周围松弛也易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