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4-导体系统的电容+电场的能量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9
物理电学完整知识点物理电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电压、电阻、电容、电感以及电磁现象的分支。
以下是物理电学的完整知识点概述:1. 电荷(Charge)- 基本粒子的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荷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电荷量保持不变。
2. 电场(Electric Field)- 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力场,可以对其他电荷施加力。
- 电场强度(E):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
- 电场线:表示电场方向和强度的虚拟线条。
3. 电势(Electric Potential)-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与电场强度和距离有关。
- 电势差(Voltage, V):两点间的电势能差。
4. 电流(Electric Current, I)- 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5. 电阻(Resistance, R)-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材料的性质、温度、长度和截面积有关。
- 欧姆定律:V = IR,电压与电流和电阻成正比。
6. 电容(Capacitance, C)- 存储电荷的能力,与两个导体板的面积、板间距和介电常数有关。
- 充电和放电过程:电容器在充电时存储能量,在放电时释放能量。
7. 电感(Inductance, L)- 线圈对电流变化的抵抗能力,与线圈的匝数、面积和材料有关。
- 感应电动势: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在其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8. 电磁感应(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变化的磁场可以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描述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9. 电路(Circuit)- 由电源、导线、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组成的闭合路径。
- 串联和并联电路:元件连接的方式影响电流和电压的分布。
10. 直流电(DC)与交流电(AC)- 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大小不随时间变化。
- 交流电:电流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电磁学部分总结静电场部分第一部分:静电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电场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它同实物一样也具有能量、动量、质量等属性。
静电场的物质特性的外在表现是:(1)电场对位于其中的任何带电体都有电场力的作用(2)带电体在电场中运动, 电场力要作功——电场具有能量1、描述静电场性质的基本物理量是场强和电势,掌握定义及二者间的关系。
电场强度 E =q 0∞ W a 电势 U a ==E ⋅d rq 0a2、反映静电场基本性质的两条定理是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Φe =E ⋅d S =ε0∑qL E ⋅d r =0要掌握各个定理的内容,所揭示的静电场的性质,明确定理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及影响各个量的因素。
重点是高斯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3、应用(1)、电场强度的计算1q E =r 02a) 、由点电荷场强公式 4πεr 及场强叠加原理 E = ∑ E 计i 0算场强一、离散分布的点电荷系的场强1q i E =∑E i =∑r 2i 0i i 4πεr 0i二、连续分布带电体的场强 d q E =⎰d E =⎰r 204πε0r其中,重点掌握电荷呈线分布的带电体问题b) 、由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计算场源分布具有高度对称性的带电体的场强分布一般诸如球对称分布、轴对称分布和面对称分布,步骤及例题详见课堂笔记。
还有可能结合电势的计算一起进行。
c) 、由场强和电势梯度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场强(适用于电势容易计算或电势分布已知的情形),掌握作业及课堂练习的类型即可。
(2)、电通量的计算a) 、均匀电场中S 与电场强度方向垂直b) 、均匀电场,S 法线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成θ角E =-gradU =-∇U∂U ∂U ∂U =-(i +j +k )∂x ∂y ∂zc) 、由高斯定理求某些电通量(3)、电势的计算a) 、场强积分法(定义法)——计算U P =⎰E ⋅d rb) 、电势叠加法——q i ⎰电势叠加原理计算⎰∑U i =∑4πεr⎰0iU =⎰dq ⎰dU =⎰⎰⎰4πε0r ⎰第二部分: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一、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和条件导体内部和表面都没有电荷作宏观定向运动的状态称为静电平衡状态。
第二章 导体周围的静电场2.1.1 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带电平板导体来说: (1) 反; (2)同; 相向的两面(附图中2和3)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 相背的两面(附图中1和4)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 证: 斯 (1)选一个侧面垂直于带电板,端面分别在 A,B 板内的封闭圆柱形 面 E?dS E 侧?dS E A 内S E B 内 E 侧 dS 侧 E A 内 E R 内 .=E?dS 0 即:3 2 (2)在导体内任取一点 P , E p E p E 1 E 2 E 3 E 4 其中n?是垂直导体板向右的单位矢。
2.1.2两平行金属板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 特,两板的面积都是平方厘米,两板相距毫米,略去边缘效应,求两板间的电场强 度和各板上所带的电量(设其中一板接地).解:设A 板带负电,其电量是-q ,B 板带正电,其电量是+q ,且A 板接地。
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 V d 160 1.6 105(伏/米) 3 0E 8.85 10 12 105 8.85 10 7(库 /米2) 根据上题结论: ,若两板的电位差为160伏 4; 2 3又由于A 板接地, 1 4 0 A 板所带电量: q 2S 8.85 10 7 3.6 10 4 3.2 10 10(库)2 3 8.85-(d x)(由A 板的电位得) 0 丄X 0 解以上方程组得出: Q(d x) 2 Sd B 板上感应电荷: Q B 2S 冬 d C 板上的感应电荷: Qx d Q c 5S x) Q(d x) Sd Qx Qx 4 Sd 5 Sd i 0 E nQ(d Sd 0 x)r AB Qx ?A C Sd 0 U i 0; U IVQ(dSd 0r)B 板所带电量: q 3S 8.85 10 7 .3.6 10 4 3.2 10 10(库)2.1.3三块平行放置的金属板 A,B,C 其面积均为S,AB 间距离为x,BC 间距离为 d,设d 极小,金属板可视为无限大平面,忽略边缘效应与A 板的厚度,当B,C 接地 (如图),且A 导体所带电荷为Q 时,试求: ⑴B,C 板上的感应电荷; (2)空间的场强及电位分布. 解:(1)根据静电平衡时,导体中的场强为零,又由 B,C 接地: 5 6 0 4)S Q(由A 板的总电量得) (2)场强分布: 电位分布:Q XU 皿 ST (d x r)其中r 是场点到板A 的距离。
第二章 静电场重点和难点电场强度及电场线等概念容易接受,重点讲解如何由物理学中积分形式的静电场方程导出微分形式的静电场方程,即散度方程和旋度方程,并强调微分形式的场方程描述的是静电场的微分特性或称为点特性。
利用亥姆霍兹定理,直接导出真空中电场强度与电荷之间的关系。
通过书中列举的4个例子,总结归纳出根据电荷分布计算电场强度的三种方法。
至于媒质的介电特性,应着重说明均匀和非均匀、线性与非线性、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等概念。
讲解介质中静电场方程时,应强调电通密度仅与自由电荷有关。
介绍边界条件时,应说明仅可依据积分形式的静电场方程,由于边界上场量不连续,因而微分形式的场方程不成立。
关于静电场的能量与力,应总结出计算能量的三种方法,指出电场能量不符合迭加原理。
介绍利用虚位移的概念计算电场力,常电荷系统和常电位系统,以及广义力和广义坐标等概念。
至于电容和部分电容一节可以从简。
重要公式真空中静电场方程:积分形式:⎰=⋅SS E 0d εq⎰=⋅ll E 0d微分形式:ερ=⋅∇E0=⨯∇E已知电荷分布求解电场强度:1,)()(r r E ϕ-∇=; ⎰''-'=V Vd )(41)(|r r |r r ρπεϕ2,⎰'''-'-'=V V 3d |4))(()(|r r r r r r E περ3,⎰=⋅SS E 0d εq高斯定律介质中静电场方程:积分形式:q S=⋅⎰ d S D⎰=⋅ll E 0d微分形式:ρ=⋅∇D0=⨯∇E线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静电场方程:积分形式:εqS=⋅⎰ d S E⎰=⋅ll E 0d微分形式:ερ=⋅∇E0=⨯∇E静电场边界条件:1,t t E E 21=。
对于两种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则2211εεttD D =2,s n n D D ρ=-12。
在两种介质形成的边界上,则n n D D 21=对于两种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则n n E E 2211εε=3,介质与导体的边界条件:0=⨯E e n ; S n D e ρ=⋅若导体周围是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则ερS n E =;ερϕS n -=∂∂静电场的能量:孤立带电体的能量:Q C Q W e 21212Φ== 离散带电体的能量:∑==ni i i e Q W 121Φ分布电荷的能量:l S V W l l S S Ve d 21d 21d 21ρϕρϕρϕ⎰⎰⎰===静电场的能量密度:E D ⋅=21e w 对于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则2 21E w e ε=电场力:库仑定律:rrq q e F 2 4πε'=常电荷系统:常数=-=q e lW F d d常电位系统:常数==ϕlW F e d d题 解2-1 若真空中相距为d 的两个电荷q 1及q 2的电量分别为q 及4q ,当点电荷q '位于q 1及q 2的连线上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试求q '的大小及位置。
电场的能量电场是一种物理现象,它存在于带电粒子周围的空间中。
电场的能量是指在电场中的带电粒子所具有的能量。
本文将就电场的能量进行探讨,介绍电场能量的来源、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电场的能量来源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当两个电荷之间存在电场时,它们之间将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会引起电荷的运动,从而使电荷具有能量。
根据库仑定律,电场的能量与电荷的大小、电场的强度以及电荷之间的距离有关。
电场能量的大小与电荷的平方成正比,与电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与距离的倒数成反比。
计算电场能量的方法有多种。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电势能来计算电场能量。
电势能是指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电荷的电势差有关。
电势差是指电荷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时所经过的电场强度差。
根据电势差的定义,电场能量可以表示为电荷的电势能和电场的电势差的乘积。
电场能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力工程中,电场能量的转化和传输是电力输送的基础。
电场能量可以通过电力线路传输到用户家庭,供电器具使用。
在电子设备中,电场能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电容器中,电场能量被存储在电场中,当电容器与其他电路连接时,电场能量可以被释放出来,用于驱动电路的工作。
除了在电力工程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电场能量还在其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物学中,电场能量对于神经传递和肌肉收缩等生物过程至关重要。
在环境科学中,电场能量的变化可以用于监测大气中的电离层和地壳中的地电场,从而预测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
电场的能量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它的大小与电荷的大小、电场的强度以及电荷之间的距离有关。
电场能量的计算可以通过电势能来进行,它在电力工程、电子设备以及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电场能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电磁现象的本质,也为我们探索和应用电场能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章 静电场重点和难点电场强度及电场线等概念容易接受,重点讲解如何由物理学中积分形式的静电场方程导出微分形式的静电场方程,即散度方程和旋度方程,并强调微分形式的场方程描述的是静电场的微分特性或称为点特性。
利用亥姆霍兹定理,直接导出真空中电场强度与电荷之间的关系。
通过书中列举的4个例子,总结归纳出根据电荷分布计算电场强度的三种方法。
至于媒质的介电特性,应着重说明均匀和非均匀、线性与非线性、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等概念。
讲解介质中静电场方程时,应强调电通密度仅与自由电荷有关。
介绍边界条件时,应说明仅可依据积分形式的静电场方程,由于边界上场量不连续,因而微分形式的场方程不成立。
关于静电场的能量与力,应总结出计算能量的三种方法,指出电场能量不符合迭加原理。
介绍利用虚位移的概念计算电场力,常电荷系统和常电位系统,以及广义力和广义坐标等概念。
至于电容和部分电容一节可以从简。
重要公式真空中静电场方程:积分形式:⎰=⋅SS E 0d εq⎰=⋅ll E 0d微分形式: 0ερ=⋅∇E0=⨯∇E已知电荷分布求解电场强度:1,)()(r r E ϕ-∇=;⎰''-'=V Vd )(41)(|r r |r r ρπεϕ2,⎰'''-'-'=V V 3d |4))(()(|r r r r r r E περ3,⎰=⋅SS E 0d εq高斯定律介质中静电场方程:积分形式:q S=⋅⎰ d S D⎰=⋅ll E 0d微分形式:ρ=⋅∇D0=⨯∇E线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静电场方程:积分形式:εqS=⋅⎰ d S E⎰=⋅ll E 0d微分形式: ερ=⋅∇E0=⨯∇E静电场边界条件:1,t t E E 21=。
对于两种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则2211εεttD D =2,s n n D D ρ=-12。
在两种介质形成的边界上,则n n D D 21=对于两种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则n n E E 2211εε=3,介质与导体的边界条件:0=⨯E e n ; S n D e ρ=⋅若导体周围是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则ερS n E =;ερϕS n -=∂∂静电场的能量:孤立带电体的能量:Q C Q W e 21212Φ== 离散带电体的能量:∑==ni i i e Q W 121Φ分布电荷的能量:l S V W l l S S Ve d 21d 21d 21ρϕρϕρϕ⎰⎰⎰===静电场的能量密度:E D ⋅=21e w 对于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则2 21E w e ε=电场力:库仑定律:rrq q e F 2 4πε'=常电荷系统:常数=-=q e lW F d d常电位系统:常数==ϕlW F e d d题 解2-1 若真空中相距为d 的两个电荷q 1及q 2的电量分别为q 及4q ,当点电荷位于q 1及q 2的连线上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试求的大小及位置。
第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2.1 导体与电介质的区别:(1)宏观上,它们的电导率数量级相差很大(相差10多个数量级,而不同导体间电导率数量级最多就相差几个数量级)。
(2)微观上导体内部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下会发生定向移动,产生宏观上的电流而电介质内部的电子处于束缚状态,在外场下不会发生定向移动(电介质被击穿除外)。
2.2静电场中的导体1. 导体对电场的响应:静电场中的导体,其内部的自由电子会发生定向漂移,电荷分布会发生变化,这是导体对电场的响应方式称为静电感应,导体表面会产生感应电荷,感应电荷激发的附加场会在导体内部削弱外电场直至导体内部不再有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导体内电荷宏观分布不再随时间变化,这时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2.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必要条件:0i E =(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导体内部不再有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导体内电荷宏观分布不再随时间变化,自然其内部电场(指外场与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叠加的总电场)必为0。
3. 静电平衡下导体的电学性质:(1)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电荷(包括感应电荷和导体本身带的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
这个可以由高斯定理推得:ii sq E ds ε⋅=⎰⎰,S 是导体内“紧贴”表面的高斯面,所以0i q =。
(2)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显然()()0b a b i a V V E dl -=⋅=⎰,a,b 为导体内或导体表面的任意两点,只需将积分路径取在导体内部即可。
(3)导体表面以处附近空间的场强为:0ˆEn δε=,δ为邻近场点的导体表面面元处的电荷密度,ˆn为该面元的处法向。
简单的证明下:以导体表面面元为中截面作一穿过导体的高斯柱面,柱面的处底面过场点,下底面处于导体内部。
由高斯定理可得:12i s s dsE ds E ds δε⋅+⋅=⎰⎰⎰⎰,1s ,2s 分别为高斯柱面的上、下底面。
因为导体表面为等势面所以ˆE En=,所以1s E ds Eds ⋅=⎰⎰而i E =0所以0ds Eds δε=,即0ˆE n δε=(0δ>E 沿导体表面面元处法线方向,0δ<E 沿导体表面面元处法线指向导体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