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导致的胃出血的原因
- 格式:docx
- 大小:4.15 KB
- 文档页数:2
《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个案护理》一、疾病概述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
其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导致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急、出血量大、病情凶险等特点,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
- 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细胞损害,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 胆汁淤积:持续的胆汁淤积可损伤肝细胞,引起胆汁性肝硬化。
- 循环障碍: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可导致肝脏长期淤血,肝细胞缺氧而坏死,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 工业毒物或药物:长期接触四氯化碳、磷、砷等工业毒物,或服用甲氨蝶呤、异烟肼等药物,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 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如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肝细胞代谢障碍,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 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导致肝细胞反复炎症坏死,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2. 发病机制- 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使肝内血管扭曲、闭塞,门静脉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
门静脉高压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曲张的静脉破裂时,即可发生出血。
- 侧支循环形成:门静脉高压时,为了缓解门静脉压力,身体会建立一些侧支循环,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这些曲张的静脉壁薄、压力高,容易破裂出血。
- 凝血机制障碍:肝硬化时,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使凝血机制障碍,容易发生出血。
- 胃酸反流:肝硬化时,门脉高压可导致胃排空延迟,胃酸反流增加,损伤食管胃底黏膜,容易引起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三、临床表现1. 呕血和黑便- 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症状,多为突然发生的大量呕血,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有时呈咖啡渣样。
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并选择同期未出血肝硬化者7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不良生活习惯、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增粗、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ⅱ-ⅲ度均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尤其是存在出血危险因素者,应及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60-02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是肝硬化晚期患者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及康复,且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收集14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未出血肝硬化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
肝硬化诊断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修订,2000年)中关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黑便或者呕血者判定为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组男56例,女14例,年龄在45-76岁之间,平均为(52.3±7.4)岁。
对照组男51例,女19例;年龄在49-78岁之间,平均为(53.5±7.6)岁。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采用自制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和统计两组的年龄、性别以及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并以胃镜检查是否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以及消化性溃疡,并了解两组的静脉曲张程度。
采用child-pugh 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肝功能进行分级(a、b、c级),并采用b超测量门静脉内径。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如何治疗?肝硬化是一种因为肝炎、酒精中毒、代谢因素等病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的肝病,临床症状常见有身体疲劳、水肿、皮肤巩膜黄染等症。
肝硬化是一种一直会变化的慢性疾病,且会容易引发众多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即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这种并发症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风险。
在治疗方法上,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随医学的发展还出现了介入治疗的方式,这些治疗手段有效减轻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1]。
1、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研究发现关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的主要原因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这是因为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高压,从而导致食管和胃底的血管血液流通有问题致使静脉曲张,当发生静脉曲张的血管发生破裂就引发了上消化道出血。
所以定期胃镜检查食管底静脉曲张情况,必要时采取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降低门静脉系统压力、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或胃底食道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治疗可以预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
除了静脉曲张出血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伤、贲门黏膜撕裂等均会造成上消化道出血。
2、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肝硬化患者常见死亡原因就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突然且出血量大,会造成患者休克等现象。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常有两种典型症状即呕血和黑便。
患者呕血前常有恶心、腹部不适感加重等感觉,患者呕出血的颜色常常是鲜红色或暗红色,如果患者呕血颜色是鲜红色则表明是急性呕血。
而呕出的血是暗红色时,表明在出血后血液滞流在胃部一段时间。
患者在呕血后可能会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等症状,若出血量超过一千五百毫升时则发生休克,此时患者会四肢冰凉、脉搏微弱、血压快速下降等。
另外,出血量小的患者会有大便呈现黑色的情况,粪便还会又稀又粘,可能会有血腥的味道[3]。
3、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由上文我们可知肝硬化出血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日常生活中不会出现出现明显症状,一旦发病会很突然,所以掌握急救措施可以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与护理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突然发生大量呕血或黑粪,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病死率很高[1]。
近年来,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临床止血效果、转归不仅取决于正确的治疗方法,而且与良好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1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1.1 诱发因素:林春华[2]和周瑞红[3]等对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诱因分析认为:饮食不当、劳累、腹压增高、情绪激动等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
据林春华报道,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初次出血与再次出血的诱因不完全相同,初次出血与劳累、饮食有关,劳累占71.4%;而再次出血与饮食关系更为密切,占61.1%,饮食不当是第一位诱因,常因进食干、硬、油炸、辛辣食物,误吞尖硬果核、骨刺等而导致出血。
同时与腹压增高及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1.2 与季节变化有关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与季节的变化有关,在寒冷的冬、春季出血率明显高于温热的夏、秋季,且冬季最高,春季、秋季次之,夏季最低[4-5]。
其原因与天气冷暖变化、机体神经系统状态有关。
在寒冷季节,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皮肤血管收缩,机体表层血流量减少,深层血管流量增加,造成肝硬化患者门脉压力更加升高,食管静脉曲张更加严重,使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危险性大大增加。
此外,在低温及气候变化大的冬、春、秋季,感冒多发,打喷嚏或咳嗽易使腹内压骤然升高,造成门脉压力突然大幅度上升而引起出血[5]。
1.3 与昼夜时间的关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发生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时间有规律性变化,夜间发病明显高于白天[6-7],白天发病占37.8%,夜间发病占62.2%。
其原因之一可能与夜间睡眠状态下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有关[6]。
另一观点则认为,门脉高压引起曲张静脉内流体静压过高而导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午夜是门脉血流量和心输出量的峰值,这样使曲张静脉内的流体静压进一步增高而致出血的几率增加[7]。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护理对策作者:蔡淑娟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23期作者单位: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通讯作者:蔡淑娟【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诱因;护理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的、不可逆的慢性肝病,晚期常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由于发病突然,失血量大,病情凶险,常引起出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认识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从护理环节上提出积极措施,降低死亡率,延长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1]。
本文就此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1 诱因1.1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与季节的关系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1.2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与时间的关系一年当中,3月和10月为出血发生率最高月份,1~4月为出血高发月份,6~9月为出血低发月份,一天24 h中,晚、夜间出血发生率高于日间,其中又以6:00~7:00为最高[3]。
1.3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与气温的关系肝硬化并出血患者在月平均气温低于10 ℃时出血率明显升高,气温升高后,出血率明显降低;月平均气温高于10 ℃的4~10月出血率明显下降,但不随气温升高而按比例下降,4~10月之间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夜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白天[4]。
1.4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与潮汐的关系在强潮汐时,发生肝硬化并出血的患者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而且在朔望期发生的人数多于上下弦期[5]。
1.5 其他诱因剧烈咳嗽、呕吐、便秘可使腹内压增高,使曲张静脉破裂;进食粗糙、不易消化或刺激性食物以及进食过急过饱等诱因均可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大出血。
紧张、恐惧、劳累、情绪激动等,这些不良心理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诱发出血。
2 护理对策2.1 预见性护理警惕高危人群,加强其在高发季节、高发时段的病情观察,是争取抢救时机、降低出血率的重要手段。
调查发现,肝病患者出血前往往表现为胃内灼烧感,继而出现心悸、头晕、出冷汗、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及循环衰竭。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因素分析作者:赵蕊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23期[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年间11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引起肝硬化患者病因中乙型病毒性肝炎90例(77.6%),丙型病毒性肝炎10例(8.6%),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占51.7%,其中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为主(91.7%)。
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与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分级和消化性溃疡显著相关。
[关键词]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因素[中图分类号] R5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b)-0029-02肝硬化晚期最常见并发症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因出血过多导致休克而死亡[1]。
为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可靠依据,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16例,男68例,女48例,年龄25~71岁。
肝硬化诊断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肝硬化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行胃镜、肝功能和B超检查[2-3]。
1.2 方法将所有患者按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60例和非出血组5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和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按Child-Pugh 标准将肝功能分级分为A、B、C 级。
B 超检查测量门静脉内径[4-5]。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肝硬化病因构成116例肝硬化患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者90例(77.6%),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者10例(8.6%),乙肝合并丙肝5例,酒精性肝病引起者8例;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3例。
肝硬化发生出血的原因
鼻衄、齿龈出血,还有皮肤紫癜、淤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是肝硬化、肝功能减退、凝血障碍的常见合并症。
肝硬化病人出血,往往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需要积极救治。
发生出血的原因为:
①凝血因子生成减少。
②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血小板在整个止血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与量的下降均不利于止血。
严重肝硬化时往往伴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使大量血小板滞留脾内,破坏加快。
另外肝硬化时骨髓功能受抑制,也可使血小板的数量减少,功能异常。
③抗凝物质增多:肝素是重要的抗凝物质,但可被肝素酶分解,使其失去抗凝作用。
肝硬化时肝脏合成肝素酶减少,使血循环中肝素增多,血液不易凝固。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④纤维蛋白溶解增加:凝血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形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可被纤维蛋白酶所溶解。
肝硬化时肝脏不能有效地清除纤维蛋白酶的激活物,因而增加了纤维蛋白的溶解。
⑤血管损伤:肝硬化时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易发生出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肝硬化时还由于门静脉压力增高,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易被损伤而破裂出血。
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硬化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不能有效清除促凝物质,再加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凝血系统,发生广泛的血管内凝血,需要消耗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可致凝血功能障碍。
同时凝血还可致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增强,使血液
由高凝状态转化为低凝状态而发生出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肝硬化导致的胃出血的原因
导语:在我们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被疾病所困扰,也有一些人再长期与病魔作斗争,我们的身体是比较复杂的结构,往往很容易出现一些疾病,肝硬化是生
在我们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被疾病所困扰,也有一些人再长期与病魔作斗争,我们的身体是比较复杂的结构,往往很容易出现一些疾病,肝硬化是生活中比较常见一种疾病,同时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到生命,通常患有肝硬化会导致胃出血,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肝硬化导致的胃出血的原因。
肝硬导致化胃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肝硬化的出现会导致门静脉高压的发生,而肝硬化形成的门静脉高压症有几个部位很容易产生血管扩张,最主要的就是食管由于压力高很容易鼓出来,容易造成胃出血的情况。
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1、肝硬化引发胃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食管由于压力高很容易鼓出来,如果再食用粗糙食物、情绪过度刺激,食管胃底的静脉血管爆裂就会发生大出血。
肝硬化病人平时没明显症状,只会觉得乏力,如果抢救不及时,病情过于严重,可能会出现多脏器的功能衰竭最终死亡。
2、肝硬化胃出血另一个原因是肝硬化时骨髓功能受抑制,也可使血小板的数量减少,功能异常。
血小板在整个止血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与量的下降均不利于止血。
严重肝硬化时往往伴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使大量血小板滞留脾内,破坏加快。
生活中有些疾病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那么我们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应对疾病,患有肝硬化我们也不要直接给自己判上死刑,要及时到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