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30.00 KB
- 文档页数:32
单元主备人:鲜感?8.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鼓励学生提问呢?9.孙中山在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表现出他的什么精神?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课文是怎样来写的?10.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读两遍。
6.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些词语有新鲜感。
7.学生读一读句8.学生面向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9.生听教师小结后发表自己对具有的认识。
10.生再读课文,交流不懂就问给他留下什么启发。
活动意图: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是以前没见过的词语,也可以是熟悉的词语因为新的组合,而带来的新鲜感受。
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6.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13)在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12)学生通过老师的简介,大概去了解诗人,加深对本首古诗印象。
(13)在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能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该古诗的作业。
活动意图:学语文,用语文。
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辩证思考得出结论,这就是语文课堂上必要的、语文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
同时让学生发现:语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5.作业设计: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册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单元目标-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生字词。
-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流畅朗读。
- 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学习内容第一课《朗读课文》- 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
-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认读字词》- 学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生字词。
- 运用拼音和笔画,认读并默写相关字词。
第三课《课文理解》- 学生阅读课文《小飞的一天》,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第四课《朗读课文》- 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
-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课《词语辨析》- 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常见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 运用所学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第六课《课文理解》- 学生阅读课文《小草的朋友》,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学习活动- 听录音朗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 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 认读和默写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生字词。
- 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并回答问题。
- 学习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造句练习。
学习评价- 针对每节课的练习和活动,进行个别评价和总结。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 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 每节课结束后进行简单的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家庭作业- 每课时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 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家长进行检查和签字确认。
学习资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 课文录音和配套练习材料。
- 词语辨析练习题。
- 笔和纸。
学习时间安排本学习案共计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学习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测验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以上为《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的内容安排和学习活动。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语文水平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红星照耀,接棒前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设计依据01单元定位本单元是高中选择性必修阶段的第一单元,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同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
本单元的课文以政论性、实用性的作品为主,其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开幕词,《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是回忆录,《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新闻作品。
它们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的革命历程,共同反映了“伟大的复兴”这一人文主题。
教育部2021年1月颁布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语文学科注重以文化人,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革命精神、深入感受爱国主义精神,体认英雄模范的高尚品质,陶冶性情、坚定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从特定叙事中切身感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渐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懂得尊重革命传统,珍惜当下,坚定自信,树立远大的志向;并能把握政论文、新闻、回忆录等实用类文本的风格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创作中。
02大单元主题与任务群并行从主题角度看,本单元主要学习以写实为主的反映革命传统、革命精神、革命榜样的作品,目的是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和文化自信等。
从语文核心素养来看,本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课程标准还进一步明确指出这个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阅读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特别注意选择具有理论高度和引领作用的论著,分析其中论证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体会革命理论著作严密逻辑和崇高精神有机结合的特点,提高理性思维水平;阅读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讲、访谈、述评等实用性文体的优秀作品,联系思想实际和亲身见闻,以正确的价值观,深入理解其内容,学习其写作手法。
基于此,本单元的设计可以通过单篇与群文,精读与泛读并举的方式,以作品中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为抓手,体会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鉴赏富有特色的语言,掌握实用类文的文体特征、阅读方法以及艺术特色。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学习目标
本学习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学习内容
1. 学习课文《小兔子乖乖》和《小鸭子》。
2. 学习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学习理解课文的意思和情感。
学习步骤
第一课时
1. 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小兔子乖乖》。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互相帮助认读。
4. 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1. 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小鸭子》。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互相帮助认读。
4. 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
学习评价
通过本学习案的学习活动,教师将评价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表现:
1. 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把握。
2. 对生字词的认读能力。
3. 在练习册上的完成情况。
学习延伸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建议学生在课后进行以
下延伸活动:
1. 阅读其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
2. 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3.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学习资源
本学习案所需的学习资源包括:
1.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小学语文》。
2. 练习册《小学语文练习册》。
请学生们按照学习步骤完成本学习案,希望大家都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部编版二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课时详案第1-2课时《小蝌蚪找妈妈》以文带文课型一、课前背诵环节(一)“课前背诵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二)“课前背诵环节”对应的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群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呀?(小蝌蚪)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诗《小蝌蚪》,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小蝌蚪小蝌蚪,在小河,游来游去像跳舞,就是不唱歌。
波浪就像五线谱,蝌蚪就像小音符。
小小音符我问你,为啥光跳不唱歌?蝌蚪说:等我甩去小尾巴,再把黑色外衣脱,变成好看的绿青蛙,咕儿呱,咕儿呱,天天唱新歌。
1、师带生读(初读)2、师生承接读(熟读)师:小蝌蚪,在小河,生:游来游去像跳舞,就是不唱歌。
师:波浪就像五线谱,生:蝌蚪就像小音符。
师:小小音符我问你,生:为啥光跳不唱歌?师:蝌蚪说:生:等我甩去小尾巴,再把黑色外衣脱,师:变成好看的绿青蛙,生:咕儿呱,咕儿呱,天天唱新歌。
3、自由背诵儿歌。
师:请同学用一分钟自由快速地背诵这首小诗。
(全班自由背诵)4、填空背诵读(全班背诵)师:老师读黑色字体,同学们把横线上的内容填上。
小蝌蚪,在小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浪就像五线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小音符我问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蝌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成好看的绿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同学们,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青蛙)师:为什么他们的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一起随小蝌蚪去找妈妈吧!(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作业布置】背诵单元导读小诗【教学反思】第3-4课时《敕勒歌》(以文带文)【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由水变化形成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复习五年级下册第一、第二单元的课文知识,并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
•能够在阅读课文时,准确把握语言的语调和情感。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表达。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向往。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审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第一、第二单元的词汇和句型。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展开讨论。
2.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语感和情感。
•能够较为自如地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复印课文材料及相关练习题。
•图书、图片等辅助教材。
•PPT或黑板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复习第一、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和讨论•解读课文中较难理解的词汇和句型,让学生互相解释,共同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讨论,促进思维的交流。
3. 听、说、读、写训练•听: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跟读。
•说: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思想,并展示自己的见解。
•读: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运用。
•写: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书面表达。
4.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自我检查。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和建议。
五、课堂延伸•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练习或小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或小故事串联,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方式加深印象。
六、板书设计•主要板书内容:第一、第二单元复习。
•根据教学内容,绘制相关的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七、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查漏补缺,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第一、第二单元的内容,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因此,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整数和分数相乘;分数和分数相乘;分数连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单元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
关键:找准单位“1”的量。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措施。
1.借助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在教学中将计算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通过研究具体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逐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4.在教学中采取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自学,探索新知,结合学生预习效果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五年级第一二单元备课思路一、教学目标设定在备课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针对五年级第一二单元的教学,教学目标可设定为:1. 掌握第一二单元的基础知识点,如词汇、语法和句型等。
2. 提高学生对第一二单元内容的理解能力,培养其阅读和写作技巧。
3.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仔细分析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把握重点和难点。
具体包括:1. 对第一二单元的词汇、语法和句型进行梳理,明确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2. 分析第一二单元的主题和内容,了解其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法选择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应注重多样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具体可选择以下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一二单元的内容。
2.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其协作精神。
4. 游戏化教学法: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教学资源整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包括:1. 教材资源:深入研究教材,发掘其中的有用信息。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获取更多与第一二单元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3. 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4. 实践活动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采访等,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难点解析针对第一二单元的教学难点,应进行深入解析,并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针对复杂的句型和语法点,可以通过例句解析、对比分析和练习巩固等方式进行突破;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主题内容,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图表展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讲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课题: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简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2.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5.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练习一………………………………………1课时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一)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自学1、阅读教材1-3页单元主题图、例1、例2,会的知识独立完成,不懂的知识打上“?”。
2、我能计算下面的加法,并能找出算式的特点。
2+2+2+2+2+2+2+2+2= 3+3+3+3+3+3+3+3= 4+4+4+4+4+4+4= 5+5+5+5+5+5= 6+6+6+6+6= 7+7+7+7=8+8+8= 9+9=二、互学(一)自主学习单元主题图1、观察第1页单元主题图,我知道图上画了什么内容?()图上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我还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2、图上共有多少扇窗户,怎么列算式?()3、图上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跑步比赛,怎么列算式?()(二)合作探究学习例11、观察例1情景图,图上提出的问题是:()2、我可以用数的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棵树:一行一行地数:一行有()棵,有()行,所以有1个8是8,2个8是16......共有()个8棵是()棵,列出加法算式是()一列一列地数:一列有()棵,有()列,所以有一个4是4,2个4是8,3个4是12......共有()个4棵是()棵,列出加法算式是()。
3、算式8+8+8+8表示()个()相加,和是()算式4+4+4+4+4+4+4+4表示()个()相加,和是()。
两个算式都是()相同,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方法计算。
4、算式8+8+8+8 用乘法计算是()或()算式4+4+4+4+4+4+4+4 用乘法计算是()或()5、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名称:在乘法算式8×4=32中8、4都叫做()数,乘出来的结果32叫做(),这个算式读作8乘4等于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