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我们去旅行2
- 格式:pptx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1
六年级美术上册我们去旅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域的风景特点,激发他们对旅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运用彩绘、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和分析各地风景图片,了解不同地域的风景特点。
2. 学习彩绘、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旅游纪念品。
3. 进行作品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域风景的能力,掌握彩绘、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将所学的表现手法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各地风景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绘画、手工制作等材料工具。
3. 设计教学课件和作业评价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地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他们对旅行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彩绘、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创作旅游纪念品。
3. 示范演示: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表现手法,结合自己的旅行经历或想象,创作旅游纪念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6.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勇于探索和创作。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旅行体验,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地域的风景特色。
2. 开展旅行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受。
3. 举办旅游纪念品展览,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提高他们的成就感。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地域风景,创作一幅旅游纪念品。
2. 写一篇旅行日记,记录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受。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掌握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 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1. 我们去旅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们去旅行》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和制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旅行的向往和回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旅行的乐趣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制作基础,对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也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绘画和制作来表达旅行的经历和感受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通过绘画和制作来表达旅行经历和感受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旅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绘画和制作来表达旅行经历和感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旅行中的细节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旅行中的景物和人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和制作来表达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旅行相关的图片和案例,制作好PPT。
2.学生准备:准备好绘画和制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自己的旅行照片,引导学生谈论旅行中的趣事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旅行的兴趣和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旅行中的景物和人物,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通过绘画和制作来表达旅行经历和感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受,然后进行绘画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名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和制作能力。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绘画和制作来表现旅行中的情感和体验,让学生进行创意实践。
《我们去旅行》教学设计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湘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本课综合性非常强,既包含美术学科中绘画、设计方面的知识,又涉及到地理、历史等多学科的内容,如何准确的把握学科本位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课向学生呈现了旅行的必备知识,设定了三个学习活动,活动一是绘制一幅旅行线路示意图,活动二是回忆旅途中快乐或感人的时刻并画下来,活动三是制作一本有特色的旅行集锦。
三个活动环环相扣,逐步提升。
我要执教的是活动二,但是基于农村的孩子没有多少旅行经历,所以活动设置上做了调整,改为:描绘小组一起出游,你们最向往共同旅行的地方。
学情分析:作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城市的孩子有一定差距,大部分家长出于经济原因很少带孩子出去旅行,孩子受年龄和经济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单独出行,这就导致了班里基本没有孩子有旅行经验,教材中的关于回忆旅途中快乐或感人时刻并把它画下来的学习活动没办法顺利进行。
这样,我就改变了学习活动,变为用绘画的形式描绘自己最向往的地方。
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绘画技巧,又有对旅游的强烈向往,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课件、实物教具、相关图片资料等。
课标分析:1.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手绘的方式描绘旅行线路示意图。
2、根据课下收集到的景点图片,描绘自己最向往的旅游景区。
3.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4.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能读懂旅行线路示意图。
2、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向往的旅游景区。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教师身着运动服,背旅行包,手中拿着小旗子走进课堂,组织上课,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老师今天的装备跟平时很不一样呀?学生:发现了。
教师:老师前两天做了一次驴友,去了黄山一趟,同学们都知道黄山吗?想去黄山吗?学生:知道,想去。
教师:那只好等到五一放假的时候再去了,不过不要失望,老师去黄山的时候,拍了很多照片,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分享一下呢?学生:想。
六年级美术《我们去旅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旅行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剪贴、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特色的旅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旅行的意义和乐趣2. 旅行中的风景和人物3. 旅行中的感悟和体验4. 旅行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5. 旅行作品的展示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旅行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剪贴、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特色的旅行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旅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剪贴、手工制作等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旅行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旅行的意义和乐趣。
2. 教学新课:教师讲解旅行中的风景和人物,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旅行。
3. 示范讲解:教师演示如何运用绘画、剪贴、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旅行作品。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旅行经历,进行绘画、剪贴、手工制作等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创作旅行作品,并写一篇旅行感悟。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旅行主题的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旅行中的美好瞬间。
2. 引导学生进行旅行主题的写作,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旅行中的感悟和体验。
3. 开展旅行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和了解。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旅行作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评价学生的旅行感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成长。
3. 综合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包括绘画、剪贴、手工制作等技能。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旅行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旅行活动,积累丰富的旅行经历,为创作提供素材。
我们去旅行美术教课方案【篇一:六年级上册美术《我们去旅行》两课时教课方案】【篇二:我们去旅行 ,美术教课方案】篇一: 2014 湘新版六上美术《我们去旅行》教课方案六年级上册教课方案第一课:我们去旅行教课目的:1.擅长采集整理资料,能用手绘的方式描述旅行线路表示图。
2.能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自己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用文字增补说明。
3.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4.在风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认识社会历史、文化渊源,研究世界神奇,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感情。
教课时数:三课时教课准备:1.有关图标的知识性资料2.有关示范课件教课过程:活动一:一、情境导入:1.联合学校的出游地址或城市的有名风光播放录像,配以音乐,或展现采集的有关地图、门票、明信片、照片等资料。
2.发问:请依据录像内容,说明一下是哪里的风光,其特点如何?谈谈你最希望到哪里旅行?为何?二、学习新知:1.旅途中看到的公共图标是一种醒目的无声语言,既形象又简洁。
2.思虑训练:(1)这些小图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出示公共图标图片)(2)出示照片,指出相应的图标。
3.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或本省地图,学生联合地图认识图标。
三、学习研究以丛林公园及周边为例,议论旅行线路表示图绘制的方法和步骤1.发问:丛林公园及周边有哪些景点?2.师取出 6 张彩色小纸片:写上有关景点的名称,再加长进口和出口,按小致方向挨次将景点的彩色纸搁置在作业上。
(解决构图问题)3.用线挨次将各景点连结。
4.将彩纸拿走,请六名同学登台画出各个景点。
5.加上图标或兴趣性的图文,用醒目的箭头注明行动路线。
四、作品拓展1.第一幅画是用动物的形象来突出主要景点的特点(是用水粉上色的方法),比如动物园等等。
2.第二幅车是用蓝色带、红箭头来注明各景点的旅行次序。
(用彩色铅笔着色)3.第三幅画是用黑白线描的方法表达。
4.第四幅画是依据整个景色区地形范围来设计旅行线路。
六年级上册美术《我们去旅行》两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 让学生了解旅行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旅行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旅行经历。
第二课时:1.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旅行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或家人的旅行经历。
2. 讲解:讲解旅行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旅行可以增长见识、锻炼身体、增进感情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通过绘画表达旅行经历,强调观察、思考和创新的重要性。
4. 练习:学生动手绘画自己的旅行经历,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2. 讲解:讲解如何通过作品表达旅行的乐趣和感悟,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情感表达。
3. 合作:分组进行合作创作,共同完成一幅旅行主题的作品。
4. 展示:展示合作作品,让学生感受团队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1. 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学习、模仿。
3. 欣赏法: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提高审美意识。
4. 合作法: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讲解稿、示范作品、绘画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合作作品所需材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性、表现力。
2.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3. 学生对旅行主题的感悟和表达。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课时: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旅行经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新,以及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旅行中的美好瞬间。
第二课时: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情感表达,以及团队协作中的创意发挥。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或家人的旅行经历。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1. 我们去旅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我们去旅行》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旅行的向往和体验。
教材以旅行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绘画作品的欣赏,也有手工制作的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旅行的理解和体验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打开他们的想象空间。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创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对旅行的向往和体验。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旅行作品。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将旅行中的美好瞬间和感受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旅行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旅行的乐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示范教学法:教师为学生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技巧和方法。
4.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旅行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带上一张自己喜欢的旅行照片或旅行用品,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旅行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旅行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技巧和方法。
六年级上册美术《我们去旅行》两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行的意义和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表现旅行中的所见所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旅行的意义和乐趣,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2. 第二课时:分组进行合作创作,完成旅行主题的绘画或手工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旅行的意义和乐趣,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创新性地表现出来。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旅行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带上一张自己喜欢的旅行照片或回忆,准备好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1.1 教师展示旅行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分享旅行经历。
1.2 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旅行照片或回忆,分享旅行中的所见所闻。
2. 基本技巧学习(10分钟)2.1 教师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材料使用等。
2.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练习。
3. 创作实践(10分钟)3.1 学生根据自己的旅行经历,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1. 合作创作(15分钟)1.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作,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幅旅行主题的绘画或手工作品。
1.2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建议和帮助。
2.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2.1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2 全体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选出最有创意、最有趣的作品。
3. 总结与反思(5分钟)3.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旅行中的观察和表现。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表达对旅行的热爱和期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和创作思路。
六年级上册美术《我们去旅行》两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旅行的意义和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学会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现旅行中的所见所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会运用剪贴、描绘、拼接等技巧,制作出富有特色的旅行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旅行的热爱,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2.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或家人、朋友的旅行经历,分享旅行中的趣事。
2. 教学基本技巧:讲解描绘旅行中风景、人物的方法,如观察、构图、上色等。
3. 实践:学生动手绘制旅行中的风景或人物,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2. 教学扩展:讲解制作旅行手工艺品的方法,如剪贴、拼接、描绘等。
3. 实践:学生动手制作旅行主题的手工艺品,教师巡回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会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现旅行中的所见所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1. 如何把握旅行主题,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生动地表现出来。
2. 运用剪贴、拼接等技巧,制作出富有特色的旅行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旅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展示旅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旅行经历。
2. 教学基本技巧:讲解描绘旅行中风景、人物的方法,如观察、构图、上色等。
3. 实践:学生动手绘制旅行中的风景或人物,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2. 教学扩展:讲解制作旅行手工艺品的方法,如剪贴、拼接、描绘等。
3. 实践:学生动手制作旅行主题的手工艺品,教师巡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