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
- 格式:docx
- 大小:21.24 KB
- 文档页数:4
一、课题内容本课题所学习的内容波及人民教育第一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有的盐》。
本课内容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便在生活中,人们常有的盐也不只食盐一种。
讲课时间:2课时二、教课剖析:食盐是生活中最常有、人们最熟习的盐,也是学生最早理解的盐。
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有的误会。
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观点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这两者的区别,既有警告作用,说明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学生对盐类观点的理解。
教材接着指出即便在生活中,人们常有的盐也不只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观点,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有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
分为两部分:一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有及晒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活动与研究──学习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溶解、过滤等操作技术。
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简要介绍了这三种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以后,经过前方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响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化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钢有关性质的商讨实验,意在让学生理解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拥有与盐酸反响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
至此,在酸、碱、盐的反响中,从生成物状况来说,学生已接触过生成水的反响(中和)和生成气体的反响,尚缺生成积淀的反响,因此教材列举了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生成并由此归纳出积淀的反响,复分解反响的观点,从而由议论得出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
本课题未给出了两个资料,一个联合纯碱用途简介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这是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另一个联合碳酸钙的性质简介石笋和钟乳石景观的形成,是联系实质和地理知识的好例子,拥有表现化学扭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三、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能依据复分解反响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响可否发生4)学习蒸发操作技术并综合使用有关操作分别、提纯固体混淆物1)让学生经过阅读教材有关部分内容,培育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水平。
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和化学中的盐引入,联系生活使学生建立两者不同的观点。
然后讲述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物质的俗名、用途和相关的化学性质。
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粗盐提纯初步学会物质提纯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巩固盐的定义、组成(二)难点了解过滤盒蒸发操作以及注意事项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五、课堂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化钠NaCl 碳酸钠Na2CO3硫酸铜CuSO4氯化铵NH4Cl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氯化钠白色的晶体;粗盐因含MgCl2、CaCl2等杂质易潮解;可食用,作食物防腐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讨论:1、食盐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如何?2、食盐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3、粗盐易潮解,为什么?用途:(1)生理活动(2)调味品(3)医疗(4)农业(5)腌渍品(6)消除积雪【活动与探究】精盐提纯1、讨论:①精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钠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可通过哪些步骤来制取精盐?②过滤器的准备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实践:精盐的初步提纯①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起什么作用?),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
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②过滤一贴二低三靠③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
《盐化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复习课一、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化学的教学及复习,均秉承新课程标准的指导理念,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核心思想,以期达到以训练促进思维,以能力提升情感价值观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知识的最后部分,在介绍盐和化肥的同时,也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提高、延伸。
本单元的重点是: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生活中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用途;化肥的种类及应用;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难点是:物质提纯的基本操作技能;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探究及其应用。
本单元内容在近三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居高,均10分以上,值得关注和加强学习。
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切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与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学习,并结合发散思维的规律层层深入,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和讨论,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学生对本单元内容兴趣相对较高,内容于生活,也适用于生活,部分新加入的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
教学工作中加以引导,很容易培养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养成科学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侯德榜事迹)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需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理解盐类的概念,认识盐与食盐的不同,知道盐可根据所含离子的特点分类并称为某盐,能写出一些常见盐的化学式。
2、观看影片《闪闪的红星》片断,通过解答针对故事内容提出的问题缺盐、送盐、盐加水、煮盐水等明确NaCl在自然界的分布、用途、生产原理和初步提纯的方法。
3、从教材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氯化钠在生活、工业、农业、医疗等方面的用途。
4、认识食盐与亚硝酸钠的不同,认识工业用盐误作生活用盐的危害,根据相关信息掌握二者的鉴别方法。
5、了解氯化钠的生产原理,能用溶解度知识解释海水晒盐的原因,了解粗盐含有的杂质,知道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6、观看粗盐提纯的视频,小结各操作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并掌握计算产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盐类的概念;氯化钠的用途、来源;粗盐提纯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NaCl、粗盐、滤纸、铁架台、漏斗、烧杯(两个)、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等【教学模式】引导分析、讨论交流和观看实验视频【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1、组成:钠离子(Na+):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氯离子(Cl-):胃液的主要成分,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2、物理性质:无色或白色晶体,有咸味★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物理性质与NaCl极为相似,有毒,误食易使人中毒致死!3、化学性质:无毒,水溶液呈中性NaCl+AgNO3===AgCl↓+NaNO3(AgCl是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酸)盐1+盐2→盐3+盐4(复分解反应)4、用途:医疗:配制生理盐水w(NaCl)=0.9%生活:调味品、腌制食品、融雪等农业:选种(饱满的种子会沉入食盐水底)工业:以NaCl为原料制取NaOH、Na2CO3、Cl2、HCl等二、粗盐的提纯晾晒蒸发溶解、过滤、蒸发海水粗盐精盐(含杂质较多的混合物,因含 MgCl2、CaCl2而易潮解)纯净的NaCl不潮解!★粗盐提纯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不同作用:(1)溶解:加速粗盐溶解(2)过滤:引流(3)蒸发:防止液滴飞溅(4)计算产率:转移固体到纸上称量后计算。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拓展:课题 1 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题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归纳总结酸、碱、盐等化合物的知识,展现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本单元教学难点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活经验:零散的了解了些生活中常见盐的用途,有错误的概念,常把生活中的盐等同于化学概念中物质类别的盐。
知识基础:知道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碳酸钙和酸反应)的事实。
学科能力:具备基本实验技能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知方式:由用途到性质,由性质到用途。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 .初步学会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习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碳酸盐与酸反应的实验方案。
2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2 .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五、教学重点
1 .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
2 .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四、本单元知识框架
六、教学过程。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知识回顾】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1、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主要成分是);而化学中的盐是指的化合物。
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钠、(写出化学式及俗名,下同),碳酸氢钠、,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都属于盐。
2、氯化钠是重要的,钠离子对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中的主要成分,具有的作用。
每人每天约需食盐。
食盐的用途很多,医疗上的用氯化钠来配;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工业上可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取碳酸钠等;公路上的也可用氯化钠来消除。
3、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粗盐。
粗盐经过、、等步骤可制取精盐。
4、组成里含有CO32-、HCO3-的盐都能与反应,生成。
例如:(写两道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5、叫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其中常见沉淀有,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其它沉淀虽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
6、盐的化学性质1、盐(可溶)+ 金属 1 →金属 2 + 新盐(条件)例:、2、盐+ 酸→新盐+ 新酸例:、3、盐+ 碱→新盐+ 新碱例:、4、盐+ 盐→两种新盐例:、【例1】:食盐、食醋和纯碱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⑴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⑵鉴别食盐和纯碱;⑶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⑷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⑴⑵B.⑴⑶C.⑴⑷D.⑵⑶⑷【例2】:在用面粉制作馒头的发酵过程中会生成酸(是有机酸,设其化学式为HR,R表示其酸根成分),若在蒸馒头之前先加一些NaHCO3或Na2CO3溶液,则蒸好的馒头有很多小孔,吃起来松软可口,且无酸味,请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例3】: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Ag+、NO3-、Cl-B、Mg2+、NH4+、NO3-、Cl-C、Ba2+、Fe3+、NO3-、Cl-D、K+、Na+、SO42-、CO32-课题2 化学肥料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很多,其中的需要量较大,因此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第十一单元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盐的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
2、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巩固CO 32--的检验方法。
3、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重点: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物质鉴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 前 复 习A :1、复习生活中常见的盐2、粗盐提纯的过程可分为哪几步?3、复分解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B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aCO 3+BaCl 2CaCl 2+BaCO 3↓ B .K 2CO 3+2NaOH 2KOH +Na 2CO 3C .2Fe +3CuSO4Fe 2(SO 4)3+3Cu D .Cu +2AgNO 32Ag +Cu (NO 3)26、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如果能发生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酸和硝酸钠溶液 (2)氢氧化钾和硝酸(3)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4)碳酸钾溶液和盐酸(5)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课 内 探 究自主学习: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学过的物质进行分类,把分类结果填在课本85页图11-15的实线方框内,并把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在其相邻的虚线方框内。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学分析】(一)学习水平要求分析依据课程标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如下:(二)教材分析本堂课的内容出于上海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三化学(下)第六章第二节。
第六章是九年级化学综合性最强、难度最大的一章。
继第五章系统地学习两酸、两碱的性质和用途,也总结出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六章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梳理、归纳,又是化学知识的延续、发展、深化。
系统性、综合性强。
在学习了盐的组成、分类和命名后,对盐的物理性质:溶解性及焰色反应进行了了解,本堂课主要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学习,探究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铜的化学性质,巩固提高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既是对前一章酸、碱知识的巩固提高,也为学习有关化肥的知识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酸、碱、金属的学习中面对如此众多的物质、反应、方程式,普遍感到思维混乱,无所适从,从而对化学产生畏惧情绪,进而使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大幅下滑。
最后即使通过练习对一些问题有所理解,但对某些问题仍一知半解,也很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堂课主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盐说起,通过实验探究几种常见盐的化学性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盐是连接酸、碱、单质的中心环节,通过盐的化学性质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化,而且也连接起了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在前面第五章学习酸、碱性质时,已对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渗透。
因此,盐的教学过程就是梳理总结酸碱盐化学性质与基本反应类型等知识点的过程。
基于这种情况,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入手,并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对生活中常见的盐进行了探究。
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不仅有教师的讲授,还有学生的探究。
在课堂中,穿插了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小组讨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常见盐的化学性质。
2、复习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发生的条件。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
【知识回顾】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主要成分是);而化学中的盐是指
的化合物。
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钠、
(写出化学式及俗名,下同),碳酸氢钠、,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都属于盐。
2、氯化钠是重要的,钠离子对
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中的主要成分,具有
的作用。
每人每天约需食盐。
食盐的用途很多,医疗上的用氯化钠来配;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工业上可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取碳酸钠等;公路上的也可用氯化钠来消除。
3、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粗盐。
粗盐经过、、等步骤可制取精盐。
4、组成里含有CO32-、HCO3-的盐都能与反应,生成。
例如:
(写两道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5、叫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其中常见沉淀有
,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其它沉淀虽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
6、盐的化学性质
盐(可溶)+ 金属1 →金属2 + 新盐(条件)
例:、
盐+ 酸→新盐+ 新酸例:、
盐+ 碱→新盐+ 新碱例:、
盐+ 盐→两种新盐例:、
【例1】:食盐、食醋和纯碱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⑴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⑵鉴别食盐和纯碱;⑶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⑷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
A.⑴⑵B.⑴⑶C.⑴⑷D.⑵⑶⑷
【例2】:在用面粉制作馒头的发酵过程中会生成酸(是有机酸,设其化学式为HR,R表示其酸根成分),若在蒸馒头之前先加一些NaHCO3或Na2CO3溶液,则蒸好的馒头有很多小孔,吃起来松软可口,且无酸味,请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3】: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Ag+、NO3-、Cl-
B、Mg2+、NH4+、NO3-、Cl-
C、Ba2+、Fe3+、NO3-、Cl-
D、K+、Na+、SO42-、CO32-
课题2 化学肥料
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很多,其中的需要量较大,因此
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常用的氮肥有,常见的磷肥有
,常见的钾肥有,常见的复合肥料有。
无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
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的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所以要。
利用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初步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加水
加熟石灰
4、氮肥中的是液态,有强烈的氨味,其他常见氮肥可按下列步骤鉴别:
常见离子检验:CO32- 试剂现象;
SO42- 试剂现象;Cl- 试剂
现象;NH4 试剂现象。
注意:当三种阴离子同时鉴别时,三种离子的鉴别顺序应为,以免干扰。
]
【例1】下列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思路,你认为不妥的是()
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益
B、对大棚中植物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进光合作用
C、种植、养殖和制沼气相结合,既可改善又可提高农畜牧业的产量
D、将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使用,既可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又能降低土壤的酸性
【例2】某同学家乡出现水稻倒伏现象,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缺少肥,建议农民适量施用草木灰或,但过多施用草木灰会使土壤的pH大于7,显性,不利于水道的生长。
【例3】已知:①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
②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制造固体烧碱。
现要分析一下仓库里的固体烧碱样品。
⑴猜测一下,该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⑵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正确的。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达标训练】:
1、下列物质中,全部是盐类的一组是()
A、食盐、高锰酸钾、苏打、干冰
B、硫酸铜、纯碱、碳铵、亚硝酸钠
C、碳酸钙、烧碱、碳酸钠、食醋
D、氯化钡、硫酸、熟石灰、过氧化氢
2.要洗去玻璃仪器上的不溶性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等杂质,最适合的方法是( ) A.用水反复冲洗B.先用盐酸洗,再用水冲洗
C.用沸水洗D.先用去污粉洗,再用水洗
3、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4、被誉为“春果第一枝”的大樱桃已成为烟台农业经济的一个亮点,为了预防大樱桃带成熟期发生裂果现象,果农常施用一种钾肥。
这种钾肥的水溶液能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则该钾肥为()
A、硝酸钾
B、碳酸钾
C、硫酸钾
D、氯化钾
5、能一次鉴别AgNO3、Na2CO3、NaCl三种无色溶液的是
NaOH溶液B.BaCl2溶液C.盐酸D.KNO3溶液
6、可溶性钡盐有毒。
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硫酸钡不但对人体无毒,还由于它不易被X射线透过,被医疗上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内服药剂----“钡餐”。
若误食了溶于水的BaCl2,可用于解毒的药剂是()
A、糖水
B、食盐水
C、硫酸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
7、找出鉴别下列各组盐的方法:
⑴氯化钾和硝酸钾⑵碳酸钡和硫酸钡
⑶硝酸铵和硝酸镁⑷硫酸铜、碳酸钠和碳酸钙
8.有A、B、C三种物质,已知:A为钠盐,B为碱,C为硫酸盐。
通过实验得以下结果:
⑴A、B的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溶液不溶于稀HNO3;
⑵B、C的溶液混合后,生成白色沉淀和蓝色沉淀;
⑶A、C的溶液混合后无变化。
则A为,B为,C为。
【能力提高】:
1.某固体粉末由氯化钡、氯化钠、氯化钙、碳酸钠四种中的一种或若干种组成。
取少量该粉末置于水中,搅拌,得无色溶液。
向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稀硝酸,
仍有部分白色沉淀不能溶解。
该粉末由(写化学式) 组成。
2.今有失去标签的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随便给它们编号为A、B、C,多次各取少许,按下列要求进行鉴别实验:
①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将它们进行两两混合,混合结果如右图所示,表中“↓”、“↑”、“-”依次表示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无明显现象。
试用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表示推断结果A ,B ,C 。
②自选一种试剂能一次性鉴别它们。
学生甲选的是一种酸(X)溶液;学生乙选的是一种钾盐(Y),Y是正盐溶液;学生丙因得知氯化钡溶液pH=7,碳酸钠溶液pH>7,于是选了一种有色物质(Z)溶液。
这三位同学的鉴别实验都成功了,请你推测这三位同学所用的试剂名称(指溶液) 甲,乙,丙。
3、某电镀厂在对金属镀件表面除锈、除污过程中,使用了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
该厂经处理后排放的废水,仍含有H+、OH-、Na+、Fe3+、Cu2+、CO32-、Cl-、SO42-中的几种离子。
某中学生环保自愿者小组对该废水中部分成分进行检测。
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所示。
请你填写下表中每步的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结论(填离子符号)
取废水样品观察,呈无色
废水中不含
测所需废水样品pH,pH=13
废水中含较多的
向废水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废水中不含
根据以上分析,你推测该废水中除H2O外,还含有的物质是,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3.将20g不纯的硫酸钠样品溶于139.1g水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与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234g。
求:(1)不纯的硫酸钠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2)所加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