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 格式:pdf
- 大小:488.47 KB
- 文档页数:1
第七章⽂艺复兴与宗教改⾰时期的教育第七章⽂艺复兴与宗教改⾰时期的教育⽂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场伟⼤的⽂化⾰命运动。
⽂艺复兴最先发⽣于意⼤利,后传⾄北欧,并引发了北欧地区宗教改⾰运动,⽽北欧的宗教改⾰运动,并导致了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运动。
⼈⽂主义⽂化和宗教改⾰是⽂艺复兴运动在思想领域的两⼤重要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促进西⽅世界⾛向⽂明具有重要的和根本推动作⽤,⽽反宗教改⾰则是天主教会对历史进步的⼀种反动,实际上也是他们寻求更好⽣存的惟⼀选择。
与之相应,⽂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致可分为⼈⽂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三种类型。
这三种教育势⼒形成了当时欧洲教育的复杂局⾯。
第⼀节⼈⽂主义教育⼀、⽂艺复兴运动及其⼈⽂主义特征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严密禁锢下,古希腊、罗马的⽂化被埋没了近千年的时间。
⾄14世纪,欧洲的⼈⽂主义者点燃了呼唤⼈性解放的⽕炬,在沉寂良久的欧洲⼤地上,掀起了⼀个研究和复兴古代⽂化的热潮。
它以急风暴⾬之势,砸开了禁锢古希腊、罗马⽂化的枷锁,使它重新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把欧洲的学术⽂化思想推向了⼀个空前繁荣的时代。
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艺复兴”。
⽂艺复兴运动不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个单纯的复古运动,它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和更新的历史内容。
⾃10世纪以后,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业和商业逐步发展起来。
到了14世纪,在意⼤利某些城市中形成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的萌芽。
15世纪以后,许多国家封建社会内部,由于⽣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都先后产⽣了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场⼿⼯业和从事中介活动的商业、银⾏业。
这样,就从中世纪市民阶层中形成了最初的资产阶级。
与此同时,农村中⾃给⾃⾜的⾃然经济也开始解体。
15世纪末,新航线的开辟和新⼤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更加⼴阔的活动空间,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由于当时的欧洲尚处于封建时代,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地主阶级和教会势⼒千⽅百计地阻挠和压抑资本主义的⾃由发展。
欧洲宗教改革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欧洲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时发生在欧洲的一系列宗教运动和宗教改革,这一时期的改革对欧洲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首先体现在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上。
在宗教改革之前,教会对高等教育几乎是垄断的,所有的大学都由教会控制。
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们反对教会的权威和教义,主张个人信仰的自由,并且不再承认教会的专制权力。
他们成立了新的大学和学院,提供与教会相对独立的高等教育。
这些学术机构的创立,使得高等教育的领域得到了扩大和多样化,同时也促进了学术自由和思想多元化的发展。
宗教改革还对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了影响。
在宗教改革之前,教会在大学中强调神学和教父思想的传授,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们主张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思想,他们鼓励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实证研究。
新兴的学科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开始在高等教育中得到重视和发展。
宗教改革也鼓励对教育内容进行大众化,宗教改革者们主张普及素质教育,提倡教育普惠,实现普教育的理念。
宗教改革对高等教育产生的最重要影响之一就是对文化和科学的推动作用。
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们相信,通过教育的推广和普及,个体的内在素质和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改善整个社会的文化和科学水平。
他们在推动大众教育和教育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宗教改革还催生了欧洲的印刷业的繁荣,大量的宗教文献和学术著作得以印刷和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和科学的迅速发展。
宗教改革也对高等教育的治理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们主张学术机构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学术权威的建立和学术规范的制定。
他们对大学的制度和管理进行了改革,引入了选举制度,让教育机构的领导岗位不再由教会单方面决定,而是由经过学术考核的教授和学者选举产生。
这一改革措施增强了学术机构的自我管理和学术自由,也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和繁荣。
欧洲宗教改革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促进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了文化和科学的发展,并改变了高等教育的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