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311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
- 格式:xmin
- 大小:121.58 KB
- 文档页数:1
智者:又称诡辩家,产生于公元前5-前4世纪古希腊文化、经济和教育发展达到全面繁荣的古典时代,原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指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
到前5世纪后期被用来专指云游各地,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他们认为,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都有赖于具体地感知者,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智者不仅在希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他们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于希腊从自然哲学向社会人事哲学的过渡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丰富的政治理论、道德学说,产生了希腊教育思想的第一次重大发展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也叫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这种方法包括讥讽(不断追问对方使其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和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通概念)等步骤。
这种方法不将结论灌输强加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提问诱导,使其认识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得出正面的结论,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但是它是一种原始而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知识即美德:在论及知识与美德的关系时,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知识即美德”。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正确行事,所以知识就是美德。
这一论断在教育实践爱你上具有重要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那么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但知识即美德并不完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美德。
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在认为职业与教学分为自由与偏狭的思想上提出了适合自由民的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名词解释一、快乐之家【答案要点】(1)维多里诺是文艺复兴时期影响较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孟都亚创办了“快乐之家”宫廷学校,成为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和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
(2)快乐之家学校环境优美,招收贵族子弟和部分天才贫苦学生,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即“受过良好教育的完全公民”。
在教育内容上,古典学科和古典语为中心,广泛涉猎其他知识,教育方法上反对死记硬背,体罚,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启发式教学。
二、人文主义教育【答案要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化标志,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人文主义教育。
其内涵是: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宣扬人的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经历了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的发展,以人文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贵族性和宗教性为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复兴了古典的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理想,要求培养具有资产阶级绅士的品质。
三、耶稣会学校【答案要点】耶稣会设立的学校称为耶稣会学校。
出于培养精英以控制未来的统治阶层考虑,耶稣会集中力量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但不重视初等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中等教育和大学预科以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文法、古典文学等人文学科为主;高等教育则主要是哲学和神学。
在教育管理上:耶稣会学校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
在师资准备上:高水平的师资也是耶稣会学校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耶稣会的教学方法富有成效,采用了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依成绩分班,采取班级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阅读、写作、背诵、辩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学校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很少使用体罚。
耶稣会学校的许多措施都为后世所继承,成为人类宝贵的教育经验。
但是,不管它的制度、方法多么完善,组织管理多么周密,师资水平多么高,这些都服从于一个目的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这一目的是逆历史潮流的。
第二编近代教育史第7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7.1 复习笔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大致可分为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包括从中世纪沿袭下来的以及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由耶稣会创办的)三种类型。
这三种教育势力交织在一起,相互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当时及其后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在性质上和程度上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1.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特征(1)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复兴的内容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非基督教的世俗学科。
实质上,复兴古代文化只是口号,文艺复兴不仅仅是复兴,而且是新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发展,古典文化成为表达新文化的媒介。
(2)人文主义的特征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新文化被称为人文主义文化。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共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主要体现为以下特征:①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文化的核心是提倡人道,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尊严。
②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
③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
④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人文主义世界观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有鲜明的反映。
2.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后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则比较宽泛。
(1)前期人文主义教育①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以古罗马文化复兴为先导,崇拜人文学科,强调世俗性,强调人性的解放。
一些不同于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世俗学校建立起来了,教师为世俗人士,教授的也是世俗的人文学科,打破了教会对教育领导权的垄断。
教育中注重人的天性和自由,采用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科目和课程,与教会压制体罚不同的教育方法。
主要代表人物有弗吉里奥、维多里诺、格里诺等人。
第7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7.1 复习笔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大致可分为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包括从中世纪沿袭下来的以及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由耶稣会创办的)三种类型。
这三种教育势力交织在一起,相互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当时及其后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在性质上和程度上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1.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特征(1)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复兴的内容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非基督教的世俗学科。
实质上,复兴古代文化只是口号,文艺复兴不仅仅是复兴,而且是新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发展,古典文化成为表达新文化的媒介。
(2)人文主义的特征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新文化被称为人文主义文化。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共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主要体现为以下特征:①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文化的核心是提倡人道,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尊严。
②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
③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
④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人文主义世界观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有鲜明的反映。
2.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后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则比较宽泛。
(1)前期人文主义教育①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以古罗马文化复兴为先导,崇拜人文学科,强调世俗性,强调人性的解放。
一些不同于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世俗学校建立起来了,教师为世俗人士,教授的也是世俗的人文学科,打破了教会对教育领导权的垄断。
教育中注重人的天性和自由,采用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科目和课程,与教会压制体罚不同的教育方法。
主要代表人物有弗吉里奥、维多里诺、格里诺等人。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一)人文主义教育1•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古罗马文化的复兴为先导,继之以古希腊文化的复兴,这种文艺复兴迅速影响到教育界。
人们从古希腊罗马著作中发现了一个崭新的美好世界,对人文学科的狂热崇拜迅速蔓延到整个意大利,一些不同于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世俗学校建立起来了,教师为世俗人士,教授的也是世俗的人文学科,打破了教会对教育领导权的垄断。
一些教育家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
比如弗吉里奥的“通才教育”、他教育理论的实践者维多利诺的“快乐之家”(1423年开办宫廷学校,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于学习过程充满快乐,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中心,重视学生品德修养。
)等。
2•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与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十分强调虔诚与道德的价值。
其二,因政治背景的不同,教育的功能亦旨趣迥异。
意大利在文艺复兴前期实行城市共和制,共和政体要求培养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崇尚君主制,把治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君主和朝臣身上,因此,他们关注的是如何对那些将来有希望成为君主和朝臣的人物施以什么样的教育。
但二者都以古典学科作为人文主义课程;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古典语言;早期人文主义者后来走向形式主义等。
3•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其一,人本主义。
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其二,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具有古典性质,并非纯粹的“复古”,而是古为今用、托古改制。
其三,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看,都充满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第三部分外国教育史学习要求:1.外教史部分以近代和现代史为重心;2.外教史包括思想、制度和实践三块内容,主要以思想和制度为重心;3.注意国别之间的差异。
中国教育史逻辑框架图: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外国古代教育第二章外国近代教育第三章外国现代教育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了解即可)巴比伦教育古代埃及教育古代印度教育二、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智者、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古罗马教育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四、西欧中世纪教育基督教教育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五、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拜占廷教育阿拉伯教育(一)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古风时代的教育)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教育城邦性质公元前8世纪建立的军事专制城邦教育制度由国家统一管理教育目的培养勇敢忠诚的战士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如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秘密服役教育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实行严格的新生儿体格检查,合格的才允许抚育,不合格的弃于荒野。
第二个阶段,受国家严格监督的家庭教育。
第三个阶段,公共教育(7-28岁和18-20岁两个阶段。
)教育方法集体教育、体罚、实践练习教育对象女子接受与男子同样的教育内容教育特点1.教育具有阶段性2.教育完全被国家控制,并视为国家的事业3.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对文化知识不重视4.重视子女教育缺陷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不重视个人的智慧和个性2.雅典教育雅典教育城邦性质公元前7世纪形成的民主共和制城邦教育制度由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教育目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五项竞技、音乐(包括阅读、书写和计算以及其他文化知识),舞蹈、道德教育阶段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家庭教育(7岁前);第二个阶段是文法学校和琴弦学校学习(7岁之后);第三个阶段是体操学校教育(13岁后);第四个阶段是体育馆教育(15岁左右);第二个阶段军事训练团教育(18岁)教育方法个别教学、启发式教学教育对象男性教育特点1.教育具有阶段性2.重视体、智、美和谐发展3.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4.忽视女子教育。
第7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一、选择题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存在的三种教育势力不包括()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基督教教育【答案】D【解析】基督教教育不属于这三种势力。
2.文艺复兴最早发生于()A.意大利B.古罗马C.希腊D.北欧【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最早发生于意大利。
3.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开办的(),进行人文主义教育A.宫廷学校B.骑士学校D.快乐之家【答案】D【解析】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开办的是快乐之家,实行人文主义教育。
4.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是()A.伊拉斯莫B.弗吉里奥C.蒙田D.培根【答案】D【解析】培根是文艺复兴之后的,其他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
5.有关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人道主义B.古典主义C.世俗性D.解放性【答案】D【解析】人文主义的特征还包括宗教性和贵族性,不包括解放性。
6.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拉伯雷撰写了()B.《太阳城》C.《巨人传》D.《散文传》【答案】C【解析】《巨人传》是其代表作。
7.文艺复兴的思想旗帜是()A.自然主义B.战斗无神论C.人文主义D.人道主义【答案】C【解析】人文主义主要是倡导以人为本,发现人,是文艺复兴的精神。
8.14世纪后半叶,一些人文主义者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国家都相继建立起宫廷学校,其中最享有盛名的是在孟都亚的宫廷里所创建的学校。
其创办者是()。
A.维多利诺B.伊拉斯谟C.莫尔D.拉伯雷【答案】A【解析】1423~1448年期间,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维多利诺应孟都亚侯爵的聘请建立了孟都亚宫廷学校,又称快乐之家。
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
其主要特点有:①学校注重儿童的身心特征和个性差异;②重视智、德、体并重的教育;③传授广泛的教学内容;④要求学校具有自然优美的环境;⑤强调师生之间和睦融洽的气氛;⑥注重启发诱导,讲求兴趣;⑦反对压制、体罚等。
由于维多利诺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于教育实践,他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第六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一节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一、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人文主义这个词实际上很晚才出现,它来自与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就已经使用过这个词了。
德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学家将人类统称为Humanity,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称他们自己为humanista。
而Humanism这个词却一直到1808年才出现。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而作为历史概念的人文主义,则指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
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李明德著.西方教育思想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二、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一)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意大利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佛吉里奥的《论绅士教育》阐明:他的博雅教育思想,要求培养充满世俗精神与身心俱健的人。
维多里诺是佛吉里奥思想的具体实践者。
第1-2章史前教育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教师被称为()。
A.“拉比”B.“古儒”C.“书吏”D.“教父”2.通常,苏美尔和()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A. 巴比伦B. 印度C. 埃及D. 中国3.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已有两级。
其中的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
A. 读写B. 苏美尔文C. 文法D. 祈祷文4.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的是()。
A. 文士学校B. 职官学校C. 僧侣学校D. 宫廷学校5.古代埃及教育中,注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是( ).A. 文士学校B. 职官学校C. 僧侣学校D. 宫廷学校6.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其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
A. 《吠陀》经B. 苏美尔文C. 文法D. 祈祷文7.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教学语言不用梵文而用地方语言的是()。
A. 佛教教育B. 婆罗门教育C. 职官学校D. 宫廷学校8.泥板书舍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希伯来的教师称为()。
A.拉比B. 校父C. 专家D. 古儒第3章古希腊的教育1.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A. 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 文法、辩证法、几何学C. 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 文法、修辞学、辩证法2.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 智育B. 美育C. 劳动教育D. 军事体育3.“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
A. 摔跤B. 游泳C. 射箭D. 骑马4.在斯巴达,( D )岁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正式公民。
A. 15B.20C. 25D. 305.在雅典,( )岁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正式公民。
A. 15B.20C. 25D. 306.“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 ).A. 怀疑主义B. 主观主义C. 实证主义D. 绝对主义7.在古典时期,出现了一些由著名学者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