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谢谢
17
代谢:肾功能正常时,血浆T1/2为2h~3h,肾功能减退时,其浓度与T1/2均明显增 加。
排泄:氨基糖苷类几乎完全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排出,其排泄符合一级动力学过 程,尿药浓度极高,但肾功能减退时尿药浓度可显著减低。
5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耳毒性
前庭功能损害: 表现为:眩晕、呕心、呕吐、平衡失调等 见于庆大霉素和链霉素
基本结构: 氨基醇环通过糖苷键与一个或多个氨基糖结合
氨基醇环(streptomycin) 卡那霉素 (kanamycin) 西索米星 (sisomicin) 小诺米星 (micronomicin)
庆大霉素 (gentamicin)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新霉素 (neomycin) 大观霉素 (spectinomycin)
12
常用氨基糖苷类类药物
链霉素
口服难吸收,肌注给药。 与异烟肼或利福平联用,对结核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首选鼠疫和兔热病治疗。 易产生耐药性,且持久不变,甚至出现耐药菌株。 有单向交叉耐药性
13
庆大霉素
口服不吸收,硫酸盐易溶于水且稳定。 绿脓杆菌有效,对革兰阳性菌中金葡菌作用较强。 可致少数儿童不可逆迟发性耳聋。
主要耐药机制为: ✓ 1.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的产生,是临床上耐药性的最重要原因。 ✓ 2.细胞壁渗透性改变或细胞内转运异常,多见于对阿米卡星耐药的细菌。 ✓ 3.作用靶位的改变,使药物进入菌体后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而发挥抗菌作用,较少 见。
控制耐药的策略包括 ✓ 1.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 ✓ 2.使用钝化酶抑制剂。 ✓ 3.合理的临床用药。
1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合理用药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避免局部给药,实行个体化给药,必要时需作血 药浓度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