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对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的保守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本文
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
保守治疗是指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非手术性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骨折的位移较小、角度较小、骨折线较稳定的患者。
保守治疗的主要措施包括使用石膏或带状包扎进行
固定、疼痛控制、积极康复训练等。
保守治疗的优势是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费用较低。
保守治疗的缺点是对于位移较大、骨折不稳定的患者效果较差,易出现骨折愈合不好、关
节僵硬、骨折后畸形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是指通过手术操作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
手术治疗适用于骨折的
位移较大、角度较大、骨折线不稳定的患者。
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
内固定指的是通过骨钉、钢板等内部装置固定骨折,外固定则是通过将金属棒或钢针插入
骨内固定。
手术治疗的优势是能够更好地恢复骨折解剖结构,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手
术治疗的缺点是手术创伤较大、康复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许多临床研究比较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
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研究发现,在桡骨远端骨折中,手术治疗相对于保守治疗能够显著减少关节后畸形、关节僵硬等并发
症的发生,并且能够更好地恢复手功能。
对于较不严重的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
治疗的疗效差异不明显。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有其适应症和优缺点。
选择哪种治
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位移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
进行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这么处理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6%~11%。
临床上多采用中医正骨方法治疗,很少采用手术固定处理。
不论骨折粉碎与否,在具体操作中,只要全面理解正骨要领,采用以下治疗步骤,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血肿内麻醉虽然在伤后1~2小时内复位较易成功,有些甚至可以不用局麻,即可复位或基本矫正。
但疼痛会造成患者恐惧,甚至影响复位效果,所以应当使用麻醉,最简单的方法是:常规消毒后,5%利多卡因注入骨折处的血肿内,约1~2分钟左右,将血肿内血性液抽出,既起到麻醉作用,又减轻局部肿胀。
X线检查结合触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将理伤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后世又称为正骨八法。
强调整复时手法要轻、巧、稳、准,达到“法之所施,病人不知所苦”。
若想取得闭合复位的成功,单纯依赖X线透视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必须在复位前认真分析其创伤解剖和受伤机制。
在复位中熟练的运用手的感觉,如台阶感、上下端对比、骨端摩擦感、稳定感,把X线检查所见和手的触诊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运动的立体概念。
充分运用正骨八法,才能得心应手。
手法复位首先,麻醉后患者采用卧位或坐位,屈肘90度。
其次一助手沿前臂长轴方向牵拉患者手腕及拇指,另一助手握住肘部拔伸2~3分钟,使腕部尺偏,并使前臂旋前,然后使腕关节弯曲。
第三步术者在桡骨远折端上向掌侧及尺侧推压,可闻及咔嚓音。
第四步保护腕部在旋前及轻度掌屈尺偏位,即可达到解剖对位。
复位过程完成后,即进入外固定阶段。
外固定用小夹板固定小夹板是具有可塑性、韧性和弹性的自然材料,符合“动静结合”的原则。
能通过压垫的杠杆作用及肌肉收缩运动,矫正骨折的成角和侧向移位。
随时间调整布缚带松紧度,观察方便。
缺点是复诊次数较多。
小夹板固定步骤:首先复位后松松缠上3~4层绷带。
第二步放置胶布条固定压垫。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骨折类型,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本文将介绍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前臂的正常位置,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手指和手腕的运动,最终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
该方法通过固定前臂,以使骨折处得到充分的愈合。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应用石膏或者肘上外固定器来固定骨折部位,同时合理使用抗炎和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保守治疗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小。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骨折移位轻微的患者,保守治疗也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然而,保守治疗也存有一些缺点。
如果骨折移位严重,或者患者年龄较大,骨折愈合时间则会相对较长,使患者的恢复时间变长,同时,有些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需要长期接受康复治疗,花费时间和金钱较多。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将骨折部位重新对准,进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手术。
内固定手术是指使用钢板、螺钉等金属器械将骨折部位固定在一起进行愈合。
外固定则是将金属钢针穿过骨,在皮下衔接金属环组成固定架,在四周设置夹板支撑。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通过外科手术将骨折处重新定位,尽早让骨折得到修复,加速患者的恢复时间。
此外,手术治疗后对于骨折处的恢复期限也较短,大约为6-8周。
但是手术治疗的价格较高,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相对较高,如感染、切口开放等等,治疗风险较大。
从手术本身的角度而言,手术治疗还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手术风险较强的患者或者手术费用较高的患者,保守治疗更为适宜。
总体而言,治疗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和骨折移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轻微的骨折移位,以及年轻体强的患者,应首先考虑保守治疗。
对于骨折移位明显,或者年龄较大活动能力较差的患者,手术治疗则是恢复功能最好的选择。
任何治疗方法使用前都需要充分的评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治疗风险,才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风险,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桡骨远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实际上就是腕关节部分发生骨折,人的前臂靠近拇指部分就是桡骨,桡骨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地方,因为当一个人跌倒时,第一反应就是把手放在地上,保护整个身体,这样就容易发生腕部骨折,也就是桡骨远端骨折。
Corey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常见类型,这种骨折是由于手掌着地造成的。
1.分类桡骨远端骨折根据远端骨折移位的方向及受力的方向等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克雷氏骨折,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是由于手腕部掌侧着地受力所致,腕部呈背伸位,常常表现为餐叉样或者枪刺样畸形,X线片显示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第二、史密斯骨折,是受伤时腕部背侧着地受力所致,X线片显示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第三、巴尔通骨折,是指涉及到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的骨折,同时伴有桡腕关节的半脱位等,为不稳定性骨折。
第四、反巴尔通骨折,指桡骨远端涉及到关节面的背侧骨折。
1.病因2.1有外力的损伤。
单纯从这个外力损伤情况来说,一般都是走路没走好摔一跤,然后手掌着地了,或者手背着地。
2.2常说的是讲究的一个姿势。
跌倒的时候腕关节处于极度的背伸以及前臂的旋前位,手掌着地,暴力主要集中在这个桡骨远端松质骨的地方,所以容易引起骨折。
是一种克雷斯的骨折,也叫伸直性的骨折。
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手掌是处在伸直的过程当中,另外相比较这个而言,有屈曲性的骨折,就是手背着地。
1.麻醉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大部分为急发病症,由于患者受到外伤的冲击以后会发生骨折,并且出现疼痛以及肿胀的情况。
在复位过程当中,患者对于治疗方式具有恐惧心理,传统的中医治疗基本上不采用麻醉的形式,都是采用牵引进行复位。
患者十分痛苦。
随着当前无痛化病房的推广和使用,缓解患者的疼痛成为当前临床当中比较重视的课题。
目前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基本都会采用麻醉的形式。
像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使用牵引复位石膏夹板进行固定,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提高患者的肢体关节功能。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的技巧及方法发表时间:2014-08-04T08:56:57.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1期供稿作者:苏长生[导读] 骨折手法整复成功后行骨折端石膏外固定,这时术者一定不能松开双手。
苏长生(河北省泊头市医院骨科河北沧州 062150)【摘要】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多见,特别是中老年人外伤后患此病机率更高,这与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有直接关系。
对于它的治疗,目前大多数基层临床骨科医生仍采用中医骨折手法整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的方法,我本人在20余年的骨科临床工作中使用此方法治疗过很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愿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085-02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5例,男20例,女55例;年龄6~90岁,平均52.3岁;左侧57%,右侧43%。
致伤原因:跌倒致伤61例,交通致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
我们使用“人名分类法”,其中Colles骨折57例,Smith骨折12例,Barton骨折6例。
按AO分类法,A型:52例 B型:16例;C型:7例。
其中开放骨折4例,其余均为闭合性骨折。
受伤至治疗时间为1~3天,治疗前我们均行腕关节正侧位X光片检查。
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全部采用骨折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1.2治疗方法首先,患者就诊后,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全身情况允许后,观察患者腕部的畸形情况,初步判断患者骨折的类型,然后让患者行腕部正侧位X光片检查,根据X光片检查结果确定患肢是那种类型的骨折,然后再确定采取何种手法整复方法。
如为开放性骨折,大部分为骨折端刺破皮肤所致,一般伤口不会太大,可先给予伤口彻底清创后,根据伤口情况给予缝合或直接纱布覆盖,然后再实行骨折手法整复。
如为老年患者,可给予骨折处血肿麻醉,用1%利多卡因5~10毫升注入骨折端血肿内,待麻醉成功后,再给予骨折手法整复。
桡骨远端骨折的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与体会引言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之一,多发生在跌倒时手腕伸展着地的情况下。
根据骨折的类型、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本文旨在比较和分析保守治疗、外固定器治疗和内固定手术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分享治疗体会。
骨折类型与治疗方法概述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通常适用于不稳定性不高、骨折未明显错位的桡骨远端骨折。
主要包括石膏固定、功能位制动等。
2. 外固定器治疗外固定器治疗适用于骨折错位明显,需要稳定固定以促进愈合的情况。
通过外固定器可以减少软组织损伤,便于观察和调整。
3. 内固定手术对于复杂骨折、关节内骨折或保守治疗失败的情况,内固定手术是首选。
手术通常包括钢板、螺钉等植入物的使用,以实现骨折的稳定和解剖复位。
治疗方法比较1. 治疗效果保守治疗:对于轻度骨折效果良好,但对于复杂或不稳定骨折效果有限。
外固定器治疗:提供了较好的稳定性,便于调整,但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内固定手术:能够实现解剖复位,治疗效果最为确切,但手术风险和恢复时间较长。
2. 恢复时间保守治疗:恢复时间较短,通常需要4-6周。
外固定器治疗:恢复时间适中,大约6-8周,拆除外固定器后还需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
内固定手术:恢复时间最长,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
3. 并发症风险保守治疗:并发症风险较低,但可能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外固定器治疗:存在针道感染的风险,以及固定不稳定导致的骨折再移位。
内固定手术:手术风险包括感染、植入物失败等,但随着技术进步,这些风险已大大降低。
治疗体会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功能恢复: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功能恢复都是治疗的最终目标,需要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
患者教育:向患者充分解释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和可能的风险,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治疗预期。
多学科合作:在复杂骨折的治疗中,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
桡骨远端骨折,不妨试试中医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上肢骨折,骨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10-14岁儿童和65岁以上女性发病率最高,患者腕部疼痛严重和活动受限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一般以复位、固定和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为主。
中医的保守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在临床中具有有着良好效果,本文从中医的手法复位治疗、中医药治疗、康复锻炼治疗等几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手法复位治疗部分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以及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可通过中医手法复位进行中医保守治疗,但中医保守治疗方法不适用于以下患者:骨折关节面塌陷大于2mm的患者;关节面出现压缩塌陷、无法通过手法复位的患者;患者存在陈旧性骨折并存在畸形影响正常功能的患者;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伴随神经损伤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伴有血管损伤的患者;手法复位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手法复位后稳定性差的患者。
除去不适宜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其他骨折的患者在进行保守治疗时,首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在进行骨折复位时,对骨折端先进行充分的分离处理,通过拔伸牵引等手段尽量解除缩短畸形的情况,保障患处骨端长度,再通过端、提、按、压等专业的复位手法对骨折处进行复位。
复位后根据患者情况使用小夹板、塑料弹力夹板等进行固定处理,固定时应保障骨折端的稳定,避免发生复位后再移位的现象。
如使用小夹板进行外部固定时,患者腕关节应处于伸直状态,并于肢体与夹板之间放置棉花、棉垫等进行辅助固定。
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不同数目的夹板,如对于存在移位的骨折患者应使用4块夹板来保障腕部关节固定牢固。
固定完成后,在夹板外侧使用绷带缠绕保障夹板对骨折部位的稳定作用。
在使用夹板进行固定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紧、过松固定,并根据患者肿胀情况及时调整松紧度,避免过松影响固定效果,过紧则容易导致小溃疡、压疮等其他损伤出现。
复位的手法和固定的方法需要根据骨折情况而定,固定的时间一般为3-7周不等。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于手腕扭伤引起。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下面将分别介绍其效果。
保守治疗是指不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下,通过休息、病人的配合、物理治疗、外固定等方法来使骨折愈合。
在治疗中,患者需要进行休息,同时保持骨折部位固定,减少手腕的活动范围。
此外,医生还可以根据病人情况设计适合的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并促进骨折愈合。
外固定治疗是保守治疗的一种,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支架或者石膏将手腕骨折部位固定,以加速骨折愈合的过程。
保守治疗的优点是手术风险低、治疗费用较低,同时也不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身体损伤。
另外,保守治疗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身体虚弱者或者其他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但是,保守治疗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其主要是由于骨折部位的固定时间较长,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后遗症。
此外,保守治疗也很难保证骨折部位的恢复效果,因此很难满足病人的需求。
相比较而言,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通常能够更快地达到骨折的愈合。
手术治疗的目的一般是通过对骨折部位进行外科手术,将骨折复位并固定好,以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手术治疗通常会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其他外界因素,采用适合的手术方法,如开放复位内固定(ORIF)、关节镜下手术等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主要是手术效果显著,恢复快速,能够控制患者的手腕疼痛,并帮助恢复手腕的功能。
此外,手术治疗也可以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后遗症的发生,能够保证手腕的恢复效果。
但是,手术治疗也有其明显的缺点,如手术风险大、手术费用高等,同时手术后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恢复训练,恢复时间也较长。
综上所述,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优劣,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的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是相对较好的选择;而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达到疗效,减少手腕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恢复手腕的功能。
三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伴有畸形和腕关节功能障碍,传统多以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为主,对于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能达到很好的疗效。
对于不稳定的骨折保守治疗后有可能发生再移位如不能及时处理,畸形愈合后会影响腕关节功能。
目前外固定支架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部分复杂的不稳定骨折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本文通过对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希望能为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获得随访93例,均来于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治疗的闭合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
其中男性39例,女性54例,年28~82岁,平均年龄57.8岁。
按ao分型, b1型18侧,b2型9侧,b3型9侧,c1型22侧,c2型24侧,c3型11侧。
石膏固定组:男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4.08岁, b1型8侧,b2型4侧,b3型3例,c1型9例,c2型9侧c3型3侧。
外固定支架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83岁, b1型4侧,b2型3侧,b3型2侧,c1型5侧,c2型7侧,c3型5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1例,男性1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6.37岁, b1型6例,b2型2例,b3型4例,c1型8例,c2型8例,c3型3例。
三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人数分布组成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术1%利多卡因5-10ml注入骨折端。
肩部外展,将肘关节屈至直角,助手抓住患肢上臂,术者沿前臂轴向牵引,当嵌插畸形解除时,在持续牵引状态下,对远端骨块施压纠正前后或左右移位。
伸直型骨折按腕关节轻度掌屈尺偏位背侧短臂石膏托固定;屈曲型骨折固定于腕关节尺偏背伸位;复位固定后均立即复查x片,复位不满意者立即重新复位外固定。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术临床路径一、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拟行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具体依据如下:分型: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概述】是桡骨远端3cm以内的伸直型骨折,临床上很常见。
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常伴旋后畸形、尺侧副韧带损伤或尺骨茎突骨折。
【诊断】①.有跌倒用手掌撑地的病史。
②.伤后有腕部肿胀,并出现"餐叉"畸形。
③.X线片上具有三大特征a.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b.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向尺侧倾斜的角度亦消失;c.桡骨长度缩短,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处于同一平面。
④.必须与屈曲型骨折相鉴别,后者桡骨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治疗】绝大多数可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取得满意的疗效。
①.无移位骨折可用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②.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复位完毕后用短臂石膏托,腕关节略掌屈与尺偏。
如肿胀消退明显,可更换功能位石膏托。
③.复位后位置不良的年轻患者,或骨折涉及关节且难以复位时,可手术切开内固定或应用骨固定器治疗。
④.对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者影响前臂旋转活动者,考虑手术治疗。
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概述】是指桡骨远端2.5cm以内骨折、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者。
致伤机制与伸直型骨折相反,摔跌时手背着地。
【诊断】①.典型外伤史(腕关节掌屈着地而受伤)。
②.其临床表现与Colles骨折相似,诊断多无困难。
③.由于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腕关节畸形不显著。
④.结合X线片即可作出诊断。
注意有无并发神经及肌腱损伤。
诊断方法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查体及X线检查可确诊。
【治疗】①.无移位骨折,可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前臂及腕关节于功能位;②.有移位者,可先行闭合复位;③.复位失败或不稳定性骨折,可切开复位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总结和优化方案以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总结和优化方案为题,我们将就这一病症进行详细的探讨。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尺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稳定性好、骨折间隙小、无明显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
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1) 关节外固定:使用石膏固定或者外固定器固定骨折部位,使其保持稳定。
这种方法具有简便、经济的优势,适用于老年患者或者骨质疏松患者。
(2) 早期功能锻炼:在骨折稳定后,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减少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3) 应用药物:如短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者镇痛药,以减轻疼痛和消炎。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桡骨远端骨折严重或不稳定的情况。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1) 骨内固定术:通过内固定物(如钢板、钢钉等)稳定骨折片,促进骨折愈合。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适用于年轻患者或者需要快速康复的患者。
(2) 关节镜下手术:通过关节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减少创伤并提高手术效果。
这种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势,适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优化方案的建议:1. 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年龄、骨质状况、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因素的考虑。
这样可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2. 术前评估在手术治疗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骨折类型、关节稳定性、神经血管情况等。
这样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并减少手术风险。
3. 术后康复术后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包括早期功能锻炼、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
这样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定期复查患者术后应定期复查,包括X光检查和临床评估等。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效果.诚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内镜下形成图像立体感不足,经内镜操作需要医生具备较为娴熟的技术等.总而言之,对于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者,开展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疗效好,可全面清除颅内血肿,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参考文献[1]韩秀鹏,昝春树,吴春明.神经内镜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7,39(3).112G113.[2]印晓鸿,王远传,唐晓平,等.神经内镜与显微镜在高血压脑内血肿手术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 ].重庆医学,2016,45(26):3697G3699.[3]李忠,胥文德,赵自育,等.大骨瓣减压及骨瓣复位术治疗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6,24(5):549G552.[4]吴蜀平.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5):90G91.[5]陈艾,苏俊,江才永,等.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 ].中国临床研究,2017,30(2):217G219.[6]曾令洲,许安荣,李玉斌,等.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5):436G438.[7]胡曙辉,张晨.依达拉奉联合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贵州医药,2017,41(7):693G695.[8]蔚强,綦学强,吕俊生.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疗效观察[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6):645G646.[9]黎法利.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性探讨[J ].安徽医药,2017,18(4):653G655.[10]杨学,陈劲草,张雪梅.小骨窗开颅与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3):1472G1474.(收稿日期:2018G04G15)㊀㊀D O I :10.3969/j.i s s n .0253G9926.2018.13.036作者单位:031100平遥县中医院骨科桡骨远端不同骨折类型及相应治疗方法的选择赵仁富㊀㊀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而且多发的骨折,不同年龄段都有较高的发病率.一般桡骨远端近关节面2~3c m 内的骨折根据不同的受伤机制及骨折后X 线片骨折端表现分为C o l l e s 骨折㊁S m i t h 骨折㊁B a r Gt o n 骨折,其中C o l l e s 骨折最常见.骨折后临床多表现为疼痛㊁肿胀㊁畸形,腕关节功能活动完全受限[1].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各种骨折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106例,分别采取保守及手术治疗,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6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57例,年龄21~76岁,平均49岁,致伤原因:跌伤41例,车祸或机械事故46例,重物砸伤8例,其他11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34例;闭合性骨折89例,开放性骨折17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 O /A S I F )分型:A 1型12例,A 2型11例,A 3型15例,B 1型16例,B 2型15例,B 3型16例,C 1型10例,C 2型8例,C 3型3例.60例采用臂丛或全身麻醉切开或闭合复位钢板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术,46例采用局部麻醉或臂丛麻醉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其中11例患者复位不佳,再采取手术治疗.1.2㊀治疗方法1.2.1㊀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入院后先行X 线检查,了解受伤机制,结合X 线片综合分析,大体确定为保守治疗.根据骨折端情况分别采用局部麻醉或臂丛麻醉,切记局部麻醉时要抽出骨折端瘀血,再推入0 5%利多卡因注射液10m L ,达到麻醉效果后,即开始手法复位.一般由双人分别牵持患肢前臂及手部实施纵轴方向的对抗牵引,纠正嵌插及重叠,局部畸形消失后再矫正掌背侧成角,确定手法复位后的骨折端基本稳定后即行石膏固定术.固定后马上行X 线拍片检查复位情况,如果复位不满意,再次手法复位,少数确实复位不满意者转而手术治疗.石膏固定后的患者转入病房72h 内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禁止口服止痛药,麻醉失效后鼓励患肢末梢伸屈活动及前臂旋转活动.1.2.2㊀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仰卧,臂丛或全身麻醉.对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实施急诊清创术后,在软组织允许的情况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闭合性骨折患者待肿胀减轻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手术前30m i n常规应用抗生素,并且让患者保持仰卧平躺姿势,常规消毒铺单,取患肢掌侧H e n r y切口入路,桡动脉和桡侧腕屈肌间隙进入,由桡侧止点切开旋前方肌,翻向尺侧,充分暴露骨折端,使用恰当的手法牵引撬拨骨折处,使骨折端尽可能地解剖复位,有时用细克氏针临时固定,用C型臂检查骨折复位情况,确定复位良好的话选用合适 T 型锁定接骨板(有时需塑形)置于掌侧,通过椭圆形滑动孔植入1枚普通皮质骨螺钉,接着把导向器安装在远端锁钉孔,将钢板位置调整至合适位置,钻孔置钉,避免将螺钉打入关节腔或者穿透对侧骨皮质.完成固定后,清洁并缝合旋前方肌至皮肤.术后骨折稳定者就可以行手指及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对于骨折不稳定,严重骨质疏松或者伴有骨质压缩㊁缺损,内固定相对不稳定者用石膏中立位固定3~4周,早期可行手指关节锻炼,待石膏拆除后再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对于闭合或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体位麻醉同前,将近段2枚固定钉置于桡骨骨折端以近5c m,远段2枚固定钉置于第2掌骨中间,近段钉直径3 5m m,远端钉直径2m m.均锐性切开皮肤及软组织,钻套保护下钻孔,拧入固定钉,避免损伤软组织,然后行骨折端闭合或小切口下复位,C型臂确定骨折端位置良好后安装支架,利用固定架球形关节旋转及支撑功能,就保持骨折端良好位置及长度后紧固螺母,C型臂再次确认骨折端复位良好.术后麻醉失效后进行患肢功能锻炼.2㊀结㊀㊀果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7~12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创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并发感染,无神经㊁血管㊁肌腱损伤.手法复位的35例患者中B㊁C型骨折患者部分发生不同程度的移位㊁短缩,掌倾角㊁尺偏角角度减少甚至消失.手术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钢板松动㊁断裂,部分外固定支架固定患者出现针道短期内感染,通过换药处理后均获得愈合.部分B2㊁B3㊁C型骨折发生不同程度的短缩,掌倾角㊁尺偏角部分丢失.参照D i e n s t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手术治疗患者的效果优于手法复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㊀讨㊀㊀论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骨折波及到关节面的不少.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治疗,最终目的是稳定骨折,维持定位,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及正常解剖关系,达到早期功能锻炼[2].桡骨远端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操作简单,损伤小,费用低,能最大程度保护骨折局部血运,能使部分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本组手法复位的患者效果优良,但手法复位不能维持不稳定骨折的复位,特别是对于干骺端粉碎㊁骨折移位>1c m,骨折短缩>2c m,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手术治疗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长期以来,桡骨远端骨折大多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但对于B3㊁C2㊁C3型这样不稳定的骨折,复位本身是比较困难的,有时即使复位,位置也很难保持,这样不可避免地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和腕关节功能障碍.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技术是近年来兴起并不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微创手术,其治疗特点是通过固定在骨折端两侧的固定钉及万向旋转进行复位㊁牵引㊁固定.一般来说,如果有桡骨远端的压缩骨折㊁粉碎骨折,钢板固定是很困难的,反之,如果能够行钢板内固定的骨折,在行外固定支架固定的基础上,一大部分可以手法复位,手术创伤明显小于钢板固定.当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使骨折端解剖复位,局部固定可靠,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也是其优点.所以在选择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时,一定要根据骨折形态仔细分析,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二者各有优势,有时二者还需配合使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要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按照A O分型中的大部分A型,部分B型可采取手法复位,而对于大部分B型及所有C型骨折㊁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㊁粉碎骨折㊁骨质疏松性及有神经㊁血管损伤的患者均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参考文献[1]姜保国,龙奎元,张殿英,等.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3):1272G1273.[2]陈昌红.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5):668G669.(收稿日期:2018G04G15)。
长期以来对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的保守治疗,但对不稳定型骨折,复位后位置难以维持,不可避免地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和腕关节功能障碍[5]。
另外为使骨折复位后维持骨折端的位置而将腕关节固定于屈曲位,易导致腕管综合征、腕部疼痛等并发症。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目标是恢复桡骨远端的正常生理角度、桡骨的长度和关节面的完整性[6],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一般对于掌倾角<-10°、尺偏角<0°或关节面移位超过2mm者选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桡骨远端存在特有的解剖结构,老年人由于多伴有骨质疏松,在同样的外力下常形成粉碎性骨折。
因此,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应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解剖和力学结构的恢复,对于难以复位和复位后无法保持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应行切开复位,研究认为关节面移位大于2 mm时即有切开复位的指征[6,7]。
切开直视下整复可以进行准确复位,复位后的固定可根据骨折端的稳定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本组病例中对复位后桡骨远端骨块可打入松质骨螺钉并维持骨质完整性者,尽量采用T形板钉固定,目的是在稳定的内固定基础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在桡骨远端不整、碎裂严重,T形板钉无法维持稳定的固定时,复位后采用稳定的外固定或用克氏针维持相对稳定后加用外固定架固定。
相比之下,T形板钉内固定更为可靠。
钢板螺钉固定的优点是固定稳定,一般不需外固定,术后即可活动,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适用于骨折块较大、特别是向掌侧移位者,术中应修复旋前方肌以确保术后有足够的旋前力量,腕横韧带不缝合以避免腕管狭窄引起腕管综合征。
本组结果显示,切开复位“T”形金属板钉内固定或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结构复位和功能恢复比较满意,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四、一辈子孤单并不可怕,如果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自由,那我们就是幸福的。
许多长久的关系都以为忘记了当初所坚持与拥有的,最后又开始羡慕起孤单的人。
五、恋爱,在感情上,当你想征服对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对方征服了。
首先是对方对你的吸引,然后才是你征服对方的欲望。
六、没有心如刀割,不再依依不舍,只有,沉默相隔……
七、和你在一起只是我不想给任何人机会。
二十七、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完美。
你想得到些什么就不得不失去些什么。
二十八、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二十九、无数次在梦的意境,勾勒你的样子,那样的虔诚,和你的心灵一样,一生刻骨。
三十、有
人背叛你,你却想挽回。
有人不爱你,你却讨好他。
何必为爱委屈自己。
一个人如真心爱你,绝不会对你忽冷忽热;一个人如真心想追你,绝不会跟你玩暧昧。
与其卑微的恋爱,不如选择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