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半群与群
- 格式:ppt
- 大小:546.50 KB
- 文档页数:25
半群和群的关系
半群的本质就是一个集合对上面的2元运算满足结合律(说白了就是封闭+结合);
而群不仅有结合律,还要求含幺+每个元有逆,定义的条件要强得多了。
任何群都是半群,但任何半群都可以(同构的角度上来说是唯一的)“嵌入”到一个对应的群里面.
群的应用到处都是,代数中,几何中,拓扑中,函数论中,应用数学包括物理中,......太多了。
而半群的正式研究比其他起步于十九世纪中期的代数结构如群或环要晚一些。
,开始于二十世纪早期。
自从1950年代,有限半群的研究在理论计算机科学中变得特别重要,因为在有限半群和有限自动机之间有自然的联系。
有限半群理论比它的无限对应者要更加发达。
这特别根源于语法半群概念,和继而在半群的伪品种和已经被证明在自动机理论中特别多产的所谓的形式语言品种之间的联系。
【半群】G非空,·为G上的二元代数运算,满足结合律。
【群】(非空,封闭,结合律,单位元,逆元)恰有一个元素1适合1·a=a·1=a,恰有一个元素a-1适合a·a-1=a-1·a=1。
【Abel群/交换群】·适合交换律。
可能不只有两个元素适合x2=1【置换】n元置换的全体作成的集合Sn对置换的乘法作成n 次对称群。
【子群】按照G中的乘法运算·,子集H仍是一个群。
单位子群{1}和G称为平凡子群。
【循环群】G可以由它的某元素a生成,即G=(a)。
a所有幂的集合an,n=0,±1,±2,…做成G的一个子群,由a生成的子群。
若G的元数是一个质数,则G必是循环群。
n元循环群(a)中,元素ak是(a)的生成元的充要条件是(n,k)=1。
共有ϕ(n)个。
【三次对称群】{I(12)(13)(23)(123)(132)}【陪集】a,b∈G,若有h∈H,使得a =bh,则称a合同于b(右模H),a≡b(右mod H)。
H有限,则H的任意右陪集aH的元数皆等于H的元数。
任意两个右陪集aH和bH或者相等或者不相交。
求右陪集:H本身是一个;任取a∉H而求aH又得到一个;任取b∉H∪aH而求bH又一个。
G=H∪aH∪bH∪…【正规子群】G中任意g,gH=Hg。
(H=gHg-1对任意g∈G都成立)Lagrange定理G为有限群,则任意子群H的元数整除群G的元数。
1有限群G的元数除以H的元数所得的商,记为(G:H),叫做H在G中的指数,H的指数也就是H的右(左)陪集的个数。
2设G为有限群,元数为n,对任意a∈G,有an=1。
3若H在G中的指数是2,则H必然是G的正规子群。
证明:此时对H的左陪集aH,右陪集Ha,都是G中元去掉H的所余部分。
故Ha=aH。
4G的任意多个子群的交集是G的子群。
并且,G的任意多个正规子群的交集仍是G的正规子群。
5 H是G的子群。
第六章几个典型的代数系统6.1 半群与群引言:简略介绍群论产生的背景1. 图形的对称性如正三角形、正方形(一般地正n 边形)、长方形、 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三维空间中的正四面体、 正方体、长方体等都各有自己的对称性。
画图解释:2.用根式求解代数方程的根(1)一元二次方程:20x bx c ++=⇒122b x -±=,。
注:①约公元前2000年即出现二次方程求根问题; ②约公元9世纪时,阿拉伯人花拉子米首次得到上述求根公式。
(2)三次及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般三次方程: 320x ax bx c +++=。
先作变换:用3a x -代替x 后可化成 3x mx n +=(不含二次项), (*)其中 332,3327a ab a m b n c =-=--。
利用恒等式:333()3()u v uv u v u v -+-=-,把它与(*)比较得:33,3,x u v uv m u v n =-=-=。
由后面两个关于33,u v 的方程可得u x u v v ⎫⎪=⎪⇒=-= (即*方程的解) 以上求解三次方程的公式叫做卡丹公式, 出现在公元1545年出版的著作《大书》中。
关于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这里从略,可以肯定的是, 四次一般方程也有求根公式,并且也叫卡丹公式。
(3从1545年之后的近300年间,人们都没能找到五次(当然,这并不排除对 某些特殊的五次及五次以上的方程可以求出它们的根)。
直到1830年由法国人Galois (伽珞瓦)解决,证明出:五次及五次以上的一般方程不存在用加、减、乘、除及开方表示的求根公式,所用方法就是现在已广为接受的群的思想。
可是在当时,很多同时代的大数学家都无法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方法。
3.群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如编码理论、计算机等。
一.群的定义及简单性质1定义:设,G ⋅是一个具有二元运算⋅的代数系统,如果⋅同时满足(1)结合律:即,,a b c G ∀∈,()()a b c a b c ⋅⋅=⋅⋅总成立;(2)存在单位元(也称为幺元,记为e ),即 ,;a e e a a a G ⋅=⋅=∀∈(3)中每个元素a 都有逆元(记为1a -):即存在1a G -∈,使得11a a a a e --⋅=⋅=,则称G 关于运算⋅构成一个群。
离散数学中半群的名词解释在离散数学中,半群是一个具有特定运算的数学结构。
半群由一个集合以及一个满足封闭性和结合律的二元运算组成。
相比于群,半群不一定要求存在单位元和逆元。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半群的基本定义。
设S是一个集合,*是S上的一个二元运算,满足对于任意a、b、c ∈ S,有(a * b) * c = a * (b * c)。
这个性质被称为结合律。
需要强调的是,半群中的运算不一定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为了更好地理解半群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
考虑自然数集合N上的加法运算,即+。
N上的加法运算满足封闭性(即对于任意的自然数a和b,a + b仍然是自然数),且满足结合律。
因此,N上的加法构成了一个半群。
此外,还可以有其他例子,如整数集合Z上的加法运算、非负实数集合R+上的乘法运算等等。
不同半群的特性取决于所取的集合和二元运算。
通过研究半群的性质,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与离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相关的概念。
例如,半群的幂运算(如自然数集合N上的乘法运算)可以用于理解计算机算法中的复杂度分析。
此外,半群理论还与自动机理论、编码理论以及图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联系。
在半群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定理。
比如,子半群是指半群中的一个非空子集,其本身也是一个半群,并且包含原半群中的二元运算。
这意味着子半群保持了原半群的结合性质。
此外,还存在着单位元和逆元的概念。
单位元是指一个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半群运算时保持不变。
逆元是指对于半群中的每个元素a,存在一个元素b,使得a * b = b * a = e,其中e是半群中的单位元。
半群的研究旨在理解抽象代数结构中的基本性质,以及与其他数学分支的联系。
通过深入研究半群,我们可以揭示数学背后的美妙之处,并将其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
对于离散数学的学习者来说,了解半群概念并掌握其基本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离散数学中的半群是一个由集合和二元运算组成的数学结构,满足封闭性和结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