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语言对比规律 I
- 格式:ppt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11
翻译中的语言对比和对等性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这一行业也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在商业、政治还是文化领域,翻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翻译过程中,语言对比和对等性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
语言对比语言对比是指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差异。
不同的语言之间差异很大,这就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其中,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是最大的差异之一。
比如,在中文中,一个句子中主语与谓语之间没有任何标点符号,而在英语中,主语与谓语之间通常有一个动词。
例如,“我喜欢吃苹果”在英语中应该是“I like to eat apples”或“I like eating apples”。
另外,不同语言的词汇含义也有所不同。
虽然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的翻译词典,但有时候一个词的翻译并不能完全涵盖它在原文中的意思。
因此,语言对比是翻译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语法、词汇和语言结构等因素,尽量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对等性对等性是指翻译中的原文和译文在表现效果上的一致性。
在翻译中,对等性越高,原文和译文越接近,越容易被读者理解。
有时候,由于语言差异或者翻译人员经验不足等原因,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对等性会变得很低。
这时候就需要对翻译进行修订,以提高翻译的质量。
在实际翻译中,对等性往往是翻译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如果翻译与原文在表现效果上没有很高的对等性,那么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
语言对比与对等性的关系语言对比和对等性在翻译中常常是相互制约的。
对于语言差异较大的语种,如果翻译人员只顾着保持译文和原文在表现效果上的一致性,那么可能会舍弃很多原文中的细节或者特点,这就会导致翻译的失真。
比如,中文中有许多成语和俗语,这些成语和俗语具有很强的文化元素,翻译人员需要对这些成语和俗语进行妥善的处理,以免翻译意思的发生偏差。
但是,在翻译成英语或者其他语言时,这些成语和俗语的表达方式可能与原文不同,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上把握对等性。
汉语文学英译中的对等规则一、引言翻译属于一种跨文化交际,最终目标是把一种文化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实现对等转换。
翻译中的对等主要是指原文和译文这两种语言在文字和意义上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的相同,即译文能完全达到原文所具备的效果。
翻译中对等仅仅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对等才是绝对的,完全的对等是不存有的。
很多翻译学家对于翻译中的对等原则都是相当重视的。
本文从语言学、文化和风格三个方面谈谈汉语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的对等问题。
二、语言学层次上的对等1.词层对等在汉语作品英译的翻译工作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词的问题。
词层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就是词汇,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范围就扩大到词的搭配、组合以及短语。
在汉语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译者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注意词汇的确切翻译,词组的搭配,和词义的言外之意,做到从词层方面达到对等翻译。
如张培基英译的朱自清的《匆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Countingupsilently,Ifindthatmorethan8,000dayshavealreadyslippedawaythroughmyfingers.Likeadropofwate rfallingoffaneedlepointintotheocean,mydaysarequietlydrippingintothestreamoftimewithoutleavingatra ce.“默默”和“一滴水”的翻译属于词层的完全对等,但是“从手中溜走”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就是功能上的一种对等,字面直译意义是不尽相同的,但通过使用中性词、词义色彩接近的词、用文化概念不同的词来代替,或使用意义相等形式相近的词组、习语等的翻译技巧都使其达到了词层上的对等。
在遣词造句中流露出原来散文的美。
2.语法对等词汇并不是影响翻译工作的唯一因素,汉语文学作品的英译也必须通过语法规则使语言得以清楚的表达。
汉英语言表达方式对比汉英语言表达方式对比 1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
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
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
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
中国人重视形象思维,善于用形象表达抽象概念。
语言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空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 might be a liability(n.债务) to his friend.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自己的坦率是否会给他的朋友带来思想负担。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
)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句子包含两个移动的核结构。
那就是: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比较摘要: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分别隶属于世界两大语系。
从其形态上看两者没有相似之处,但从语义上有其异同性。
英语和汉语有很多同义词,众多专家和学者在英汉互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这一类研究大多是从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入手的。
作者运用义素分析法与语义比较对英汉语义进行微观层次的分析并以此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英汉互译语义比较义素分析一、引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音译结合的符号系统,为人类进行沟通交际所服务。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对这两种分别隶属于世界两大板块的语言来说,两者在其形态上没有相似之处,更找不到两者间语音上的对立规律(外来借词除外),但从语义上有其相似性。
同义词的存在在英语和汉语中屡见不鲜,众多专家和学者也在英汉互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这一类研究大多是从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入手的,成果丰富。
语言学规律告诉我们,在同一种语言范围内寻找概念完全对等的词是非常困难的。
而在两种语言之间,寻找概念完全相同的词,更是难上加难。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界定上虽有大量相似之处,但存在更多的是差异。
所以,只有准确把握英汉语义上的异同性,才能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忠于原文。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科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范围除语言学外,还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
本文主要运用义素分析法与语义比较对英汉语义进行微观层次的分析,分析难免带有主观色彩,没有音位分析那样精确、系统,仍有不完善之处,但我认为,要比较英语和汉语的关系,从语义上入手,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语义比较(一)对英汉义素的分析比较hjelmslev和jakonbson借鉴音位学中的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理论,提出了义素(sememe)的概念,指出可以将语义成分,即义素作为语义学中说明词汇结构的最基本、最小的单位。
义素是词义的最小语义构成成分,又叫做语义特征。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英语中存在大量一词多义现象,其词义比较灵活,词义范围较宽,词义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上下文;而且英语词汇的发展促使其词义变得更加灵活,涵义范围变得愈加宽广。
相比之下,汉语的词义比较严谨固定,涵义范围较窄,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程度比较小。
因此,需要针对两种语言词义上的不同点,灵活地运用相应地翻译技巧。
1.1英汉词义对比1、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它们的意义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等。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
例:The United Nations The Pacific Ocean helicopter minibus equator taxi2、英语中词的概念或涵义范围比相应的汉语词宽泛。
例1:cousin>表兄弟queen>皇后school>学校stand>站、立例2:正如以下各例所示,school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译成“学校”:1)There will be no school tomorrow.明天不上课。
2)The head teacher gave a talk to the school at assembly.校长在全校学生大会上讲了话。
3)Susan works at the School of African and Asian Studies.苏珊在亚非研究学院工作。
4)How do you like the one-day schools that we run for teachers?我们开办的师资一日训练班你觉得怎么样?5)The scholar doesn’t belong to the Kantian school.那位学者不是康德学派。
6)The professor was well schooled in foreign languages.那位教授在外语方面受过良好的训练。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
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
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
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汉英主语对比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
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
一般情况下, 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
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
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
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
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 ,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
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无灵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
英汉翻译技巧中英文的三大差异一、中英文句式的差异:中文善于用短句且用标点符号;英文善于用长句,不注重标点的使用。
因此,在英译汉时,要多用短句;汉译英时,则多用长句。
如,With the conclusion of a burst activity, the lactic acid level is high in the body fluids, leaving the large animal vulnerable to attack until the acid is reconverted, via oxidative metabolism, by the liver into glucose, which is then sent (in part) back to the muscles for glycogen resynthesis.随着剧烈运动的结束,体液中的乳酸升高,让大型动物处于容易受到攻击的状态,直到乳酸经过有氧的新陈代谢,由肝脏重新转化为葡萄糖,而葡萄糖接下来又部分地返回到肌肉当中形成糖原。
解析:英文句是由介词短语,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组成的长句,但翻译成汉语时则将这些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和非谓语成分翻译成了短句,体现了英文善用长句,中文善用短句的特点。
二、中英文动静的差异:中文是动态性语言,善于用动词;英文是静态性语言,善于用名词;中文善用名词或省略,英文善用代词。
因此,英译汉时,多用动词,汉译英时,多用名词。
如,Stepped up their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加快了他们攻击中国的步伐Resorted to compromise and capitulation诉诸在外部的妥协和投降解析:“aggression”, “compromise”, “capitulate”等都是名词,翻译成汉语时转化为动词形式。
三、中文是意合语言,英文是形合语言:英译汉要省略适当连词,汉译英要加适当连词。
汉英翻译的理论基础—汉英语言对比3.汉英句法对比3.1.汉英思维方式比较:傅雷: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汉语学家王力: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
……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却往往化整为零。
⏹西方人重形式论证,崇尚个体思维,重分析。
表现在语言中,重形合,不求全面、周到,但求结构上的严谨。
⏹汉民族重悟性,重整体、重综合。
在语言表达上重意合。
语言简约、模糊,语义较笼统、朦胧,形散而神聚。
汉语注重注重形象思维,惯于将事物具体话:四字格词语(成语):形象鲜明,形式对称,音韵和谐。
讲究结构的对仗和文采的华丽。
其词义往往虚实杂糅,甚至有繁复重叠之处。
(混水摸鱼,五光十色,画饼充饥,开门见山)3.2 英汉句法差异(语言结构)英语重形合(hypotaxis) ,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一种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具体说来,英语的句子通常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借助诸如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之类的明示的连接手段,使句子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结构。
注重结构的完整,以形显义。
There are various categories of bag ladies: those who live on the streets, claiming they enjoy the freedom from constraints of society; those who became homeless because a relative died or because they c ouldn’t keep up rent payments, and they didn’t know where to go or how to apply for relief; and quasi bag ladies who have an anchor point --- a sister or brother whom they can visit once in a while to take a bath.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意合是指词语或句子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进行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是隐形的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以神统形。
第五章翻译的语言对比规律一、语义的差异(1)完全对应New York, mathematics, pneumonia, head, mouth, airport(2)部分或大部分对应1.I have no experience as a parent.2.She is my cousin.(3)完全或大部分不对应things 教材P68-69 S1-5如出一撤P1571.Opening/ closing speech2.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3.scratch one’s head4.scratch the surface5.my English stinks6.It all happened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7.He is well over forty.8.This hotel tries to create a homelike atmosphere9.He tried to concentrate on the news over the radio, but hiseyes kept on closing.10.H e shook his head.特别提醒P15911.A ll of us know he ( the speaker) is a busybody.12.(not ) for love or money13.O ur firm is on the rocks.14.H e was quite at fault.15.H is fingers are all thumbs.大同小异P1591.National minority2.Sum total3.License suspension4.You should think twice before doing it.5.Some students like to burn the midnight oil.6.I’ll eat my hat/head/boots if …7.In no case will they look on with folded arms.8.That night they had a heart to heart talk.9.The committee sat on our proposal for several months.搁置10.I didn’t enjoy hot weather in summer, but we have to livewith it, don’t we?但是没办法11.H e just clammed up and wouldn’t talk.拒不开口搭配P1611.sound sleep sound judgment准确判断2.heavy rain / snow; heavy weather恶劣天气3.keep a diary keep/ observe Spring Festival过春节keep hens/pets4.instant coffee/ instant noodle审视角度P162fire engine fire hose tear gas dump truckdust cover reading lampcombination lock placement test pocket moneynext-door neighbor broad jumpstop watch borrowed prosperity思维方式P1621.the rush to learn English rush hours Christmas rush,football craze2.he has no ear for music3.The noise gets on my nerves.4.have a butterfly in the stomach.心里紧张5.Words and figures differ on this check.差异悬殊P1641.The employee was summarily dismissed.2.The murderer was arrested red-handed.3.Bad habits die hard.4.What’s done cannot be undone.5.It’s better to be the safe side.还是稳妥点好6.My husband sends me flowers once in a blue moon.千载难逢7.Today we have reached a stage of realizing that rivers can bepolluted past praying for.现在我们意识到河流受到污染可能已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