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840.00 KB
- 文档页数:35
1.dynamicity of language 语言的动态性It refers to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Chinese. Compared with English, Chinese have a much higher degree of dynamicity. It puts more emphasis on motion or action, which finds its expression in verbs and adverbs; however, English seems to lay more focus on the concept, as is expressed by nouns.例:你怎么看?How do you think? What do you think?2.semantic motivation 语义理据It refers to the mental associations of the conceptual meaning of a word. It explain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iteral meaning and figurative meaning of a word. It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rhetorical devices such as metaphor, hyperbole, analogy, metonymy and image.例:metaphor: 喇叭花,纸老虎,鹅卵石3.lexical gap 词汇空缺Lexical gap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no corresponding lexical item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can be foun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There are several causes for such gaps: different motivations behind nomenclature, different ways of grouping things, differences among synonyms, and things unique to a culture, etc.例:billions, millions4.parataxis 意合It means tha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sentences depend on the meanings of the languages or their logical relationship. Compared with English, Chinese is more paratactic because of its perceptional thing and holistic comprehension.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被动与主动(⼀)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体的需要。
(⼆)汉英多主动式原因1、汉语被动式的使⽤受到限制。
2、使⽤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被动式时,汉语可采⽤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5)“……加以/予以”式。
⼆、物称与⼈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常⽤⾮⼈称,主语汉语常⽤⼈称主语1、⽤抽象名词或⽆⽣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称代词“it”作主语。
代词“it”除了⽤来代替除⼈以外的⽣物或事物之外还⼴泛⽤作填补词expletive。
(⼆)英语常⽤被动式,采⽤物称表达法:汉语常⽤主动式,采⽤⼈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5、动词的弱化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7、动词连⽤是汉语的常态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成份9、汉语句⼦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是⼀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某些⽂体中,使⽤被动句⼏乎成了⼀种表达习惯。
Baker 指出:“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
(⼀)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主动句。
04.英汉语⾔对⽐与翻译_讲义第四章英汉语⾔对⽐与翻译Fiona Ma April, 201221. 英汉语⾔特点2. 英汉语⾔特点对翻译的启⽰3. 课堂互动及课后练习英汉语⾔对⽐与翻译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2.英语偏静态,汉语偏动态3.英语重抽象,汉语重具体4.英语重物称,汉语重⼈称5.英语重被动,汉语重主动6.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7.英语重后饰,汉语重前饰8.英语重聚焦,汉语重流散9.英语重时体,汉语轻时体1. 英汉语⾔特点返回章重点 4例1: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译⽂】⼉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作伙伴⼉不是⼯具,⼈们将在⽓味电视前休闲,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例2: 早知今⽇,何必当初?【译⽂】If I had known it would have come to this, I would have acted differently.1.1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1. 英汉语⾔特点返回章重点 5例3: As we lived near the road, we oftenhad the traveler or stranger visit us to taste our gooseberry wine, for which we had great reputation, and I confess, with the veracity of an historian that I never knew one of them to find fault with it.【译⽂】我们就住在路边。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一. 英文句式结构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
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一)主谓结构。
(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二)主题—评述句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
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
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
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
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
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
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
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
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讲义翻译典型译例举隅:(1)形神兼备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Beyond the clouds seven or eight stars twinkle,Before the hills two or three raindrops sparkle.(2)舍形取神式Why the river is rich, because it has two banks.为什么河流是富有的,因为它总向前(钱)流。
(3)文字游戏人曾为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何妨成奴。
A Buddhist cannot bud into a Buddha,A maiden may be made a home maid.(4)得形忘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Drawing sword, cut into water, water again flows;Raising up, quench sorrow, sorrow again sorrow.(5)象形诗的翻译starIf you areA love compassionate,You will walk with us this year.HuddldAt your feet星啊,如果你那爱中满含怜悯,来年就和我们同行。
我们面对冰河距离,如今拥挤在你脚底(6)难译的原文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氏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氏视十狮,恃矢势,使十狮逝死。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
食时,实识是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第一讲1、何谓翻译翻译,中国古代叫做“象寄”或“通事”《礼记·王制》。
严复在《天言论》的译例言中说:“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
《杨子·方言》中说:“译,传也。
”《说文解字》里说:“传译四夷之言者”。
汉明帝时,“摩腾始至,而译《四十二章》,因称译也。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语法、词汇、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2. 培养学生运用翻译技巧进行英汉互译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英汉语言对比:语音、语法、词汇、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2. 翻译技巧:直译、意译、借译、归化等。
3. 文化差异:英汉文化背景、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1.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其特点。
2. 案例教学法:提供典型英汉互译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技巧进行实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文化差异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英汉语音对比:4课时2. 英汉语法对比:4课时3. 英汉词汇对比:4课时4. 英汉表达习惯对比:4课时5. 翻译技巧讲解与实践:8课时6. 文化差异讨论:4课时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翻译练习:布置英汉互译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对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与实例1. 英汉语音对比:通过播放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样本,让学生识别并对比其差异。
例如,英语中的元音和辅音发音规则与汉语的声调特点对比。
2. 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英语的被动语态和汉语的无主句对比。
3. 英汉词汇对比: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构成、词义差异和词性转换。
例如,英语的派生词和汉语的成语对比。
4. 英汉表达习惯对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日常交流中的习惯用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其差异。
例如,英语的直接引语和汉语的间接引语对比。
七、翻译技巧训练1. 直译: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将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等进行直接对应翻译。
例如,将英语的被动语态直接翻译为汉语的被动语态。
2. 意译: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等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