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第七章+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838.50 KB
- 文档页数:2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芳香化合物的取代反应和活化基团芳香化合物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一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
其取代反应和活化基团的研究,对于理解和应用有机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芳香化合物的取代反应和活化基团的基本概念和机理进行整理,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一、芳香化合物的基本概念芳香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芳环结构(类似苯环)的有机化合物。
与脂环化合物相比,芳香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和反应。
其分子中的共轭π电子体系使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特殊的反应活性。
二、芳香化合物的取代反应芳香化合物的取代反应是指通过在芳香核上引入新的官能团来改变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活性。
常见的芳香化合物的取代反应包括取代、亲电取代和核子取代。
1.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指通过一个官能团取代芳环上的原子或基团。
常见的取代反应有硝基取代反应、卤代取代反应等。
其中,硝基取代反应是在芳香化合物上引入硝基(-NO2)官能团的反应,卤代取代反应是在芳香化合物上引入卤素(如氯、溴等)官能团的反应。
2. 亲电取代亲电取代是指通过亲电试剂与芳香化合物发生反应,引入新的官能团。
常见的亲电试剂有卤代烃、酰基卤化物等。
在活化基团的作用下,亲电试剂可与芳环上的电子云形成临时的化学键,进而引发反应。
3. 核子取代核子取代是指通过核子试剂与芳香化合物发生反应,引入新的官能团。
常见的核子试剂有氨、腈等。
核子取代反应通常需要较强的活化基团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三、芳香化合物中的活化基团活化基团是指位于芳香环上的特定官能团,能够通过其电子效应或电子云位移的方式影响芳香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活性。
常见的活化基团包括取代基、共轭系统、杂原子等。
1. 取代基的活化作用取代基的活化作用是指通过引入不同的取代基来改变芳香环的电荷分布和反应活性。
不同的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子效应,如取代基的电子给体性质(+M效应)、电子吸引性质(-M效应)等。
2. 共轭系统的影响共轭系统是指芳香环与邻近的π电子体系之间存在共轭作用,通过分子内电子转移和共轭效应来调控芳香化合物的反应活性。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1)亲电取代反应(2)亲核取代反应 一、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 A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历程:芳香族与亲电试剂作用时,亲电试剂先与离域的π电子结合,生成π络合物,接着亲电试剂从苯环的π体系中得到两个π电子与苯环的一个碳原子形成σ键,生成σ络合物。
此时这个碳原子由sp2杂化变成sp3杂化,苯环中的六个碳原子形成的闭合共轭体系被破环,变成四个π电子离域在五个碳原子上。
根据共轭共振论的观点,σ络合物是三个碳正离子共振结构的共振杂化体,其能量比苯环高,不稳定。
它很容易从sp3杂化碳原子上失去一个质子,碳原子由sp3杂化变成sp2杂化,再形成六个π电子离域的闭合共轭体系——苯环,从而降低了苯环的能量,产物比较稳定,生成取代苯。
1、亲电试剂的产生HNO 3+2H 2SO4NO 2++H 3O ++2HSO 4-亲电试剂2、π-络合物的形成+NO 2π-络合物23、σ-络合物的形成NO 2+HNO2σ-络合物硝基所在碳为sp 3杂化 4、消去-H ++NO 2H NO 2快B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从反应速度和取代基进入的位置进行考虑1、 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除卤素外,卤素对芳环有致钝作用)具有+I 或是+C 效应,其作用是增大芳环的电子云密度。
致活基NH 2NHR2OHORNHCROPhR致钝基F Cl BrI2、 第二类定位基(间位定位基):具有-I 或-C 效应,使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均为致钝基NO 2NR 3COOHCOORSO 3HCNCHOCROCCl 3C 、影响亲电取代的因素:(1)芳环上取代基对于E +进入芳环位置的影响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第二类定位基-间位定位基共振式越多, 正电荷分散程度越大,芳正离子越稳定。
(2) 动力学控制与热力学控制: α位取代-动力学控制产物; β位取代-热力学控制产物。
(3) 邻位和对位定向比:a 亲电试剂的活性越高,选择性越低。
第7章芳烃及非苯芳烃思考题答案思考题7-1苯具有什么结构特征? 它与早期的有机化学理论有什么矛盾?答案:苯分子具有高度的不饱和性,其碳氢比相当于同分子量的炔烃,根据早期的有机化学理论,它应具有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特性。
但事实上,苯是一种高度不饱和却具异常稳定性的化合物。
因此,要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矛盾是当时有机化学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知识点:苯的结构特征]思考题7-2早期的有机化学家对苯的芳香性认识与现代有机化学家对苯的芳香性认识有什么不同?答案:早期的有机化学把那些高度不饱和的苯环类结构并具有芳香气味的化合物称为芳香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所具有的特性具称为芳香性。
随着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除了苯环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分子结构也具有如苯一样的特别性质。
现在仍然迫用芳香性概念,但其内涵已超出了原来的定义范围。
现在对芳香性的定义为:化学结构上环状封闭的共轭大π键,不易被氧化,也不易发生加成反应,但是容易起亲电反应的性质。
[知识点:苯的芳香性]思考题7-3 关于苯分子的近代结构理论有哪些?其中,由Pauling提出的共振结构理论是如何解释苯分子结构?答案:现代价键理论:苯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轨道和相邻的碳和氢原子形成σ键,此sp2杂化轨道为平面其对称轴夹角为120°,此外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和平面垂直的p轨道,六个p轨道相互平行重叠形成了一个闭合共轭体系。
分子轨道理论:基态时,苯分子的六个π电子都处在成建轨道上,具有闭壳层电子结构。
离域的π电子使得所有的C-C键都相同,具有大π键的特殊性质因此相比孤立π键要稳定得多。
Pauling提出的共振结构理论:苯的每个1,3,5-环己三烯都是一种共振结构体,苯的真实结构是由这些共振结构式叠加而成的共振杂化体。
【知识点:苯近代结构理论】思考题7-4什么是休克尔规则? 如何利用休克尔规则判别有机分子的芳香性? 答案:休克尔规则:单环化合物具有同平面的连续离域体系,且其π电子数为4n+2,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就具有芳香性;如果π电子数为芳香性,符合4n,为反芳香性,非平面的环状共轭烯烃则为非芳香性。
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两类常见的反应类型,它们在合成有机分子和改变分子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取代反应(SubstitutionReactions):
在取代反应中,一个或多个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替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取代反应:
-烷烃的卤代反应:烷烃(烷烃烷烃的碳链)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如氯、溴)取代,形成卤代烷。
-芳香族取代反应:芳香烃中的氢原子被取代,通常发生在芳香环上的活泼位上。
在还原反应中,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子或基团获得电子,减少了氧化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还原反应:
-金属还原:金属离子被电子还原为相应的金属。
-醛和酮的还原:醛和酮中的碳氧双键被还原为碳-碳单键,形成相应的醇。
这些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基础的反应类型,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有机分子、药物、聚合物等领域。
这里提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例子,实际上有机化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取代和还原反应,具体的反应条件和机理会根据具体反应类型而有所不同。
芳环上的取代氯化反应
芳环取代氯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用于在芳环分子
的位置上引入氯原子。
该反应通常以氯化剂和芳环化合物为反应物,经过催化剂的作用,氯元素被取代到芳环化合物的碳原子上。
在常见的芳环取代氯化反应中,常用的氯化剂包括氯化亚铁(III)、氯化铁(III)、氯化亚锡(IV)等,催化剂常见的有氯化铜(II)、三氯化铝、五氯化钒等。
反应过程中,氯化剂首先被还原为氯离子,然后与芳环化合物发
生取代反应。
反应中,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催化剂通常通过与氯离子形成络合物,加快了反应速率。
反
应的基本机理是亲电取代机理,即氯离子通过亲电攻击芳环化合物,将氯原子引入到芳环位置上。
芳环取代氯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可以根据具体的反应物来确定。
通常,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反应,并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
获得较好的产率和选择性。
通过芳环取代氯化反应,可以在芳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上引入氯
原子,改变其物化性质以及反应性质。
此外,芳环取代氯化反应
还可用于合成具有特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如取代基含有氯原子
的药物、杀虫剂等。
芳环取代氯化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学反应,能够在芳环化合
物的位置上引入氯原子。
该反应需要适当的氯化剂和催化剂,同
时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以获得较好的反应产率和选择性。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芳香化合物的亲电取代与亲核取代反应在有机化学中,芳香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反应。
本文将对芳香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反应进行总结。
一、芳香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是指通过一个亲电试剂的攻击,将其中一个芳香环上的氢原子进行取代的反应。
常见的亲电试剂包括卤素、酸、酰卤、氰基离子等。
1. 卤代反应卤代反应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卤素原子取代芳香环上的氢原子,常用的亲电试剂包括卤素和卤代烷。
其反应机理为:Ar-H + X2(或ROH)→ Ar-X + HX(或ROH2+)其中,X代表卤素原子(Cl、Br、I),Ar代表芳香环,ROH代表醇基团。
2. 羟基化反应羟基化反应是指将一个或多个羟基取代芳香环上的氢原子,常用的亲电试剂包括酸和酰氯。
其反应机理为:Ar-H + HX(或酰氯)→ Ar-OH(或酰基)其中,HX代表酸(如HCl、H2SO4),Ar代表芳香环。
3. 羰基化反应羰基化反应是指将一个或多个羰基(C=O)取代芳香环上的氢原子,常见的亲电试剂包括酰氯、酸酐等。
其反应机理为:Ar-H + R-COCl → Ar-COR + HCl其中,R代表脂肪基团。
二、芳香化合物的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是指通过一个亲核试剂的攻击,将芳香环上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进行取代的反应。
常用的亲核试剂包括碱、有机锂试剂等。
1. 碱的取代反应碱的取代反应是指碱攻击芳香环上的氢原子,并将其取代为碱的共轭酸,常见的亲核试剂包括氨水、氢氧化钠等。
其反应机理为:Ar-H + Nuc- → Ar-Nuc + H-其中,Nuc-代表亲核试剂。
2. 有机锂试剂的取代反应有机锂试剂的取代反应是指有机锂试剂攻击芳香环上的氢原子并将其取代为有机锂试剂上的烃基,常见的有机锂试剂包括丁基锂、叔丁基锂等。
其反应机理为:Ar-H + RLi → Ar-R + LiH其中,R代表烃基。
综上所述,芳香化合物的反应通常可以分为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两类。
了第七章 芳香烃7-1 命名下列各化合物或写出构造式。
(1)5-硝基-1-溴萘 (2)9,10-二氯菲 (3)4-苯基-2-戊烯 (4)(S )-1-苯基-1-溴丙烷 (5)4-溴联苯 (6)2-蒽磺酸(7)(8)(9)27-2 将下列各组中间体按稳定性由强至弱排列。
(1)A >B >C ; (2)B >C >A >D ; (3)C >B >A 。
7-3 将下列化合物按硝化反应的速率由快至慢排列。
(2)>(4)>(3)>(7)>(5)>(1)>(6) 7-3 将下列化合物按与HCl 反应的速率由快至慢排列。
(4)>(2)>(1)>(3) 7-5 用NMR 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两个化合物的1H-NMR 谱都有三组信号,其中间的信号明显不同,前者是四重峰(2H)、三重峰(3H)和多重峰(5H);而后者是双峰(6H)、多重峰(1H)和多重峰(5H )。
(2)、两者芳环上H 的谱图明显不同,前者苯上的4个H 是等同的,分子共有二组峰,单峰(6H ),双峰(4H );而后者芳环的4个H 为AB 2C 型,对应的谱图(峰)较复杂[单峰(6H)、单峰(1H)和多重峰(3H)]。
7-6 完成下列各反应式。
(1)ClCH 2CH(CH 3)CH 23AlCl 3+CH 2CH 3CH 3CH3OH +++COOH (2)(3)CH 3CH 22C CCH 3CH 2C CHH CH 3+Cl 2h νPd - BaSO 4,喹啉H 2(4)CH HCHO, HCl, ZnCl 2CH 3ClH 2CCH 3CH 2Cl(5)+(6)CH CH HNO 3/H 2SO 4CH CH 2OH Cl OCH 3OCH 3OCH 3NO 2NO 2V 2O 5+NO 2O 2C O C 2OO(7)2HNO 3/H 2SO NO 2O 2N(8)AlCl 3+(9)(CH 3)2C=CH 2H 2SO 4CH 2H 3COH 3CO CH 3(10)H 3COCH CH 2COClCH 2H 3COH 3COCH CH 2C O H 3COCH 3(H 3C)3CAlCl 3+(CH 3)3Cl+24(11)O OOO OOCH 3CH 3CH 3CH 3C(CH 3)3SO 3H(12)(13)+CH 3CH 3(H 3C)3C (热力学控制产物)(主)(主)7-7 用苯、甲苯或萘为主要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第七章芳香亲核取代反应12芳香亲核取代反应芳香亲核取代反应机理3芳香亲核取代反应(S N 2Ar)离去基团邻对位含有强吸电子取代基芳香化合物的亲核取代反应反应机理: (S N 2Ar)1)常见S N 2Ar 反应致活基团N 2+> +NR 3>NO>NO 2>CF 3>COR>CN>CO 2H>SO 3->Cl>Br>I>CO 2->Ph 2)常见的亲核试剂H -, HS -, RO -, -CN, -SCN, -OH, -CH 2R, -CHXR, NR 3, M-CH 2R 3)芳环上可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基团F>NO 2>Cl, Br, I>-N 2+>OSO 2R>+NR 3>OAr>OR, SR, SAr>SO 2R>NR 24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对位含有硝基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反应机理: (S N 2Ar)芳环上可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基团的活性F > Cl, Br, I由于亲核加成是速控步, L 的吸电子能力越强, 与其相连的碳原子电正性越大,对反应越有利.从反应机理看, 芳环的邻对位有吸电子取代基可以稳定中间体环己二烯负离子,对反应有利.5芳香亲核取代反应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S N 2Ar )L + Nu :-Nu + L :-Cl10% NaOH 360o C pressure H 2O +OHCl 135-160 o C H 2O +OHO 2N O 2N NaOH, H 2O Cl 100 o CH 2O +OH O 2N O 2N Na 2CO 3, H 2O NO 2NO 2Cl H 2O +OH O 2N O 2NH 2O NO 2NO 2NO 2NO 2RT硝基的影响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吸电子的共轭效应S N 2Ar 反应硝基为邻对位致活基团6芳香亲核取代反应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芳香亲核取代反应Cl 是好的离去基团, 不好的活化基团.硝基是好的离去基团, 也是好的活化基团Cl 位于2个硝基的邻对位, 易离去.NO 2NO 2OHNO 2NH 2NO 25% NaOHNH 3ClNO 2OMeNO 2NHNH 2NO 2H 2NNH 2NO 2NO 2NO 2MeONa MeOH7芳香亲核取代反应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实例:NMe 2HNO 2NMe 2KOHONOH + Me 2NHONFO 2N OMe 93%O 2N MeONa MeOH 25o C O 2NOEt NO 2O 2N X +NO 2PhNH 2180o CO 2N NHPh + EtOH NO 2O 2NN NO 2HN + HXX= Cl, BrX= NO 2X= OC 6H 4OMe-489芳香亲核取代反应(S N 1Ar 机理)芳香重氮盐参与的芳香亲核取代反应(无铜催化无强碱)(S N 1Ar)重氮盐热不稳定,0 o C 分解较慢, 温度升高酸性增大均可以加速分解反应.同位素标记证明第一步反应可逆.X -的亲核性不能比:Nu -的强,才有利于形成Ar-Nu ;否则会有利于生成Ar-X.X -可以为HSO 4-,BF 4-,BCl 4-,BBr 4-,Cl -,Br -,I 3-等.10芳香亲核取代反应(S N 1Ar)芳香重氮盐参与的芳香亲核取代反应(无铜催化无强碱)(S N 1Ar)芳环上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 (主要看速控步)1)吸电子取代基不利于苯正离子稳定, 对反应不利; 2)给电子取代基有利于苯正离子稳定, 对反应有利;相对速度: p -NO 2< m -Cl < H < p -Mev 1/240 1/24 1 4.53) 邻对位有易形成共轭效应的给电子取代基时, 增加了C-N 键的双键性质, 不利于氮气离去, 因此对反应不利.N N Cl -+RH 2O, 29oCR+ N 2+ Cl -+11芳香亲核取代反应(S N 1Ar)芳香重氮盐的水解(S N 1Ar 机理)HSO 4-的亲核性比H 2O 弱, 只得到酚; 若用HCl, HNO 3代替H 2SO 4还会生成副产物PhCl, PhONO 2.12芳香亲核取代反应(S N 1Ar)Schiemann 反应(制备ArF)13芳香亲核取代反应(S N 1Ar)Schiemann-Olah 反应(制备ArCl, ArBr, ArI)Olah 将该反应推广到制备ArCl 和ArBr1415芳香亲核取代反应(苯炔中间体)苯炔与芳香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一.苯炔的结构sp 2-sp 2重叠很弱二.以苯炔为中间体的芳香亲核取代反应离去基团邻对位无强吸电子取代基,但邻位有氢芳香化合物在强碱条件下的亲核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