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螅和涡虫形态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104
动物学实验目录
※<实验1—5>
实验1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原生动物观察
实验2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腔肠动物观察
实验3 涡虫的形态结构与扁形动物观察
实验4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
实验5 河蚌的形态结构与软体动物观察
5※<实验6—10>
实验6 螯虾(或日本沼虾)的形态结构与甲壳纲动物观察
实验7 蝗虫的形态结构和昆虫纲的分类
实验8 海盘车的形态结构与棘皮动物观察
实验9 鲫鱼的形态结构与鱼纲动物观察
实验10 蛙(或蟾蜍)的形态结构与两栖纲、爬行纲的分类
5※<实验11—15>
实验11 家鸽(或家鸡)的形态结构与鸟纲分类
实验12 家兔的形态结构与哺乳纲分类
实验13 孢子植物(1)藻类植物
实验14 孢子植物(2)真菌、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实验15 种子植物(1)裸子植物
5※<实验16—20>
实验16 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各种类型花的解剖观察
实验17 公园或校园植物的调查研究
实验18 农田作物及其伴生植物种类调查
实验19 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实验20 检索表的使用和编制
5※<实验21—24>
实验21 种子植物的鉴定
实验22 园林植物种类的调查与分析
实验23 公园动植物综合实习
实验24 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5※<附录>
一、无脊椎动物的采集、培养与固定保存
二、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涡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 观察涡虫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是研究动物形态、生理和再生等现象的模式生物。
涡虫具有独特的再生能力,能够在受伤后重新生长出缺失的部分。
本实验通过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了解涡虫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三、实验材料1. 涡虫:采集于淡水湖泊或河流。
2. 显微镜:用于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结构。
3. 玻片:用于放置涡虫和观察。
4. 实验台:用于操作显微镜和进行实验。
5. 消毒液:用于消毒实验器材。
6. 精细剪刀:用于剪取涡虫部分组织。
四、实验步骤1. 涡虫的采集与准备- 在淡水湖泊或河流中采集涡虫。
- 将涡虫放入装有清水的容器中,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 用消毒液消毒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清洁。
2. 涡虫的形态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涡虫的整体形态,记录其大小、颜色、形态等特征。
- 观察涡虫的头部、身体、尾部等部位的形态结构。
3. 涡虫的运动观察- 观察涡虫在实验台上的运动方式,记录其前进、转弯、倒退等行为。
- 观察涡虫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4. 涡虫的摄食行为观察- 在涡虫附近放置食物(如细菌、藻类等),观察其摄食行为。
- 记录涡虫的摄食方式、摄食速度等。
5. 涡虫的再生能力观察- 使用精细剪刀剪取涡虫的一部分组织,观察其再生过程。
- 观察涡虫再生组织的形态、颜色等特征。
6.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 分析涡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1. 涡虫的形态结构- 涡虫呈扁平形,大小约为1-2厘米。
- 头部呈椭圆形,具有一对眼点。
- 身体细长,腹部有吸盘,用于附着在物体表面。
- 尾部尖细,无吸盘。
2. 涡虫的运动方式- 涡虫主要依靠身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运动。
- 涡虫可以前进、转弯、倒退等。
3. 涡虫的摄食行为- 涡虫通过口部摄食,口部周围有大量的触手,用于捕捉食物。
心理论研究科技风2021年4月DOS10.19392/ki.1671-7341.202110080水螅观察实验整理黄文静黄小娟边迅*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水螅是腔肠动物门的代表动物,为低等多细胞动物。
水螅生活在清澈、缓流、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淡水环境中,是教学中良好的实验材料。
为了系统地了解水螅实验教学现状,对介绍水螅特征、采集、培养、运动等实验內容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以期为中学及高校动物学实验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螅;锦集;实验教学腔肠动物门作为真后生动物的起点,第一次岀现了胚层和组织的分化,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水螅容易采集、培养,繁殖速度快,便于观察结构,因此在中学及大学动物学教学中常作为重要实验材料,其目标是通过对水螅观察实验学习,从感官上认识水螅,了解水螅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及提岀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本文系统地整理了水螅特征、采集、培养、观察、应激性实验等,以期为进一步增设综合实验及开放实验提供参考。
1水螅的特征国内常见有灰水螅&Hydra vulgaris)、柄水螅(Pelmatohydra oligactus)和绿水螅.(Chlorohydra viridissima),其中柄水螅分布较广,生活力强,常作实验教学的材料水螅体为圆柱状,体长约1~2cm,体壁仅有2层细胞,无神经节。
肉眼可见,通常固着生活,一端以基盘吸附于水草或枯叶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有触手。
也可漂浮生活。
伸展时体色乳黄,收缩时是一个褐色小粒。
水螅有口无肛门,进食时,胃区与垂唇会有协调活动,虫体扩展,并不断相互交替地伸岀伪足,并带动垂唇向前蠕动,使虫体被渐渐地嵌入口中,误食后会将误食物吐岀体外严水螅为雌雄同体,无固定的生殖腺,优良的环境条件下以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新个体;但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水螅进行有性生殖,如水温、pH值、水中的溶氧和CO2以及食物的变化等卩」$水螅有9种运动方式⑷:伸展和收缩运动(以基盘附着在适宜的物体上,饥饿状态下身体和触手经常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向不同的方向伸展和收缩)、圆环式运动(基盘脱离原来的附着点,靠身体收缩将基盘带到触手处并重新附着;身体直立,触手指向上方)、翻筋斗运动(身体向某一方面弯曲,触手接触到基底后附着;基盘脱离附着点,此时口端和触手朝下,基盘指向上方;身体又向前方弯曲,触手离开附着点又呈直立状态,此时基盘朝下,口端和触手指向上方'、上浮运动(基盘细胞分泌黏液,形成较大的气泡,借助于气泡的浮力作用,水螅从较深的水层上浮到水面)、滑行运动(基盘细胞的伸展、收缩和变形,形成伪足状的基盘凸出物,从而实现位置的移动)、步行运动(水螅倒立于其触手上,触手好像动物的足,通过触手的弯曲和伸展而发生位置移动)、表面运动(上浮后气泡破裂,黏液形成膜状物与身体相连,使水螅在水表面漂浮)、攀援式运动(触手抓住植物叶子,基盘脱离附着点,身体收缩而被带到较高的位置)和游泳式运动(水螅不附着在任何物体上,触手和身体呈波浪式运动)$2水螅的采集及纯化水螅喜清洁,好氧,常生活在有水草的小河或池塘中,常附着在植物的茎上或叶的背面$〔5」以春、秋两季数量最多,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的晴天或阴天为最适宜采集时间,冬季采集水螅,需在水底较深处的水草茎或叶背采集,而夏季则可在阴凉的区域采集$两(1)采集[7]:捞取水草放入广口瓶中,用肉眼观察可见水螅缩小成芝麻粒大小,呈灰色或褐色,静置片刻即可看到水螅伸开触手。
水螅和涡虫的共同特征首先,水螅和涡虫都属于节肢动物门,这意味着它们的身体呈现出一定的分节特征。
节肢动物的身体通常由一系列相似的重复单元组成,这些单元称为节。
水螅的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被分为若干节,每个节都有一对脚。
涡虫的体型相对较长,身体被分为许多段,并且每个节都有一对足。
其次,水螅和涡虫都具有扁平的身体形态。
水螅的身体扁平而宽大,呈现出一种盘状的形状,通常呈黑色或灰色。
它们通过一种特殊的游动方式,在水中自由游动。
涡虫的身体也是扁平而长型的,通常呈现出蠕虫状,外表光滑。
涡虫靠泥土中的蠕动来移动。
第三,水螅和涡虫都具有口器,用于摄取食物。
水螅的头部有一对齿颚,用于咬碎猎物。
它们以浮游动物、藻类等为食,并通过过滤颚来筛选食物。
涡虫也有一对齿状的颚,用于咀嚼食物。
它们以有机物质、腐殖质等为食。
此外,水螅和涡虫都具有呼吸器官,用于气体交换。
水螅通过鳃来进行呼吸,鳃位于水螅体侧的后半部分,帮助其在水中获取氧气。
涡虫则通过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它们的皮肤非常薄,可以直接吸取周围的氧气。
最后,水螅和涡虫都具有生殖器官,用于繁殖。
水螅有两性生殖器官,雄性和雌性都具有,可以进行内部受精。
涡虫的生殖方式多样,既可通过自体繁殖,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涡虫的交配来实现。
它们通常采用外部受精方式。
总结起来,水螅和涡虫尽管属于不同类型的节肢动物,但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它们都是节肢动物,具有分节特征和一对足。
它们都具有扁平的身体形态,用于在不同环境中的移动和生活。
此外,它们还具有特殊的口器、呼吸器官和生殖器官,用于吃食、呼吸和繁殖。
这些共同特征反映了水螅和涡虫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共同点。
动物学的形态结构及观察实验一组织、胚层、体腔的演化通过观察四大组织、腔肠动物(水螅)、扁形动物(涡虫)、环节动物(蚯蚓)的玻片标本,了解动物组织、胚层和体腔的演化过程。
第一部分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一、教学目的了解动物体四类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二、试剂与器材显微镜,四种组织的玻片标本(小肠、食道、膀胱、甲状腺、皮肤、心肌、骨骼肌、肌腱、疏松结缔组织、软骨、硬骨、脊髓、小脑皮质、大脑皮质等组织切片)。
三、步骤(一)上皮组织观察1.被覆上皮:(1)单层柱状上皮:小肠上皮由一层较高的棱柱形细胞并行排列组成,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
柱形细胞之间,可见细胞游离端染色很浅,细胞核位于基部的杯状细胞,且杯状细胞常因生理变化而有形态改变。
小肠上皮细胞的游离端有明显的纹状缘。
(2)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切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滤泡上皮细胞,大致呈正方形,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略偏基部。
(3)复层扁平上皮食道切片标本食道腔周围的细胞由数层组成,游离面的细胞为扁平状,中间部分呈多角形,底部细胞近短柱状。
再取皮肤玻片标本观察,它与食道的复层扁平上皮又有何区别?(4)变移上皮膀胱玻片标本可见其表面的细胞体积大、呈扁平或梨形等多种形态,部分细胞有2个核。
深层细胞多呈多角形,且较小,底层细胞呈矮柱状。
这种上皮的细胞层数与细胞形态,可随膀胱的生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二)结缔组织观察结缔组织是动物体中种类多,结构复杂,分布最广的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铺片标本胶原纤维被染成浅红色,呈束状,且波纹状分散于基质内,交互排列;弹性纤维混杂在胶原纤维之间,染成深紫色,不成束,彼此交叉的细纤维;组织中还有细胞质着色很浅,细胞核染成兰色,形态难于区分的各类细胞:成纤维细胞紧贴于胶原纤维束,细胞呈多突起,扁平状,细胞核大而卵圆形的细胞;巨噬细胞或称组织细胞, 染色质颗粒较粗,着色较深,胞核较小的,这种细胞具有吞噬能力,因此有防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