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螅和涡虫形态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104
动物学实验目录
※<实验1—5>
实验1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原生动物观察
实验2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腔肠动物观察
实验3 涡虫的形态结构与扁形动物观察
实验4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
实验5 河蚌的形态结构与软体动物观察
5※<实验6—10>
实验6 螯虾(或日本沼虾)的形态结构与甲壳纲动物观察
实验7 蝗虫的形态结构和昆虫纲的分类
实验8 海盘车的形态结构与棘皮动物观察
实验9 鲫鱼的形态结构与鱼纲动物观察
实验10 蛙(或蟾蜍)的形态结构与两栖纲、爬行纲的分类
5※<实验11—15>
实验11 家鸽(或家鸡)的形态结构与鸟纲分类
实验12 家兔的形态结构与哺乳纲分类
实验13 孢子植物(1)藻类植物
实验14 孢子植物(2)真菌、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实验15 种子植物(1)裸子植物
5※<实验16—20>
实验16 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各种类型花的解剖观察
实验17 公园或校园植物的调查研究
实验18 农田作物及其伴生植物种类调查
实验19 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实验20 检索表的使用和编制
5※<实验21—24>
实验21 种子植物的鉴定
实验22 园林植物种类的调查与分析
实验23 公园动植物综合实习
实验24 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5※<附录>
一、无脊椎动物的采集、培养与固定保存
二、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涡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 观察涡虫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是研究动物形态、生理和再生等现象的模式生物。
涡虫具有独特的再生能力,能够在受伤后重新生长出缺失的部分。
本实验通过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了解涡虫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三、实验材料1. 涡虫:采集于淡水湖泊或河流。
2. 显微镜:用于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结构。
3. 玻片:用于放置涡虫和观察。
4. 实验台:用于操作显微镜和进行实验。
5. 消毒液:用于消毒实验器材。
6. 精细剪刀:用于剪取涡虫部分组织。
四、实验步骤1. 涡虫的采集与准备- 在淡水湖泊或河流中采集涡虫。
- 将涡虫放入装有清水的容器中,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 用消毒液消毒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清洁。
2. 涡虫的形态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涡虫的整体形态,记录其大小、颜色、形态等特征。
- 观察涡虫的头部、身体、尾部等部位的形态结构。
3. 涡虫的运动观察- 观察涡虫在实验台上的运动方式,记录其前进、转弯、倒退等行为。
- 观察涡虫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4. 涡虫的摄食行为观察- 在涡虫附近放置食物(如细菌、藻类等),观察其摄食行为。
- 记录涡虫的摄食方式、摄食速度等。
5. 涡虫的再生能力观察- 使用精细剪刀剪取涡虫的一部分组织,观察其再生过程。
- 观察涡虫再生组织的形态、颜色等特征。
6.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 分析涡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1. 涡虫的形态结构- 涡虫呈扁平形,大小约为1-2厘米。
- 头部呈椭圆形,具有一对眼点。
- 身体细长,腹部有吸盘,用于附着在物体表面。
- 尾部尖细,无吸盘。
2. 涡虫的运动方式- 涡虫主要依靠身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运动。
- 涡虫可以前进、转弯、倒退等。
3. 涡虫的摄食行为- 涡虫通过口部摄食,口部周围有大量的触手,用于捕捉食物。
心理论研究科技风2021年4月DOS10.19392/ki.1671-7341.202110080水螅观察实验整理黄文静黄小娟边迅*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水螅是腔肠动物门的代表动物,为低等多细胞动物。
水螅生活在清澈、缓流、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淡水环境中,是教学中良好的实验材料。
为了系统地了解水螅实验教学现状,对介绍水螅特征、采集、培养、运动等实验內容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以期为中学及高校动物学实验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螅;锦集;实验教学腔肠动物门作为真后生动物的起点,第一次岀现了胚层和组织的分化,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水螅容易采集、培养,繁殖速度快,便于观察结构,因此在中学及大学动物学教学中常作为重要实验材料,其目标是通过对水螅观察实验学习,从感官上认识水螅,了解水螅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及提岀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本文系统地整理了水螅特征、采集、培养、观察、应激性实验等,以期为进一步增设综合实验及开放实验提供参考。
1水螅的特征国内常见有灰水螅&Hydra vulgaris)、柄水螅(Pelmatohydra oligactus)和绿水螅.(Chlorohydra viridissima),其中柄水螅分布较广,生活力强,常作实验教学的材料水螅体为圆柱状,体长约1~2cm,体壁仅有2层细胞,无神经节。
肉眼可见,通常固着生活,一端以基盘吸附于水草或枯叶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有触手。
也可漂浮生活。
伸展时体色乳黄,收缩时是一个褐色小粒。
水螅有口无肛门,进食时,胃区与垂唇会有协调活动,虫体扩展,并不断相互交替地伸岀伪足,并带动垂唇向前蠕动,使虫体被渐渐地嵌入口中,误食后会将误食物吐岀体外严水螅为雌雄同体,无固定的生殖腺,优良的环境条件下以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新个体;但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水螅进行有性生殖,如水温、pH值、水中的溶氧和CO2以及食物的变化等卩」$水螅有9种运动方式⑷:伸展和收缩运动(以基盘附着在适宜的物体上,饥饿状态下身体和触手经常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向不同的方向伸展和收缩)、圆环式运动(基盘脱离原来的附着点,靠身体收缩将基盘带到触手处并重新附着;身体直立,触手指向上方)、翻筋斗运动(身体向某一方面弯曲,触手接触到基底后附着;基盘脱离附着点,此时口端和触手朝下,基盘指向上方;身体又向前方弯曲,触手离开附着点又呈直立状态,此时基盘朝下,口端和触手指向上方'、上浮运动(基盘细胞分泌黏液,形成较大的气泡,借助于气泡的浮力作用,水螅从较深的水层上浮到水面)、滑行运动(基盘细胞的伸展、收缩和变形,形成伪足状的基盘凸出物,从而实现位置的移动)、步行运动(水螅倒立于其触手上,触手好像动物的足,通过触手的弯曲和伸展而发生位置移动)、表面运动(上浮后气泡破裂,黏液形成膜状物与身体相连,使水螅在水表面漂浮)、攀援式运动(触手抓住植物叶子,基盘脱离附着点,身体收缩而被带到较高的位置)和游泳式运动(水螅不附着在任何物体上,触手和身体呈波浪式运动)$2水螅的采集及纯化水螅喜清洁,好氧,常生活在有水草的小河或池塘中,常附着在植物的茎上或叶的背面$〔5」以春、秋两季数量最多,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的晴天或阴天为最适宜采集时间,冬季采集水螅,需在水底较深处的水草茎或叶背采集,而夏季则可在阴凉的区域采集$两(1)采集[7]:捞取水草放入广口瓶中,用肉眼观察可见水螅缩小成芝麻粒大小,呈灰色或褐色,静置片刻即可看到水螅伸开触手。
水螅和涡虫的共同特征首先,水螅和涡虫都属于节肢动物门,这意味着它们的身体呈现出一定的分节特征。
节肢动物的身体通常由一系列相似的重复单元组成,这些单元称为节。
水螅的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被分为若干节,每个节都有一对脚。
涡虫的体型相对较长,身体被分为许多段,并且每个节都有一对足。
其次,水螅和涡虫都具有扁平的身体形态。
水螅的身体扁平而宽大,呈现出一种盘状的形状,通常呈黑色或灰色。
它们通过一种特殊的游动方式,在水中自由游动。
涡虫的身体也是扁平而长型的,通常呈现出蠕虫状,外表光滑。
涡虫靠泥土中的蠕动来移动。
第三,水螅和涡虫都具有口器,用于摄取食物。
水螅的头部有一对齿颚,用于咬碎猎物。
它们以浮游动物、藻类等为食,并通过过滤颚来筛选食物。
涡虫也有一对齿状的颚,用于咀嚼食物。
它们以有机物质、腐殖质等为食。
此外,水螅和涡虫都具有呼吸器官,用于气体交换。
水螅通过鳃来进行呼吸,鳃位于水螅体侧的后半部分,帮助其在水中获取氧气。
涡虫则通过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它们的皮肤非常薄,可以直接吸取周围的氧气。
最后,水螅和涡虫都具有生殖器官,用于繁殖。
水螅有两性生殖器官,雄性和雌性都具有,可以进行内部受精。
涡虫的生殖方式多样,既可通过自体繁殖,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涡虫的交配来实现。
它们通常采用外部受精方式。
总结起来,水螅和涡虫尽管属于不同类型的节肢动物,但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它们都是节肢动物,具有分节特征和一对足。
它们都具有扁平的身体形态,用于在不同环境中的移动和生活。
此外,它们还具有特殊的口器、呼吸器官和生殖器官,用于吃食、呼吸和繁殖。
这些共同特征反映了水螅和涡虫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共同点。
动物学的形态结构及观察实验一组织、胚层、体腔的演化通过观察四大组织、腔肠动物(水螅)、扁形动物(涡虫)、环节动物(蚯蚓)的玻片标本,了解动物组织、胚层和体腔的演化过程。
第一部分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一、教学目的了解动物体四类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二、试剂与器材显微镜,四种组织的玻片标本(小肠、食道、膀胱、甲状腺、皮肤、心肌、骨骼肌、肌腱、疏松结缔组织、软骨、硬骨、脊髓、小脑皮质、大脑皮质等组织切片)。
三、步骤(一)上皮组织观察1.被覆上皮:(1)单层柱状上皮:小肠上皮由一层较高的棱柱形细胞并行排列组成,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
柱形细胞之间,可见细胞游离端染色很浅,细胞核位于基部的杯状细胞,且杯状细胞常因生理变化而有形态改变。
小肠上皮细胞的游离端有明显的纹状缘。
(2)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切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滤泡上皮细胞,大致呈正方形,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略偏基部。
(3)复层扁平上皮食道切片标本食道腔周围的细胞由数层组成,游离面的细胞为扁平状,中间部分呈多角形,底部细胞近短柱状。
再取皮肤玻片标本观察,它与食道的复层扁平上皮又有何区别?(4)变移上皮膀胱玻片标本可见其表面的细胞体积大、呈扁平或梨形等多种形态,部分细胞有2个核。
深层细胞多呈多角形,且较小,底层细胞呈矮柱状。
这种上皮的细胞层数与细胞形态,可随膀胱的生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二)结缔组织观察结缔组织是动物体中种类多,结构复杂,分布最广的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铺片标本胶原纤维被染成浅红色,呈束状,且波纹状分散于基质内,交互排列;弹性纤维混杂在胶原纤维之间,染成深紫色,不成束,彼此交叉的细纤维;组织中还有细胞质着色很浅,细胞核染成兰色,形态难于区分的各类细胞:成纤维细胞紧贴于胶原纤维束,细胞呈多突起,扁平状,细胞核大而卵圆形的细胞;巨噬细胞或称组织细胞, 染色质颗粒较粗,着色较深,胞核较小的,这种细胞具有吞噬能力,因此有防卸功能。
实验2 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水螅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薮枝螅、水母、海葵、珊瑚等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不同纲的主要区别2.通过对涡虫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猪肉绦虫、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虫的观察,了解营寄生生活的特点、寄生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实验材料:水螅的活体、水螅纵切和横切片、薮枝螅、海葵、水母。
海蛰,珊瑚的浸制标本;涡虫的活体、肠注射装片、涡虫过咽横切片,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雌雄合抱整体装片,布氏姜片虫、肝片吸虫等装片,猪肉绦虫的头节装片等。
三、实验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毛笔、载玻片,盖玻片;活水蚤四、实验操作与观察:1.观察水螅的外形和捕食方式以及水螅的横切和纵切片水螅横切示意图水螅纵切示意图水螅营固着生活2.观察薮枝螅、海葵、水母。
海蛰,珊瑚的浸制标本3.观察水螅的神经网水螅神经网4.取一洁净的载波片,取活水螅的一个触手,把它放到滴有水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刺细胞射出的刺丝。
5.观察涡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涡虫的注射肠管装片,涡虫的过咽横切片6.观察猪肉绦虫等寄生虫的装片五、示范1.水螅的精巢、卵巢切片观察精巢、卵巢的结构,它们是从哪个胚层分化来的?成熟的精巢切面上,由内向外按不同层次,雄性生殖细胞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发育。
在精巢的最里面是精母细胞,稍外是精细胞,最外近乳头处是成熟的精子。
成熟的卵巢里面只有一个卵细胞,细胞质内多卵黄颗粒,卵核和极体都较难切到。
发育时期不同的精巢或卵巢,其内部结构会有较大的变化。
2.水螅的神经网神经细胞呈不规则多角状,彼此如何联系 ?3.海月水母辨认其口面与反口面,其消化循环腔与水螅水母有何不同 ? 生殖腺位于何处 ? 来自哪个胚层 ? 感觉器官位于何处 ?伞直径约为150 毫米,最大可达 300 毫米,呈圆盘状,为大形无缘膜水母。
上伞平滑透明,下伞中央具方形口,从口角伸出 4 条成褶劈状口腕,为主辐位置。
水螅和涡虫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观察水螅和涡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探讨它们在水生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水螅和涡虫都是重要的水生生物,它们能够清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废弃物,维持水生生态平衡。
水螅和涡虫在觅食、呼吸以及繁殖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水生生物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
引言水螅和涡虫是常见的水生生物,它们广泛分布于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塘等水体中。
与其他水生动物相比,水螅和涡虫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具有一定特殊性。
本实验旨在了解水螅和涡虫在水生环境中的行为特征与作用,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 一缸清水- 水螅- 涡虫实验方法1. 准备一缸清水,使其水质保持透明清澈。
2. 在缸中加入适量的水螅并观察其行为特征。
3. 在不同的实验容器中放置适量的水螅和涡虫,并记录其觅食、呼吸和繁殖行为。
4. 比较水螅和涡虫的异同点,并总结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结果与讨论水螅的生活习性水螅为鳃螅纲昆虫,以浮游动物、其他小型水生生物和有机碎屑等为食物。
它们具有较高的活动性和捕食能力,能够主动搜索和捕食水中的食物。
水螅的呼吸器官分布在体侧,通过体表细丝状结构吸氧。
在实验中,观察到水螅利用触角在水中主动觅食,并能够快速移动捕捉食物。
涡虫的生活习性涡虫是属于环节动物门的一类生物,主要以水中的有机物、腐殖质和细菌等为食物。
涡虫的身体呈纺锤形,末端有一对鞭毛用于固定在水底。
涡虫通过摆动身体的运动方式来觅食,同时也能通过皮肤呼吸氧气。
在实验中,涡虫通过悬浮于水中的有机碎屑和藻类等觅食,同时也能够通过柔软的身体表面吸收水中的氧气。
水螅和涡虫的差异- 体形结构:水螅的身体呈长条状,而涡虫的身体则呈纺锤形。
- 觅食方式:水螅通过活动触角主动搜索和捕食食物,而涡虫通过摆动身体的运动方式觅食。
- 呼吸途径:水螅通过体表细丝状结构吸氧,而涡虫则通过皮肤吸氧。
结论水螅和涡虫都是重要的水生生物,它们对于水生态系统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实验室中的腔肠观察在生物学的广袤世界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两个引人入胜的类群。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它们,我们走进了实验室,展开了一场奇妙的观察之旅。
腔肠动物,这一类生物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螅,它们通常栖息在清洁的淡水中。
水螅的身体呈圆筒状,一端附着在水草或水底的物体上,另一端则有口,周围环绕着细长的触手。
通过显微镜,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水螅的细胞结构。
它的体壁由两层细胞组成,外层是外胚层,内层是内胚层,中间夹着一层薄薄的中胶层。
外胚层上有刺细胞,这是腔肠动物特有的防御和捕食武器。
当有猎物靠近时,刺细胞会迅速发射刺丝,将猎物麻痹或杀死。
再看水螅的触手,它们不仅美丽,而且功能强大。
触手上布满了刺细胞,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迅速捕捉到微小的生物。
水螅通过触手将猎物送入口中,进入消化腔进行消化。
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口排出。
除了水螅,我们还观察了水母。
水母的身体通常呈伞状,边缘有许多触手。
它们在水中优雅地漂浮着,仿佛是舞动的精灵。
水母的身体结构也具有典型的腔肠动物特征,有内外胚层和中胶层。
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有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
水螅在环境适宜时,会通过出芽的方式繁殖新个体。
而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它们也会进行有性生殖,产生配子,完成生命的延续。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的身体扁平,两侧对称,这使得它们在运动和感知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涡虫是扁形动物中的常见代表。
它们生活在清澈的溪流和池塘中。
涡虫的身体前端有两个眼点,能够感知光线的强弱。
身体背面的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涡虫的体壁由三层细胞组成,分别是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中胚层的出现,是扁形动物在进化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有了明显的进步,出现了口、咽和肠,但仍然没有肛门。
食物在肠道内消化后,残渣从口排出。
扁形动物的生殖方式通常为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