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绘本收集东收集西
- 格式:doc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4
绘本故事教案《收集东收集西》作品解读:这本图画书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画面从自己的收集出发,逐渐延伸到他人的收集,进而扩展到自然界。
让幼儿看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现象,好象也存在着什么收集什么的关系。
一个有关“收集”的理性的话题,遵循符合幼儿生活逻辑的潜在轨迹,有了天马行空般的延展想象,与幼儿的思考模式极为相合。
最后,以妈妈的收集作为本书的结尾,生动地表达了幼儿所能感受到的母爱的温馨,更拉近了本书与幼儿生活体验的距离。
作品内容:收集东收集西收集东,收集西,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我喜欢收集娃娃衣。
奶奶喜欢收集木屐。
清洁工伯伯收集很多很多垃圾。
树上的乌鸦收集了一堆怪东西。
我问隔壁的圆圆:“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圆圆问我:“蓝色算不算是东西?”秋天喜欢收集落叶。
月亮喜欢收集星星。
海边收集了很多很多石头。
天空喜欢收集云。
小溪喜欢收集雨滴。
我问妈妈:“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妈妈说:“我收集的都是你的东西啊!”活动目标:1.理解“收集”的含义,并用“收集”这个词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尝试有序地或者跳跃式地翻页,用不同的方式阅读理解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图画书人手一本阅读大书一本活动过程:1.引出课题,理解“收集”知道特别地把一些东西放在一起,并且非常爱惜地保存起来,这就叫“收集”。
2.通过跳着翻页的方式组织幼儿重点阅读某些画面。
引导幼儿理解:天空喜欢收集会变魔术的云彩。
月亮喜欢收集***的星星。
(丰富词)秋天为什么喜欢收集落叶?清洁工伯伯为什么喜欢收集垃圾?3.幼儿自由阅读。
书有还有谁喜欢收集什么?4.集体阅读一遍。
帮助幼儿理解书的最后一页:妈妈为什么喜欢收集宝宝的东西?5.喜欢收集各种东西,把东西拆开,就变成了书的题目:收集东收集西。
集体再阅读一遍。
6.游戏:我会收拾。
根据要求把物品进行分类,收集。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收集东,收集西》绘本故事PPT课件【幼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绘本故事了解“收集”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3. 引导幼儿参与语言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让幼儿学会分享和沟通,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收集东,收集西》绘本故事PPT课件。
2.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些收集物品,如小石头、小树枝、树叶等。
3. 准备一个大的收集框,用于幼儿集中收集物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讲的故事《收集东,收集西》,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物品。
2. 讲述故事:教师使用PPT课件,为幼儿讲述故事《收集东,收集西》。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物品和角色,让幼儿想象自己也在故事中收集物品的情景。
3.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收集物品。
引导幼儿在小组内共同收集物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4.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放在大的收集框内,教师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分享他们在收集过程中的趣事。
五、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可以收集的物品,拍下照片,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2. 听幼儿在展示成果时的分享,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价幼儿在家庭中的参与度和兴趣。
七、教学延伸:1. 开展一次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收集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一次班级展示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培养幼儿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3. 开展一次环保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收集东收集西》.docx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小动物们收集不同物品的原因。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图片或实物进行分类和归纳。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合作精神,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名称:《收集东收集西》2. 故事简介:故事讲述了一群小动物们各自收集不同物品的原因,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难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动物们收集物品的原因。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图片或实物进行分类和归纳。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实物图片、收集物品的容器。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引起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动物们收集物品的原因。
3. 观察与讨论:教师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小动物们收集的物品。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收集物品的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情节,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合作精神。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物品,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发言和参与游戏。
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手工制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故事中出现的物品,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小动物角色、收集物品等,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中的主题,引导幼儿共同布置教室环境,如在教室角落设置“收集区”,让幼儿将身边的小物品进行分类收集,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和环保意识。
《收集东收集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喜欢听故事,对收集活动产生兴趣。
2. 引导幼儿学会仔细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3. 帮助幼儿认识各种物品,并能够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模仿故事中的收集活动。
难点:让幼儿学会物品分类,并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收集成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收集东收集西》PPT或纸质教案。
2. 教学用具:各种物品(如石头、树叶、瓶子等)。
3.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平时收集的物品。
2. 故事讲解:教师通过PPT或纸质教案,讲述《收集东收集西》的故事,引导幼儿仔细倾听。
3. 活动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收集活动,让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分类收集。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收集成果,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收集经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收集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在故事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针对幼儿的兴趣进行引导。
3. 对于物品分类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适当提供帮助,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类。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收集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评估幼儿在物品分类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收集活动,增进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收集活动,让他们接触自然,丰富收集经验。
3. 开展主题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提高自信心。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收集活动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尊重幼儿的个性,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收集活动中找到乐趣。
3. 关注幼儿的语言发展,适时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收集经历。
九、教学反馈1. 收集活动后,教师应积极听取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收集东收集西》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收集东西的重要性。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收集到的物品。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收集东西的重要性。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收集到的物品。
难点:1.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收集到的物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收集物品的图片、篮子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收集物品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篮子,引导幼儿观察篮子,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篮子是用来收集什么的吗?今天我们一起听一个关于收集的故事。
”2. 讲述故事: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提问:“故事里的小兔子在收集什么?它为什么要收集这些东西?”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鼓励幼儿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物品,并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4. 实践操作:教师分发图片和篮子,引导幼儿将图片放入篮子中,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收集到的物品。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物品,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所收集到的物品。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收集到的物品,并鼓励幼儿分享给同学。
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参与度高,积极性较好。
2. 幼儿在讨论交流环节,能够主动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物品,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3. 在实践操作环节,幼儿能够将图片放入篮子中,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收集到的物品。
4. 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部分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待提高。
5.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继续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收集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收集过程,共同记录幼儿的成长。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收集角”,展示幼儿收集到的物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收集东,收集西》绘本故事PPT课件【幼儿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了解《收集东,收集西》的故事内容,感知收集物品的乐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和珍惜身边的事物。
二、活动准备1. 准备《收集东,收集西》的绘本故事PPT课件。
2. 准备与故事相关的物品,如树叶、小石子等。
3. 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三、活动过程1. 开场: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发现身边的物品。
2. 故事讲解:教师播放《收集东,收集西》的绘本故事PPT课件,引导幼儿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感知收集物品的乐趣。
3. 观察与分享:教师展示与故事相关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分享自己身边的物品。
4. 绘画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动手绘画,将身边的物品画下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5. 总结与展示: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收集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作品的价值。
3. 区域活动:教师在区角活动中设置“收集物品”主题,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实践和体验收集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收集物品的兴趣。
2. 评价幼儿在绘画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收集活动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六、活动准备1. 准备与故事相关的物品图片,如树叶、小石子、花朵等。
2. 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3. 准备彩色珠子、积木等手工材料。
4. 准备音乐CD和手指游戏道具。
七、活动过程6. 手指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手指游戏,活跃气氛,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
7. 故事回顾: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分享对故事的感受和体验。
幼儿园中班教案:收集东收集西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收集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分享精神;4.探究生活常用物品的来源和变化。
教学内容课前导入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正式学习1.采集资料:引导幼儿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如树叶、花瓣、小石子、玩具等。
2.分类整理:引导幼儿将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例如按颜色、大小、形状等分类。
3.初步分析:引导幼儿对分类后的物品进行初步分析,探究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4.合作分享:组织幼儿在小组内分享彼此的收集物品,并对彼此的收集物品进行赞美和肯定。
课后延伸1.创意制作:引导幼儿使用所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创意制作,如折纸、拼图、画画等。
2.探究生活:引导幼儿探究生活中的常用物品的来源和变化,例如食物、衣物、玩具等。
教学反思优点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引导幼儿在合作和分享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分享精神;3.通过生活常用物品的来源和变化,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增强幼儿的生活常识。
不足1.在收集物品和分享过程中,某些幼儿可能存在过度占用或占领心态,需要及时引导幼儿了解分享的意义;2.幼儿可能存在分类不准确、分析能力欠缺等问题,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引导和辅导。
教学建议1.在收集物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安全,并强调不可收集有毒、危险的物品;2.在整理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准确分类;3.在分析物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尝试回答;4.在分享过程中,引导幼儿了解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尊重它们;5.在延伸活动中,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并关注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果。
教学总结本次教学通过收集物品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和分享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引导幼儿正确收集物品、准确分类和正确分析,同时也要注重幼儿的分享心理和创意制作能力。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收集东收集西》.docx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收集欲望。
2.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生活中的物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收集东收集西》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3. 相关诗歌、歌曲和游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认识各种物品,参与相关活动。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表达自己喜欢的物品,并创造性地使用物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物品图片、诗歌卡片、歌曲音频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丰富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收集东收集西》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讲解故事《收集东收集西》,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3. 物品认识:展示各种物品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4. 诗歌朗诵:学习相关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5. 活动延伸:进行收集物品的游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收集的乐趣。
6.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表达自己喜欢的物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情节和物品的认识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让幼儿到社区或超市观察和收集物品。
2. 开展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收集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3. 举办一个物品展示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幼儿园中班教案《收集东收集西》含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认得不同的收藏品,理解它的价值、用途。
2.能够自动积累很多学问,丰富想象力,拓宽认得面。
3.能够懂得珍惜全部的东西,并且擅长共享。
教学准备:1.颜色珠串,橡皮泥,毛线,白干燥胶,等材料。
2.各种不同进口玩具。
3.茶叶、糖果等小零食以及未被使用的细碎物品。
4.各大民族礼仪书籍。
5.收藏品海报、影片以及实物呈现。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代表小伙伴一起玩“随便吗,就是这个”游戏,要求有序传递物品,当传到某位小伙伴时,那个小伙伴就要说出物品的名称。
假如小伙伴不知道物品名称,可以请老师找其他小伙伴帮忙。
2.集体讨论老师呈现一张收藏品照片,引导小伙伴讨论这个收藏品的来源,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背景。
让小伙伴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珍奇、陈旧的收藏品,理解宝贵物品在现实中的价值是多大。
3.制作收藏品老师向小伙伴们介绍各种收藏品,供给不同的材料,让小伙伴本身来发挥想象力,一起制作收藏品。
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小伙伴们学会关注、感知四周的一切事物,发挥制造力,让本身的收藏品更有价值。
4.小呈现老师让每个小伙伴呈现本身的收藏品,并评价他们的呈现。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小伙伴们学会共享,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探究本身的“珍品”背后的价值。
5.班级展览及共享老师提示小伙伴们要珍惜全部的东西,让他们感受到珍品背后的价值,稳妥保管收藏品,并在适当的时候共享他们的心得,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探究珍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学习和赏识不同的珍品文化,同样也感受到珍品背后的紧要价值。
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们重要采纳了小组互动的教学方式,小组之间的合作及共享可以加强小伙伴的社交本领,从而建立高效的学习环境。
但与此同时,也因个别小组没有充分准备或因教学资源不足,显现了肯定的积极性差异,这方面需要我们加强教学准备,也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个人制造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更为高效、优秀。
中班绘本收集东收集西
中班绘本:收集东收集西
活动目标:
1、理解“收集”的含义,并用“收集”这个词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到故事的乐趣。
3、乐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创编的内容。
活动准备:
大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引起阅读兴趣
1、师:这是什么?这本大书的名字是什么呢?
2、师:你知道“收集”是什么意思
吗?
3、师:这本书里讲到那些人?他们又都收集了那些东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
二、阅读大书,理解文本内容
1、感知第二页和第三页内容,理解故事内容。
师:这两页上向我们展示了那些东西?那这位小朋友她会怎么向我们介绍他收集的东西呢?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2、感知第四页和第五页内容,理解故事内容。
师:她是谁?奶奶喜欢收集什么你看得出来吗?
3、感知第六页和第七页内容,理解故事内容。
师:从第四页展示的东西看,你能猜出这位伯伯是干什么的吗?
师:清洁工伯伯收集什么?
4、感知第八页和第九页内容,理解故事内容。
师:树上的乌鸦收集了什么?
5、感知第十页和第十一页内容,理解故事内容。
师:这么多人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连乌鸦都收集了一堆怪东西,那圆圆你呢?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师: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你们知道秋天,月亮,天空,小溪它们喜欢收集什么吗?(幼儿自由讲述)
6、共同阅读大书寻找答案。
7、师:最后,我问妈妈:“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呢?一起来看一看。
三、完整阅读,尝试创编内容
1、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整欣赏,阅读大书内容。
师:这本大书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可以收集的东西,你还可以收集什么呢?请用“***喜欢收集……”的句子来回答。
2、幼儿自由创编。
活动评析:
这本图画书的篇幅比较长,内容也比较多,所以我用了两个课时完成这个
活动,在第一课时主要带领孩子将整本书大致地阅读一下,了解每个人各自喜欢收集的东西。
在第二课时的时候,再帮助幼儿了解,为什么这个人要收集这个东西。
尤其是清洁工伯伯,我提问“奶奶收集木屐是因为喜欢木屐,那清洁工伯伯收集垃圾是不是也喜欢垃圾呢”,幼儿能说出“如果清洁工伯伯不收集这些垃圾大街上就会堆满垃圾”,想得非常棒。
来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