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标本鉴定
- 格式:ppt
- 大小:927.00 KB
- 文档页数:9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和掌握矿物、岩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定方法。
2.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 了解矿物、岩石在地质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地质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矿物岩石标本:包括各类矿物、岩石标本。
2. 显微镜:用于观察矿物晶体结构。
3. 化学试剂:用于矿物鉴定实验。
4. 实验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步骤1. 矿物鉴定a. 观察矿物标本的形态、颜色、条痕、光泽、硬度等物理性质。
b. 根据矿物物理性质进行初步鉴定。
c. 利用显微镜观察矿物晶体结构,进一步确定矿物种类。
d. 对鉴定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2. 岩石鉴定a. 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等特征。
b. 根据岩石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c. 分析岩石的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类型。
d. 对鉴定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3.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a. 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矿物、岩石特征进行整理。
b. 分析矿物、岩石的成因、分布及地质意义。
c.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矿物鉴定通过观察矿物标本的物理性质和晶体结构,鉴定出以下矿物:a. 石英:呈无色、透明,硬度7,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
b. 方解石:呈白色、透明,硬度3,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
c. 长石:呈无色、透明,硬度6,玻璃光泽,板状断口。
2. 岩石鉴定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和矿物成分,鉴定出以下岩石:a. 火成岩: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呈块状构造。
b. 沉积岩:砂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呈层状构造。
c. 变质岩:片麻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呈片麻状构造。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矿物、岩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定方法,提高了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 认识到矿物、岩石在地质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不足,如对某些矿物、岩石特征的观察不够细致,对鉴定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等。
沉积岩手标本及薄片鉴定评分细则作者:张萌单位:沉积地质研究院日期:2010年10月13日1、岩石编号B1-1(原始编号:新采样)产地:四川攀枝花手标本描述:(共50分)灰白色(风化呈灰黄色)(2分),中-粗粒砂状结构(8分),块状构造(8分)。
碎屑在岩石中约占85-90%(2分),碎屑的粒径以0.3~1mm为主(1分),分选中等(2分)。
碎屑多为次棱角-次圆状(2分),磨圆中等(1分)。
碎屑成分主要由石英组成(5分)。
填隙物含量约为10-15%(2分),主要是粘土质(5分)。
岩石为颗粒支撑(2分),孔隙—镶嵌式胶结(3分)。
(7分)初步定名:灰白色(或灰黄色)中-粗粒粘土质石英砂岩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具中-粗粒砂状结构(4分),碎屑在岩石中约占85-90%(1分),碎屑的粒径以0.5~1mm粗粒砂为主(1分),在碎屑中的含量60%左右(1分),有0.25~0.5mm中粒砂35%(1分),少量1~2mm巨粒砂约占5%(1分),分选中等(1分)。
碎屑多为次棱角-次圆状(1分),磨圆中等(1分)。
碎屑成分(共10分):Q端元(占碎屑的含量95%):以单晶石英(60%)和多晶石英(30%)为主,部分石英显波状消光,还见少量燧石岩岩屑、脉石英岩岩屑和变质石英岩岩屑(5%),偶见玉髓。
(4分)F端元(约占碎屑含量的2%):可见具格子状双晶的微斜长石、卡式双晶的正长石、聚片双晶的斜长石。
(3分)R端元(占碎屑的含量3%):少量泥岩岩屑(2%),偶见白云母和黑云母(黑云母部分已蚀变为绿泥石);重矿物有磷灰石、锆石等(<1%)。
(3分)填隙物(共5分):在岩石中约占10-15%(1分),其中包括粘土杂基(8-13%)(1分)(部分已经重结晶为高岭石粘土正杂基5-9%(1分)和水云母粘土正杂基3-4%)(1分)和硅质、铁质化学胶结物(1-2%)(1分)。
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分):碎屑之间接触紧密,多呈凹凸-缝合线状接触,颗粒支撑,镶嵌式胶结。
一、前言岩石是地球的基本构成物质之一,也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岩石的鉴定,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成矿规律等地质现象。
本次实习报告以岩石鉴定为主题,通过对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总结岩石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习目的1. 掌握岩石的基本类型和特征;2. 熟悉岩石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提高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岩石标本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多种岩石标本,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通过对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等方面的观察,了解各类岩石的特征。
2. 岩石物理性质实验岩石的物理性质是鉴定岩石的重要依据。
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1)岩石密度实验:通过测量岩石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岩石的密度,进而判断岩石的类型。
(2)岩石硬度实验:利用莫氏硬度计测定岩石的硬度,了解岩石的矿物成分。
(3)岩石断口实验:观察岩石断口的形状,判断岩石的成因。
3. 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岩石的化学成分是鉴定岩石的关键。
我们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岩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获取岩石的主要元素含量。
4. 岩石成因分析通过对岩石的观察、实验和分析,结合地质学知识,对岩石的成因进行推断。
四、实习成果1. 掌握了岩石的基本类型和特征,能够识别常见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 熟悉了岩石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观察、实验、分析和推断。
3. 提高了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五、实习体会1. 岩石鉴定是一项细致、严谨的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地质学基础知识。
2. 观察是鉴定岩石的基础,只有对岩石进行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特征。
3. 实验是鉴定岩石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获取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4. 分析是鉴定岩石的关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岩石的成因。
5. 团队合作是实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实习任务。
岩浆岩手标本及薄片鉴定评分细则作者:马润则刘显凡单位:地球科学学院日期:2010年10月15日岩浆岩未知鉴定注意事项利用小刀、放大镜、偏光显微镜并借助于“矿物光性鉴定手册”,在规定时间内对未知岩石标本、薄片进行鉴定,给出正确的岩石命名,写出的鉴定报告,并绘镜下素描图。
岩石标本和薄片鉴定报告中的各项分值,原则上按主、次及其普遍性、重要性进行确定。
标本、薄片鉴定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编号:A7 (If10.1)岩浆岩标本、薄片详细鉴定资料编号:A1 产状:岩盆手标本肉眼鉴定:(共50分)暗绿灰色,风化面及裂隙面带有黄灰色(2分),中粒等粒粒状结构(6分),局部包含结构(2分),块状构造(8分)。
矿物粒度2-3mm,个别达5-6mm(1分)。
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60-65%)(3分),较为新鲜,浅黄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短柱状,解理不完全,半贝壳状断口(5分);辉石(25-30%)(3分),黑色粒状、短柱状、可见解理(5分);次要矿物为:铬透辉石(6-8%)(3分),暗绿色,半透明柱粒状,解理不发育(5分);另含微量黑色半金属光泽的铬尖晶石或铬铁矿(附加1分)。
沿橄榄石粒间或岩石裂隙面见有灰白色、黄灰色被膜状蛇纹石分布,其含量≤5%(附加2分)。
另外,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局部可见少量灰白色团块状次生碳酸盐矿物(附加1分)。
初步定名:暗绿灰色中粒辉石橄榄岩(7分)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中粒半自形近等粒粒状结构(6分),局部为等轴镶嵌粒状结构(1分),偶见包含结构(1分);矿物粒度多2-3mm。
柱状矿物长轴多半定向排列构成弱定向构造(2分)。
主要矿物:1.橄榄石:70-75%(3分),无色,半自形短柱状-粒状,个别呈细小颗粒包含于辉石中;正高突起,具不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三级蓝绿,近平行消光,部分颗粒具带状消光(滑动双晶)。
沿边缘、解理或裂隙发育蛇纹石化现象。
测得(+)2V=85-87°左右,属镁橄榄石(5分)。
矿物岩石标本鉴定指导书
矿物和岩石的鉴定是地质学和矿物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对于矿
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鉴定矿物和岩石标本需要结合
外部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以下是
关于矿物和岩石标本鉴定的指导:
1. 外部特征:
首先,观察标本的外部特征,包括颜色、形状、光泽、硬度、断口等。
矿物和岩石的外部特征常常能够提供一些重要的线索,比
如颜色和光泽可以帮助初步判断矿物的成分,硬度和断口则可以反
映其物理性质。
2.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鉴定矿物和岩石的重要依据之一。
包括硬度、比重、断口、光泽等。
硬度可以通过矿物间的划痕测试来初步确定,
比重可以通过比重瓶进行测定,而断口和光泽则可以通过肉眼观察。
3.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是鉴定矿物和岩石的重要依据之一。
可以通过化学
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矿物和岩石的具体成分,比如酸碱试验、熔融法等。
4. 使用工具: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比如硬度计、比
重瓶、酸碱试剂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鉴定矿物和岩
石标本。
5. 参考书籍和专家指导:
在鉴定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专业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的书籍,比如《矿物鉴定手册》、《岩石和矿物的鉴定与描述》等。
同时,
也可以寻求专家的指导,特别是在鉴定一些复杂的矿物和岩石标本时。
总的来说,鉴定矿物和岩石标本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包括
外部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等。
同时,还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
工具,并参考相关的书籍和专家指导。
希望这些指导对你有所帮助。
岩⽯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第三篇岩浆岩岩⽯学实验指导⼀、岩浆岩⼿标本描述的容和⼀般程序⼿标本描述容及程序如下:1、颜⾊及⾊率;2、岩⽯结构的综合描述和命名,根据结晶程度、⾃形程度、相对粒度和绝对粒度等⽅⾯的性质加以综合命名;3、岩⽯构造命名及其特征简述(对较特殊的构造要详细描述其特征);4、岩⽯的矿物成分特点及其百分含量:包括矿物学特证,矿物的外部结构特点,如⾃形程度,粒度⼤⼩等;似斑状结构者,分斑晶和基质描述;5、次⽣变化及其它;6、正确定名。
下⾯详细论述如何观察、描述以上各⽅⾯的岩⽯属性:⾸先要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实验名称、⽇期、,对每⼀块标本要写上标本编号及产地,然后再详细地逐次系统观察。
(⼀)颜⾊及⾊率观察岩⽯标本时,第⼀眼的印象便是颜⾊。
岩⽯的颜⾊是指标本所呈现的总体⾊调。
观察颜⾊时,易远观其整体,看其总体⾊调,忌近观其局部,颜⾊的描述包括颜⾊本⾝及其⾊调的深浅。
描述颜⾊有三种⽅法:(1)标准⾊谱法,⼜称单⾊描述法;(2)⽤复合⾊描述,如浅褐⿊⾊、灰绿⾊、黄绿⾊等,后者为主⾊调;(3)形象化描述:如⾁红⾊,砖红⾊等。
三种描述法前均可加“深”、“浅”等形容词。
岩⽯的颜⾊受以下⼏个因素影响:(1)暗⾊矿物含量,暗⾊矿物含量多则颜⾊深;(2)组成岩⽯的矿物晶体的粒度,粒度越细则颜⾊较深(注:在相同暗⾊矿物含量的基础上⽐较)。
⾊率,⼜称颜⾊指数,是指暗⾊矿物(铁镁矿物)在岩⽯中所占的体积百分⽐。
⾊率是显晶质岩⽯(尤其是具有等粒结构的深成岩)的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之⼀,因隐晶质、玻璃质结构的岩⽯的颜⾊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暗⾊矿物的含量,故只能⽤于显晶质岩⽯。
根据⾊率,可以⼤致划分岩浆岩⼤类,反映基性或酸性程度。
超基性岩(超铁镁岩)⾊率 >90基性岩⾊率 40~90(常为50±)中性岩⾊率 15~40(常为25±)酸性岩⾊率 <15(常<10)注意:岩⽯的颜⾊要以新鲜的、⼲燥的断⾯的颜⾊为主,因为蚀变和风化都可改变颜⾊。
岩石手标本和镜下鉴定范文岩石手标本和镜下鉴定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技能。
一、岩石手标本鉴定手标本鉴定是一种通过观察岩石的手标本,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别的方法。
在进行手标本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和构造等特征;2.了解岩石的产状和分布情况;3.初步判断岩石的成因类型;4.尝试对岩石进行分类和命名;5.记录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
在进行手标本鉴定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岩石学知识,例如岩石的分类、命名、成因类型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例如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细部特征、使用刀片进行岩石薄片制作和观察等。
二、镜下鉴定镜下鉴定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方法,可以对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定。
在进行镜下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作薄片:使用专用工具将岩石切割成薄片,厚度通常在30-50微米之间。
然后将薄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甘油等粘合剂粘牢。
2.观察和分析:将薄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调节显微镜的倍数和焦距,可以观察到薄片的细节和特征。
同时,需要记录观察到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信息。
3.鉴别和分类: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信息,对岩石进行鉴别和分类。
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岩石学知识,例如岩石的分类、命名、成因类型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例如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细部特征、使用刀片进行岩石薄片制作和观察等。
4.结论:根据鉴别和分类的结果,给出岩石的名称、成因类型等信息,并记录在鉴定报告中。
在进行镜下鉴定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岩石学知识,例如岩石的分类、命名、成因类型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例如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细部特征、使用刀片进行岩石薄片制作和观察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如何制作薄片、如何选择合适的粘合剂等。
综上所述,岩石手标本和镜下鉴定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技能。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实验九岩浆岩主要岩石类型手标本鉴定一、课前准备复习教材相关内容,了解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类主要岩石结构构造特征和矿物组合特点。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花岗岩-流纹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依据;2.掌握闪长岩—安山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依据;3.掌握辉长岩—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依据;4.掌握橄榄岩—苦橄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依据;5.熟悉相似矿物鉴别特点与鉴别方法三、主要岩石类型1、酸性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按照形成环境的不同,酸性岩浆冷凝结晶的深成侵入岩为花岗岩,浅成侵入岩是花岗斑岩,喷出的火山熔岩为流纹岩和英安岩。
此外,还有与花岗岩成分相当的脉岩。
(1)侵入岩的主要岩石类型花岗岩按斜长石和碱性长石的含量比例,花岗岩可以进一步详细划分(图9-1),主要常见类型如下:①英云闪长岩(斜长石>>碱性长石),当暗色矿物含量<10%,可称为斜长花岗岩或奥长花岗岩。
②花岗闪长岩(斜长石>碱性长石)③二长花岗岩(斜长石≈碱性长石)④正长花岗岩(斜长石<碱性长石)⑤碱长花岗岩(斜长石<<碱性长石)(2)火山熔岩的主要岩石类型酸性火山熔岩在QAP三角形分类图上(图1-2)位于石英含量在20~60%之间的区域,按斜长石和碱性长石的含量比例,进一步划分为:①碱长流纹岩(P/ <10%,P/为斜长石在两种长石中所占的比率,下同)②流纹岩(P/ =10~65%)③英安岩(P/ >65%)此外,还有下列比较常见的岩石类型:④碱流岩:以铁镁矿物多石图9-1 QAPF双三角形分类图英少为特征,岩石中出现碱性暗色矿物。
斑晶以碱性长石为主,有少量霓辉石或钠闪石,石英斑晶则很少或无。
⑤石英角斑岩:是海底火山喷发的钠质流纹岩,以富含钠长石为特征,斑状结构,基质为霏细结构、球粒结构、粗面结构等。
斑晶以钠长石和石英为主,不含碱性暗色矿物。
⑥玻璃质熔岩:其化学成分不仅限于酸性岩,但以酸性岩居多,其准确命名只能根据化学成分来定。
岩石手标本鉴定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岩石手标本鉴定这档子事儿!你可别小瞧了这些石头,它们每一块可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呢!先说说颜色吧,就像咱们人有不同的肤色一样,岩石的颜色那也是五花八门的呀!有的黑得发亮,有的红得耀眼,还有的灰扑扑的不起眼,但可别小瞧了这些灰扑扑的家伙,说不定里面藏着大惊喜呢!你想想,要是看到一块颜色特别鲜艳或者特别奇怪的石头,是不是一下子就引起你的注意啦?再看看纹理,哎呀呀,这就好比人的掌纹一样,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岩石纹理细腻,像丝绸一样光滑;有的呢,粗犷得很,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古老的故事。
你要是仔细观察,说不定能从这些纹理中解读出一些秘密呢!然后就是硬度啦!有的岩石硬得像铁疙瘩,敲都敲不动;有的就比较软啦,轻轻一掰可能就断了。
你可以试着用指甲去划划,能留下痕迹的肯定就比较软呗。
这就跟挑水果似的,有的硬邦邦,有的一捏就知道比较软。
还有结构呢!有的岩石是整块的,密实得很;有的却像是由好多小块拼凑起来的,就像拼图一样。
这结构就决定了它的性质和用途呀!再来说说光泽,有的岩石闪闪发光,就像宝石一样;有的则比较暗淡。
这光泽就像是人的气质,有的光彩照人,有的低调内敛。
观察岩石的时候,你得像个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比如说,有没有小气孔呀,有没有特殊的斑点呀。
这就好比在找线索,一点点蛛丝马迹都可能是解开谜题的关键呢!咱还可以用一些小工具来帮忙鉴定。
比如放大镜,能让你看清那些细微的纹理和结构。
还有小刀,试试硬度啥的。
就好像给岩石做个体检一样,全面又细致。
你说,这岩石手标本鉴定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就像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每一块岩石都等着你来发现它的秘密呢!别觉得这是专业人士才能干的事儿,咱普通人也能玩得转呀!只要你有兴趣,有耐心,多观察,多学习,你也能成为岩石鉴定的小行家!所以呀,下次再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石头,可别只是随便看看就完啦,好好研究研究,说不定会有大收获呢!怎么样,准备好开启你的岩石鉴定之旅了吗?。
【精品】岩浆岩手标本观察与鉴定岩浆岩是地球内部物质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物质经过喷发、深成过程形成的一类岩石。
岩浆岩具有颗粒细小、密度大、含有大量的硅、镁、铁、钙、铝等元素和矿物质等特点。
它们广泛分布于地球的表层,并构成了地球岩石圈的主体。
本次实验通过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与鉴定,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岩浆岩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矿物组成和成因类型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一、岩浆岩的主要成因类型根据地质学原理,岩浆岩的主要成因类型包括火山岩、深成岩、侵入岩等。
根据岩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也可将岩浆岩分为酸性岩浆岩和基性岩浆岩两类。
1. 火山岩火山岩是在火山活动过程中通过喷发和熔岩流纵向延展形成的一种岩浆岩。
由于火山岩的形成周期较短,其矿物成分晶粒大小较小,因此较难在地表上见到具有明显晶体文化的火山岩。
火山岩在结构上呈现出块状和层状的分布形式,且不同类型的火山岩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
例如,火山灰是由熔岩流颗粒的碎屑经过轻微的烧结和压缩形成的,因此其颗粒大小以及化学成分多变,包括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
2. 深成岩深成岩是地球内部良难察觉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成因与火山岩和侵入岩不同。
深成岩常常作为岩浆岩的前身,在经过地壳和地下水的作用下逐渐溶解和改变成为其他类型的岩石。
深成岩中的矿物晶体大多数较大,质地相对致密,而且其岩石结构常常呈蜂窝状或者网状,包括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等。
3. 侵入岩侵入岩是在地壳上、下部的岩石中,在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压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岩浆岩。
侵入岩中矿物晶体大多较大,岩石质地相对较软,同时也会在岩体中留下空隙,这些空隙或许会储存一些有价值的矿石,如钨、钼、锡、铝等。
常见的侵入岩有英云闪长岩、辉绿岩、辉长岩等。
二、岩浆岩的结构特点和矿物组成通过岩石学的观察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岩浆岩的结构特点和矿物组成,为了更好地展现,我们以侵入岩英云闪长岩为例,来展示其结构特点和矿物组成。
岩浆岩鉴定实例一、岩石产地:陕西商南松树沟1 手标本描述岩石浅黄绿色,均一块状构造,全晶质细粒等粒结构,粒径0.5-1mm。
主要由橄榄石(85%)透闪石(10%)组成,可见少量辉石与磁铁矿。
磁铁矿具磁性。
橄榄石粒状、黄绿色,受微弱的蛇纹石化。
辉石为黄褐色、短柱状,解理面上具丝绢光泽,可能为古铜辉石,粒度比橄榄石大,最大粒径达5mm。
透闪石为长柱状,长约2-8mm,长宽比1:5-1:10,无色,玻璃光泽,杂乱分布并穿过橄榄石,是后期生成的。
据手标本描述,初步定名为透闪石化纯橄岩。
2 薄片描述:镜下观察岩石具细粒粒状镶嵌结构。
主要矿物橄榄石(85%),次要矿物古铜辉石(<5%),副矿物磁铁矿,次生矿物透闪石(10%),蛇纹石少量。
主要矿物:橄榄石无色、粒状、半自形-自形等粒,粒径0.5-0.7mm,正高突起,个别见不完全解理,平行消光,裂纹发育,三级干涉色,蛇纹石化微弱,二轴晶2V(Ng)=88°,Fo=92,为镁橄榄石。
次要矿物:斜方辉石,淡黄色,短柱状,粒径比橄榄石大,正高突起,具{1 10}完全解理,夹角近90,平行消光,一级黄干涉色,二轴晶2V(Ng)=84°, En=89, 为古铜辉石。
副矿物:磁铁矿,黑色、不透明,粒状,粒径<0.1mm。
次生矿物:透闪石,无色,长柱状,正中突起,具闪石式{110}完全解理,二级初干涉色,Z∧Ng=10º。
蛇纹石少量,分布在橄榄石颗粒间及裂隙中,无色,低突起,一级灰白。
岩石具粒状镶嵌结构。
少量辉石部分包含橄榄石,成反应边结构。
粒状磁铁矿被前二者所包裹,因此,其结晶顺序为:磁铁矿-橄榄石-古铜辉石岩石经受透闪石化及轻微蛇纹石化。
透闪石化发育说明岩浆演化晚期,交代溶液的成份是富Si和Ca的。
岩石具粒状镶嵌结构,色率100,属超基性深成岩。
岩石由橄榄石组成,辉石含量<5%。
定名:透闪石化纯橄岩。
二、岩石产地:山东济南1 手标本描述:岩石为深灰色,块状构造,全晶质中粒等粒结构,粒径2-4mm。
手标本照片
手标本描述
岩石名称:二长岩
英文名称:Monzonite
颜色:灰色,带肉红色调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中粗粒等粒结构
矿物成分:由钾长石(45%)、斜长石(35%)和角闪石(15%)、黑云母(5%)组成
化学成分:
SiO2 61.57, TiO2 0.39, Al2O3 17.38, Fe2O3 3.17, FeO 1.65, MgO 1.29, MnO 0.10, CaO 4.09, Na2O 5.46, K2O 3.86
所属岩类及成因:中性侵入岩,为闪长岩与正长岩之间的过渡类型。
产地: 河北 采集:李昌年
藏号:089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描述:廖群安 数字化:廖群安
薄片照片
薄片描述
岩石名称:二长岩
英文名称:Monzonite
结构:半自形中粗粒等粒结构-二长结构
矿物成分:由正长石(45%)、中性斜长石(35%)和角闪石(15%)、黑云母(5%)组成。
斜长石具环带结构,正长石卡氏双晶发育。
化学成分:SiO2 61.57, TiO20.39, Al2O317.38, Fe2O33.17, FeO 1.65, MgO 1.29, MnO 0.10, CaO 4.09, Na2O 5.46, K2O 3.86
所属岩类及成因:中性侵入岩,为闪长岩与正长岩之间的过渡类型。
产地: 河北 采集:李昌年
藏号:a18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描述:廖群安 数字化:廖群安。
手标本描述岩石名称:白岗岩英文名称:Alaskite颜色:灰白色构造:块状构造结构:中粒结构矿物成分:几乎全由长石(70%)、石英(28%)构成,仅有少量零星黑云母(2%)。
化学成分:SiO2 74.30, TiO2 0.31, Al2O3 12.43, Fe2O3 1.11, FeO 1.67, MgO 0.23, MnO 0.06, CaO 1.84, Na2O 3.78, K2O 4.57, P2O5 0.12, H2O 0.44所属岩类及成因:酸性侵入岩,多为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相当于S-型花岗岩。
产地:北京八达岭 采集:王人镜藏号:075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描述:廖群安 数字化:廖群安薄片照片手标本描述岩石名称:白榴石响岩英文名称:Leucophonolite颜色:浅灰褐色构造:块状构造结构:斑状结构,基质隐晶质结构矿物成分:斑晶:由榴石(25%)和钾长石(5%)组成,白榴石成自形多面体晶形,绢云母化蚀变严重基质:浅灰褐色的隐晶质物质,断口粗糙化学成分:SiO2 56.19, TiO2 0.62, Al2O3 19.04, Fe2O3 2.79, FeO 2.03, MgO 1.07, MnO 0.22, CaO 2.77, Na2O 8.10, K2O 5.52, P2O5 0.21, H2O 2.10所属岩类及成因:是中性过碱性的火山岩,常与其它碱性火山岩(粗面岩、碱性流纹岩等)共生,多出现在裂谷环境。
产地:吉林白头山 采集:邱家骧藏号:110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描述:廖群安 数字化:廖群安薄片照片薄片描述岩石名称:白榴石响岩英文名称:Leucophonolite结构:斑状结构,基质隐晶质-玻璃质结构矿物成分:斑晶:由白榴石(25%)和钾长石(5%)组成,白榴石成自形多面体晶形,已被钾长石集合体取代,并具强烈的高岭土化蚀变。
基质:由玻璃质和少量的霏细状长石类矿物组成。
化学成分:SiO256.19, TiO20.62, Al2O319.04, Fe2O32.79, FeO 2.03, MgO 1.07, MnO 0.22, CaO 2.77, Na2O 8.10, K2O 5.52, P2O5 0.21, H2O 2.10所属岩类及成因:是中性过碱性的火山岩,常与其它碱性火山岩(粗面岩、碱性流纹岩等)共生,多出现在裂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