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喋呤合并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98.75 KB
- 文档页数:2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及疗效评价王永康;颉敏琴【摘要】目的将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评价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文研究的资料是2016年2月—2018年3月本医院收入且予以治疗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考随机法实施分组,甲氨蝶呤治疗用于参照组(30例患者),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用于实验组(30例患者),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参照组患者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参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得到良好临床疗效,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较低,能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呈现重要应用价值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27【总页数】3页(P114-116)【关键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炎性因子【作者】王永康;颉敏琴【作者单位】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内科,甘肃天水 741000;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甘肃天水 7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病,任何年龄阶段均可患病,但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中女性患者占多数,女性发病为男性的2~3倍。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要特征是存在关节滑膜炎,会引发关节内相关软骨及骨受到损害,影响其关节功能,对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应选取适宜治疗方法有效治疗[1]。
本研究采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本文分析的样本是2016年2月—2018年3月本医院收入且予以治疗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评价并分析将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机体免疫反应影响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对患者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甲氨蝶呤治疗办法,观察组患者患者采取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办法,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机体免疫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P<0.05);晨僵时间与疼痛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临床中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联合使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免疫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
发病初期患者关节组织出现慢性炎症,表现为关节肿胀甚至伴随积液,有明显压痛现象。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难度较大,若患者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极易致残。
本研究主要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机体免疫反应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将其等人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9.3±1.3)岁;观察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9.4±1.2)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具备可比性。
1.2用药方法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5日的停药处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155,5mg)静脉注射,剂量15.0mg/周。
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另行口服来氟米特(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50,国药准字H20000550)每日一次,剂量为40.0mg,并在一周后调整剂量为20.0mg。
来氟米特以及甲氨蝶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来氟米特以及甲氨蝶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来氟米特结合甲氨蝶呤治疗有效性显著,且安全性有保障,不良反应情况没有显著升高。
【关键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安全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的炎症性关节病,该疾病常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多因素有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该疾病药物治疗是主流的治疗手段,但是临床发现单一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够显著,因此联合治疗是其重要的突破方向[1]。
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均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其单一使用效率有限,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指导,优化RA的治疗策略。
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报: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年龄为(53.6±1.2)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43~73岁,平均年龄为(53.1±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目的:研究和分析运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13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按照就诊时间将他们平均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7例患者。
对对照组患者应用来氟米特,对观察组患者应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随访观察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1.0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2.24%),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不良反应率(7.46%)低于对照组(10.45%),但比较差异性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是一种较为科学、理想、有效的临床诊治方案。
标签:类风湿关节炎;来氟米特;甲氨蝶呤;临床疗效类风湿关节炎,简称RA,主要是指临床表现为炎性滑膜炎的一种慢性的、病因未明的风湿病[1]。
它的发病人群多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且对患者的关节、骨骼以及其他机体功能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2]。
因此,必须要加强和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本文随机选取我院自2010年01月~2012年06月期间,收治的风湿关节炎门诊患者134例。
对他们实施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别给予其来氟米特治疗和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从2010年01月~2012年06月之间,在我院门诊部接受药物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4例。
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67例,年龄大约为29岁~74岁,平均年龄是46.5±5.8岁;女性患者43例,男性患者24例;病程时间大约是5个月~8年,平均病程是4.6±1.1年。
观察组患者67例,年龄大约为32岁~81岁,平均年龄是57.1±5.2岁;女性患者40例,男性患者27例;病程时间大约是9个月~11年,平均病程是6.3±1.5年。
分析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浅析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6月-2020年7月,为我院就诊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平行对照法为原则分成2组,参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再联合小剂量来氟米特(每日10mg),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4.74%)患者显著高于参照组(78.95%),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用药不良反应率研究组(18.42%)患者与参照组(13.16%)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小剂量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能更明显的改善关节疼痛、肿胀症状,缩短晨僵时间,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剂量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ow-dose leflunomide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9 to July 2020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arallel control.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hotrexate alone,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combined with low-dose leflunomide (10mg dail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94.7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8.9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rate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18.42%)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13.16%)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combinedapplication of low-dose leflunomide and methotrexat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joint pain and swelling symptoms, shorten morning stiffness time, and will not increase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low dose leflunomide; Methotrexate; Rheumatoidarthritis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2],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有着0.2-0.4%的发生率,其属于炎性疾病,会累及周围关节和组织,让患者出现持续、反复的关节疼痛、肿胀以及晨僵症状。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摘要】目的: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期间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方案的实施意义。
方法:研究期间所选取患者都是我院在某统一阶段内所选取的患者,并在随机数字表法基础上划分到两个组中所实施的对比试验,期间时间段是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各组中的入组患者是50例,组名分别是对照组、观察组,对应治疗方案常规+甲氨蝶呤药物治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
关键是对两组疗效的观察和统计。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出现几率的对比无差异,P>0.05。
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期间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方案可增强疗效,且不会导致安全性降低。
【关键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安全性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临床上以侵蚀性关节炎为关键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发期间可见患者关节晨僵、肿胀,同时患者会感受到明显的疼痛感,有功能方面异常问题,治疗难度高,若不能有效治疗则可能导致关节畸形,或者导致功能彻底丧失[1]。
当前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都是比较常用的治疗药物,前者于常规方案中的使用比较常见,虽然可达到对症状的有效控制,但是并不适合长期使用,且起效相对较慢,因此在不断研究中,实际治疗时开始尝试常规对症用药的同时联合两种药物,以此促使整体疗效的提升[2]。
特此,本文就对两种药物的联合方案进行了探究,并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期间所选取患者都是我院在某统一阶段内所选取的患者,并在随机数字表法基础上划分到两个组中所实施的对比试验,期间时间段是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各组中的入组患者是50例,组名分别是对照组、观察组。
在两组一般资料数据中的查看后并未发现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研究在伦理原则规定范围内,获批;研究对象均确诊,符合临床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3],且都是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了解研究,自愿参与。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仓晓凤【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观察,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5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实验组则予以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25%,总不良反应率为86.79%,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总不良反应率为6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率也可得到相应的降低,因此可在临床中采用该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20【总页数】2页(P159-160)【关键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类风湿性关节炎【作者】仓晓凤【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风湿免疫科,江苏苏州21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类风湿性关节炎(RA)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关节强直或畸形,最终导致功能丧失,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RA的患病率为0.2%~0.4%,通常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1]。
类风湿性关节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虽然没有根治的治疗方法,但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在治疗效果上有一定成果[2]。
其中,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较为显著。
关于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本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展开了观察和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以2016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排除已确诊为其他结缔组织病,无免疫抑制剂使用史,无严重躯体性疾病。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目的:研究分析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更好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给予参考。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试验组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晨僵、握力、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和压痛指数等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标签:类风湿性关节炎;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多关节炎症,为慢性疾病,并会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伤[1]。
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预后多较差,致残率较高,可以达到65%左右[2]。
目前临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主要认为与感染、免疫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尤其是免疫因素在此疾病的发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机体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使免疫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引起了T细胞功能失衡,B细胞产生特殊抗体[3],刺激类风湿性因子的形成,引发此疾病。
为更好地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了本次实验,将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学会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接受本次治疗,可以配合进行检查。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36期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疾病,常累及较大关节,以脊柱为主要侵犯部位,该病的类风湿因子呈阴性,主要病变为关节及韧带的骨化及炎症。
由于长时间以来一直被看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变异型,这是因为其在临床、放射线和病理表现方面与RA 相似,也可侵犯外周关节,故称为类风湿性脊柱炎[1]。
但由于AS 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方面与风湿病有显著不同,无IgM 类风湿因子(血清阴性),196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决定将两病分开,以“强直性脊柱炎”代替“类风湿性脊柱炎”。
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主要与遗传、免疫及感染有关。
该病发病率较高,除可引起腰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等关节症状外还可引起许多关节外症状,如前葡萄膜炎、心血管表现、肺部表现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内科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外科治疗及中医药治疗,其中内科治疗药物种类较多。
本研究就来氟米特(LEF)联合甲氨蝶呤(MTX)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6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
研究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18~45岁;病程3个月~5年。
对照组男32例,女11例;年龄17~46岁,病程4个月~5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年龄16~45岁;无心、肝、肾等其他系统疾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停用其他强直性脊柱炎治疗药物1个月以上。
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或对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存在影响本研究的其他疾病。
方法:两组均采用抗感染、护肝等常规治疗。
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MTX。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作为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对患者关节情况包括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晨僵时间等进行检测进详细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皮肤瘙痒等,其中观察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标签:类风湿关节炎;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甚至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持续,且反复发作[1],对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有限,且药物不良反应多,迄今为止,类风湿关节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来氟米特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以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科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52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7.8±4.9)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6.4±3.3)年;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丽晶【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吟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探讨来氟米特与甲氮蝶呤联合应用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5月份我院治疗的17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甲氨蝶吟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来氟米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为(29.11±6.47) min、BASMI为(2.39±1.16)、BASDAI为(2.18±1.31),ESR为(23.84±7.98)mm/h,治疗总有效率88.37%,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7.4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7%,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吟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强直性脊柱炎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46)011【总页数】3页(P1295-1297)【关键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强直性脊柱炎【作者】丽晶【作者单位】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好发于青壮年,对患者的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骶髂关节以及外周关节造成严重损伤,严重者甚至发生脊柱和关节畸形、关节强直等,导致患者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4]。
近年来,临床逐渐应用来氟米特(1enunomide,LEF)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方案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5,6]。
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9-09-05T16:19:23.2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6期作者:徐辉[导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风湿样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风湿样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
多起病缓慢,可有疲倦、低热等前驱症状,随之四肢小关节游走性疼痛、僵硬,以后累及腕、肘、膝、踝、肩等大关节[1]。
关节常呈梭形肿大,有运动痛和僵硬感,晨起为甚。
反复发作与缓解,后期出现关节强硬、畸形,邻近肌肉萎缩。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炎症,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
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为抗风湿药除能改善患者关节症状外,尚有阻止关节结构的破坏,但不能彻底消除滑膜炎症反应。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7例,女23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5.5±2.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8例,女22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55.8±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