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37.72 KB
- 文档页数:1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作为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对患者关节情况包括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晨僵时间等进行检测进详细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皮肤瘙痒等,其中观察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标签:类风湿关节炎;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甚至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持续,且反复发作[1],对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有限,且药物不良反应多,迄今为止,类风湿关节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来氟米特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以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科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52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7.8±4.9)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6.4±3.3)年;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云克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云克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的分配比例进行分组,分为第一组40例,第二组40例,第一组行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第二组行云克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12周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第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5%,第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第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第一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云克联合来氟米特方式,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临床指标,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其临床疗效十分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来氟米特;云克;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044-02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多系统炎症性免疫疾病,属于临床中常见慢性或急性结缔组织炎症,患者主要伴有关节疼痛、肌肉酸楚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还有可能损伤到患者的软骨,造成患者关节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到患者健康生活[1]。
在以往的治疗之中,类风湿关节炎多用药物治疗,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患者停药之后需容易出现病情复发[2]。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探究云克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的分配比例进行分组,分为第一组40例,第二组40例。
第一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11:29,患者年龄21~72岁,平均(34.72±5.32)岁,病程3个月~19年,平均(6.57±2.13)年;第二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13:27,年龄20~73岁,平均(35.11±5.70)岁,病程2个月~21年,平均(6.98±2.42)年。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机体免疫反应影响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对患者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甲氨蝶呤治疗办法,观察组患者患者采取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办法,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机体免疫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P<0.05);晨僵时间与疼痛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临床中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联合使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免疫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
发病初期患者关节组织出现慢性炎症,表现为关节肿胀甚至伴随积液,有明显压痛现象。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难度较大,若患者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极易致残。
本研究主要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机体免疫反应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将其等人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9.3±1.3)岁;观察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9.4±1.2)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具备可比性。
1.2用药方法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5日的停药处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155,5mg)静脉注射,剂量15.0mg/周。
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另行口服来氟米特(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50,国药准字H20000550)每日一次,剂量为40.0mg,并在一周后调整剂量为20.0mg。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前后临床症状实验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较以往的联合方案无明显增加。
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方案,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应该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疗效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软骨和骨结构的破坏,如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甚至致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多主张多种药物早期联合治疗,在多种联合方案当中,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的方案颇受关注。
我院2010年03月年-2011年05月门诊及住院的53例患者应用上述联合方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53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39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3-80月,平均25.3月;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类标准[1],且均处于疾病的活动期,并排除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血液系统病变等。
符合下列5项中的4项者诊断为活动性RA:(1)休息中关节中等度疼痛;(2)晨僵1h;(3)≥3个关节肿胀;(4)关节压痛≥5个关节;(5)血沉≥28mm/h。
1.2方法口服来氟米特每天20mg(商品名:爱诺华,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甲氨蝶呤口服7.5mg-15mg,每周一次。
所有患者在治疗初期酌情给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或者小剂量激素治疗。
同时补充叶酸,钙剂,维生素D,胃粘膜保护剂等。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0月~2010年1月所收治的9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9例,采用甲氨蝶呤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组49例,采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进行治疗。
结果:采用甲氨蝶呤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为71.4%。
采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为89.8%。
结论:采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Leflunomide and Methotrexate combined with Sulfasalazine Regimen in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s: We divided 98 cas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09 to January 2010 randomly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each group 4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ethotrexate and Sulfasalazine an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eflunomide and Methotrexat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1.4% by using Methotrexate and Sulfasalazine for 6 months. And it was 89.8% by using Leflunomide and Methotrexate for 6 months. Conclusion: 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way to treat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Leflunomide and Methotrexate.[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 Leflunomide; Methotrexate; Sulfasalazine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了解,现今临床上还没有根治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1]。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2-10-15T11:54:32.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许卫军岳双林[导读] 观察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许卫军岳双林(河南焦作市温县第二人民医院 454850)【摘要】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1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选取60例,其中30例给予甲氨碟呤治疗,标记为对照组;30例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标记为实验组,均为6月/疗程。
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甲氨碟呤等其他药物,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来氟米特临床疗效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症之一,以青壮年为高发病率年龄区间,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其致病因素和病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考虑与人类疱疹病毒与链球菌感染、遗传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以关节晨僵、周身疼痛、肢体肿胀及运动功能障碍明显为主,严重患者会引发周围神经病变、类风湿尘肺病甚至全身免疫系统广泛病变等不良后果[1];本研究中,笔者通过临床比较得出:相对于甲氨碟呤等药物治疗,来氟米特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1月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年龄在22~67岁之间,平均(33.62±5.23)岁,其中男22例,女38例,病程4个月—247个月,平均病程(32.71+8.14)个月,所选病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会议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排除对象:(1)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对本药及异唑类免疫调节剂禁忌症患者(3)准备生育男性或妊娠中女性患者;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病症分型,性别,年龄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8-26T15:30:37.7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丁武[导读] 来氟米特单用或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优于单用甲氨蝶呤。
丁武
(贵州省贵定县人民医院 551300)
【摘要】目的观察来氟米特在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治疗效果差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采用来氟米特或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来氟米特或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结论来氟米特单用或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优于单用甲氨蝶呤。
【关键词】来氟米特甲氨喋呤类风湿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227-02 1、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疾病。
现在临床上多采用以甲氨喋呤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
而少部分患者对甲氨蝶呤无效,我院采用来氟米特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临床资料
2.1一般资料
2006年6 -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活动性RA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提出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36-60岁,中位年龄54岁,就诊时病程1年6年,中位病程4年。
服用甲氨喋呤,雷公藤多甙,以及非甾体体抗炎药大于半年者16例;服用甲氨喋呤、火把花根、强的松1年以上者6例,所有病例按ARA临床缓解标准评定,均无缓解。
2.2临床表现
22例患者均有晨僵,持续时间大于1小时。
双侧腕、掌指、近指关节、双膝关节肿,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者14例。
五个以下关节肿,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者13例。
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者6例。
双膝关节功能明显障碍,生活不能自理2例。
类风湿结节6例。
发热4例,体温37.6℃~38.2℃。
血沉大于100mm/h5例;血沉30~50mm/h17例。
类风湿因子阳性9例。
X线检查有关节畸形、关节间隙变窄者9例;骨质疏松、囊性变者13例。
2.3治疗及转归
所有病例在我院门诊治疗,并随诊,其中16例患者采用来氟米特(20mg/d)联合一种非甾体抗炎药;6例患者采用来氟米特(20mg/d)联合甲氨喋呤及一种非甾体抗炎药。
治疗二周后9例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减轻,未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八周后16例患者关节肿胀消退,无关节疼痛,晨僵改善,持续时间小于15分钟。
十二周后所有病例关节肿痛显著改善,血沉在16-28mm/h之间。
22例患者均达ARA临床缓解标准,服药期间无皮疹,腹泻、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3、讨论
RA的治疗目的是减轻疼痛,控制病情进展,阻止不可逆的骨改变,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目前治疗RA的药物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非甾体抗炎药:起效快,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等使用,但不能改善病情进展,不能减轻骨质损坏和防止致残,是一种对症药物;第二类药物为病程改善药:一般起效慢,起效时间1~3个月,长期使用减缓病情发展,阻止骨质损坏;第三类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激素能迅速减轻关节疼痛与肿胀,但长期应用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细菌和病毒感染,无菌性骨坏死等并发症。
近年来早期使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的意义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无论单独使用或与其他DMARD联合使用,都可以提高缓解率。
如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硫唑嘌呤、以及中药雷公藤制剂等均属此类,而两种DMARD联用较单用1种效佳,所以目前一般倾向于DMARD联合治疗。
基层医院因经济等原因一般采用甲氨喋呤与氯喹组合或甲氨喋呤与雷公藤组合的治疗方案。
甲氨喋呤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甲氨喋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多态性有关,带有677C~1298C单体型者,甲氨蝶呤的用量可比无此基因者少;而带有667T~1298A单体型者,甲氨喋呤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1]。
对甲氨喋呤无效的RA病人,我们采用来氟米特治疗,来氟米特作用机制为:来氟米特的活性代谢产物抑制二氢乳酸脱氢酶,后者是嘧啶生物合成途径中必需的酶。
其突出作用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一样有效的控制RA的症状和体征,减缓关节的破坏进程。
来氟米特可单独给予,也可与甲氨蝶呤同时给予,是治疗RA时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2]甲氨喋呤与来氟米特作用机理不同,临床效果亦不一样。
由以上病例可知,对甲氨喋呤治疗无效的RA病人单用来氟米特或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可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曾庆馀,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理念[J]新医学,2006,37(1):5
[2]田新平、曾小峰主译哈里森风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4。